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22420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走进生活目标导航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优化增量,保持灵活适度,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升服务质量,促进经济金融更可持续发展。思考这其中蕴含着哪些哲学道理?提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规律是普遍的和客观的,我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1.识记运动、相对静止和规律的含义。2.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3.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分析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静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1)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3.方法论要求(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1.判断(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提示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二者不能混淆。(2)“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就是静”“静就是动”。()提示错误。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就是静”错误,因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3)规律有好坏之分。()提示错误。规律发生作用可以给人类带来积极后果,也可以给人类带来消极后果,但是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没有好坏之分。(4)规律是客观的,所以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提示错误。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万古不变的。2.思考: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规律?提示不是。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客观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也不能消灭规律。探究点一物质与运动及其关系探究导引有些事物的运动是明显的,如奔驰的汽车、流动的河水、划破夜空的流星等。有些事物的变化是缓慢的,如泰山在100万年间升高了几百米;还有些物体虽然运动速度快,但距离我们遥远,或者是物质本身太小,我们也不易察觉。恒星看起来是不动的,其实,织女星和牛郎星分别以每秒14千米和26千米的速度飞奔。微观世界的原子、分子基本粒子也在不停运动,许多粒子从出生到“衰变”,只有几百亿甚至几万亿分之一秒,运动速度非常之快。(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如果星球停止运动,它还存在吗?(3)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答案(1)说明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2)不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3)不能。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客观事物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是典型的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核心归纳1.正确理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的原因也在于物质自身,在于物质内部存在的矛盾。运动是物质自身所固有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强加于物质的。(2)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中,运动属性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3)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准确把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原理理解侧重点错误观点及代表观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都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错误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代表事例:刻舟求剑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错误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代表观点:慧能:仁者心动黑格尔: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典型例题例1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表明()海水没有进行某种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 B. C. D.答案B解析盐分的进入和流失,体现了物质的运动,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是相对静止的表现,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探究点二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探究导引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名波兰摄影师历时3周时间,并出动私人无人机拍摄了一组巴基斯坦喀拉昆仑山冰川的绝美图片。他表示,这个冰川是特殊的,它正在消失,在融化,每一天都在变化。没有人能够再拍到它现在的样貌。(1)摄影师拍到的现在的冰川样貌是什么样的存在状态?(2)冰川正在消失,在融化,每一天都在变化,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答案(1)摄影师拍到的现在的冰川样貌是相对静止的状态。现在的冰川样貌,其根本性质没有变化,也没有进行某种运动。(2)体现了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核心归纳全面理解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二者的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2)二者的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3)既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也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典型例题例22016年11月1618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在这里呈现。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这一事实表明()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答案B解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A项错误;B项正确;题干强调运动,不是静止,也没有讲到运动的主体,C、D两项不符合题意。探究点三全面认识规律探究导引蝗虫总是成群飞行,但在高速飞行时却不会发生碰撞,这是因为它们的大脑处理电子和化学信号的方式很独特。受此启发,英国林肯大学的科学家们成功研发出一项能够有效防止车辆碰撞的革命性技术。(1)从哲学上看,“蝗虫总是成群飞行”是现象还是规律?(2)结合材料,分析人们能够发明车辆防碰撞技术的原因。答案(1)属于现象,现象是事物表现出来的,能被人感觉到的一切情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2)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有其内在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能够发明车辆防碰撞技术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车辆防碰撞技术的发明,正是人们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的结果。核心归纳1.正确理解规律的含义提醒(1)规律联系。规律是一种联系,但是并非任何联系都是规律。(2)规律规则。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制定、修改或废除。规则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补充或废除,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2)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3.如何做到按规律办事(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2)人们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典型例题例3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上述材料表明()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A. B.C. D.答案B解析“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体现了人们对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体现了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改变,错误;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错误;故选B项。1.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A. B.C. D.答案C解析物质由于运动得以存在、生活,说明物质离不开运动,正确;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正确;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错误;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强调的是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离不开物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2.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答案A解析毕尔生和慧能都承认运动,但都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A符合题意。3.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表明()A.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答案C解析“重大变化”与“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体现了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C项正确;A、B、D三项本身正确但都不符合题意。4.面对严峻的旱情,云南省抓住有利时机,在香格里拉县成功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了旱情。这说明()A.认识和改造规律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条件 B.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C.遵循事物固有的规律就无法促进事物的发展 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答案D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人工增雨作业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D项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A项错误; C项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5.考古证实,古楼兰人神秘消失与大量砍伐树木密切相关,等到楼兰人认识到破坏森林造成严重的恶果,再实施“严禁砍伐活树,否则罚马一匹”时,“楼兰已毁,无力回天”了。题中材料告诉我们 ()自然界是客观的,所以要尊重自然规律人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但可以创造条件,改造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都是客观的,不可以改变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必受惩罚A. B.C. D.答案C解析古楼兰人神秘消失是人们破坏森林造成的严重恶果,这说明自然界是客观的,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故说法错误;答案选C项。一、选择题题组一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据报道,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开始改变鸟类、松鼠和蚊子等多种动物的基因。气候变化对动物习性的影响会反映到遗传上,从而改变动物的基因和进化方向。这一事实说明()要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认识把握事物事物的运动变化依赖于人的意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永恒的、有条件的A. B.C. D.答案C解析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开始改变多种动物的基因,这说明要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认识把握事物,正确;事物的运动变化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选;材料表明气候在变,动物习性、动物基因都在变,这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正确;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永恒的、无条件的,不选,故选C项。2.2016年3月以来,全球7级以上地震多发。地震的频繁发生让民众产生恐慌情绪。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 B.C. D.答案B解析“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说明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正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错误;答案选B项。3.两千多年以来,有记载的“末日预言”不下200个,但没有一个成为现实。下列对漫画科盲分析错误的是()否认世界是物质的离开静止谈运动否认运动的永恒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A. B.C. D.答案A解析世界末日意味着世界运动变化的结束,显然,这一观点否认了运动的永恒性,也否认了世界是有规律的运动变化着的,是对漫画的正确认识,不符合题意;是错误认识,符合题意;故选A项。题组二运动与静止的关系4.国务院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提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这表明()具体的物质形态以静止保持自己的存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事物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永恒的A. B.C. D.答案D解析“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说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事物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永恒的,故符合题意;说法错误,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排除;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5.光线是目前已知宇宙中传播速度最快的,在空气和真空中,光速接近每秒30万千米。光线在通过某些透明介质时,比如水或者玻璃,由于折射的关系,光速会稍微减慢,但这种减速极其有限,根本不可能被人们感知。科学家们利用这一特殊晶体作为介质,将光“拘留”在内,时间持续了整整一分钟。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人们可以认识和改造物质运动的规律B.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C.运动的绝对性和永恒性是有条件的D.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答案D解析科学家创造条件让光停留在晶体中一段时间,实际上是光的减速运动,这说明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故D项符合题意;A项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排除;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故C项说法错误。6.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绝对运动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答案C解析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这是事物绝对运动的观点,A项不符合题意;克拉底鲁认为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这是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B项不选;“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这是否认了相对静止的观点,C项正确;它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不是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D项不选。题组三运动是有规律的7.望梅止渴的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望梅止渴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是()望梅不等于变革梅的活动,望梅不可能止渴意识的梅来源于具体的梅,故望梅能够止渴望梅可以引起人的本能反射,故可能止人之渴一般的梅存在于具体的梅之中,故望梅能够止渴A. B.C. D.答案B解析望梅止渴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望梅可以引起人的本能反射,故可能止人之渴,正确;但意识不具有决定性作用,望梅不等于变革梅的活动,望梅不可能止渴,正确;意识的梅来源于具体的梅,但望梅不等于吃到了梅,不能止渴,错误;意识中想到的梅与实际吃到的梅不是一般的梅与具体的梅的关系,错误;故选B项。8.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开始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埃博拉就是最好的例证。这警告我们()A.尊重自然界运行规律是人们改造自然的基础B.只要顺应客观规律,人类就可以避免疾病的困扰C.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杜绝疾病发生D.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答案A解析“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开始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体现了尊重自然界运行规律是人们改造自然的基础,A项符合题意;B、C两项说法过于绝对化;D错误,规律是有条件的,不是永恒不变的;故选A项。9.古城选址都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城市布局也是依势随形,山东济南的老城,南依千佛山,市内泉群广布,汇入大明湖,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景观。城市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城市布局要深刻地把握人与自然的规律城市布局要追求各自的个性依山傍水是城市选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A. B.C. D.答案A解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事物发展要遵循的规律,“追求”体现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故“城市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体现了城市布局要深刻地把握人与自然的规律,正确;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并不是要追求个性,不选;依山傍水并不是城市选址都要遵循的规律,不选,故选A项。10.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生态文明时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此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尊重规律,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发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作用在认识和控制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趋利避害A. B.C. D.答案A解析保护环境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符合题意;说法错误,生态观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对生态文明建设不起决定作用;中“控制规律”表述是错误的;故选A项。11.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能够改变形状和大小的新型材料,能造出新型便携式建筑、“动态建筑”,或者能改变形状的车辆,以提高城市空间利用。这种新材料的发明表明()尊重客观规律是造福人类的前提人类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科技创新可以改变规律人造物的产生改变了世界的物质性A. B.C. D.答案A解析题干中新材料的发明表明尊重客观规律是造福人类的前提,说明人类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符合题意;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规律;说法错误;故选A项。12.“人间随处有诗意,千年至美莫如诗。”诗词之美,美在意境,贵在意境。诗词的意境,是指诗词的意(情意、思想内容)和象(景象、画面)的结合,“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诗词的意境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人脑的机能B.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C.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寓情于景D.诗词的意境是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答案B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但是这种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材料中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B项符合题意;意识的本质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A项说法错误;意境不是诗人直接再现自然,而是能动地经过人脑加工的反映,C项说法错误;意境不是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D项说法错误。二、非选择题13.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稿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新的变化。我们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请运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对经济新常态加以分析说明。答案(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发生了转变,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改变,经济增长速度发生了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经济发展的增长点都发生了改变。(2)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增速依然较高,经济发展方式依然在转变,但经济结构还在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依然存在。(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有立足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才能推动我国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解析本题要求运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对经济新常态加以分析说明。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回答本题,学生要分别从运动和静止两个方面分析,然后从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分析。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新的变化,说明了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说明了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坚持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14.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设立气象日,旨在呼吁公众正视气候风险,关注气候安全,主动适应气候变化。近代以来,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科学评估报告认为,如果全球气温比工业化前升温达到或超过4C,气候变化将进一步放大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气候风险并产生各种新的风险,人类社会将置于更加不确定和更加难以控制的气候风险之中。因此,应对气候变化事关全球可持续发展,事关国际安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路径和治理模式的重大挑战。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主动适应气候的变化。答案(1)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主动适应气候的变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优化生态环境,造福人类。解析本题要求运用规律的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主动适应气候的变化,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规律。学生可从尊重规律、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等方面分析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