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12562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I)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发生吸氧腐蚀时,被腐蚀的速度与氧气浓度无关B. 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是熵增反应C. 一定条件下N2(g)3H2(g) 2NH3(g)反应达平衡时,3v正(H2)= 2v逆(NH3)D. 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达平衡时,该电池仍有电流产生【答案】B【解析】A. 金属发生吸氧腐蚀时,被腐蚀的速度与氧气浓度有关系,A错误;B. GHTS0时可以自发进行,因此如果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此时H0,因此该反应一定是熵增反应,B正确;C. 一定条件下N2(g)3H2(g)2NH3(g)反应达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因此2v正(H2)3v逆(NH3),C错误;D. 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达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电池不能在产生电流,D错误,答案选B。点睛:选项C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对于同一种物质而言,即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如果用不同物质表示,则需要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换算。2. 10mL浓度为1mol/L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若加入适量的下列溶液,能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氢气生成的是( )A. NH4HSO4 B. K2SO4 C. CuSO4 D. Na2CO3【答案】B【解析】根据反应的实质为Zn+2H+Zn2+H2可知,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则减小氢离子的浓度但不能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即可,则A、硫酸氢铵电离出氢离子,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加,生成的氢气增加,A错误;B、加入K2SO4溶液,不反应,由于体积变大,减小氢离子浓度但不改变其物质的量,反应速率减小,生成氢气的量不变,B正确;C、加入硫酸铜,Zn可以置换出Cu,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C错误;D、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根消耗氢离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减小氢离子浓度,同时也减小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反应速率减小,生成氢气的量减小,D错误,答案选B。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右图可表示水分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B. 增大反应物浓度,是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数使反应速率增大。C. 需要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常温下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D. 已知:对于反应:H2(g)+Cl2(s)=2HCl (g) H=- a kJ/mol,: ,且a、b、c均大于零,则断开1molH-Cl键所需的能量为- a-b-c kJ【答案】A.点睛:选项B是解答的易错点,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际是通过影响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量,改变有效碰撞次数来实现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主要有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归纳如下:。4.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评价合理的是()实验事实热化学方程式评价A已知H(aq)OH(aq)=H2O(l)H573 kJmol1,将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H114.6 kJmol1正确B已知25 、101 kPa下,120 g石墨完全燃烧放出热量3 9351 kJC(s)O2(g)=CO2(g)H393.51 kJmol1不正确;同素异形体要注名称:C(石墨,s)C160 g SO3气体与适量水恰好完全反应生成H2SO4,放出热量2606 kJSO3(g)H2O(l)=H2SO4(aq)H130.3 kJmol1不正确;因为反应热为H260.6 kJmol1D醋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CH3COOH(l)NaOH(aq)=CH3COONa(aq)H2O(l)H57.3 kJmol1不正确;因为醋酸状态为“aq”,而不是“l”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A、因SO42-和Ba2+反应生成BaSO4,会伴随能量变化,所以反应热不是-114.6 kJmol-1,A错误;B、因C有同素异形体,而同素异形体的能量是不同的,B正确;C、因160 g SO3(2mol)气体与适量水恰好完全反应生成H2SO4,放出热量260.6 kJ,则1molSO3气体与适量水恰好完全反应生成H2SO4,放出热量130.3 kJ,C错误;D、因醋酸是弱酸,电离时需要吸热,所以反应热大于-57.3k Jmol-1,D错误;答案选B。5. 对于反应 4A (s)+3B(g) 2C( g) +D(g),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经2 min达平衡,B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min)B. 向容器中加入反应物A,反应速率加快C. 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3 mol/(Lmin)D. 向容器中充入 Ne,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答案】C【解析】A. A是固体,不能用A表示反应速率,A错误;B. A是固体,向容器中加入反应物A,反应速率不变,B错误;C. B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则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6 mol/L 2min0.3 mol/(Lmin),C正确;D. 向容器中充入Ne,压强增大,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D错误,答案选C。点睛: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浓度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所以需要注意压强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实质、适用范围等,特别是惰性气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恒温、恒容条件:原平衡体系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恒温、恒压条件:原平衡体系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同倍数减小(等效于减压),反应速率减小。6. 关于如图所示各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红褐色加深B. 装置中待镀铁制品应与电源正极相连C. 图两个装置中通过导线的电子数相同时,消耗负极材料的物质的量不同D. 装置中的离子交换膜可以避免生成的Cl2与NaOH溶液反应【答案】B【解析】A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该装置是电解池,电解池工作时,带正电荷的氢氧化铁胶粒向阴极II移动,所以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红褐色加深,A正确;B装置中待镀铁制品应与电源负极相连,作阴极,镀层金属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B错误;C. 图两个装置均是原电池,左侧铝是负极,右侧锌是负极,通过导线的电子均是6mol时,消耗负极材料的物质的量分别是2mol、3mol,C正确;D. 装置中的离子交换膜是阳离子交换膜,可以避免生成的Cl2与NaOH溶液反应,D正确,答案选B。7. 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为H2、CO。其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中CeO2没有消耗B. 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 右图中H1H2H3D. 以CO和O2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O4OH2e=CO2H2O【答案】C【解析】A通过太阳能实现总反应:H2O+CO2H2+CO+O2,CeO2没有消耗,CeO2是光催化剂,A正确;B该过程中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为H2、CO,所以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B正确;C由图可知,根据盖斯定律,应该是:H1=H2+H3,C错误;DCO在负极失电子生成CO2,在碱性条件下再与OH生成CO32,故负极反应式为CO4OH2eCO322H2O,D正确,答案选C。8. 在2 L密闭容器中将4 mol气体A和2 mol气体B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3A(g)2B(g) xC(g)2D(g)。2 min后达到平衡时生成1.6 mol C,又测得反应速率v(D)0.2 molL1min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4 B. B的转化率为60%C. A的平衡浓度是28 molL1 D. 平衡时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0.94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段式3A(g)+2B(g)xC(g) + 2D(g)起始浓度 2 1 0 0变化浓度 06 04 08 022=04平衡浓度 14 06 08 04考点:考查可逆反应的有关计算。9. 已知:2CO(g)O2(g)=2CO2(g)H566 kJmol1Na2O2(s)CO2(g)=Na2CO3(s)O2(g)H266 kJmol1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O的燃烧热为283 kJB. 右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C. 2Na2O2(s)2CO2(s)=2Na2CO3(s)O2(g)H 532 kJmol1D. 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4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答案】C【解析】A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热量;已知:2CO(g)+O2(g)=2CO2(g)H=-566kJ/mol,一氧化碳的燃烧热为283kJ/mol,故A错误;B由热化学方程式,2CO(g)+O2(g)=2CO2(g)H=-566kJ/mol,可知图象中一氧化碳和氧气物质的量为1mol、不符合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C固体二氧化碳变化为气体二氧化碳需要吸热,焓变放热是负值,由2Na2O2(s)+2CO2(g)=2Na2CO3(s)+O2(g)H=-226kJ/mol,所以反应2Na2O2(s)+2CO2(s)=2Na2CO3(s)+O2(g)H-532 kJ/mol,故C正确;D已知:2CO(g)+O2(g)=2CO2(g)H=-566kJ/mol;Na2O2(s)+CO2(g)=Na2CO3(s)+O2(g)H=-226kJ/mol;依据盖斯定律2+得到:2Na2O2(s)+2CO(g)=2Na2CO3(s)H=-1018kJ/mol;即Na2O2(s)+CO(g)=Na2CO3(s)H=-509kJ/mol;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254.5kJ热量时,反应的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为0.5mol,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故D错误;故选C。点睛: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应用,盖斯定律的应用,燃烧热概念计算分析,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计算应用是解题关键,盖斯定律是指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热只与其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盖斯定律的基本使用方法:写出目标方程式;确定“过渡物质”(要消去的物质);用消元法逐一消去“过渡物质”,平时要多练习,才能熟能生巧。10. 在蒸馏水中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12加入AgNO3,Ba(NO3)2,Na2SO4,NaCl,使之完全溶解,以铂电极电解该混合物至原溶质恰好反应完全,则所得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A. 355108 B. 712 C. 108355 D. 71109【答案】B【解析】四种物质按1112混合反应,生成难溶的氯化银、硫酸钡和硝酸钠。电解质溶液转化为按物质的量之比为31的NaNO3、NaCl,电解时只有氯离子和氢离子参加电极反应,分别生成氯气和氢气,所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712,答案选B。11. 用Na2SO3溶液吸收硫酸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将所得混合液进行电解循环再生,这种新工艺叫再生循环脱硫法。其中阴、阳离子交换膜组合循环再生机理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X为直流电源的负极,Y为直流电源的正极B. 图中两处硫酸的质量分数baC. 该过程中的产品主要为H2SO4和H2D. 阳极区pH增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装置中有直流电源,为电解池,与X相连的电极上H+被还原为H2,就为阴极,X为负极,则Y为正极,A正确;在阳极HSO3-、SO32-被氧化为SO42-,溶液中硫酸浓度增加,B正确;该过程中在阴极生成H2,在阳极生成H2SO4,而Na2SO3循环使用,所以C正确;阳极区生成H+,pH减小,D错误;答案选D。考点:电解池及电解原理12. 在一定条件下,S8(s)和O2(g)发生反应依次转化为SO2(g)和SO3(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可用下图简单表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 mol含硫产物SO2或SO3的数据)。由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由1 mol S8(s)生成SO2的反应热为:H(ab) kJmol1B. 2SO3(g)=2SO2(g)O2(g)H2b kJmol1C. S8(s)8O2(g)=8SO2(g)Ha kJmol1D. S8(s)的燃烧热H8a kJmol1【答案】D【解析】A依据图象分析可知1molO2和1/8molS8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放热akJ,燃烧热的概念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为:S8(s)8O2(g)8SO2(g)H=-8akJ/mol,A错误;B根据图像可知2SO3(g)2SO2(g)O2(g)H=+2b kJmol-1,B错误;C1molO2和1/8molS8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放热akJ,则S8(s)8O2(g)8SO2(g)H=-8a kJmol-1,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S8(s)的燃烧热H=-8akJmol-1,D正确;答案选D。13. 用铅蓄电池电解苦卤水 (含C1、Br、Na、Mg2)的装置如图所示 (a、b为石墨电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铅蓄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是:PbO2+4H+ +2e- =Pb2+2H2OB. 忽略能量消耗,当b极产生001mol气体时,铅蓄电池中消耗 001 molH2SO4C. 铅蓄电池充电时,A极应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D. 电解苦卤水时,a 电极首先放电的是Br而不是Cl,说明当其它条件相同时Br的还原性强于Cl【答案】D【解析】A. 原电池的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则铅蓄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是PbO2+SO42+4H+ +2ePbSO4+2H2O,A错误;B. b电极与负极相连,作阴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所以忽略能量消耗,当b极产生0.01mol气体即0.01mol氢气时,转移0.02mol电子,所以铅蓄电池中消耗 0.02 mol H2SO4,B错误;C. 铅蓄电池充电时,A极应与外接电源正极相连,C错误;D. 电解苦卤水时,阳极上还原性强的离子先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电极首先放电的是Br而不是Cl,D正确,答案选D。14. 在298 K时,实验测得溶液中的反应:H2O22HI=2H2OI2,在不同浓度时的化学反应速率见下表,由此可推知当c(HI)0.500 molL1,c(H2O2)0.400 molL1时的反应速率为()实验编号12345c(HI)/molL10.1000.2000.3000.1000.100c(H2O2)/molL10.1000.1000.1000.2000.300v/molL1s10.007 600.015 30.022 70.015 10.022 8A. 0.152 molL1s1 B. 0.038 0 molL1s1C. 0.608 molL1s1 D. 0.760 molL1s1【答案】A【解析】当c(HI)0.100 molL1,c(H2O2)0.100 molL1时,=0.00760molL-1s-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速率与c(HI)成正比、与c(H2O2)成正比,所以当c(HI)0.500 molL1,c(H2O2)0.400 molL1时,=0.00760molL-1s-154=0.152 molL-1s-1,答案选A。15. 已知: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LixC+Li1-xCoO2C+LiCoO2锂硫电池的总反应为: 2Li+SLi2S。有关上述两种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 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负极迁移B. 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C. 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D. 右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锂硫电池充电【答案】C【解析】A、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正极迁移,故A错误;B、比能量是参与电极反应的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放出电能的大小,锂硫电池放电时负极为Li,锂离子电池放电时负极为LixC,两种电池的负极材料不同,所以比能量不同,故B错误;C、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锂电极上Li+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C正确; D、图中表示锂硫电池给锂离子电池充电,右边电极材料是Li和S,锂为负极,硫为正极,左边电极材料是C和LiCoO2,由锂离子电池的总反方程式可知C+LiCoO2LixC+Li1-xCoO2,则用锂离子电池给锂硫电池充电,LiCoO2为正极,应与正极S相连,故D错误;故选C。16. 已知:C(s)O2(g)CO2(g) H1CO2(g)C(s)=2CO(g) H22CO(g)O2(g)=2CO2(g) H34Fe(s)3O3(g)=2Fe2O3(s) H43CO(g)Fe2O3(s)=3CO2(g)2Fe(s) H5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A. H10,H30 B. H20,H40C. H1H2H3 D. H3H4H5【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C和CO燃烧均是放热反应,H均小于0,A错误;B、铁燃烧是放热反应,B错误;C、 CO2(g)C(s)2CO(g) H2,2CO(g)O2(g)2CO2(g) H3,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即得到C(s)O2(g)CO2(g) H1H2H3,C正确;D、已知:4Fe(s)3O2(g)2Fe2O3(s) H4,3CO(g)Fe2O3(s)3CO2(g)2Fe(s) H5,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2)3即得到2CO(g)O2(g)2CO2(g) H3(H42H5)/3,D错误,答案选C。考点:考查反应热的有关判断与计算【名师点晴】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时,关键在于设计反应过程,同时注意:参照新的热化学方程式(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结合原热化学方程式(一般23个)进行合理“变形”,如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乘除以某一个数,然后将它们相加、减,得到目标热化学方程式,求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H与原热化学方程式之间H的换算关系。当热化学方程式乘、除以某一个数时,H也应相应地乘、除以某一个数;方程式进行加减运算时,H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且要带“”“”符号,即把H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书写时,H的符号也随之改变,但数值不变。在设计反应过程中,会遇到同一物质的三态(固、液、气)的相互转化,状态由固液气变化时,会吸热;反之会放热。17.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及金属的防护知识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依据反应:2Ag+(aq)+Cu= Cu2+ (aq) +2Ag设计的原电池如图1所示。则电解质溶液Y是_ (填化学式),X的电极反应式_。若将盐桥换成铜丝,则X电极名称是_。、 用图2的装置进实验。(1)若A为Zn,实验时开关K与a连接,则能模拟钢铁的一种电化学防护方法,名称为_。(2)若A为石墨,将开关K与b连接,则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_。溶液中Na向A极移动从A极处逸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反应一段时间后加适量盐酸可恢复到电解前电解质的浓度若标准状况下B极产生2.24 L气体,则电路中转移0.2 mol电子电子流动方向:电源负极B饱和食盐水A电源正极若实验前滴入酚酞,B极区附近溶液先变红、 如下图所示装置中都盛有0.1 mol/L的NaCl溶液,放置一定时间后,装置中的五块相同锌片,腐蚀速率由快到慢的正确顺序是_。 【答案】 (1). AgNO3 (2). Cu-2e-=Cu2+ (3). 阳极 (4).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5). (6). 【解析】(1)若A为Zn,实验时开关K与a连接,构成原电池,锌是负极,铁正极,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2)若A为石墨,将开关K与b连接,构成电解池,铁电极是阴极,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石墨是阳极,氯离子放电,溶液中Na向阴极B极移动,错误;从A极处逸出的气体是氯气,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正确;反应一段时间后通入氯化氢可恢复到电解前电解质的浓度,错误;若标准状况下B极产生2.24 L气体,即氢气是0.1mol,则电路中转移0.2 mol电子,正确;电子不能通过溶液传递,错误;若实验前滴入酚酞,B极区附近产生氢氧化钠,溶液先变红,正确,答案选;、金属腐蚀快慢顺序是:电解池阳极原电池负极化学腐蚀原电池正极电解池阴极,中锌发生电化学腐蚀,金属锌是负极,加快锌的腐蚀;中锌作电解池的阳极,被腐蚀;中锌作电解池的阴极,被保护;中Zn发生化学腐蚀;中锌是负极,由于金属性铜大于锡,所以腐蚀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18.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方案:实验草酸溶液(0.5mol/L)高锰酸钾(0.5mol/L)稀硫酸(0.5mol/L)硫酸锰(0.5mol/L)温度蒸馏水10.0 mL2.0 mL3.0 mL0251.0 mL10.0 mL2.0 mL3.0 mL1.0 mL2508.0 mL2.0 mL3.0 mL025Vx10.0 mL2.0 mL3.0 mL0351.0 mL回答下列问题:(1)本方案中用于设计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实验中预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或测定什么数据来进行判断:_。(2)该实验的目的是_。(3)实验中的Vx _;实验和测得反应速率分别为v1、v4,则v1_v4(填:“”“”和“”)。(4)实验中,c(Mn2+)与t关系如右图所示。AB段斜率明显大于OA段斜率,除反应可能放热外,还可能是_。【答案】 (1). 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2). 观察溶液紫红色褪去的快慢(或测定从反应开始至溶液紫红色褪去所用时间) (3). 研究反应物浓度、催化剂(或Mn2+的催化作用)、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 30 (5). (6). 产物中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解析】(1)本方案中用于设计实验的反应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草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由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显紫红色,所以实验中可通过观察溶液紫红色褪去的快慢(或测定从反应开始至溶液紫红色褪去所用时间)进行判断;(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反应物浓度、催化剂(或Mn2+的催化作用)、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实验和中只有草酸的浓度不同,所以探究草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此溶液的体积应该是相同的,则实验中的Vx3.0mL;实验和中温度不同,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所以v1v4。(4)由于生成物中有锰离子产生,所以AB段斜率明显大于OA段斜率,除反应可能放热外,还可能是产物中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19.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实际上是热力学中的一个物理量,叫做焓变,其数值和符号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关,也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有关。(1)图是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分析图可知,若0.5 mol CO被氧化,放出Q kJ热量,则Q_;若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则在相同条件下将0.5 mol CO与1 mol NO2混合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_Q kJ(填“”“”或“”)。(2)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aSO4(s)CO(g) CaO(s)SO2(g)CO2(g) H1+218.4 kJmol1(反应)CaSO4(s)4CO(g) CaS(s)4CO2(g) H2175.6 kJmol1(反应)反应 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条件是_。假设某温度下,反应 的速率(v1)大于反应 的速率(v2),则下列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_。 (3)已知:Fe2O3(s)3CO(g) = 2Fe(s)3CO2(g)H25 kJmol1,3Fe2O3(s)CO(g) =2Fe3O4(s)CO2(g)H47 kJmol1,Fe3O4(s)CO(g) =3FeO(s)CO2(g)H19 kJmol1。请写出CO还原FeO的热化学方程式:_。【答案】 (1). N2(g)O2(g)=2NO(g) H180 kJmol1 (2). 117 (3). (4). 高温 (5). C (6). FeO(s)CO(g) =Fe(s)CO2(g)H11 kJmol1【解析】(1)反应热等于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根据图可知N2(g)和O2(g)反应生成NO(g)的反应热为(946+4982632)kJ/mol180kJ/mol,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2NO(g) H180 kJmol1;根据图像可知该反应的焓变H134kJ/mol368kJ/mol234kJ/mol,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NO2(g)+CO(g)CO2(g)+NO(g) H234kJ/mol,因此若0.5 mol CO被氧化,放出的热量Q0.5mol234kJ/mol117kJ;若该反应是可逆反应,由于不能完全转化,则在相同条件下将0.5 mol CO与1 mol NO2混合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Q kJ。(2)反应是吸热的熵值增加的反应,所以根据GHTS0时可以自发进行可知该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条件是高温。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为放热反应,则A、D错误;反应 的速率(v1)大于反应 的速率(v2),这说明反应的活化能较大,则B错误、C正确,答案选C;(3)已知:Fe2O3(s)3CO(g)2Fe(s)3CO2(g)H25 kJmol13Fe2O3(s)CO(g)2Fe3O4(s)CO2(g)H47 kJmol1Fe3O4(s)CO(g)3FeO(s)CO2(g)H19 kJmol1依据盖斯定律3(2+)得到:6CO(g)+6FeO(s)6Fe(s)+6CO2(g)H66kJ/mol,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为:CO(g)+FeO(s)Fe(s)+CO2(g)H11kJ/mol。20.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甲中盛有100mL 0.1mol/LCuSO4溶液,乙中盛有100mL 0.2mol/L Na2SO4溶液。(1)通电一段时间,观察到湿润的淀粉KI试纸的_(选填“C”或“D”)端变蓝。(2)装置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3)若电解一段时间后,装置甲、乙中共收集到气体0.168 L(标准状况下),则: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若电解前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电后装置甲中溶液的c(H+)为_。(4)若电解一段时间后,装置甲中溶液需加入0.005mol碱式碳酸铜才能恢复原来的浓度和pH,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5)若装置中的电源使用如右图的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以甲醇为燃料,一定比例的Li2CO3和Na2CO3的熔融混合物为电解质,则负极反应式为_。(6)电解一段时间后,拆解装置,将图中甲装置取出后,用导线将石墨和Pt连接构成闭合回路。则此装置中Pt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答案】 (1). C (2). 石墨极有无色气泡产生,铝电极溶解,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3). 2Cu2+2H2O 2Cu+O2+4H+ (4). 01mol/L (5). 003NA (6). CH3OH6e3CO=4CO22H2O (7). O2+ 4H+ 4e- = 2H2O【解析】(1)D端与电源负极相连为阴极,C端为阳极,阳极上碘离子失电子生成单质碘,单质碘遇到淀粉溶液会变蓝色,所以C端变蓝色;(3)乙装置中Al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失电子生成铝离子,石墨电极是阴极,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与铝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所以实验现象是石墨极有无色气泡产生,铝电极溶解,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3)装置甲中Pt与正极相连为阳极,石墨为阴极,阴极上铜离子得电子生成Cu,阳极上氢氧根失去电子生成氧气,所以总的反应方程式为2Cu2+2H2O2Cu+O2+4H+;甲、乙装置中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0.168L,物质的量是0.168L22.4L/mol0.0075mol,分别为氧气和氢气,则氧气为0.0075mol1/3=0.0025mol,根据电解的总反应式可知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0025mol40.01mol,浓度是0.01mol0.1L0.1mol/L;(4)加入0.005mol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相当于加入0.01molCuO、0.005molH2O,根据生成物知,阴极上铜离子和氢离子放电、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根据Cu原子、H原子守恒得阴极上析出n(Cu)0.01mol、n(H2)0.005mol,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0.01mol2+0.005mol20.03mol,数目为0.03NA;(5)原电池的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则甲醇在负极放电,由于是熔融的碳酸盐,因此负极反应式为CH3OH6e3CO324CO22H2O。(6)电解一段时间后,拆解装置,将图中甲装置取出后,用导线将石墨和Pt连接构成闭合回路,石墨电极有附着的铜,因此此时构成原电池,石墨电极是负极,Pt电极是正极,氧气在正极放电,由于电解质溶液显酸性,则装置中Pt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O2+ 4H+ 4e2H2O。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和电解原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的考查,明确各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以及(4)中的有关计算,要结合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书写,注意利用好电子得失守恒。 21. 、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活性物质呈循环流动液态的电池,目前钒电池技术已经趋近成熟。如图是钒电池基本工作原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钒电池是以溶解于一定浓度硫酸溶液中的不同价态的钒离子(V2、V3、VO2、VO)为正极和负极电极反应的活性物质,电池总反应为 V2VO2HVO2V3H2O。放电时的正极反应式为_,充电时的阴极反应式为_。(2)钒电池基本工作原理示意图中“正极电解液”可能是_。aVO、VO2混合液 bV3、V2混合液 cVO溶液dVO2溶液 eV3溶液 fV2溶液、氢气的制备和存储是氢氧燃料电池能否有效推广的关键技术。有人提出利用光伏发电装置电解尿素的碱性溶液来制备氢气。光伏发电是当今世界利用太阳能最主要方式之一。图1为光伏并网发电装置,图2为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制氢气的装置示意图(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阴、阳极均为惰性电极)。(1)图1中N型半导体为_(填“正极”或“负极”)(2)该系统工作时,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3)若A极产生700gN2,则此时B极产生_L H2(标况下)。【答案】 (1). VO2He=VO2H2O (2). V3e=V2 (3). acd (4). 负极 (5). CO(NH2)2+8OH - 6e= CO32+N2+ 6 H2O (6). 168【解析】、(1)原电池中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由电池总反应可知放电时的正极反应为VO22HeVO2H2O;充电时,阴极反应为放电时负极反应的逆反应,故为V3+得电子生成V2+的反应,电极反应式为V3eV2;(2)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VO2H2OeVO22H,故充电完毕的正极电解液为VO2溶液,而放电完毕的正极电解液为VO2溶液,因此正极电解液可能是选项acd中的微粒,答案选acd;、该电池反应时,氮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H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则氮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所以生成氮气的电极A是阳极,生成氢气的电极B是阴极,则图1中N型半导体为负极,P型半导体为正极;A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O(NH2)2+80H6eCO32+N2+6H2O;A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O(NH2)2+80H6eCO32+N2+6H2O,若A极产生7.00g即0.25molN2,则转移电子是1.5mol,此时B极产生氢气,B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转移1.5mol电子,产生氢气的体积是:22.4L/mol=16.8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