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随堂真题演练30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20797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随堂真题演练30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随堂真题演练30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随堂真题演练30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随堂真题演练30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 (2016高考全国卷)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解析:选C。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所以B项错误,C项正确,D项错误。A项所用方法为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不合题意。 (2015高考广东卷)如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DK值约为120 000个解析:选D。A项,初始阶段酵母细胞数量少,酵母菌个体之间几乎不存在种内竞争。B项,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酵母细胞的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而NtN0t为“J”型曲线增长的数学模型。C项,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具体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D项,由图可知,1 mL 培养液中最多含12 000个酵母细胞,则10 mL 培养液中的K值约为120 000个。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解析:选C。鹰是黑线姬鼠的天敌,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引起黑线姬鼠种群密度下降,A项正确。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为2801002140100只/hm2,B项正确。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与种群中个体的数量无关,C项错误。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含有的能量越少,D项正确。 (2017高考全国卷)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型。(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解析:(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2)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答案:(1)J(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捕食(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2015高考全国卷)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解析:(1)种群的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衰退型和稳定型三种类型。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幼年个体数为92187121400,成年个体数为706962637264400,老年个体数为554239264400,所以三个年龄段的个体数比例为111,则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该鱼种群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答案:(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111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课时作业1(2018湖南长沙模拟)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保护区内珍稀动物种群的K值C直接影响野生生物种群密度变化的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D防治害虫时,应该在害虫种群数量达到K/2之后进行捕杀解析:选D。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A正确;种群的K值大小与环境条件有关,环境条件得到改善,种群的K值会增大,B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C正确;防治害虫时,应该在害虫种群数量小于K/2时进行捕杀,因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错误。2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将维持基本稳定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C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DK值具有种的特异性,所以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解析:选A。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衰老个体维持基本稳定,A正确;图中的c点增长速率最大,但是环境阻力不是最小,B错误;通过镜检观察统计酵母菌数量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原因可能是取样时没有混匀等,但不是因为酵母菌个体死亡,C错误;同一种群在不同生存条件下,环境容纳量不同,D错误。3(2018甘肃河西五市联考)研究人员对某林区猕猴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注:412岁为猕猴的生育年龄)。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调查时猕猴种群数量已经达到环境容纳量C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低,与雄性因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D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别比例变为11,则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解析:选C。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还没有达到环境容纳量;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低,与雄性因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别比例变为11,雄性争夺王位和配偶会加剧,出生率不一定升高。4假设在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的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增长速率为甲时,该家畜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种群增长速率为乙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C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家畜,可以在丙点时适当捕获D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对应的种群数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解析:选B。种群增长速率为甲时,该家畜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正确。在丙点时适当捕获,捕获后使种群处于最大增长速率附近,能达到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家畜的目的,C正确。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对应的种群数量(K值)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D正确。5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记物脱落B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解析:选C。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部分灰喜鹊身上的标记物脱落或田鼠被捕后变得狡猾不易被重捕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大;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求统计样方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若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小;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会使计算值偏大。6(2018泰安模拟)将10 mL酵母菌培养液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样品酵母菌数量(个/mm3)pH11 2104.828205.431 2103.741 0005.0A.培养过程中酵母菌始终出生率死亡率B样品的取样先后顺序为2、4、1、3C对酵母菌而言,10 mL该培养液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为1.21107个D若进行第5次均匀取样,10 mL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有可能低于1.21107个解析:选A。将10 mL酵母菌培养液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可根据培养液pH的变化来确定取样顺序,因为酵母菌的代谢活动消耗营养物质,不断产生CO2等代谢产物使培养液pH不断下降,因此正确的取样顺序为2、4、1、3。从表中数据分析可见,达到稳定时期时,酵母菌数量达到最大值,说明10 mL该培养液的环境容纳量为1.21107个。继续培养,随着环境条件极度恶化,种群生长进入衰退期,出生率会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将不断下降,所以继续取样,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有可能低于1.21107个。7(2018重庆六校联考)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动物繁育中心的某种濒危动物的种群增长速率进行了调查,如表为调查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年份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第六年第七年增长速率0.501.332.693.782.881.360.09A.第四年的该种群数量大约是该环境容纳量的一半B第一年至第七年,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从增长型向衰退型转变C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种群增长速率不受种群密度制约D对该濒危动物最好的保护方式为就地保护解析:选A。从表中数据可知,该种群的增长速率在调查的7年内,先增大后减小,符合“S”型增长模型,第四年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对应的种群数量应为K/2左右,A正确;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的种群,其年龄组成从增长型逐渐向稳定型转变,B错误;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的种群,其种群密度制约增长速率,C错误;对动物繁育中心的该濒危动物最好的保护方式为易地保护,D错误。8如图表示草原上某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K0表示野兔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在某时间点天敌入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Ob时段种群数量增长较快,野兔的出生率最大Bd点种群数量下降,则天敌入侵的时间点最可能是该点C若性别比例调查结果为雌/雄1,该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种群数量增长D在捕食压力下,野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将在K1K3之间解析:选C。Ob时段种群数量增长较快,说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较大,但无法判断出生率是否最大;d点时种群数量开始减少且之后环境容纳量降低,说明阻力在d点之前已加大,所以最可能是在d点之前天敌已入侵;雌兔的数量多于雄兔,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出生率,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加;天敌入侵一段时间后,野兔的种群数量在K2K3之间波动,因此有捕食压力时野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K2K3之间。9(2018广东惠州模拟)我国在黄海、渤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区都实行了全面的伏季休渔制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保护海域鱼类等资源在夏季繁殖生长B休渔期过后渔民可以通过增大捕捞投入,从而减少休渔期的损失C可以改善渔业资源生物群落结构的退化D应将加大对休渔期制度的宣传与对渔民进行适当补贴相结合解析:选B。全面的伏季休渔,可以保护海域鱼类等资源在夏季繁殖生长,A正确;海洋捕捞是有要求的、有计划的,过度捕捞会导致资源的枯竭,所以休渔期过后渔民不能通过增大捕捞投入,来减少休渔期的损失,B错误;在鱼类繁殖期间停止捕鱼,可以提高鱼类繁殖力,从而改善渔业资源生物群落结构的退化,C正确;实行全面的伏季休渔制度,应将加大对休渔期制度的宣传与对渔民进行适当补贴相结合,D正确。10(2018山东淄博模拟)“植物A动物B动物C”是某草原的一条食物链,生态学家对该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动物B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_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_。(2)研究人员调查并绘制动物C种群的年龄结构如图甲。2016年6月种群C的年龄结构是_型。可以预测,种群在2017年6月后数量变化趋势最可能是_,直接原因是种群的_。(3)研究人员监测了C种群几年间的数量变化并绘制出数量变化曲线,如图乙。监测过程中为控制C种群的数量,引入了以C为食的种群D。据图分析,D最可能是在图中_点对应的时间引入,该时间点_(填“是”或“不是”)控制C种群数量增长的最佳时期。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72只动物B,第二次捕获60只动物B,其中有标记的动物B有9只。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即N72609,N480只。因此则该种群密度是480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偏大。(2)据图可知,2016年6月种群C的生育前期和生育期的个体较多,生育后期个体较少,可推知种群C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而2017年6月种群C的情况正好相反,可推知其年龄结构是衰退型,由此可推知该种群在2017年6月后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最可能是下降。(3)据图分析,D最可能是在图中b点对应的时间引入;控制C种群数量增长的最佳时期应在K/2之前,种群数量较少时,而b点已经远远大于K/2,所以不是控制C种群数量增长的最佳时期。答案:(1)480大(2)增长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3)b不是11一调查小组对我国东部某地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1)调查小组对某块荒地的几种常见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一般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该入侵物种在入侵初期类似于_型增长,原因是_。植物年份20132014201520162017甲10.09.28.06.85.5乙3.02.11.10.30.1丙0.30.61.11.52.3丁3.02.00.400(2)如图为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是从第_年开始的,第2030年间种群的出生率_(填“”“”或“”)死亡率。第15年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_型。解析:(1)样方法需做到随机取样;外来物种入侵初期种群数量的变化类似于“J”型增长。(2)初始几年值大于1且不变,此时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值小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第15年时减少最快,减少至第20年时不再减少,此时种群数量最少;20年后值等于1,此后种群数量不变。答案:(1)样方法随机取样丙“J”生存环境适宜(或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2)20衰退12(2018江西南昌模拟)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年龄02(幼年)38(成年)9(老年)个体数413398409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鱼种群数量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快速增加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C不同年龄段的该鱼生活在不同深度,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从该鱼种群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约占该鱼种群获得能量的10%解析:选B。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幼年个体、成年个体和老年个体比例相当,说明该鱼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则该鱼种群数量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鱼的活动能力较强,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正确;该湖泊中的不同年龄段的该鱼属于同一个种群,而群落的垂直结构描述的是不同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指的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而该鱼所处的营养级可能还有其他生物,D错误。13(2018江西鹰潭一中月考)如图是布氏田鼠迁入某草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a时刻后引入某种动物,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布氏田鼠种群的最大数量即为环境容纳量BDE段田鼠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降为零 C布氏田鼠的数量维持在C点有利于草原的发展D引入动物与布氏田鼠的关系可能是竞争或捕食 解析:选D。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A项错误;DE段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项错误;C点时布氏田鼠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若将其数量维持在C点,则不利于草原的发展,C项错误;a时刻后引入某种动物后,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先是快速下降,而某种动物的数量则是上升,最后二者的数量趋于相对稳定,这说明引入的动物与布氏田鼠的关系可能是竞争或捕食,D项正确。14(2018福州模拟)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4只。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只。(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_。(3)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草原进行了一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图一表示一个鼠群引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二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图一中增长速率最大的是_点,CD段表示鼠群数量不再增长,其原因可能是_。灭鼠时除了捕杀老鼠,使其数量减少,同时还应该_。图二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最大放牧量不应该超过_点,如果长期超过C点将会造成_。解析:(1)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计算:N32364,N288。(2)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使重捕时的带标记个体数减少,调查值比实际值偏大。(3)图一中增长速率最大的点是增长曲线斜率最大的点,即B点;图二中A点和B点分别为最适放牧量和最大放牧量,如果长期超过C点,草场将会退化。答案:(1)288(2)大(3)B食物和空间减少、天敌数量增加设法降低环境容纳量(K值)B草场退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