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20218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一、单项选择题1. 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若某药物含有质量为m的碘131,经过32天后,该药物中碘131的含量大约还有( )A. 0 B. m/4 C. m/8 D. m/16【答案】D【解析】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经过32天为,碘131的剩余质量为:,故选D。【点睛】半衰期是放射性原子核剩下一半需要的时间,根据公式求解剩余原子核的质量2. 参考以下几个示意图,关于这些实验或者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核反应堆中控制棒插入,则多吸收中子让反应减弱B. 放射线在磁场中偏转,没有偏转的为射线,电离能力最强C. 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D. 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认识到原子的复杂结构【答案】B【解析】A、根据核反应堆,控制棒的作用可知,图中核电反应堆示意图控制棒插入深一些,让它吸多中子,中子数减少,反应速率会慢一些,故A正确。B、中间没有偏转的为粒子,电离能力最弱,而穿透能力最强,故B错误。C、重核的裂变反应物中子在生成物中出现,反应可以继续,属于链式反应,故C正确。D、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汤姆孙提出原子有复杂结构,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点睛】考查原子结构模型的发现者及其意义;掌握三种射线的区别与组成;理解链式反应与热核反应的区别,及阴极射线发现的意义3. 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射线,是按波长由长到短排列B. 紫外线是一种紫色的可见光C. 均匀变化的电场可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D.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波是横波【答案】A【解析】A、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射线,是按波长由长到短排列,A正确。B、紫外线是一种波长比紫色光短的不可见光,B错误。C、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波理论可知,均匀变化的电场可产生恒定的磁场,C错误。D、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波是一种波,但不能说明是横波,D错误。故选A。【点睛】掌握电磁波谱中各光的波长与频率的关系,了解各种色光在生活中的应用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居里夫人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B. 卢瑟福在a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C. 原子核发生衰变时,放射出的高速电子来源于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核外电子D. 铀()经过8次衰变和6次衰变变成铅()【答案】D【解析】A、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发射现象。故A错误。B、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于是他提出了原子枣糕模型,卢瑟福在用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故B错误。C、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原子核中子转变质子而放出的,故C错误。D、铀核()衰变成铅核(),电荷数为10,质量数少32,设经过n次衰变,m次衰变,则有:4n=32,2n-m=10,解得n=8,m=6,故D正确。故选D。【点睛】电子、质子、中子的发现者,以及各种原子模型,认识衰变反应,知道各种射线的用途与作用。5. 氢原子能级如图,当氢原子从跃迁到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氢原子从跃迁到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nmB. 用动能为10.5eV的入射电子碰撞激发,可使氢原子从跃迁到的能级C. 用波长为656nm的光照射,能使处在能级的氢原子电离D. 一个处于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答案】B【解析】A、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nm,而当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时,辐射能量更多,则频率更高,由知波长小于656nm。故A错误。B、当从n=1跃迁到n=2的能级,吸收的能量:,而用入射电子碰撞转移能量可能会损失或部分转移,则10.5eV10.2eV,可以使电子跃迁,故B正确;C、波长为656nm的光对应的能量为,而n=2能级的电子电离需要的电离能为,故光的能量不够电离,C错误。D、一个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能跃迁,同一时刻只能出现在一个能级上,则逐级向下跃迁产生的谱线最多为2种,故D错误。故选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光电效应的条件,以及知道能级间跃迁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6. 如图所示表示t=0时刻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图中的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设两列波的振幅均为5 cm,且图示的范围内振幅不变,两列水波的波速和波长都相同且分别为1m/s和0.2m,C点是BE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从图示时刻再经过0.65s时,C点经过的路程130cmB. C点和D点都保持静止不动C. 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10cmD. 随着时间的推移,E质点将向C点移动,经过四分之一周期,C点到达波峰【答案】A【解析】A、波的周期,从图示时刻起经,B是振动加强点其振幅为A=10cm,则通过的路程为,故A正确。B、则A、E是波峰与波峰相遇,B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C是平衡位置相遇处,它们均属于振动加强区,振幅均为10cm;而D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属于振动减弱点,振幅为0而静止不动,故B错误。C、A点在波峰相遇处离平衡位置10cm,B为波谷相遇处离平衡位置10cm,故两点的高度差为20cm,C错误。D、再经过四分之一个周期,E点在上下振动到平衡位置,C点振动到达波峰,但质点并不会迁移,只是波形会移动,故D错误。故选A。【点睛】注意此题是波动与振动的结合,注意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运动方向相同时叠加属于加强,振幅为二者之和,振动方向相反时叠加属于减弱振幅为二者之差7. 如图所示,a、b两种单色光沿不同方向射向玻璃三棱镜,经三棱镜折射后沿同一方向射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玻璃中,a光传播速度较大B. 若a为绿光,则b可能为黄光C. 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a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较小D. 在玻璃中,b光波长较长【答案】A【解析】A、由图可以看出b光偏折程度较大,则b光的折射率较大,根据知b光的传播速度较小,故A正确。B、b光的折射率较大,但黄光的折射率小于绿光的折射率,故B错误。C、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由临界角公式,则b光的临界角较小,故C错误。D、a光的折射率小于b光的折射率,说明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由知,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光的色散现象,对于色散研究得到的七种色光排列顺序、折射率大小等等要记牢,同时,要记住折射率与波长、频率、临界角的关系,这些都是考试的热点8. 如图1所示,在匀强磁场中,一矩形金属线圈两次分别以不同的转速,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轴匀速转动,产生的交变电动势图象如图2中曲线,所示,则( )A. 两次时刻线圈平面均与磁场方向平行B. 曲线、对应的线圈转速之比为C. 曲线表示的交变电动势频率为50HzD. 曲线表示的交变电动势有效值为【答案】B【解析】A、在t=0时刻瞬时电动势为零,则磁通量最大线圈平面均与磁场方向垂直,线圈一定处在中性面上,故A错误。B、由图可知,a的周期为410-2s;b的周期为610-2s,则由转速可知,转速与周期成反比,故转速之比为3:2,故B正确。C、曲线a的交变电流的频率,故C错误。D、曲线a和b对应的线圈转速之比为3:2,曲线a表示的交变电动势最大值是15V,根据得曲线b表示的交变电动势最大值是10V,而,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交流电描述的基础知识,要根据交流电图象正确求解最大值、有效值、周期、频率、角速度等物理量9. 一个不稳定的原子核质量为M,处于静止状态。放出一个质量为m的粒子后反冲。已知放出的粒子的动能为E0,则原子核反冲的动能为( )A. E0 B. C. D. 【答案】C放出的粒子的动能为: 原子核反冲的动能:联立得:Ek=,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0. 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2s时的波形图,图(b)为介质中平衡位置在x=1.5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像,P是平衡位置为x=2m的质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波速为0.5m/s B. 波的传播方向向左C. 当t=7s时,P恰好回到平衡位置 D. 02s时间内,P向y轴正方向运动【答案】D【解析】A、由图(a)可知该简谐横波波长为2m,由图(b)知周期为4s,则波速为,故A正确;B、根据图(b)的振动图象可知,在x=1.5m处的质点在t=2s时振动方向向下,所以该波向左传播,故B正确。C、当t=7s时,P恰好回平衡位置,故C正确;D、由于该波向左传播,由图(a)可知t=2s时,质点P已经在波谷,所以可知02s时间内,P向y轴负方向运动,故D错误;本题选择不正确的故选D。【点睛】熟练利用波形平移法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利用周期表示时间,求质点的路程、注意时间和空间周期性的对应11. 如图,质量为m的人在质量为M的平板车上从左端走到右端,若不计平板车与地面的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在车上行走时,车将向右运动B. 当人停止走动时,由于车的惯性大,车将继续后退C. 若人越慢地从车的左端走到右端,则车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越大D. 不管人在车上行走的速度多大,车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都相同【答案】D【解析】A、人与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人+Mv车=0,故车的方向一定与人的运动方向相反;故人与车的速度方向相反,人在车上向右行走时,车将向左运动,故A错误;B、因总动量为零,故人停止走动速度为零时,车的速度也为零,故B错误;C、D、因人与车的运动时间相等,动量守恒,以人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有:mx人-Mx车=0;故车与人的位移之比为:不变;则车的位移与人的运动速度无关,不论人的速度多大,车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都相等;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人船模型”,要注意人船具有相反方向的运动,运动位移与速度大小无关12. 如图所示,半径为 r 且水平放置的光滑绝缘的环形管道内,有一个电荷量为 e,质量为 m 的电子。此装置放在匀强磁场中,其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 B=B0+kt(k0)。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均匀变化的磁场将产生稳定的电场,该感应电场对电子将有沿圆环切线方向的作用力,使其得到加速。设t=0时刻电子的初速度大小为v0,方向顺时针,从此开始后运动一周后的磁感应强度为B1,则此时电子的速度大小为 ( ) A. B. C. D. 【答案】B【解析】A、C、电子在管道中被加速,做变速圆周运动,沿半径方向有洛伦兹力和管壁的弹力一起提供向心力,因无法知道弹力大小,则用向心力公式无法求出电子的速度;故A错误,C错误。B、D、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感生电动势大小为,电场方向逆时针,电场力对电子做正功。在转动一圈过程中对电子用动能定理:,解得,故B正确,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要能够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出感应电动势,这是一个难点,然后根据动能定理计算末速度13. 如图所示的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电阻为R、半径为L、圆心角为90的扇形闭合导线框绕垂直于纸面的O轴以角速度匀速转动(O轴位于磁场边界)。则线框内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为( )A. B. C. D. 【答案】C【解析】半径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交流电流的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得出的,线框转动周期为T,而线框转动一周只有的时间内有感应电流,则有:,解得,故选C。【点睛】本题就是考查电流有效值的计算,最好能画出一个周期内的电流图象再用三同求出.14. 如图所示,将一个折射率为n的透明长方体放在空气中,矩形ABCD是它的一个截面,一单色细光束入射到P点,入射角为。,则( )A. 若要使光束进入长方体后能射至AD面上,角的最小值为arcsinB. 若要使光束进入长方体后能射至AD面上,角的最小值为arcsinC. 若要此光束在AD面上发生全反射,角的范围应满足arcsinarcsinD. 若要此光束在AD面上发生全反射,角的范围应满足arcsinarcsin【答案】B【解析】A、B、当光束进入长方体后恰好射至AD面上D点时,角的值最小。设此时光线在AB面的折射角为根据几何知识得:,由已知条件代入解得:,由得:,可得,故A错误,B正确。C、D、设光束射AD面上的入射角为,若要此光束在AD面上发生全反射,则必须有C,得到,由几何知识得:+=90,可得:,又由得,则,所以若要此光束在AD面上发生全反射,角的范围应满足:,故C、D均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是全反射、折射定律、临界角等知识的综合应用,首先要正确作出光路图,运用几何知识研究折射角的正弦。15. 如图甲所示,电阻不计且间距为L=1m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竖直放置,上端连接阻值为R=1的电阻,虚线OO下方有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现将质量为m=0.3kg、电阻Rab=1的金属杆ab从OO上方某处以一定初速释放,下落过程中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且始终水平在金属杆ab下落0.3m的过程中,其加速度a与下落距离h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ab进入磁场时的速度v0=3.0m/s,取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进入磁场后,金属杆ab中电流的方向由b到aB.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1.0TC. 金属杆ab下落0.3m的过程中,通过R的电荷量0.24CD. 金属杆ab下落0.3m的过程中,R上产生的热量为0.45J【答案】C【解析】A、进入磁场后棒切割磁感线产生动生电动势,根据右手定则判断可知金属杆ab中电流的方向由a到b,故A错误。B、由乙图知,刚进入磁场时,金属杆的加速度大小a0=10m/s2,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设杆刚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v0,则有,联立得,代入数据解得,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金属杆在磁场外下落的高度为0.06m,则在磁场中下降的高度,则通过R的电荷量,故C正确。D、由图线可知,下落0.3m时做匀速运动,根据平衡有,解得金属杆的速度;根据能量守恒得,而两电阻串联热量关系为,联立解得,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关键要根据图象的信息读出加速度和杆的运动状态,由牛顿第二定律、安培力、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能量守恒等多个知识综合求解,综合较强。二、实验题16.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1)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计时开始时,摆球应是经过最_(填“高”或“低”)点的位置,且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多次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2)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试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测出相应的周期,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和T的数值,再以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如图所示,利用图线的斜率可求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_,可求得=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 (1). 低 (2). (3). 9.86【解析】(1)小球的偏角在很小(5)时,小球的振动才近似看成简谐运动在摆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产生的时间误差较小(2)由单摆的周期公式为:,变形得,则函数的斜率,解得重力加速度,代入图象的数据可得,解得.【点睛】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求解重力加速度时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17. 某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分别用如下图的三种实验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图中斜槽末端均水平。(1)用图甲和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时,若入射小球质量为m1,半径为r1;被碰小球质量为m2,半径为r2,则_A. B. C、 D、 (2)在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时(P为碰前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设入射小球的质量为m1,被碰小球的质量为m2,所得“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为(用装置图中的字母表示)_。(4)用如图丙所示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用轻质细线将小球1悬挂于0点,使小球1的球心到悬点0的距离为L,被碰小球2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的B点.将小球1从右方的A点(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由静止释放,摆到最低点时恰与小球2发生正碰,碰撞后,小球1继续向左运动到C点,小球2落到水平地面上到桌面边缘水平距离为x的D点。实验中已经测得上述物理量中的a、L、x,为了验证两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已知小球1的质量m1,小球2的质量m2,还应该测量的物理量有_ _。【答案】 (1). C (2). (3). O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4). 桌面高度h(2) P为碰前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为碰后入射小球的位置,N为碰后被碰小球的位置,碰撞前入射小球的速度为,碰撞后入射小球的速度为,碰撞后被碰小球的速度为:,将动量守恒式m1v0=m1v1+m2v2的速度代入化简可得:m1OP=m1OM+m2ON。(3)为了验证两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需要测量两小球的质量,小球1质量m1,小球2质量m2,小球1碰撞前后的速度可以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测出,所以还需要测量OC与OB夹角,需要通过平抛运动测量出小球2碰后的速度,需要测量水平位移S和桌面的高度h;验证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点睛】本题考查验动量守恒定律的三种情景,要注意本实验中运用等效思维以及碰撞前后的瞬时速度如何测出。18.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刻度尺测半圆形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如图所示,他进行的主要步骤是:A用刻度尺测玻璃砖的直径AB的大小d;B先把白纸固定在木板上,将玻璃砖水平放置在白纸上,用笔描出玻璃砖的边界,将玻璃砖移走,标出玻璃砖的圆心O、直径AB以及AB的法线OC;C将玻璃砖放回白纸的原处,长直尺MN紧靠A点并与直径AB垂直放置;D调节激光器,使PO光线从玻璃砖圆弧面沿半径方向射向圆心O,并使长直尺MN的左右两端均出现亮点,记下左侧亮点到A点距离s1,右侧亮点到A点的距离s2。则:(1)该同学利用实验数据计算玻璃折射率的表达式为n_。(2)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直尺MN上只出现一个亮点,他应该采取措施是_。【答案】 (1). (2). 减小入射角【解析】(1)设光线在AB面上的入射角为,折射角为,光路如图:根据几何关系有:,则折射率为.(2) 在BOC大于等于全发射的临界角,只有反射没有折射,则直尺MN上只出现一个亮点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直尺MN上只出现一个亮点,他应该采取措施是减小入射角.【点睛】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定律,关键作出光路图,结合折射定律和几何知识进行求解三、计算题19. 如图,三角形ABC为某透明介质的横截面,O为BC边的中点,位于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束光线自O以角i入射,第一次到达AB边恰好发生全反射已知15,BC边长为2L,该介质的折射率为.求:(1)入射角i;(2)从入射到发生第一次全反射所用的时间(设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可能用到 或)【答案】(1)i45(2)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全反射定律可知,光线在AB面上P点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C,由折射定律得:,代入数据得:设光线在BC面上的折射角为,由几何关系得:由折射定律得:,联立代入数据得:。(2)在中,根据正弦定理得:,设所用时间为,光线在介质中的速度为,得:,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联立代入数据得:。考点:光的折射定律【名师点睛】由全反射定律求出临界角,由几何关系得到光线在BC面上的折射角,折射定律得到入射角;根据正弦定理求出光线在介质中路程,由求出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进而求出所用时间。视频20. 一根弹性绳沿x轴方向放置,左端在原点O,用手握住绳的左端使其沿y轴方向做简谐运动,经1 s在绳上形成一列简谐波,波恰好传到x=1m处的M质点,波形如图所示,若从该时刻开始计时,(1)求这列波的波速大小:(2)写出M点的振动方程;(3)经过时间 t,x =3.5m处的N质点恰好第一次沿y轴正向通过平衡位置,请在图中画出此时弹性绳上的波形,并求出时间t。【答案】(1) (2)(3) 【解析】(1)由图可知=2m,周期为T=2s,则波速.(2)振幅 A=8cm,角速度初相位为=则M点的振动方程为 x=Asin(t+)=0.08sin(3.14t+) m(3)波从M点传到N点时间为再经过N质点第一次沿y轴正向通过平衡位置,则t=t1+t2=3.5s图象如图所示:【点睛】本题也可根据平移法求解N点恰好第一次沿y轴正方向通过平衡位置的时间,即为图中O点的振动传到N点的时间21. 如图所示,粗糙的水平面连接一个竖直平面的半圆形光滑轨道,其半径R=0.1m,半圆形轨道的底端放置一个质量为m=0.1kg的小球B,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0.3kg的小球A以初速度v0=4.0m/s开始向着小球B滑动,经过时间t=0.80s与B发生弹性碰撞。设两小球均可以看作质点,它们的碰撞时间极短,且已知小球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25,求:(1)两小球碰前A的速度;(2)小球B运动到最高点C时对轨道的压力(3)确定小球A所停的位置距圆轨道最低点的距离【答案】(1)vA=2 m/s(2)小球对轨道的压力的大小为4N,方向竖直向上。(3)0.2m【解析】试题分析:(1)碰前对A由动量定理有:,解得:。(2)对AB:碰撞前后动量守恒:碰撞前后动能保持不变:由以上各式解得:又因为B球在轨道上机械能守恒:,解得:。在最高点C对小球B有:,解得:。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球对轨道的压力的大小为,方向竖直向上。(3)对A沿圆轨道运动时:,因此A沿圆轨道运动到最高点后又原路返回到最低点,此时A的速度大小为,由动能定理得:,解得:。考点: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运动与能量守恒定律的综合运用问题,是力学典型的模型,也可以用动能定理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解。22. 如图甲所示,MN、PQ是固定于同一水平面内相互平行的粗糙长直导轨,间距L2.0m;R是连在导轨一端的电阻,质量m1.0kg的导体棒ab垂直跨在导轨上,电压传感器与这部分装置相连。导轨所在空间有磁感应强度B0.5T、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从t0开始对导体棒ab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外力F,使其由静止开始沿导轨向左运动,电压传感器测出R两端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其中OA段是直线,AB段是曲线、BC段平行于时间轴。假设在从1.2s开始以后,外力F的功率P4.5W保持不变。导轨和导体棒ab的电阻均可忽略不计,导体棒ab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不计电压传感器对电路的影响(g10m/s2)。求(1)导体棒ab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及运动过程中最大速度的大小;(2)在1.2s2.4s的时间内,该装置产生的总热量Q;(3)导体棒ab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和电阻R的值。【答案】(1)a0.75m/s2 vml.0m/s(2)Q5.31J (3)0.2,R0.4【解析】试题分析:(1)导体棒内阻不计,EU,B、L为常数,在01.2s内导体棒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导体棒加速度为a,t11.2s时导体棒速度为v1,由图可知,此时电压U10.90V。1分得v10.90m/s 1分由1分得a 0.75m/s2 1分从图可知,t2.4s时R两端的电压最大,Eml.0V由得vm l.0m/s 1分(2)在1.2s2.4s内,由功能关系得2分解得Q5.31J 1分(3)当tl.2s时,设拉力为F1,则1分同理,设t2.4s时拉力为F2,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1分1分又1分代入数据可得0.2,R0.4 1分考点:考查了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综合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