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A.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24236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A.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A.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A.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A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据左传记载,为缓和与郑庄公之间的矛盾,周与郑国交换人质以示互信,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这表明()A分封制已完全退出历史舞台B周天子的权威削弱C郑庄公没有履行诸侯的义务D君臣关系走向平等2、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秦始皇()A忠于职守,政务缠身B大权独揽,控制朝政C皇帝至尊,君临天下D忧国忧民,勤于政事3、秦以后,出现“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消亡B中央集权的加强C君主专制的加强D皇帝制度的出现4、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形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后者的措施是()A秦朝实行郡县制B汉武帝设立中朝C唐朝实行三省制D明代设立内阁制5、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遭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原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给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A雅典的法庭没有公平和正义B雅典法庭审判违背了民主的原则C雅典的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D公元前四世纪后雅典阶级矛盾尖锐6、十二铜表法第二表第二条规定: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受害者)和解者,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的伤害。这条规定说明了十二铜表法()A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B维护了平民的利益C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D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7、“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困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这一观点主要认为权利法案()A. 创造了英国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B. 改变了英国国王权力的来源C. 使议会获得更多新的权力D. 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8、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一些惯例。如“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内阁无需预先征得国王同意,即可召开会议”等。这反映出英国代议制的特点是()内阁对议会负责 国王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国王、议会和内阁互不统属A B C D9、年轻的美国在邦联条例生效后,仍面临政治体制的危机,外部为一些欧洲大国所不容,解决从邦联到联邦的制度困境,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过程。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是在()A18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B18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C18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D18世纪90年代末至19世纪初10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讨论中,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甚至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将联邦体制对政府的不同层次、不同部门权力进行特别划分视为防止过多国家集权的保障。它反映A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 B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C立法与行政的职权之争 D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11、有学者指出:“今日没有人会替一手持枪、一手兜售毒品的恶霸行为辩护;但这一众所认同的观点,依旧未把毒品本身当作问题的关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不应忘记,近代历史上,以维护可耻的毒品贸易为目的发动的侵略战争最早发生在()A1840年 B、1856年 C、1894年 D、1900年 12、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C. 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13、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据此可知()A. 这一现象出现在十九世纪中期B. 如果外国人寻畔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C. 中国内地实现向外国人的全面开放D. 清朝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14、某中学历史教师组织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课堂讨论。同学们对其先后颁布的两个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点做了评价,其中正确的是()A. 甲同学:两个纲领都体现了农民的诉求B. 乙同学:二者都否定了封建剥削制度C. 丙同学:纲领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D. 丁同学:两个纲领都不符合时代潮流15、“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仓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有感(1896年春)。请问谭嗣同因何事而有感?A.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B. 中法战争中国战败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D. 鸦片战争中国战16、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 洋务运动收到较大成效D. 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17、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A. 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B. 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C.便于日本对华资本输出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18、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辛丑条约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多涉及开埠通商和割地等条款;后一阶段,列强要求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这一变化说明()A. 列强由经济侵略转为政治侵略B. 中国领土已经被逐渐瓜分完毕C. 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D. 列强进人商品输出为主的阶段19、中华民国初年和近代英国均出现过责任内阁制,其共同点是()A. 以君主作为行政首脑B. 限制国家元首权力C. 依据成文宪法而确立D. 存在时间均较短暂20、我们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的主要依据是()A.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B. 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C. 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职务D. 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中华民国21.吴玉章回忆某运动时说:“从前我们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一些群众运动的场面,但是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在群众运动的冲击震荡下,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了,开始散发出青春的活力。”该运动()A.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C.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 促进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22.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A. 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B. 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C. 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 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23、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A. 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B. 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C. 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D. 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24、1930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以夺取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及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并发出了“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号召。这属于()A符合国情的革命计划B目光短浅的右倾思想C脱离国情的盲目行动D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策略25、1927年9月20日,在文家市里仁学校操场上,毛泽东在官兵面前发表讲话:“秋收暴动我们是打了败仗,但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现在不去打浏阳、长沙,是为了不吃更大的亏,要换一个打法。”为此,他()A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B领导建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C提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D主张国共合作建立联合政府26、蒋廷黻在大公报上撰文指出,在江西苏区,几乎一无所有的红军,却能抵抗十倍其众的国军,至今坚挺不倒,根本原因在于它实行了国民党没有实行的民生主义。这里,蒋廷黻所说的“民生主义”即中国共产党()A.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B. 开展土地革命C. 创建革命根据地D. 开展游击战争27、下面是某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情况图。以下确立的主题中与之相对应的是() A进行战略转移以保存革命力量B“将革命进行到底”C以全民抗战打倒日本帝国主义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8、红歌是当代对革命年代或者新中国成立后对党和社会主义的歌颂的歌曲的代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十送红军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首典型的红歌,其中歌词中有“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野鹿声声哀叫,树树梧桐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应是()A国共合作进行的国民大革命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红军长征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建设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收复长江以南地区29、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二十几人在这里开会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该会议()A提出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制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C 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D系统论述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等问题30、美国74岁作家索尔兹伯里曾戴心脏起搏器走长征路,写下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书中赞颂长征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长征( )A.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 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C. 保存了中国革命的骨干D. 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罗马城邦最早的法律是简单和严峻的。这些法律大约在公元前 449年第一次由十个人组成的委员会写成文字并刻在十二块铜版上。它们作出了罪行和刑罚的定义,并处理了财产权、个人权利和讼诉程序。随着帝国的建立,人和人的关系变得更复杂了,当然法律也得相应地扩充和精细了。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材料二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包栝4个王国、6个大公国、5个公爵领地、7个侯爵领地、3个自由市、1个直辖地。4月16日,新选出的议会通过帝国宪法,确定各邦可以保有一些自治权。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由普鲁士国王担任,集中了国家的巨大权力。首相主持帝国政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由议会选举。立法权属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议会的实际权力很小。摘编自史蒂文奥茨门特徳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及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并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的联系。(8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材料一 当我们考查19世纪末叶以来湖北出现的新的经济土壤、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期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摔下来的幸运之果。 据冯天瑜辛亥武昌首义是现代文明所赐 材料二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据1912年3月5日时报刊载的文章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10分)十二月月考历史答案BBBCC CAACD AAABA CCCBB CBCCA BDBCC31、(1)历程: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4分)原因:习惯法到成文法: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帝国版图扩大后,民族矛盾激化;经济矛盾加剧;(6分)(2)特点:实行君主立宪制,但专制色彩浓厚;实行联邦制,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6分)(言之成理即可)。联系:材料一中罗马法为材料二中德意志帝国代议制的确立提供了法学渊源。(2分)32、(1)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失去民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力量的积蓄和发展等都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准备了条件。(每点2分,共12分) (2)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政治民主化;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进了教育和社会生活的近代化;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每点2分,共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