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0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24665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0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0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0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辉煌灿烂的文学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 1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材料反映了A 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B 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 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 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答案】A 2下列历史情况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密切相关的是词的兴起和流行汉赋的兴盛明清小说的蓬勃发展元杂剧的繁荣A B C D 【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词、元杂剧和明清小说的发展都与商品经济发展有关,故正确;汉赋的发展与商品经济无关,故排除。所以答案选A。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的这些名句让人百读不厌,传唱民间。能“传唱民间”是因为,他的词A 善于抓住特征进行描写B 充满了浓烈的爱国情怀C 贴近市民生活,反映市民情怀D 寄托了对国家兴亡的哀思【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柳永是北宋婉约派词人,他的词贴近市民生活,能反映市民的情怀,从而导致能让人百读不厌,传唱民间,故C项正确,A项包含在C项之中;BD项是豪放派词人的特点,排除。4楚辞产生受到楚地民歌和音乐的直接影响。当时,诗、书、礼等已成为楚辞作者诵习的对象,九歌中橘颂的句式与诗经几乎一致。这表明A 楚辞融浪漫与现实主义风格于一体B 楚辞是中国诗歌的源头C 儒家文化是楚辞的核心文化内涵D 楚辞带有文化融合痕迹【答案】D 点睛:“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这是历史学习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在选择题里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有时我们所认定的答案以为就是课本所学或者是自己看到的材料出处,但是却没有关注材料本身所表达的真实意思,而这一真实意思往往不是我们主观判断的,所以做选择题时,一定注意材料所要表达的意思,尊重材料的原意,而不是先入为主。5鲁迅先生指出:“明人拟作末流(末流:已经衰落并失去既有的精神实质的艺术文艺等流派),乃诰诫连篇,喧而夺主,且多艳称荣遇,回护士人,故形式仅存而精神与宋迥异矣。”由此推知A 明代社会和政治进人就退期B 宋明理学束缚阻碍了社会发展C 明代心学成为社会主流精神D 明代文学某种程度反映社会现实【答案】D 点睛:首先要明确“末流”所指;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6唐朝出现了“初唐四杰”、“田园山水派”的代表王维(699-759年),“边赛派”诗人岑参(715-770年)以及素有“诗仙”之称的唐代大诗人李白(707-762年)等等;此外,还有今人熟知的“画圣”吴道子,李思训,大音乐家李龟年,以及鉴真东渡日本和玄奘西游,等等。以上现象主要反映出A 重视民族文化传承B 政治统一社会安定C 国家实力超迈往古D 社会经济持续繁荣【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唐朝前期社会文化繁荣景象,唐朝文化繁荣,其根本原因是国家强盛,达到封建社会繁荣,超迈前代,故C项正确;A、B两项均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D项表述不严谨,唐朝初年,国家经济处于恢复时期,唐朝末年经济衰退,故排除。7从明代开始,小说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其主要原因是A 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B 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技术条件C 科举制度发展到八股取士阶段,诗赋在科考中失去了市场D 明末清初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的反映【答案】A【解析】明朝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市民阶层力量壮大,小说属于世俗文学,适应了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故A正确;活字印刷术的发展并不能解释从明代开始小说发展繁荣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明代小说发展繁荣的主要原因与诗赋是否失去市场没有直接联系,故C错误;明代小说并不是黄宗羲、顾炎武等明末清初思想家反传统思想的反映,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主要原因”,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需要等方面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8安史之乱(755-763年)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该诗写出了自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A 孟浩然B 杜甫C 白居易D 杜牧【答案】B点睛:从题干“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判断出诗人生活时代根据“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种对现实的真实书写正是杜甫的写作特点。9西汉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描绘了一幅天下大治盛世景象:“于斯之时,天下大说,向风而听,随流而化。卉然兴道而迁义,刑错而不用。德隆于三皇,而功羡于五帝。”上林赋文学体裁的特点是A 通俗易懂、豪放飘逸 B 重章叠句、四言为主C 平实浅近、句式工整 D 辞藻华丽、手法夸张【答案】D【解析】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具有西汉赋的典型特征,即辞藻华丽、手法夸张,通过题干中的“向风而听,随流而化”、“卉然兴道而迁义,刑错而不用”、“德隆于三皇,而功羡于五帝”等信息可以看看出,故选D;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10明清时期流传的小说戏曲基本上都是包装很精美的插图本,有人认为,书中特别添加的这些插图正是出版商们销售出奇制胜的法宝。这反映出当时A 小说受到社会各阶层普遍欢迎B 印刷技术得到突破性发展C 文学作品开始出现商业化趋向D 文学作品迎合市民阶层需求【答案】D 11南北朝时期,南朝史书中多称北方政权为“索虏”,而北朝史书中又称南方政权为“岛夷”。到唐代,官修史书将南北朝诸帝均列入了帝纪。唐代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 突破华夷观念B 维护国家的统一C 促进民族融合D 彰显政权正统性【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南北朝时,北方和南方都自称中国,是华夏正统,北朝骂南朝为岛夷,南朝骂北朝为索虏,到唐代,官修史书将南北朝诸帝均列入了帝纪,这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故B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C不是主要目的,排除;材料表明淡化了南朝和北朝政权正统性,D错误。12据春秋时诗经的记载,大禹治水的范围主要集中于今河南地区。到战国成书的尚书中,禹治水的范围不断扩大,有了禹平定天下山川河流的说法。这反映了当时A 统一趋势不断加强B 自然灾害逐渐频繁C 争霸战争渐趋缓和D 统治疆域急剧扩大【答案】A【解析】根据“到战国成书的尚书中,禹治水的范围不断扩大,有了禹平定天下山川河流的说法”可知,禹治水的范围不断扩大,甚至有了禹平定天下山川河流的说法,说明统一趋势不断加强,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自然灾害逐渐频繁、争霸战争渐趋缓,排除BC;D选项中“急剧扩大”表述错误,排除。二、非选择题(每题12分,1小题,总共1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初之赋,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八家,即陆贾、朱建、赵幽王刘友、贾谊、庄忌、枚乘、淮南王刘安(赋八十二篇)以及未具名的淮南王门下群臣宾客,作品共一百七十二篇。汉武帝著李夫人赋秋风辞两篇赋流传下来。摘编自汉赋的发展演变材料二 曲不离词,词不离曲,桐辅相成,曲词共同走上了繁荣之道。词发展到后来,不再是音乐的附庸,而是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了。到了宋代,词很快发展起来,大批的官宦、文人、歌伎、百姓纷纷填词,词这块处女地处处是耕耘者。在宋代,造纸术和印刷术有了较大的发展,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和质量,刻印的书既多且佳,这无疑推动了词的传播和发展。摘编自樊宗有浅析宋词兴盛的原因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产也。摘编自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及其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的认识。【答案】(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及文人的喜爱。(2)原因:曲的发展推动词的兴盛;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改进促进词的繁荣;市民阶层的需求;商品经济的繁荣。(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原因: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m现;市民阶层日益扩大。(4)认识:逐渐世俗化、通俗化;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2)本题根据材料二“曲词共同走上了繁荣之道大批的官宦、文人、歌伎、百姓纷纷填词在宋代,造纸术和印刷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曲的发展、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改进、市民阶层的需求、商品经济的繁荣等方面概括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4)本题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世俗化通俗化、文学艺术是政治经济的反映等方面回答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