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章末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13713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章末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章末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章末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章末检测(二)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以下细胞中既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的是()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BC D解析:在有丝分裂整个过程中都有同源染色体,但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无染色单体;在减数分裂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整个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所以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无染色单体。答案:B2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个基因C萨顿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D摩尔根等人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解析: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而不是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答案:A3如图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中,一个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其中能够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的曲线的是()解析:A图表示的是有丝分裂中核DNA分子数目的变化曲线,B图表示的是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C图表示减数分裂中核DNA分子数目的变化曲线,D图表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答案:D4.对如图所示减数分裂过程某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A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B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结束C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D姐妹染色单体排列在赤道板上解析:根据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可以判断该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故C、D选项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进行部分交叉互换,选项B正确。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出现的变化,故A选项错误。答案:B5图甲为某动物精巢内一个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乙为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的变化图。其中图乙所示的、中,能与图甲相对应的是()A BC D解析:图甲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内有两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和4个核DNA分子,与图乙中的相符合。答案:C6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复制后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所以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是相同的,核DNA数目是相同的,遗传信息也是相同的;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开,核DNA数目相同,但X、Y染色体分离,遗传信息不同。答案:B7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和非同源区(、),如图所示,若统计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发现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则该病的致病基因最有可能()A位于片段,为隐性遗传病B位于片段,为显性遗传病C位于片段,为显性遗传病D位于片段,为隐性遗传病解析:致病基因位于片段上的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致病基因位于片段上的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致病基因位于片段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概率不一定相等,如XaXaXaYA;片段位于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其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答案:B8人类的先天性白内障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低血钙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一个先天性白内障男性(血钙正常)和一个低血钙佝偻病女性(眼球正常)婚配,生有一个正常女孩。该夫妇又生下一男一女双胞胎,则两个孩子均正常的可能性为()A1/16 B1/8 C1/32 D1/64解析:设先天性白内障由基因A、a控制,低血钙佝偻病由基因B、b控制,依题意,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该夫妇生一个男孩正常(aaXbY)的概率为1/4,生一个女孩正常(aaXbXb)的概率为1/4,故两个孩子均正常的可能性为1/4(1/4)1/16。答案:A9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Xr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CF1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F1的雄果蝇中白眼残翅所占比例为1/41/2(后代出现白眼的概率是1/2)1/8,则亲本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为BbXRXr,白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组成为BbXrY,A正确。XRXr和XrY产生的配子中,Xr均占1/2,B正确。由亲本基因型可推出F1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C错误。基因型组成为bbXrXr的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D正确。答案:C10在某植物根尖每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都有40条染色体。下表中,能正确表示该植物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和后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条染色单体/条染色体/条染色单体/条甲10202010乙1020200丙20402010丁2040400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由题意“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为40条”可知,该植物体细胞的染色体为20条,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即10条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染色体都是10条,此时每条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即20条染色单体;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相同的染色体,故染色体数目加倍(20条),但染色单体消失(0条)。答案:B11蝴蝶触角的正常类型(A)对棒型(a)为显性,体色的黄色(C)对白色(c)为显性,并且体色受性别影响,雌性蝴蝶只表现白色。根据下面的杂交实验结果推导亲本基因型()亲本:白色为正常(父本) 白色棒型(母本) 子代: 黄色正常(雄) 白色正常(雌)ACcaa(父)CcAa(母) BccAa(父)CcAa(母)CccAA(父)CCaa(母) DCcAA(父)Ccaa(母)解析: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进行分析。由于触角的正常类型(A)对棒型(a)为显性,亲本为正常类型与棒型杂交,后代全为正常类型,推知亲本基因型为AA(父)aa(母)。又由于“体色的黄色(C)对白色(c)为显性,并且体色受性别影响,雌性蝴蝶只表现白色”,可推知父本基因型为cc,而子代雄性只表现黄色 (C_),说明母本基因型为CC。故亲本基因型为ccAA(父)CCaa(母)。答案:C12如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b表示。1的基因型不可能是()Abb BXbYCXBY DBb解析:本题可利用假设代入法获得答案。若1的基因型为XBY,则其母亲2也必为患者,这与系谱图不相符。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13(12分)如图甲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马蛔虫(2N4)某器官切片所绘制的四个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乙表示该动物某器官内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中,三种结构或物质的相对数量。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由图甲判断,该切片取自马蛔虫的_(器官),其中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及核DNA分子的数量之比是_。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2)图乙中a、b、c所代表的三种结构或物质依次是_;图乙中由到时期,三种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原因是_。(3)图甲中的_细胞处于图乙中的所示时期,细胞名称是_。解析:从图甲中同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移向一极的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而无同源染色体,且细胞质均分,可判断为雄性动物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为有丝分裂后期图,移向一极的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而无染色单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移向一极的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且无染色单体;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无同源染色体有染色体单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图乙中,a、b、c依次表示核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表示正常体细胞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细胞和有丝分裂前、中期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细胞,为生殖细胞。切片取自马蛔虫的精巢。图甲中细胞中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122,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和。图乙中的变化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答案:(1)精巢122和(2)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3)次级精母细胞14(14分)野生型果蝇(纯合体)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方式,设计了如图甲实验。雄果蝇染色体的模式图及性染色体放大图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甲中F1可知,果蝇眼形的_是显性性状。(2)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3)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可能位于_,也可能位于_。(4)请从野生型、F1、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方案,对上述(3)中的问题作出进一步判断。实验步骤:用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交配,得到_;用_与_交配,观察子代中有没有_个体出现。预期结果与结论:若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则圆、棒眼基因位于_;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圆、棒眼基因位于_。解析:(1)据图甲可知,双亲中一方是圆眼,一方是棒眼,而F1中全是圆眼,说明圆眼是显性性状,棒眼是隐性性状。(2)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则眼形的遗传不符合伴性遗传规律,因此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只能位于常染色体上。(3)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区段以及X和Y染色体的区段均符合题意。(4)用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交配,选取后代中棒眼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交配,若子代出现棒眼个体,则圆、棒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圆、棒眼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答案:(1)圆眼(2)常(3)X染色体的区段X和Y染色体的区段(顺序可颠倒)(4)实验步骤:棒眼雌果蝇棒眼雌果蝇野生型雄果蝇棒眼结果与结论: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15(14分)摩尔根以果蝇为遗传实验材料,验证、完善和发展了孟德尔定律。摩尔根科学思想的形成与下列实验有关。请分析回答摩尔根实验的相关问题。(1)1910年5月,摩尔根的研究小组得到了一只白眼雄性突变果蝇。实验一:让这只白眼雄果蝇与一只红眼雌果蝇交配,F1果蝇都是红眼,让F1果蝇雌雄交配,F2果蝇中有2 470只红眼,782只白眼。摩尔根选用果蝇为遗传实验材料,因为果蝇具有繁殖周期短、子代数量多、_等特性。实验一的结果说明果蝇的_性状是显性,并证明了孟德尔的_的正确性。(2)摩尔根发现实验一中F2白眼果蝇全是雄性,由此,摩尔根提出:果蝇的眼色基因(R、r)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并没有其等位基因,进一步做了实验二:让F1红眼雌果蝇与F2中白眼雄果蝇测交,结果F3出现雌雄果蝇中的红、白眼均各占一半。果蝇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的片段可以分为三个区段: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和同源区段(),如图:摩尔根假设果蝇的眼色基因(R、r)位于_区。根据摩尔根的假设,F2中果蝇的基因型和比例为_。(3)为验证以上假设,摩尔根设计了实验三:选择F3中_与野生型红眼雄果蝇交配,结果子代的雄性均为白眼,雌性均为红眼。请用遗传图解及相关文字说明眼色基因不位于同源区。答案:(1)相对性状多且易区分红眼分离定律(2)非同源XRXRXRXrXRYXrY1111(3)白眼雌果蝇若眼色基因位于同源区,则实验三的遗传图解如下:P F1 1 1由图解可知:若眼色基因位于同源区,实验结果与实际不符合,由此说明眼色基因(R、r)不位于同源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