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17周易错题定时训练.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12169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17周易错题定时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17周易错题定时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17周易错题定时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17周易错题定时训练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40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有效)1整个生物界,种类繁多、异彩缤纷,现存的物种数在200万以上。它们在结构、功能、行为、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这体现了生物的A多样性 B特异性 C变异性 D统一性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全部的无机环境B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 生活在深海热裂口的生物的能量来自于地热和硫化氢的氧化D 生活于副生物圈带的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孢子3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B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主要是依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的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的D当光合作用固定的CO2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相等时,大气中的CO2即可维持稳定 44如图所示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 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B a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C 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 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5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A 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固氮微生物再利用C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 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6把动物分成有益动物和有害动物的价值观,是以人为中心,只注重了物种的()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C科学研究价值 D潜在价值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各生物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B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C信息传递能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D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8(xx厦门模拟)如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各营养级的生物共形成一条食物链,这是能量流动的渠道B与的比值表示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C表示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每个营养级的能量输出除外,还能流入下一营养级9下面关于次级生产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利用生态系统中现有的有机物质再生产有机物质,即为次级生产量B次级生产量的食源都是初级生产量C次级生产量等于同化量减去呼吸量D次级生产量的制造者都是异养生物10关于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A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B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C 大力植树造林,利用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可以从根本上治理温室效应D 化石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途径产生C02二、非选择题(共60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有效)11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绿色植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是 ,能量在绿色植物与动物之间流动的特点是 。(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 的形式进行循环。绿色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3)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绿色植物的途径是 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 (填序号)等过程。12我国西部资源开采过度,湿地和草原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由此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现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西部开发中面临的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下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1)优良牧草与杂草、毒草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_。当草色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体现了_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若在第二次捕获过程中,发现有脱落的标记(标记不影响被捕食,脱落的标记仅为鼠被天敌捕食后留下)。这种情况下,估算的K值会_(填“偏高”“降低”或“不变”)。(3)除图中所示生物种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这样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无机环境中的碳以_形式进入该群落。(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_调节是该调节能力的基础。湿地与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相比较,湿地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原因是_。(5)西部湿地不仅能储蓄大量水分,还能通过植物蒸腾和水分蒸发,把水分源源不断地送回大气中,从而增加了空气湿度、调节降水,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13春季浮游藻类群落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以硅藻为主的群落,而后转为绿藻,继而转为以蓝藻为优势种的浮游藻类群落。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表系统的成分角度分析,上述各种藻类属于湖泊生态系统中的_,它们之间的关系为_。(2)进入春季后,湖泊各种藻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理由是_。(3)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春季升温过程提前,而光照还没来得及增强。研究表明,蓝藻更适应这种高温低光照的新环境。由此推测气候变暖对湖泊中蓝藻成为优势的时间将会_。14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1)如图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 _,图中A代表_。(2)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是_J/cm2a,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3)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系是_;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用_法。(4)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_。(5)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必需遵循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试从鱼塘的地理环境与放养的鱼类分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遵循了_原理(限填一个)。15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籽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_。(2)牛与鸡之间_(填“有”或“无”)竞争关系,理由是_。(3)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的玉米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_(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_。生物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整个生物界,种类繁多、异彩缤纷,现存的物种数在200万以上”,这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A【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A项错误;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项正确;生活在深海热裂口的生物的能量来自于地热和硫化氢的氧化,C项正确;生活于副生物圈带的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孢子,D项正确。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点睛: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熟记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3D 【解析】略4A【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生物群落中a表示消费者,b表示生产者,c表示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的是绿色植物,此外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也进行化能合成作用,也是生产者,A正确;消费者不一定是真核生物,如肺结核杆菌是原核生物,属于消费者,B错误;分解者主要指的是腐生细菌和真菌,蚯蚓、蜣螂等动物也是分解者,C错误;b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D【解析】试题分析: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A项错误;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生产者再利用,B项错误;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是以热能的形成散失到环境中,不能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C项错误;分解者一定是腐生生物,但腐生生物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蚯蚓是腐生动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腐生生物,如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6A【解析】试题分析:把动物分成有益动物和有害动物的价值观,是以人为中心的观点,只注重生物的直接价值,事实上,生物还有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在一定程度上,间接价值要大于直接价值,故A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B【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因为信息的来源可以是生物也可以是无机环境,A正确;能量流动是单向的,B错误;信息传递能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C正确;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正确;答案是B。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8B【解析】试题分析:A、每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往往不止一种,所以图中各营养级生物形成的是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是能量流动的渠道,故A错误;B、能量传递效率=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所以与的比值表示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故B正确;C、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还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所以表示自身呼吸散失的能量,故C错误;D、最高营养级的能量不会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故D错误故选:B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9B【解析】试题分析:次级生产过程是指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物的同化过程,即利用生态系统中现有的有机物质再生产有机物质的过程,故A正确;次级生产量的食源可以初级生产量,也可以是上一营养级的次级生产量,故B错误;在单位时间内由于动物和微生物(异养型)的生长和繁殖而增加的生物量或所贮存的能量即为次级生产量,所以次级生产量等于同化量减去呼吸量,故C、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次级生产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0C【解析】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的,A正确;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所以碳循环具有全球性,B正确;大力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C错误;化石燃料除了燃烧可以产生CO2外,还可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CO2,D正确。11(1) 捕食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CO2 生产者 (3)光合 【解析】考查碳循环的知识。(1)图中绿色植物与动物构成捕食关系,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2)碳元素在生物圈中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3)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绿色植物的途径是光合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12 竞争 信息传递 不变 分解者 CO2 负反馈 湿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间接【解析】试题分析: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在食物链中,生产者是最基础的环节,不体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所以在一个生态系统内,营养级越高其生物的数量就越少;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1)优良牧草与杂草、毒草都是植物,它们之间因为阳光、矿质元素等而存在竞争故选。当草色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根据题干信息,标记不影响被捕食,脱落的标记仅为鼠被天敌捕食后留下,所以没有导致再次捕捉的概率,因此鼠的种群密度估算值差异不大。(3)图中食物网内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碳元素乙二氧化碳的形式往返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4)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与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相比较,湿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所以湿地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5)西部湿地不仅能储蓄大量水分,还能通过植物蒸腾和水分蒸发,把水分源源不断地送回大气中,从而增加了空气湿度、调节降水,这属于湿地的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考查生态系统、食物链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提高学生识图判断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点的。13 生产者 竞争 会 (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发生改变 提前【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物的种间关系: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使得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1)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所以它们之间为竞争关系。(2)进入春季后,由于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湖泊各种藻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会发生改变。(3)蓝藻更适应这种高温低光照的新环境,说明气候变暖对湖泊中蓝藻成为优势种的时间将提前。14(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2)25 ; 127%(3)竞争;标志重捕(4)垂直结构(5)协调与平衡 【解析】试题分析:(1)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由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除最高营养级外,每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别用于自身呼吸消耗、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其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能量又可分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根据每营养级的能量分配可知,A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2)肉食性动物(第三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51+21+005+025-5=25(J/cm2a),25J/cm2a即为左边植食性动物传递过来的能量;同理可计算出生产者传递出的能量即植食性动物获得的能量为25+9+4+05-2=14(J/cm2a);如此可计算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14+23+70+3=110J/cm2a因此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4110100%127%。(3)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草鱼与白鲢相互争夺水草,因此草鱼与白鲢种间关系是竞争关系;因此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4)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垂直结构。(5)生态工程技术将生态学原理与经济建设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就是为了实现生物有机体与环境在有人工辅助的能量、物质参与下,实现同生态学及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现代工程技术的系统配套,生产过程中的物流、能流的合理循环,由此可见人工鱼塘生态系统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5 无 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籽粒) 减少 改变用途的l/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食物网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求学生熟知食物网的结构,以及会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并进行相关的计算。(1)在该生态系统中,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如图:(2)根据对种间关系的认识,容易判断出牛与鸡之间不具有竞争关系,因为牛食玉米秸秆而鸡吃玉米子粒;(3)假设该农场生产的玉米总量为A,将其中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则人得到的量为A1/310%10%+A2/310%=7/100A;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则人得到的量为A2/310%10%+A1/310%=4/100A。因此,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变为原的4/7,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减少。根据分析可知减少的原因是改变用途的l/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