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7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学案 岳麓版选修1 .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23657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7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学案 岳麓版选修1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7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学案 岳麓版选修1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7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学案 岳麓版选修1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目标导航1.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成就及经验教训。(重点)2.宏观调控与计划经济的区别。(难点)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两个凡是”的方针阻碍了“左”倾错误的纠正。(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原因: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与“两个凡是”错误。目的:冲破理论禁区,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倾错误。意义: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即将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也起了思想解放作用。(3)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2.重大决定(1)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2)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重新评价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3.意义(1)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概念阐释理解“两个凡是”这是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体现,“两个凡是”本身是绝对化和形而上学的,违背了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以狭隘、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其实质是在拥护毛主席的旗号下,以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思想方法坚持“左”倾错误路线,反对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二、经济领域的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984年产业调整: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3)合同定购制与市场收购制代替统购派购制。(4)2000年税费改革目的:理顺分配关系。内容:“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和一项改革”。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步骤扩大企业自主权: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放权让利”:大力改革国有企业,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和结果70年代末开始,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1984年,全面展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3)对外开放:我国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思维点拨全面认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2)前提: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即坚持社会主义所有制不变。(3)内容:包产到户,变集体生产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4)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也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资本和劳动力。三、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的改革1.整顿党风(1)原因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正之风蔓延。反腐倡廉是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2)方针:从政治上着眼,综合考虑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3)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2.政治改革(1)含义:在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的同时,积极探索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各种形式。(2)过程初期:实行党政分开等。20世纪80年代:农村村民自治产生。20世纪90年代:加强与完善原有体制优势的部分。(3)改革目标: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4)结果:政治体制从集权模式向民主模式过渡。思维点拨1.民主和法制的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高度民主和完备法制相统一的国家,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密不可分,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制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与法制化的统一。2.村民自治的意义:村民自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史论要旨1.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兴起,包括了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经过改革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四、改革战略:团结一心奔小康1.宏伟目标:从“小康水平”到全面小康社会。2.形成(1)提出: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用“小康”来表述“中国式的现代化”。(2)定量表述:党的“十二大”。(3)“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三大”。(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知识图示主题经济体制改革史料一30多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一天晚上,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中国国土资源报史料二1978年、1992年我国经济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78年1992年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经济80.8%51.4%集体所有制经济19.2%35.0%私有制经济城乡个体经济07.8%私营经济、合资经济、外资经济05.8%意即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也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史料一中提到的“改革模式”是指什么?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这一改革模式实行的过程。“分田到户”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提示模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秘密自发,政府肯定,全国推广。作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根据史料二分析从1978年到1992年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1)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粮棉产量稳步增加。(2)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产值已经超过农业总产值。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3)工业方面,基础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项目。(4)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5)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已经基本实现小康。1.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最根本的一点是()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C.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D.决定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答案A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历史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党的工作重心的变化。在这次会议前,党以阶级斗争为工作重心,在此之后,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这一点来衡量四个选项,A项应为最佳答案。2.外国媒体评价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新中国的第三次土改”,主要是因为它()A.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B.完成了土地由私有向公有的转变C.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D.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答案C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而不是所有权,因而被称为“新中国的第三次土改”。3.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事件是()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B.进一步深化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C.农村新的组织管理形式村民自治产生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答案C解析20世纪80年代,村民自治产生,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故答案为C。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邓小平材料二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强调,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100年,动摇不得。(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邓小平说“特区姓社不姓资”,为什么?(2)材料二中的观点是在当时国内外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的背景下提出的?(3)这一思想又是怎样在中共十四大上进一步阐述的?答案(1)因为设立经济特区,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目的在于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并且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行的,并没有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国内背景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泛滥,国外背景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解析回答第(1)问时要把握好特区的性质和设立特区的目的;第(2)问要从国内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苏东剧变入手;第(3)问结合“十四大”的内容作答。基础达标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指的是()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C.使全党认识到“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D.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答案D解析正确理解“解放”的含义是解题关键。“解放”即摆脱束缚,解放思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2.党和政府为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采取的措施是()A.发展乡镇企业 B.合同定购制C.市场收购制 D.税费改革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分配关系”和“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3.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经历了三十多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以下关键词能正确体现这一特征的是()A.联产承包、大跃进、好莱坞大片、村民自治B.中外合资、市场化、文化大革命、南方谈话C.人民公社、互联网、一国两制、三个代表D.经济特区、个体户、时尚中国、依法治国答案D解析A项中的“大跃进”、B项中的“文化大革命”、C项中的“人民公社”都发生在改革开放前。4.1980年,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又归俺所有了,俺愿种啥就种啥”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A.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B.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这种责任制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D.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答案A解析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但这种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自1956年后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土地集体所有制。5.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答案D解析“证券”“股市”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特征的具体表现。邓小平的这段话,主要反映了我国在进行市场经济的尝试,并明确认识到市场经济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D项正确。6.列宁说:“人民需要共和国,为的是教育人民走向民主。需要的不仅仅是民主形式的代表机关,而且要建立由群众自己从下面来管理整个国家的制度。”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与之最相符的措施是()A.实行反腐倡廉B.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实行村民自治D.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D解析“由群众自己从下面来管理整个国家的制度”即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其中最根本的保障就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力提升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2)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3)由以上两则材料,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制定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答案(1)忽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高水平、高速度。(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在所有制上否定前者的成果,因为它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环节。(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切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社会主义改造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第(1)问注意材料一的关键信息“速度太快了”“如果稳步前进搞得更好”。第(2)问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分析。第(3)问注意关键词“经济政策”“根本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