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7-2 试题.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24081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7-2 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7-2 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7-2 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2一、选择题12018河南洛阳期末据统计,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多达1300多次,发生地区遍布直隶、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全国各省份。这表明()A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B清政府统治基础发生动摇C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由于清政府的压迫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人民反抗,说明清政府统治基础发生动摇,为爆发奠定基础,故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阶级矛盾,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武昌起义的信息,故C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22017太原期中1910年6月立宪派第三次请愿被拒绝后,“同人各返本省,向谘议局报告清廷政治绝望,吾辈公决秘谋革命,并即以各谘议局中之同志为革命之干部人员。若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这主要表明()A清政府固步自封拒绝政治改革B革命运动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D立宪派顺应潮流转而支持革命答案D解析材料“向谘议局报告清廷政治绝望,吾辈公决秘谋革命,并即以各谘议局中之同志为革命之干部人员。若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表明立宪派顺应潮流转而支持革命,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清政府的态度,故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32018浙江嘉兴期末下表是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各报在第一时间以头条新闻形式发表的消息和评论。对这一历史现象,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各家报刊虽争相报道,但都从不同侧面谴责武昌起义B盛京时报立场反动,不可能真实报道武昌起义事实C各报观点、态度彼此相异,对武昌起义的反应各不相同D各家报刊报道不尽相同,反映民国初期文化环境宽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图表信息的准确解读,再联系已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表中可知,不是所有报刊都从不同侧面谴责武昌起义,故A项错误;盛京时报虽立场反动,但一定程度上可体现报道武昌起义的部分事实,故B项错误;从表中可知各报观点、态度彼此相异,对武昌起义的反应各不相同,故C项正确;中华民国建立于1912年元旦,故D项错误。4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1912年9月30日,袁世凯签署大总统令:“参议院议决国庆纪念日案,兹公布之。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以南京政府成立日即正月初一日,又北京宣布共和日即二月十二日,为纪念日,是日均放假休息。”这一规定()A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的胜利B满足了孙中山黄兴等革命派的诉求C是各方势力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D符合黎元洪为代表的湖北派的意愿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以南京政府成立日即正月初一日”可知这符合革命派的诉求,不能算是北洋集团的胜利,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北京宣布共和日即二月十二日”可知这是北洋集团的胜利,与革命派的诉求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以南京政府成立日即正月初一日”符合革命派的诉求,“北京宣布共和日即二月十二日”是北洋集团的胜利,说明该规定体现革命派和北洋军阀的主张,是斗争和妥协的产物,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明确体现湖北派的意志,故D项错误。52017福建莆田一中期中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这些省份的社会群体参与公推本省都督的情况见下表。由此可见()A共和制度正式确立 B地方势力割据自立C民主政治渐成潮流 D南方力量走向联合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可知,14个省参与公推本省都督的社会群体中,大部分是革命党人和各界代表,反映了民主政治渐成潮流,C项正确。武昌起义时共和制度尚未建立,排除A项;B项材料反映不出;表格信息涉及南北方各省情况,没有体现南方力量走向联合,排除D项。62017湖南雅礼中学模拟著名历史学家秦晖著文指出,时期“民族意志所要实现的是每个国民的利益、自由、公民权利和国民整体(国家)的对外主权,而不是什么宗教、学派和思想的至高无上地位”。这说明时期的“民族意志”()A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为目标B着重培养国民意识C促进各种宗教、学派和思想的发展D将人权与主权独立相结合答案D解析据题干中“每个国民的利益、自由、公民权利和国民整体(国家)的对外主权”可以看出,历史学家秦晖认为时期“民族意志”指的是对于个人权利和整个国家权力的追求,即同时追求个人人权和国家主权,D项正确。其他各项无法从题干中得出。72018浙江温州十校联合梁启超曾说,(民国初)“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这主要反映出后()A国民言论渐趋自由 B民主政体初步建立C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资产阶级地位提高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各界言论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不出A项,错误;从舆论上反映不出B项,错误;据材料“官府”“政党”“报章”“街巷”“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可知,人们普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不出D项,错误。82018长春模拟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答案B解析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南京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后来却被袁世凯所窃取。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进行定期选举,限制总统权力,这体现了民主的意识。当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并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可以指定继承人等,这又是专制独裁的标志,故B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故排除A项;C项说法绝对,故排除;专制与民主斗争激烈,证明专制独裁的传统受到冲击,故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92018四川德阳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部分研究成果表材料二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明显超过鸦片战争。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沈渭滨论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兼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关于的观点,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这一观点成立的理由(要求:先分类,然后写出序号,再进行说明),指出作者提出这一观点的视角。答案观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说明:政治角度: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经济角度: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经济的近代化。思想角度:冲击了封建思想,使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促进了思想的解放。视角:近代化。解析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二“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说明,根据材料一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来划分,然后结合所学知识,逐一进行说明;第三小问视角,分别从专制到民主、封建经济到资本主义经济、封建伦理纲常到民主共和观念等角度看,体现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的近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