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 第03单元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22171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 第03单元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 第03单元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 第03单元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03单元 单元检测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墨法思想与秦的富强韩毓海华夏文明第一次系统、深刻地进行自我批评,从而展开一场文明自我更新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主要就体现在战国时代墨家和法家的思想中。墨法学说,可谓此后一切中国改革、变法思想的源泉。墨法两家,成于魏,归于秦。墨翟、孟胜、吴起、商鞅这些人之所以艰辛辗转,四处碰壁,这主要就是由于当时“魏康楚富,齐淫吴巧”,即发达地区民风奢华,文明积习太深,听不进批评意见,更不愿展开自我批评,特别是墨子所倡导的“艰苦奋斗”这一条,在文明发达的地区,非但难行,而且难听。能够接受墨法思想的,最终证明是被文明核心区视为“戎狄”的秦。正因为秦在七国之中开化最迟,尚不存在六国那样庞大的既得利益阶层、贵族世家集团,因此,墨法“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的平等政治主张,方才能够在秦地得以实行。正因为贵族、世家的力量还没有形成,正因为“不党(党:偏私)父兄,不偏富贵,不嬖(嬖:宠幸)颜色”乃是秦的民风,以至“王亦不爱其家”,故“上同而下不周比(周比:结党营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户籍连坐”制度,亦方才能够在秦地顺利推进。而更为重要的是,正因为秦开化最迟,百姓极不善言辞文饰,不存在一个靠巧言令色、舞文弄墨发达起来的智识阶级,故商鞅那一套以“农战”立国的思想,方能在秦地大受欢迎。吴起自鲁赴魏,又去魏适楚,而商鞅亦自中原最发达的魏亡命入秦,他们所献出的强国之策,首先就是对华而不实、只说不练的中原文明弊端的诊断和分析,在文明反思的基础上,他们方才转而倡导一种埋头苦干、只练不说的新文化品质。于是,开化最迟、民风淳朴的“戎狄”秦地,便这样成为他们培植新文明的试验田。这是秦人艰苦奋斗精神的起源,这更是秦走向富强的动力。商鞅在商君书农战中,曾比较“境外”的秦地与“境内”的中原文明。他认为由于中原地区文明发达,方才养成了盘根错节的贵族世家势力,方才铸成了导致阶级分化的富豪大贾集团,方才重用巧言令色、只说不练的智识阶层。而此三者具备,固可谓文明之成就,但也却正是“求荣取辱”“政怠宦成”的开端,是“人亡政息”即国家危亡的征兆,是文明走向异化的开始。作为“戎狄”的秦,之所以能据天下之雄图,最终统摄四海,扫荡群雄,这就是秦人的生活朴素、务实使然,秦人正是以朴素的“又战斗来又生产”、以南泥湾开荒般的“农战”精神,最终战胜了中原文明之骄奢淫逸。秦的改革蓝图,其实就来自中原精英对于自身文明弊端的自我批评,这种自我批评,最终演化成“西戎”之秦对于中原文明所进行的“武器的批判”,秦王扫六合,乃是中国文明艰苦奋斗精神的第一次胜利、中华民族第一次自我更新。荀子强国亦曾赞美秦的朴素民风,说,“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又说“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荀子观察到的,恰是百年之后,中华文明在秦苏生的基础。这个主张艰苦奋斗的新文明,就是墨法政治理想的高度实现。(节选自中原与夷狄:两种文明的砥砺,有删改)1下列对墨法思想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墨法思想对中华文明影响巨大,中华文明的首次系统而深刻的自我批评和自我更新主要体现在其中。墨法学说从此成为中国改革、变法思想的源泉。B墨法思想是产生于文明发达的中原地区的先进思想,却难被中原地区各诸侯国接受,最后反而在开化最迟的秦国落地生根。C墨法思想强调选贤任能应不问贵贱,反对结党营私,主张贵族与平民在法律面前平等。这些思想在秦国得以落实。D墨法思想是建立在中原文化精英对中原文明弊端进行诊断和分析的基础上的,它为秦国提供了改革蓝图对中原文明进行“武器的批判”。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墨家、法家倡导的政治主张既难行又难听,所以在民风奢华,缺乏开放的胸怀与自省精神的发达地区没人理睬。B墨法思想的很多政治主张会触及六国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和阶层的权益,所以不被六国统治阶级接受。C商鞅的“农战”立国思想与秦国百姓不善言辞文饰,不喜欢舞文弄墨、巧言令色,作风务实的国情相适应,因此大受欢迎。D开化最迟、民风淳朴的秦地,是很适合推行埋头苦干、只练不说的新文化的地方,这是墨法思想虽成于魏却归于秦的主要原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墨法思想培养了秦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推动秦国走向富强,并最终统摄四海,说明墨法政治理想在秦得以高度实现。B中原地区各国贵族世家、富豪大贾、智识阶层的出现,是其文明发达的表现,但也是中原地区文明异化的开端。C秦王扫六合,是以朴素务实战胜了骄奢淫逸,表明了艰苦奋斗精神在文明中的重要性,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首次自我更新。D荀子观察到并高度赞扬了体现在百姓与官吏身上的秦人的朴素风气,他还预见到了百年后中华文明在秦的兴盛辉煌。(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47题。钱玄同:真的猛士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号疑古,浙江吴兴人,北京大学教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稿,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这个名字。那是1917年,钱玄同时任新青年编辑,正在为杂志寻找合适的撰稿人。他常到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劝说居于此处的周树人、周作人两兄弟投稿。此时,周树人因对现实失望,正用抄古碑的方式消磨时光。他婉拒钱的约稿:“这中国好比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临死的悲哀。而如果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钱玄同立刻辩驳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这段对话,被周树人如实记录在他的小说集呐喊的序言中。从这时起,周树人动笔写了抨击吃人礼教的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1918年4月号上,署名鲁迅,并一发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钱玄同为人之刚猛,由此可见一斑。新文化运动中,他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慷慨激昂。由于年轻气盛,甚至鼓吹过“废除汉字”,称“汉字不死,中国必亡”。他在报上与保守派论战,竟愤言道:“人到40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但钱玄同绝非有勇无谋,他提出用“国语”作文,文章加西化标点符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数目,采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都是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的首倡。1918年,钱玄同曾与好友刘半农商议,上演了一出“双簧”。他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文,罗织新文化运动种种罪状。随后,刘半农撰写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针对“王敬轩”的所有观点一一加以驳斥,将其批驳得体无完肤。其时,这场论战引起各界强烈关注,也标志着改革派的“大胜战”。有研究新文化运动的学者评论道:“在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也几乎要流血的旧中国,在跟肉体和精神均已硬化的顽固派作斗争的过程中,非有大力难开新地,非有猛士难摧敌垒。”但这个猛士却又是一个病夫。如果细细清理钱玄同的日记,可以整理出一本厚厚的病史资料。从早年留日时期的失眠、多汗、发寒热,到晚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视网膜炎,他常要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与折磨。然而,他从不讳言“死”字。1927年,钱玄同年届四十,还打算在语丝周刊上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他与朋友们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语调幽默。不明内情的人一见目录,信以为真,并相互转告,一时间,钱玄同的朋友、学生纷纷致函吊唁。钱玄同一生狂放不羁。在北大任教时,上课从不看一眼究竟有无学生缺席,便用笔在点名簿上一竖到底,算是全到。也从不考试,每学期末批定成绩时,便按点名册的先后,起评60分,61分如若选课的学生共40人,最后一人就得100分;若是40人以上,便重新从60分开始。随后,他在燕京大学任教,亦不改考卷,直接交与学校。学校退回,他仍是不看,也退回。于是,校方依照制度,称如不判卷,将扣发薪金,钱玄同回复,并附上钞票一包,“薪金全数奉还,判卷恕不能从命。”这个“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了叫骂声”的浙江人,对人严苛,对己更甚。其文字学课讲义文字学音篇,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音韵学课的最早一部教材,但钱对其极为不满,说它“百孔千疮”,“多一个人看见,就使我心中加一分难受”。在1921年重印时,钱在再版序中“自打耳光”,列出书中的六大不足。钱玄同的最大爱好,便是逛厂甸旧书肆,只要前往,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才罢休,被人戏称为“厂甸巡阅使”。而其一生最惧之物,竟是好友刘半农家养的一条黑狗,前去做客,定要躲在刘家孩子身后,等孩子把狗引走,才敢进门。1939年1月17日,钱玄同患脑溢血辞世。文献发表署名乐颜的悼钱玄同先生一文,为其盖棺定论称:“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之中,钱玄同的斗争精神,表现几在任何一位同时代的斗士之上”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A当周树人对现实失望,找不到出路时,钱玄同给了他希望,因此周树人动笔写了狂人日记,并一发不可收,从此鲁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B钱玄同与刘半农上演的“双簧戏”,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钱玄同与刘半农分别站在新旧文化的立场上激烈辩论,改革派取胜。C钱玄同在北大任教时,不看学生是否缺席,从不考试,从不批改试卷,随意批定成绩,不遵守学校的制度,表现了他在工作学术上不严谨的一面。D钱玄同虽为新文化运动的猛士,却体弱多病,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和折磨,40岁时,就自己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看淡生死。E本文以记叙为主,语言平实,重点突出了钱玄同作为真的猛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斗争精神,他就是铁屋中最先清醒的几个人之一。5钱玄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6传文写了钱玄同许多刚猛的表现,为什么最后写他惧怕刘半农家里的黑狗?请简要分析。7钱玄同被誉为“真的猛士”,有多方面的原因,请从“思想”“性格”“行为”中任选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二、语言文字运用8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表示,逐步延长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但延长过程应循序渐进。B云南省鲁甸地震发生在山高路陡的国家级贫困区,地质条件复杂,救援难度很大。人民解放军战士不孚众望,为抗震救灾做出了巨大贡献。C埃博拉病毒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等非洲国家流行。该病毒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中国目前尚无一例出现。D我们以为老外婆像一棵落光叶的苍凉老树,需要我们盈足的爱,而树越老越拼命冠盖如云,愿意给鸟儿作天堂,给人们遮阳的阴凉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现在,中国人民既吸收中华法制的优良传统,也借鉴世界各国法治的有益做法,从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出发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B手足相亲、精神相依,各民族群众的团结维护了社会稳定,夯实了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起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蓬勃力量。C美育在学校的遭遇,应该主要归咎于当下教育强大的应试属性,在分数定前程、成绩决定命运、唯升学率独大的教育话语体系中,以美育课程育人难免沦为空话。D在航天测控一线工作的23年里,他曾成功抢救价值十多亿元的卫星不被损坏,也曾为一个问题专注20年而使我国航天器机动轨道确定能力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4 000多万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_。_;_。_。正因如此,老年人跌倒控制干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加重老人病情伤情,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ABCD1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德国全国有6 000多家大小公私图书馆,无论白天夜晚,你都会在大街小巷看到安静读书的德国人。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民族会诞生康德、黑格尔、贝多芬。因此,要让我县的大街小巷遍布图书馆,这样我们的市民会更有条件读书,就会更爱读书,就一定能诞生康德这样的哲学家。大量图书馆与诞生康德、黑格尔、贝多芬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12阅读下面的材料,为其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时间之书是第一部全面解读二十四节气的国民读本。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来说,此书不仅可以让人重温节气文化,还对人们的生活有现实指导意义。这本书除了可以自己阅读收藏之外,更是新年赠礼佳品:送朋友,带他重新认识节气;送爱人,细数春夏秋冬,体味节气浪漫;送长辈,懂节气,知养生;送孩子,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与美妙。参考答案1D 2A【解析】A项,原文只是陈述墨子倡导的“艰苦奋斗”一条,并非墨法思想的所有主张;“难行”“难听”是就文明发达地区而言的主观感受,而非墨法主张的客观属性。3D【解析】“他还预见到了百年后中华文明在秦的兴盛辉煌”错,文中说“荀子观察到的,恰是百年之后,中华文明在秦苏生的基础”。4AE【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钱玄同与刘半农分别站在新旧文化的立场上”角色说反了。应该是“刘半农与钱玄同分别站在新旧文化的立场上”。C项,“不遵守学校的制度,表现了他在工作学术上不严谨的一面”表述不符合文本的观点。文本选取这一传主的行为是要表现传主的狂放不羁。D项,“就自己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理解有误。原文表述是“他与朋友们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5成功劝说周树人为新青年撰稿,使周树人成为新文化的主将;提倡白话文,打到孔家店,在作文、标点、数字、纪年、书写方式方面提出新见解,是中国文化改革的首倡者;与刘半农上演双簧戏引起关注,标志着改革派的“大胜仗”。 6这样写使人物性格更加完整。文章主要表现钱玄同刚猛的性格,在这里又表现了他柔弱的一面,刚柔集于一身,体现了人的性格的丰富性。这样写更富有情趣。钱玄同在大事上刚猛,而在日常生活中却又这般柔弱,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解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能力。传文写了钱玄同许多刚猛的表现,最后却写他惧怕刘半农家里的黑狗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传主的刚猛中加入柔弱,让人物形象跟丰满,更接近读者。这样也使文章更富有趣味,避免了传记的死板生硬。7爱国思想,民族责任感(思想上)。他留日归来,认为新的思想文化才是拯救民族的根本,从而担任新青年编辑,找周树人等人约稿,并站在新文化运动前列,积极推进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看淡生死(性格上)。钱玄同体弱多病,早把生死置之度外,40岁就做好离世的准备,因而他有足够的的勇气与顽固派作斗争。喜好读书严谨治学(行为上)。他最大的爱好便是逛旧书肆,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他对自己所写的讲义反复修改仍不满意。他的这种读书治学的态度使他成为时代的先驱。【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钱玄同被誉为“真的猛士”,有多方面的原因,“思想”上从他站在文化改革的前沿阵地,他提倡白话文,首倡中国文化的重大改革,担任新青年编辑,找周树人等人约稿等方面论证。“性格”上看淡生死,四十岁就与朋友们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一生狂放不羁,对人严苛,对己更甚。“行为”上喜好读书,有严谨的治学态度。8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项,“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B项,“不孚众望”,不符合众人的希望。不合语境。C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不合语境。D项,“冠盖如云”,形容官吏到的很多。望文生义。9C【解析】A项,句式杂糅。“从”改成“以”,或把“为出发点”改成“出发”。B项,成分残缺。在“小康社会”后加上宾语中心词“的基础”。D项,不合逻辑。删去“不被损坏”。10D【解析】注意分号前后内容的对应关系。11不是有图书馆了市民就一定喜爱读书 不一定喜爱读书,就一定会诞生康德这样的哲学家 12标题:二十四节气国民读本的现实意义 理由:材料由三句话组成,首句是总结句,交代时间之书的重要地位,强调其是解读二十四节气的国民读本;第二句重点讲述时间之书对现代人生活的指导意义;第三句则交代时间之书的适用人群和不同作用。因此,“二十四节气”“国民读本”“现实意义”是材料的三个关键词,以“二十四节气国民读本的现实意义”作为材料标题最为合适。【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一个好的标题,应该具有如下特点:准确、贴切;简洁、明快;新颖、醒目;生动、活泼。标题紧扣话题最为关键,本段文字重点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国民读本时间之书的地位和现实意义。“二十四节气”“国民读本”“现实意义”是这段文字的三个关键词,考生将这三个关键词合理组合,即可得出准确的标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