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17491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一、选择题 每题4分共48分(1-6单选,7-12多选,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0分。)1.下列有关时间与时刻、位移与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第5s末到第6s初是1s的时间B. 时刻就是很短的时间C.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总是相等的D. 物体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路程【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A中第5s末也就是第6s初,故它不是1s的时间,A不对;B中时刻是一个时间点,而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间隔,时间点是没有“长度”的,故B也不对;C中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有往复的运动,则位移与路程是不相等的,C也不对;D中无论物体做曲线运动还是直线运动,其运动的路总是大于或等于位移,故D是正确的。考点:路程与位移的关系。2.物理学在研究实际问题时,常常进行科学抽象,即抓住研究问题的主要特征,不考虑与当前研究问题无关或影响较小的因素,建立理想化模型下列各选项是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模型的有( ).质点 .自由落体运动 .参考系 .重力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质点:研究问题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大小和形状时,可以将物体视为有质量的点,从而将问题简化.所以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自由落体运动:从静止开始只受重力的运动,而在实际生活中只受重力的物体是没有的,只是在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可以忽略时的一种运动,所以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参考系:是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忽略了其他因素对该物体运动的影响。参考系不是不考虑影响,而是的确无影响。故不是理想化模型。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在一般使用上,常把重力近似看作等于万有引力。但实际上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重力之所以是一个分力,是因为我们在地球上与地球一起运动,这个运动可以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我们作匀速圆周运动需要向心力,在地球上,这个力由万有引力的一个指向地轴的一个分力提供,而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重力了.故重力不是理想化模型.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想化模型是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化客体,即抓住研究问题的主要特征,不考虑与当前研究问题无关或影响较小的因素3.茶杯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下列选项中说法中正确的是()A.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就是茶杯的重力B.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茶杯上的C.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D.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茶杯发生形变而产生的【答案】D【解析】【详解】C、D、茶杯受到重力,会与桌面间相互挤压,茶杯和桌面在力的作用下同时发生微小形变,产生弹力,因而茶杯受到两个力,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茶杯发生形变引起,同样,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也是弹力,是由于桌面形变引起的,故C错误,D正确;A、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茶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茶杯的重力,由于压力与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都不同,不能说压力就是重力,故A错误;B、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桌面上的,故B错误;故选D.【点睛】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一对平衡力是同一物体受到的力,是共点力;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4.一物体的位移函数式是s4t2t25(m),那么它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A. 2m/s,0.4m/s2 B. 4m/s,2m/s2C. 4m/s,4m/s2 D. 4m/s,1m/s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位移函数式是x4t2t25(m),可以变形为x5=4t+4t2,故它的初速度是4m/s,加速度是4m/s2,选项C正确。考点: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名师点晴】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是x=v0t+at2,如果题中已知的是其他形式的关系式,我们只需要将其转换为类似这样的式子,就可以确定速度与加速度的大小。5.如图所示,一根原长为10cm的弹簧,劲度系数是k=103 N/m,在弹簧两端有两人各用F=20N的水平力拉弹簧,静止时弹簧的长度为( )A. 12cm B. 10cm C. 14cm D. 6cm【答案】A【解析】弹簧两端两人各用F=20N的水平力拉弹簧,则弹簧的拉力也是20N,根据胡克定律得:,则弹簧的长度:, A正确选A 6.以v0=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m/s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A. 1s末速度的大小是9m/sB. 3s内的位移是9mC. 3s内的位移是12mD. 3s末速度的大小是6m/s【答案】C【解析】【详解】B、C、汽车刹车到停下来所需的时间,所以3s内的位移等于2s内的位移;故B错误,C正确.A、1s末的速度v=v0+at=12-61=6m/s;故A错误.D、2s末速度为0所以3s末速度还等于0;故D错误.故选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注意该问题是刹车问题,车子停止后不再运动,所以求位移、速度时,先判断多长时间停下来7.如图所示,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等于1.5 m/s2B. 20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C. 60s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D. 40s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答案】AC【解析】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a加速时的加速度为,A正确;20s时b刚开始从静止运动,所以两者之间的距离仍继续增大,当两者速度相等时,即40s末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大,根据速度时间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最大距离为,BC错误;根据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可以看出60s内a的位移大于b的位移,即a在b前面,C正确【点睛】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时间轴上方速度是正数,时间轴下方速度是负数;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加速度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8.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空气中不考虑空气阻力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B.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下落高度越高,落地速度越大C.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 从静止开始下落,在连续相等的3段时间内,位移比是1:4:9【答案】BC【解析】解:A、C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零,仅受重力,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C正确.B、根据知,下落的高度越高,落地速度越大.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D、从静止开始下落,通过连续相等三段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故D错误.所以BC选项是正确的.9.给滑块一初速度v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 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A. B. C. D. 【答案】BD【解析】【详解】当滑块的末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当滑块的末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故B,D正确,A、C错误.故选B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注意末速度的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10.如图甲、乙所示,倾角为的固定斜面上分别有一个滑块M,图甲中滑块上表面水平,图乙中滑块的上表面平行斜面,在滑块M上分别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现在M和m相对静止,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物块m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B. 图乙中物块m受摩擦力,方向平行斜面向上C. 图甲中物块M受5个力D. 图乙中物块M受6个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重力沿斜面的分力等于斜面给M的摩擦力,然后隔离m,m处于平衡状态,M所受重力沿斜面的分力等于M给m的静摩擦力图甲中以m为研究的对象则由于两个物体一起做匀速运动,所以m只受到重力与支持力的作用,水平方向没有摩擦力,A错误;图乙中物块m为研究的对象,m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沿M向上的摩擦力,B正确;以M为研究的对象,则受重力,m的压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沿斜面的向上的摩擦力,C错误;以M为研究对象,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m的压力和静摩擦力,D错误11.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在水平向右的压力F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上,F随时间均匀减小到某值,此过程物体始终静止。设物体与墙的最大静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墙对物体的弹力随时间均匀减小B. 物体与墙的最大静摩擦力随时间均匀减小C.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随时间均匀减小D.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始终等于G【答案】AB【解析】试题分析:因物体静止,水平方向受力平衡,F随时间均匀减小,可知墙对物体的弹力随时间均匀减小,选项A正确;根据可知物体与墙的最大静摩擦力随时间均匀减小,选项B正确;物体静止时,竖直方向摩擦力等于物体的重力G,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选项CD错误;故选AB考点:物体的平衡;摩擦力【名师点睛】能对物体正确的受力分析,并能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求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确定摩擦力的大小时要搞清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12.如图所示,重100N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一根原长为10cm,劲度系数为500N/m 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另一端与物体连接,此时物体刚好能静止,弹簧长度为6cm,现用力F沿斜面上拉物体,而物体仍静止,则力F的可能值是( )A. 45N B. 55N C. 65N D. 75N【答案】AB【解析】解:施加拉力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其中弹力 以为 所以此时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得 施加拉力后,F较小时f任沿着斜面向上,物体仍然静止,所以,解得,则静摩擦力随着拉力的增大而减小,当f=0时F=30N当 时摩擦力反向,此时,解得F=30+f,因施加拉力前物体刚好静止,最大静摩擦力 ,所以 ,故选AB二、实验题(每问2分,共16分。)13.如图为“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装置:(1)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填选项代号)A电压合适的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刻度尺D秒表E天平(2)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A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C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长木板滑轮处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3)在实验中,某同学打出了一条纸带,已知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则电源的频率为_,他按打点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得到了O、A、B、C、D等几个计数点,如图所示,则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s。用刻度尺量得OA=1.50cm,AB=1.90cm,BC=2.30cm,CD=2.70cm,打C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 _m/s。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a= 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 (1). AC (2). BD (3). 50 (4). 0.1 (5). 0.25 (6). 0.40【解析】【分析】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仪器、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知道使用打点计时器时要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知道周期和频率的关系等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详解】(1) A、B、实验使用的电源必须是交流电源,故A正确,B错误;C、刻度尺要用来测量纸带的点之间的距离,所以必须要有刻度尺,故C正确;D、打点计时器本身就是计时的仪器,所以不需要秒表,故D错误;E、在处理纸带求解速度与加速度的过程中,物体的质量不需要知道,所以不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故E错误故选AC.(2)A、B、开始记录时,应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打点,然后释放纸带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如果先放开纸带开始运动,再接通打点计时时器的电源,由于重物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同时先打点再释放纸带,可以使打点稳定,提高纸带利用率,可以使纸带上打满点,故A错误,B正确C、D、在实验时要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这样可以在纸带上打出较多的点,所以C错误,D正确故选BD.(3)打点周期为,则频率为;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4)根据纸带的数据得出相邻的计数点间的距离之差相等,即x=0.40cm,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点睛】对于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工作原理,我们不仅从理论上学习它,还要从实践上去了解它,自己动手去做做,以加强基本仪器的了解和使用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14.李明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1)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D若只增大某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要调整另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大小即可(2)如图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F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哪一个人的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 )A李明的实验 B张华的实验【答案】 (1). AC (2). B【解析】【分析】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采用了两个力合力与一个力效果相同来验证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因此采用“等效法”,注意该实验方法的应用根据实验的原理和数据的处理方法可知各图是否符合实验事实【详解】(1)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合力与橡皮筋的拉力大小相等,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故A正确;B、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橡皮条的拉力的合力为零,它们之间不是合力与分力的关系,B错误;C、两次拉橡皮筋时,为了使两次达到效果相同,橡皮筋结点必须拉到同一位置O故C正确;D、结点位置不变,合力不变,当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改变时,另一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必须都改变,故D错误;故选AC.(2)该实验中F是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得出的合力,而F是通过实际实验得出的,故F应与OA在同一直线上,而F与F1、F2组成平行四边形,故张华同学所得比较符合实验事实;故选B.【点睛】本实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即一个合力与几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可以互相替代,处理实验问题应准确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数据的处理方法,本实验中应注意两个合力的来源三、计算题 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计算公式(15题6分,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共36分。)15.如图展示了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试根据图象求出:(1)第5s内的加速度;(2)前4s内的位移。【答案】(1)(2)14m【解析】试题分析:(1)第5s内的加速度(2)前4s的位移就是前4s内,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即考点:v-t图象16.如图所示,有一根长L=5m的铁链悬挂在某楼顶上,楼中有一窗口,窗口上沿离铁链的悬点H=25m,当铁链从静止开始下落后始终保持竖直,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 (1)铁链的下端A下落到窗口的上沿B时,铁链的速度大小?(2)接着铁链经过整个窗口用了t=0.3s的时间,窗口的高度h为多少?【答案】(1)20m/s (2)1.45m【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位移-速度公式即可求解;根据铁链经过整个窗口的时间等于铁链上端到达窗口下沿的时间减去铁链上端到达B点的时间,根据位移关系列式求解(1)铁链的下端到达窗口上沿时速度由位移时间公式: 代入数据解得:(2)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可得继续下落的过程有: 代入数据解得:h=1.45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应用位移-速度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即可解题。17.如图所示,物体A与B的质量均为8 kg,A和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水平拉力F40 N,A、B一起匀速运动。(g 取10 N/kg)求:(1)A对B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2)B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答案】(1)15N,方向水平向右;(2)0.25【解析】(1)设绳的拉力为T,则有 2T=F 物体A水平方向受绳的拉力T和B对A的静摩擦力fA作用,有 所以 方向水平向左所以A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15N,方向水平向右(2)对A、B整体来说,在水平方向受外力F和地面对这个整体的滑动摩擦力作用,设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有 解得:=0.25 18.如图所示,一小物体重G=100N,用细线AC、BC和竖直的轻弹簧吊起,处于平衡状态,弹簧原长、劲度系数,细线AC长S=4cm, =30, =60,求细线AC对小物体拉力的大小.【答案】30N【解析】【分析】先根据几何关系,求出弹簧的长度,判断出弹簧的弹力的方向,求出弹簧的弹力的大小,然后以C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根据题中给定条件可知,弹簧现在长度为CD=l=ACsin=2cm.说明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弹力:F0=kx=k(L-L0)=40N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F2cos-F1cos=0,F0+F2sin+F1sin-G=0解方程组得:F1=30N即细线AC对小物体拉力的大小是30N.【点睛】本题考查正交分解以及平衡条件的应用,属于常规题;解答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出弹簧对小球的弹力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