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V).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16696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V)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答题卡中相应位置;每小题3分,共75分)1. 下列关于地球上东、南、西、北的叙述,正确的是( )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是“西”,相反的是“东”站在地球南极看四周,处处都是“南”如果沿纬线方向走,永远走不到东方的尽头如果沿经线向北走,最终可以走到北方A. B. C. D. 【答案】C【解析】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是“东”,相反是“西”,错;站在地球南极看四周,处处是“北”,错;纬线是一个整圆,如果沿纬线向东走,永远走不到东方的尽头,经线是半个圆,有北极和南极,如果沿经线向北走,最终可以走到北方的尽头,正确。左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一猎人到该地打猎。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 图中的陡崖高度可能是( )A. 99米 B. 188米 C. 210米 D. 200米3. 下列四地最有可能发育河流的是( )A. B. C. D. 【答案】2. B 3. C【解析】2. 陡崖高度计算公式:(n-1) d H (n+1) d。其中,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即陡崖高度。图中陡崖处有3条等高线重叠,等高距为50米,带入公式可得:100 H 200。故B正确。【点睛】熟记陡崖高度计算公式。3. 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中,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为:等高线弯曲,突出部分指向高处,图中为缓坡,为陡崖,为山谷,为山脊。故C正确。读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4. 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属于( )A. 亚欧板块 B. 印度洋板块C. 非洲板块 D. 太平洋板块5. 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 )A. 陆地区域边界 B. 板块消亡边界C. 海洋区域边界 D. 板块生长边界【答案】4. B 5. D【解析】试题通过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考查板块构的分布及边界类型。4. 图中M是阿拉伯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内,B正确。5. 图中的边界位于红海,是板块的生长边界,A正确。下图中为沉积岩,为岩浆岩,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6. 上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 )A. B. C. D. 7. 若为石灰岩,则与接触地带易形成( )A. 花岗岩 B. 大理岩 C. 页岩 D. 砾岩【答案】6. C 7. B【解析】试题分析:6. 沉积岩先沉积的下,后沉积的在上,因此沉积岩由先到后的顺序是;岩浆岩只会侵入到已形成的岩层中,因此岩浆岩形成晚于沉积岩,同理形成晚于,因此图中岩石形成先后顺序是,C正确。7. 是岩浆,岩浆温度高,石灰岩受热形成大理岩,因此与接触地带易形大理岩,B正确。考点:岩石圈物质循环【知识拓展】判断地质事件先后顺序的方法是:沉积岩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因此沉积岩由先到后的顺序是。后形成的岩层把先形成的都覆盖了,如图中覆盖了,因此形成晚于,覆盖了,形成晚于。下图为台湾野柳地质公园中“女王头”雍容尊贵的形态,及“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8. 形成“女王头”地貌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流水堆积 B. 海浪侵蚀 C. 风力侵蚀 D. 海浪堆积9. 构成“女王头”的岩石为沉积岩。其对应的数字代号是( )A. B. C. D. 【答案】8. C 9. A【解析】试题分析:8. 材料可知,“女王头”出现在台湾野柳地质公园中,该地貌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海浪侵蚀,所以B正确。9. 构成“女王头”的岩石为沉积岩,从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以得出为沉积岩,是变质岩,是岩浆岩,是岩浆,所以A正确。考点:地壳物质循环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0. 人们经常利用塑料大棚来防御霜冻的原理主要是A. 增强 B. 增强C. 增强 D. 增强11. 与东部地区比,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A. 大,小 B. 大,小C. 大,小 D. 大,小【答案】10. C 11. D【解析】10. 利用塑料大棚来防御霜冻主要是通过增加大气逆辐射以实现保温的目的。图中表示被大气削弱前的太阳辐射,表示地面辐射,表示大气逆辐射,表示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故C正确。11. 与东部地区比,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多,传给大气的能量多,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图中表示被大气削弱前的太阳辐射,表示地面辐射,表示大气逆辐射,表示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故D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可简单概括为:太阳热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下图为“热力环流中某区域高空气压中心及风向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 该区域的位置及高空气压中心分别是A. 北半球;高气压 B. 北半球;低气压C. 南半球;高气压 D. 南半球;低气压13. 此时该区域近地面天气状况可能是A. 气压高、晴朗 B. 气压高、阴雨C. 气压低、阴雨 D. 气压低、晴朗【答案】12. B 13. A【解析】试题分析:12. 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结合图可知E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由四周向中心流动,所以中心气压为低压中心;根据图中地转偏向力N向右偏转可知该地处于北半球,所以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低压中心故选B13. 从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受高空低压中心控制,说明近地面为高压,中心气流辐散下沉,大气中的水汽不易凝结,易形成晴朗天气。故答案选A。【考点定位】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天气系统。【名师点睛】本题以“热力环流中某区域高空气压中心及风向变化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高空风形成的受力情况: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和天气系统与天气状况。地表受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水平面上的气压梯度产生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它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从而形成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在高空,风基本不受地面摩擦力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四周指向中心,说明中心为低压区。地转偏向力偏向风向的右侧,说明为北半球。图示地区为高空,形成低压区,说明此处盛行下沉气流,则近地面为高压区,天气晴朗。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4. 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则近地面a、b的气压(P)和气温(T)数值大小比较,正确的是A. PaPb;TaTb B. PaPb;TaTbC. PaPb;TaTb D. PaPb;TaTb15. 若图示为三圈环流的某一环流,a、b表示近地面气压带,地盛行西南风,则A. a处纬度较b处低 B. 地的西南风低温干燥C. 该环流位于南半球中纬 D. b气压带由动力因素形成【答案】14. C 15. D【解析】试题分析:14. 读图,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则近地面a处是上升气温,气压较低,气温较高。b处是下沉气流,气压较高,气温较低。所以两地气压、气温数值大小比较,正确的是PaPb;TaTb,C对。15. 若图示为三圈环流的某一环流,a、b表示近地面气压带,地盛行西南风。根据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地盛行西南风,说明位于北半球的西风带,b是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压带。a 是上升气流,是副极地低气压带。a处纬度较b处高,A错。地的西南风温和湿润,B错。该环流位于北半球中纬 ,C错。气压带指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由动力因素形成,D对。【考点定位】热力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名师点睛】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气压高低情况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下图是北半球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6. 处的风向不可能为()A. 南风 B. 西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17. 关于图中两处的描述正确的是()A. 处的风速比处大,因其等压线较处密集B. 处的风速较大,因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C. 处的气压值高于处D. 处大气运动时地面的摩擦力比处大【答案】16. D 17. A【解析】试题分析:16. 读图可知,处南部为高压区,北部为低压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受地偏力的影响,风向向右偏转,与等压线斜交,不会为北风,故选D。17. 读图可知,处的等压线较处密集,风速比处大,A对、B错。处的气压值低于处,C错。摩擦力大小与地表粗糙度有关,D错。故选A。【考点定位】风向与风力的判断【方法总结】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的风向和风力的确定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的风向和风力的确定 1.风向: 在近地面水平等压线图中,一般要求作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等。从风向的决定因素来看,它是三个力的合力方向。 第一步,作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并且与等压线垂直。 第二步,作风向。近地面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下和等压线斜交,并成一锐角。风向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南半球左偏,在北半球右偏。在作图时,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应画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并成一锐角;南半球反之。 第三步,作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成90度夹角,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在风向的右侧与之垂直,南半球相反。 第四步,作摩擦力。摩擦力阻碍风的运动,与风向相反。 判断风向一定要看清条件:是否考虑摩擦力,若不考虑则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若考虑则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后者风向的判断方法是: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然后向左或向右(据半球确定)偏转大约3045即为实际风向(即近地面风向)。 2.风力 同一气压场中风力的大小,关键在于等压线的疏密程度:等压线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就大,相反风力就小。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阴影部分表示气压带,空白部分表示风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8. 图中字母a所表示的气压带是()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19. 图中字母b所示风带的风向是()A. 西南风 B. 东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北风【答案】18. B 19. D【解析】试题分析:19.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该图为南半球,b风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所以b风带为盛行西风带,由高压指向低压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南半球向左偏,可得出b处的风向为西北风,所以B项正确。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下图为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0. 与M地相比,N地()A. 气温高、气压低 B. 气温低、气压高C. 气温高、气压高 D. 气温低、气压低21. 若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则M、N两地间的风向是()A. 东南风 B. 西北风C. 西南风 D. 东北风22. M、N两地的天气状况是()A. 两地都多云雨天气 B. 两地都多晴朗天气C. M地多有阴雨天气 D. N地多有阴雨天气【答案】20. A 21. B 22. C【解析】试题分析:20. 根据等压线“凸高凹低”的规律判断,M处等压线往下凹,为低气压,N地等压线向上凸,为高气压。N处气压高是因为该地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使得近地面的N地气压高,而M地气压低是因为该地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使得近地面的M地气压低。故N地气温低,气压高,B正确。21. 由于M地为低压,N地为高压,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风由高压指向低压,又因该地位于北半球,风向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发生右偏,形成东南风,即A正确。11.22. M地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水汽冷却凝结,形成云雨天气。N地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水汽难以凝结,形成晴朗天气。故符合题意的是C答案。【考点定位】热力环流读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结构图,完成下列各题。23. 甲地的气候类型属于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C. 热带雨林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24. 下列不属于乙、丁两种气候类型共同特点的是A. 都位于热带 B. 都受单一的气压带控制C. 全年都是高温 D. 降水季节分配都不均匀25. 金华的气候类型属于A. 甲 B. 乙 C. 丙 D. 丁【答案】23. B 24. D 25. C【解析】23. 图片显示甲地冬雨夏干,地中海气候为冬雨型。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夏雨型;热带雨林气候为全年多雨型;热带沙漠气候为全年少雨型。故B正确,A、C、D错误。24. 由图中资料可判断:乙为热带雨林气候,丁为热带沙漠气候,因此二者都位于热带,全年都是高温。资料显示:二者都受单一的气压带控制,降水季节分配都均匀,甲为多雨型,丁为少雨型。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乙、丁两种气候类型共同特点的”选项,故D正确25. 金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季风,东南季风来自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因此金华夏季多雨,故C正确。【点睛】本题简单,仔细阅读材料即可。二、非选择题(两小题,共25分)26. 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假如你作为一位地质工程师,试对下列问题作一些简要分析。(1)图示乙地地质构造类型是_。(2)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褶皱构造上覆盖有岩石是由_作用形成的。(3)a、b之间岩块整体下滑,下列地理事物和a、b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同的是( )A、渭河平原 B、长江三峡 C、华山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4)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_(甲或乙)地附近,原因是_。若想钻探石油应该选择_地,原因是_。【答案】(1)向斜 (2)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疏松,易被侵蚀成谷地 外力 (3)A (4)甲 岩层向上拱起,两侧坚硬,不易积水 甲 拱形构造,密封性好【解析】(1)图中乙地岩层向下弯曲,因此为向斜构造。(2)图中甲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疏松,易被侵蚀成谷地。上覆岩层为沉积岩,是外力作用的结果。.(4)隧道应选择背斜处,图中甲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两侧坚硬,不易积水,而且天然拱形利于修建隧道。背斜拱形构造,密封性好,利于储存石油和天然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