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14936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N14O16 S 32 Cl35.5 K39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xx6月,浙江发生“红糖馒头”事件,不良商贩超标使用了食品添加剂“甜蜜素”。下列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食品添加剂在合理限量范围内使用不影响人体健康B. 食品添加剂必须用天然的物质C. 柠檬黄常用来做着色剂,改善食品色泽D. 醋可用作防腐剂和调味品2. 某氯氧化物已经取代作为自来水消毒剂,其中氯氧元素质量约比为,该分子式为 A. B. ClOC. D.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可以研究和验证各种化学问题。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A. 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B. 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C. 某无色溶液中加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D. 在含杂质的溶液中加入足量Fe,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可得到较纯净的溶液4. 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改变,不会引起生成物改变的是()ANa和O2BNaOH和CO2CNa2CO3和HClDNaHCO3和NaOH5. 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Y既能与X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XYZNaOH溶液稀硫酸KOH溶液稀盐酸溶液Cu浓硝酸A. B. C. D. 6. 已知如下氧化还原反应则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强弱顺序正确的是A. B. C. D.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0分。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臭氧空洞”“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B. 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海水制镁、石油中提取石蜡等过程中都包含化学变化C. 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D. 可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8. 清晨的树林可以观测到一束束的阳光射入林间,这是种现象源自胶体的A. 丁达尔效应B. 聚沉C. 电泳D. 折射9.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B.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C. 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D. 溶液跟反应:10.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中,的数量为B. 与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C. 标准状况下,和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D. 和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11. 对实验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 实验1: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B. 实验2: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C. 实验3:试管中颜色变为红色D. 实验4:放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12. 向含1mol的饱和溶液中缓缓通入气体充分反应,下列图象正确的是A. B. C. D. 第卷三、非选择题:共64分。13. 现有七种物质,已知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稀释E的浓溶液时会放出大量的热,G溶液为蓝色溶液,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 ;E 。在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填序号。反应是工业炼铁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物质C与E的稀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4. 非金属单质A经如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含氧酸D,已知D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若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的化学式是_;在工业生产中,B气体的大量排放被雨水吸收后形成了_而污染了环境。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的气体。、C的化学式分别是:A_;C_。的稀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B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15. A、B、C、D、E五种物质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它们按图所示关系相互转化(1)这五种物质中,A: _、 C: _(2)将CO2通入E的饱和溶液中,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写出AD、CD、C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D: CD: CE: .16. 某小组在实验室使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和浓盐酸通过加热制备氯气,并对氯气的性质进行探究。写出实验室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欲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氯气,则“制取收集”的实验装置连接顺序为:_装置C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该小组同学对氯气性质进行如下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结论将氯气通入到NaCl溶液中,再加入1mL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氧化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氯、溴、碘将氯气通入到KBr溶液中,再加入1mL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将氯气通入到KI溶液中,再加入1mL振荡,静置,观察四氧化碳层颜色该小组的实验设计缺陷是_,改进的办法是_。常温下,高锰酸钾固体和浓盐酸反应也可制得氯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某温度下,将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的混合液,经测定与的浓度之比为1:3,则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17. 甲乙两实验小组同学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如下探究:I.甲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过量铁粉与浓反应产生的气体成分组装好实验仪器后,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_;中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D中收集到VmL水,说明A中反应产生气体的成分是_乙组同学对反应后圆底烧瓶溶液中所含金属离子进行探究铁与浓的反应过程中必有生成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少量KSCN溶液,不变红色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加人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该反应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_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先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呈现血红色,继续滴加过量新制氯水,红色褪去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A.溶液中被氧化成更髙价;B._;C._请选用下列合适的化学试剂,验证结论A是否正确溶液、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一定浓度的溶液操作、现象及相关结论为_18. 为验证、三者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实验过程: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向B中加入一定量KSCN溶液,混合液显红色,一段时间后,B中溶液红色加深,关闭活塞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的实验现象是_。中溶液发生的离子方程式_。为验证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过程的操作和现象是_,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作用是_。过程实验的目的是_。华中师大琼中附中与屯昌中学xxxx上学期期中联考高三化学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19. xx6月,浙江发生“红糖馒头”事件,不良商贩超标使用了食品添加剂“甜蜜素”。下列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食品添加剂在合理限量范围内使用不影响人体健康B. 食品添加剂必须用天然的物质C. 柠檬黄常用来做着色剂,改善食品色泽D. 醋可用作防腐剂和调味品【答案】B【解析】解:食品添加剂应依法合理使用,在合理限量范围内使用不影响人体健康,故A正确; B.很多食品添加剂是合成的,所以食品添加剂不一定用天然物质制造,故B错误; C.柠檬黄具有黄色,可做着色剂,改善食品色泽,故C正确; D.醋能抑制细菌滋生,可作食品防腐剂,具有酸味可以用作调味剂,故D正确; 故选BA.食品添加剂应依法合理使用; B.很多食品添加剂既有天然的也有人工合成的; C.柠檬黄具有黄色,可做着色剂; D.根据醋的性质分析,醋具有酸味和抑制细菌滋生的作用本题考查食品添加剂,难度不大,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般认为是无害的但违反规定,将一些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物质当作食品添加剂,或者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都会损害人体健康20. 某氯氧化物已经取代作为自来水消毒剂,其中氯氧元素质量约比为,该分子式为 A. B. ClOC. D. 【答案】C【解析】C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只需比较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可得出答案2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可以研究和验证各种化学问题。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A. 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B. 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C. 某无色溶液中加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D. 在含杂质的溶液中加入足量Fe,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可得到较纯净的溶液【答案】B【解析】解: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因乙醇与水混溶,二者不分层,不能进行萃取,故A错误;B.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则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为氨气,故B正确;C.硫酸钡、氯化银均为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的沉淀,则某无色溶液中加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可能有,可能含有,若原溶液中含有亚硫酸根离子,也能生成硫酸钡沉淀,故C错误;D.在含杂质的溶液中加入足量Fe后,氯化铁被还原为氯化亚铁,故D错误;故选BA.乙醇与水混溶,二者不分层;B.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C.硫酸钡、氯化银均为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的沉淀;原溶液还可能含有亚硫酸根离子;D.除杂后加热,铁离子水解会生成氢氧化铁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评价,明确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气体或离子的检验、物质的除杂等知识即可解答,选项C为解答的易错点,注意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题目难度中等22. 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改变,不会引起生成物改变的是A Na和O2 B NaOH和CO2C Na2CO3和HCl D NaHCO3和NaOH【答案】D【解析】A、Na与O2在常温下反应生成Na2O,Na与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Na2O2,选项A错误; B、少量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和H2O,过量的CO2与NaOH反应生成NaHCO3,选项B错误;C、少量HCl与Na2CO3反应生成NaHCO3和NaCl,过量HCl与Na2CO3反应生成NaCl、CO2和H2O,选项C错误;D、不论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怎样改变,NaHCO3和NaOH反应只能生成Na2CO3与H2O,选项D正确。答案选D。23. 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Y既能与X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 XYZNaOH溶液稀硫酸KOH溶液稀盐酸溶液Cu浓硝酸A. B. C. D. 【答案】B【解析】解: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与水,故符合;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钾反应反应生成硅酸钾与水,在酸中二氧化硅只与HF反应,不能与盐酸反应,故不符合;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得到NO,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常温下氮气不能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故不符合;常温下,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与水,与氯化铁溶液反应得到氯化铜、氯化亚铁,故符合,故选:B。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强酸、强碱反应;二氧化硅不能溶于盐酸;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得到NO,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与水,与氯化铁溶液反应得到氯化铜、氯化亚铁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难度不大,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24. 已知如下氧化还原反应 则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强弱顺序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解:中是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 中是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 中是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 综上得氧化性顺序为 故选C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据此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方程式来比较氧化性和还原性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化合价找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题目难度不大二、双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0分)2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臭氧空洞”“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B. 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海水制镁、石油中提取石蜡等过程中都包含化学变化C. 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D. 可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答案】AB【解析】解:“光化学烟雾”的形成、“硝酸型酸雨”的形成与氮的氧化物有关,但“臭氧空洞”与氟氯烃污染有关,“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有关,故A错误; B.石油裂解是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以比裂化更高的温度,有时甚至高达以上,使石油分馏产物包括石油气中的长链烃断裂成乙烯、丙烯等短链烃的加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是煤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属于化学变化;海水制镁由镁离子生成镁单质;以上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包含化学变化,但石油中提取石蜡,是从石油分馏得到的重烃,无新物质生成,故B错误;C.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故C正确; D.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氯化铁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可以用丁达尔效应鉴别,故D正确故选:ABA.“臭氧空洞”与氟氯烃污染有关,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有关,两者与氮氧化物无关; B.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C.“低碳经济”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 D.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本题考查常见的环境污染、煤和石油加工、胶体性质等,注意把握物物的性质、用途,题目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题目难度不大26. 清晨的树林可以观测到一束束的阳光射入林间,这是种现象源自胶体的A. 丁达尔效应B. 聚沉C. 电泳D. 折射【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胶体的性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对胶体性质的把握。【解答】空气与尘埃以及潮湿的空气形成胶体,当光束通过时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早晨的树林,可以观测到一束束的阳光透过树叶,射入林间,这是种现象源自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故选A。27.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B.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C. 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D. 溶液跟反应:【答案】DA【解析】解: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故A正确;B.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的离子反应为,故B错误;C.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的离子反应为,故C错误;D.溶液跟反应的离子的反应为,故D正确;故选ADA.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B.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铵,一水合氨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C.电子、电荷不守恒;D.反应生成氯化铁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考查,题目难度不大28.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中,的数量为B. 与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C. 标准状况下,和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D. 和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解答】A.铵根易水解,所含数小于,故A错误;B.,Mg与反应生成,则1molMg参与反应转移2mol电子,故参与反应转移电子,即,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为1mol,故和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即,故C错误;D.这是一个反应前后分子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故反应后分子总数仍为,故D正确。故选D。29. 对实验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 实验1: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B. 实验2: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C. 实验3:试管中颜色变为红色D. 实验4:放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答案】CD【解析】解:A、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且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故溶液分层,下层为溶有碘的四氯化碳,显紫色,故A错误; B、生成的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和氯化铝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不溶于氨水中,故B错误; C、铁离子遇硫氰酸根显红色,常用硫氰酸钾检验铁离子的存在,故C正确; D、氧化钙有吸水性,使硫酸铜饱和溶液中的水减少,故析出晶体,故D正确故选CDA、根据萃取的原理来回答; B、根据可溶性的铝盐和氨水反应的情况以及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的性质进行分析;C、根据三价铁离子与硫氰酸钾发生反应的现象来回答; D、根据氧化钙的吸水性和饱和硫酸铜溶液失水后的变化来分析; 本题以实验装置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是一道形式新颖的题目30. 向含1mol的饱和溶液中缓缓通入气体充分反应,下列图象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D【解析】解:刚开始为饱和碳酸钠溶液,没有沉淀析出,通入二氧化碳少量时发生反应,但是碳酸氢钠还为达到饱和,所以不会有沉淀析出,一段时间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增大,达到饱和开始产生沉淀,故A错误;B.碳酸钠饱和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增大,当生成的碳酸氢钠达到溶解度时,碳酸氢根离子浓度不再增大,通入二氧化碳的量小于1mol,故B错误;C.饱和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继续通入,随着二氧化碳通入量增大,碳酸氢钠达到饱和,有沉淀析出,所以开始钠离子浓度不变,后来变小,最后碳酸钠完全转化为碳酸氢钠溶液,钠离子浓度又保持不变,故C正确; D.碳酸钠饱和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溶液质量增加,当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达到其溶解度时,再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不能溶解,溶液质量减小,最后变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后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CD碳酸钠饱和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碳酸氢钠溶解度比碳酸钠的溶解度小,而且反应过程中又消耗了水,导致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减少,就会导致生成的碳酸氢钠过饱和而生成沉淀,据此解答本题考查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转化,明确二者化学性质及饱和溶液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较大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0分)31. 现有七种物质,已知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稀释E的浓溶液时会放出大量的热,G溶液为蓝色溶液,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 ;E 。在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填序号。反应是工业炼铁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物质C与E的稀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FeSO HSO【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难度不大。【解答】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则A是氧化铁,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所以C是铁,E的浓溶液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且E的稀溶液能和铁反应,所以E是硫酸,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G溶液为蓝色,则G是铜盐,铁和铜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亚铁盐,所以D是硫酸亚铁,B是氢气,F是铜。通过以上分析知,E是HSO,D是FeSO,故答案为:FeSO;HSO;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是置换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故答案为:;的反应是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FeO故答案为:FeO;铁和稀硫酸的反应,产物是氢气和硫酸亚铁,方程式为SO,则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32. 非金属单质A经如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含氧酸D,已知D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若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的化学式是_; 在工业生产中,B气体的大量排放被雨水吸收后形成了_而污染了环境。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的气体。 、C的化学式分别是:A_;C_。的稀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B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答案】1 酸雨2稀 属于【解析】【分析】题中能发生连续氧化,对应的反应有硫和氮元素的转化: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A为S元素,B为,C为,D为,在空气中的主要成分,C是红棕色的气体,则A应为,B为NO,C为,D为,结合物质的性质解答该题。【解答】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B为,据此推断C为、D为,故D的化学式是,故答案为: ;被雨水吸收后生成和,形成酸雨,所以 在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的B气体被雨水吸收后形成了酸雨而污染环境,故答案为:酸雨;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气体为,则A为,所以 A、C的化学式分别是 、 ,故答案为:;据可知D为硝酸,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稀,该反应中铜元素和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稀;属于。33. A、B、C、D、E五种物质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它们按图所示关系相互转化(1)这五种物质中,A: _、 C: _(2)将CO2通入E的饱和溶液中,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写出AD、CD、C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D:_CD:_CE:_【答案】(12分,每空2分)(1)Na Na2O2 (2) CO2+H2O+2Na+CO32=2NaHCO3 (3)2Na+H2O=2NaOH+H2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Na,C为Na2O2,故答案为:Na;Na2O2;(2)E是Na2CO3,将CO2通入E的饱和溶液中,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2O+2Na+CO32-=2NaHCO3,故答案为:CO2+H2O+2Na+CO32-=2NaHCO3;(3)AD的反应是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CD为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CE为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故答案为:2Na+H2O=2NaOH+H2;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34. 某小组在实验室使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和浓盐酸通过加热制备氧气,并对氯气的性质进行探究。写出实验室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欲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氯气,则“制取收集”的实验装置连接顺序为:_装置C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该小组同学对氯气性质进行如下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结论将氯气通入到NaCl溶液中,再加入1mL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氧化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氯、溴、碘将氯气通入到KBr溶液中,再加入1mL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将氯气通入到KI溶液中,再加入1mL振荡,静置,观察四氧化碳层颜色该小组的实验设计缺陷是_,改进的办法是_。常温下,高锰酸钾固体和浓盐酸反应也可制得氯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某温度下,将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的混合液,经测定与的浓度之比为1:3,则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答案】浓;b;除去中的HCl杂质;不能证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再做一组实验,步骤为:Kl溶液中,加入溴水,再加入振荡,静置,观察层颜色;4:1【解析】解: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混合加热制氯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浓,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方法制取氯气,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依次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浓硫酸洗气瓶除去杂质,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用向上拍空气法收集,尾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正确的连接顺序为:;故答案为:浓;b、g、h;装置C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中的HCl杂质,故答案为:除去中的HCl杂质;实验得出了氯气氧化性大于,而实验得出了氯气氧化性大于,但无法确定的氧化性大于,应再做一组实验,步骤为:Kl溶液中,加入溴水,再加入振荡,静置,观察层颜色,确定的氧化性与的氧化性强弱,故答案为:不能证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再做一组实验,步骤为:Kl溶液中,加入溴水,再加入振荡,静置,观察层颜色;常温下,利用高锰酸钾固体和浓盐酸反应也可制氯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浓,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根据与的浓度之比1:3,由Cl到,失去1个电子,由Cl到,失去5个电子,一共失去个电子;由Cl到,得到1个电子,需要16个原子才能得到16个电子,所以,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1,故答案为:4:1。(1) 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生成氯气、二氯化锰和水,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即可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方法制取氯气,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依次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浓硫酸洗气瓶除去杂质,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用向上拍空气法收集,尾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据此排序;(2) 浓盐酸有挥发性,且HCl易溶于水;(3) 通过将氯气依次通入到NaCl溶液、KBr溶液、KI溶液中,再分别加入1mL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可知中层显橙色,中层显紫色,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分析可知,的氧化性分别大于和;(4) 反应中锰元素化合价从价降为价,氯元素化合价从价升高为0价,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原子个数守恒,反应方程式浓,再改写为离子方程式;(5) 可以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来书写方程式,从反应中找到被还原的氯元素即化合价降低的氯元素,被氧化的氯元素即化合价升高的氯元素,或者根据电子守恒来确定。(6) 本题考查了氯气的实验室制备和性质探究,涉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混合物的提纯与实验基本操作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明确氯气制备原理和氯水成分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35. 甲乙两实验小组同学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如下探究:I. 甲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过量铁粉与浓反应产生的气体成分组装好实验仪器后,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_;中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D中收集到VmL水,说明A中反应产生气体的成分是_II. 乙组同学对反应后圆底烧瓶溶液中所含金属离子进行探究铁与浓的反应过程中必有生成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少量KSCN溶液,不变红色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加人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该反应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_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先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呈现血红色,继续滴加过量新制氯水,红色褪去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A.溶液中被氧化成更髙价;B._;C._请选用下列合适的化学试剂,验证结论A是否正确溶液、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一定浓度的溶液操作、现象及相关结论为_【答案】检查装罝的气密性;和;溶液中被氧化;溶液中及均被氧化;在已褪色的溶液中取出溶液少许于另一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的溶液;如果溶液红色复原,则结论A正确,反之亦然【解析】解:装置组装后发生反应除杂、排水量气法测定气体体积,需要气密性完好,组装好实验仪器后,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检查装罝的气密性,故答案为:检查装罝的气密性;浓硫酸和过量的铁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二氧化硫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故答案为:及;铁与浓的反应过程中必有生成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少量KSCN溶液,不变红色原因是铁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加人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是亚铁离子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该反应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先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呈现血红色,继续滴加过量新制氯水,红色褪去,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先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呈现血红色,继续滴加过量新制氯水,红色褪去,可能存在的情况是溶液中被氧化成更高价态的铁、溶液中被氧化或溶液中及均被氧化,故答案为:溶液中被氧化;溶液中及均被氧化;如果是溶液中的价铁被氧化为更高的价态,可再加溶液,在已褪色的溶液中取出溶液少许于另一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的溶液;如果溶液红色复原,则结论A正确;反之亦然,故答案为:在已褪色的溶液中取出溶液少许于另一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的溶液;如果溶液红色复原,则结论A正确,反之亦然甲乙两实验小组同学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如下探究:I.装置组装后发生反应除杂、排水量气法测定气体体积,需要气密性完好;中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说明生成气体中含二氧化硫,D中收集到VmL水,说明生成的气体可能含氢气;乙组同学对反应后圆底烧瓶溶液中所含金属离子进行探究,铁与浓的反应过程中必有生成,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少量KSCN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是铁过量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加人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说明亚铁离子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先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呈现血红色,继续滴加过量新制氯水,红色褪去,可能存在的情况是溶液中被氧化程更高价态的铁、溶液中被氧化或溶液中及均被氧化,可用试剂的反滴加法检验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实验探究和混合物的计算,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的方法和端值法的计算的思路,难度中等36. 为验证、三者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实验过程: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向B中加入一定量KSCN溶液,混合液显红色,一段时间后,B中溶液红色加深,关闭活塞a。(1) 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 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的实验现象是_。(3) 中溶液发生的离子方程式_。(4) 为验证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过程的操作和现象是_,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作用是_。过程实验的目的是_。【答案】;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打开活塞b,将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层溶液变为紫色;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污染空气;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排除对氧化碘离子实验的干扰【解析】解:中产生黄绿色气体是氯气,是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在盐酸溶液中生成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淀粉变蓝色,说明有单质碘生成,说明氯气氧化性强于单质碘, 故答案为: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中溶液发生反应是氯气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 为验证铁离子的氧化性强于碘,应将C中生成的铁离子加入到盛有KI溶液的D中,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静至后层溶液变为紫红色,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打开活塞b,将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层溶液变为紫色; 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作用是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污染空气,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污染空气;为验证铁离子的氧化性强于碘,实验时应避免氯气的干扰,当B中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时,说明有大量的铁离子生成,此时应关闭活塞a,否则氯气过量,影响实验结论, 故答案为: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排除对氧化碘离子实验的干扰。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装置A:84消毒液为次氯酸钠和氯化钠混合溶液,加入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装置A中生成氯气,烧瓶上端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色,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装置B:装置B中盛有氯化亚铁溶液,氯气进入装置B中,氯气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溶液呈棕黄色,验证氯的氧化性强于亚铁离子,氯气有毒,能被氢氧化钠吸收,浸有氢氧化钠的棉花防止氯气污染空气,若将氯气通入无色碘化钾溶液中,无色溶液先变为黄色,继续通入氯气后,溶液又变为无色说明氯气氧化碘单质生成碘酸, (1) 中产生黄绿色气体是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在盐酸溶液中生成氯气; (2) 碘离子生成碘单质,继续通入氯气氧化碘单质生成碘酸, (3) 氯气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 (4) 如层溶液变为紫红色,则说明有碘生成; (5) 氯气有毒不能排放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为验证铁离子的氧化性强于碘,实验时应避免氯气的干扰。本题主要考查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验证,根据实验现象并用卤素性质进行解释是解答关键,注意要排除干扰因素的存在,题目难度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