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门市杭州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驿路梨花导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111205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天门市杭州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驿路梨花导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湖北省天门市杭州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驿路梨花导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湖北省天门市杭州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驿路梨花导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驿路梨花 导学目标1、积累重点词语;略读全文,了解故事梗概。 2、厘清文章记叙顺序,体会“梨花”的含义和作用。3、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导学重点体会“梨花”的含义和作用。导学难点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导学资源导学案、自测题、微课 “驿路梨花基础梳理”,平台讨论及活动。第一段自学质疑(第1课时)【环节一】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自学教材(30-35分钟)1、 明确目标(1分钟) 阅读熟知本课学习目标,圈划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2、 把握基础(5分钟) 登录平台-查看作业-选择微课“驿路梨花基础梳理”进行学习,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并完成下列填空题。写作背景:作者从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三十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生活。写驿路梨花是作者在搁笔多年后的1977年秋。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的号召。作者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曾经见过的那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人。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让作者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简介:本文的作者彭荆风,1929年出生,当代作家。江西萍乡人。靠自学成为作家。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大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具有鲜明的边疆特色,受到好评。作品有长篇小说鹿衔草 、断肠草,中篇小说爱与恨的边界、云里雾里等以及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红指甲等。3、 自学教材(69分钟)带着学习目标独立认真朗读预习课文。(自学指导:标清段落,用红笔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完成生字词注音,词语解释。然后对照微课用红笔纠错。) 寨zhi 撵 ni n 扛kng 驿路y 竹篾mi 修葺q 麂j子 菌jn子 折 zh损 恍惚hung h4、 理解内容(1820分钟)带着以下问题浏览课文,结合自学指导,完成下列问题:(1) 全文是按什么叙述方式组织材料,以什么为主线来展开情节的?(自学指导:根据小说的基本情节,找出小说的线索,理清文章思路。)明确:全文是按顺叙组织材料,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时间从“我”和老余第一天傍晚投宿到第二天早晨,中间写到瑶族老人的到来、梨花妹妹的出现。虽只有一晚一晨,但所记叙的小茅屋的建造及延续过程却达十几年。文中对小茅屋的建造以及后来人们对它的照料情况的记叙,则是运用插叙写法。本文运用插叙手法使文章波澜起伏,产生了吸引读者的效果。(2) 下面的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自学指导:速读课文,找出小说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各自与小茅屋发生了什么故事。)明确:“我”和老余:在大山深处的梨树林边,发现了小茅屋,得到食宿帮助;第二天和瑶族老人一起为小茅屋房顶加草,挖排水沟。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在小茅屋中得到照料,很感激;专门到小茅屋送粮食,方便路人;和“我”、老余一起修葺小茅屋。一群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解放军战士:向雷锋同志学习,为方便过路人,建造小茅屋。梨花:被解放军战士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照料小茅屋。他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都是小茅屋的主人。(3)“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自学指导:根据小说的基本情节,围绕小说的中心思想,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完成。)明确:小说“驿路”指“我”和老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驿路梨花”是盛开在边疆驿路上的梨花,在作者笔下,这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又是梨花姑娘,还是雷锋助人为乐的象征,也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和谐统一;同时“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环节二】自学检测在线测学,质疑思学(10-15分钟)1、在线测学(时间:8分钟)独立在平台完成“驿路梨花必做自测题”,完成后点击提交。学有余力者可继续完成“驿路梨花选做自测题”。1、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A、 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幕色中。B、 一座草顶、竹蔑泥墙的小屋出现出现在梨树林边。C、 走在前面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D、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漂落在我们身上。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雷锋精神”。20世纪60年代,向雷锋学习的活动席卷全国。”“雷锋”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真善美的象征。70年代就像学习雷锋好榜样里唱的那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忠诚”和“爱憎分明”备受 80年代,改革开放,百废待兴,“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钉子精神,为时代所 。90年代“雷锋精神”被 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奉献精神。进入新世纪,雷锋精神也被感动中国的平凡人物 新的内涵。A、 推崇 关注 解释 赋予B、 关注 推崇 赋予 解释C、 推崇 关注 赋予 解释 D、 关注 推崇 解释 赋予3、 课文结尾引用陆游的诗句,对此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 抒发思古之幽情,缅怀宋将抗金收地的功绩。B、 这“驿路梨花”是边疆盛开的洁白梨花,是哈尼族姑娘,更是雷锋精神的象征。C、 含蓄地、形象地写出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的深刻含义,升华了中心。D、 诗句既承接和总结上文多处描绘梨花的语句,又以花喻人、寓人于花,并巧妙点题。4、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A、 课文刻画人物,有的是直接描写,有的是间接描写。对梨花姑娘采用的是间接描写。B、 文章开头对陡峭连绵的青山、茂密的树林进行描写,主要作用是表明事情发生的地点幽静美丽。C、 课文中“多好的梨花啊”一句的“梨花”是指梨花姑娘,这句话赞美了梨花姑娘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D、 课文对小茅屋由外到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正面写屋,侧面写人,写出了茅屋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周到。2.质疑思学(时间:37分钟)(1)根据在线测学的结果反馈,核对订正,师友间相互强化巩固落实。(2)参考组内其他同学笔记完善自己的笔记,将导学案上的生字词和文学常识在组内以听写或问答的形式落实过关。(3)组长统计本组存在的疑问,整理后拍照上传至活动“驿路梨花自学反馈”,并在课后进行组内交流。第二段训练展示(第2课时)【环节三】自展提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30分钟)1、学情反馈(时间6分钟)老师根据小组自学反馈结果,针对共性疑难问题,选取学生代表上台讲解。2、合作探究(14分钟)学习写法先根据自学指导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讨论,总结完善。(1)本文构思巧妙,通读全文思考文中设置了几次误会,几次悬念?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自学指导:速度课文,在文中找出过渡性的语句,暗示性的话语,可同桌合作完成。)明确:文中共有三个悬念、两次误会,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文中三次写到“梨花”,其具体写法与作用有什么不同?(自学指导:从内容到结构,结合文章主旨分析“梨花”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 开头实写。“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以自然环境之美烘托出不平常的小屋,营造出优美意境。中间虚实映衬。“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散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这是“我”在梦中所见,是虚写。作者把梨花林和梨花姑娘融合到一起,人花相映,赞颂梨花姑娘的美好心灵。结尾“驿路梨花处处开”人花相映,并引用诗句,使主题得以升华。(3)阅读从“我们正在劳动”到结尾的段落,完成下面的题目。(自学指导:精读选段,体会插叙的作用。)选段运用了哪种记叙方式?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 运用了插叙,记叙了小茅屋的来历: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琳了雨,他们盖了一座小茅屋,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很受感动,常常照料这小茅屋。“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采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 动作描写,写出了老人行礼的动作,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激之情。3、展示交流(时间10分钟)小组内选派代表,将讨论结果拍照上传至“平台-活动-驿路梨花写法探究”,教师随机选派代表给全班同学讲解,其他同学订正补充。【环节四】自评巩固自主测评,反思矫正。(15分钟)春雨梨花每当梨花盛开的时候,梨乡都要举办梨花节。每年的梨花节前,都会有一张素洁得如同梨花一样的请柬飞到我的案头,传达着梨花对我的召唤。我在一个飘雨的日子,踏上了去梨乡的路途。一路风雨,心中默念着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却全然没有女词人那种洒脱和悠然。“梨花一枝春带雨”,美倒是美,可那柔弱的梨花,能经得住几番风吹雨打?记得当年秋末,大丰收后销不出去的雪梨堆得像小山,压得人们心里透不过气来,梨农们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去年夏天,梨乡的朋友捎来一箱他们自己生产的雪梨汁,细细地品上一品,那甜丝丝和凉幽幽的浸润,又让人闻到了梨花的芬芳。我想,今年梨农们该不会为销梨发愁了吧。细雨霏霏,春意阑珊。路旁是一片片青绿色的麦田,阡陌间的农人披着雨衣,烟雨中,一望无垠的绿一直铺上西边山影朦胧的太行群峰。干旱的北方原野,此时竞有了一种江南水乡的气息和韵味。车到梨乡,只见蒙蒙细雨之中,地上一层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树万树,依旧如雪,只是有些稀薄。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拨开横陈的枝桠,迎着甜丝的细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去亲近梨花。枝头上,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圣洁的美。越往深处,枝与花越稠密,不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丛丛梨花,在风雨中相互依偎,绽放着少女般清纯的笑靥,深情地贪看着这雨中的春光,让人不忍去触摸他们,生怕惊动了一个个美丽的梦。细雨还在飘着,天空中似有千万条飞舞着的丝线,北国的雨竟然也像江南的雨一样的缠绵。身旁的花枝在雨中簌簌抖动,不时有一阵雨珠和花瓣掉落,一层素馨飘零,如同一曲缥缈而伤感的弦乐。花浓雨密,香雾迷离,分不清哪是花哪是雨。这雨中的花,这花中的雨,这清凉的芬芳,这芬芳的清凉,花香水色,似梦非梦。啊,这美丽而圣洁的陶醉与洗礼,竟会是如此的刻骨铭心。不由得想起一些古人吟咏梨花的诗文,李重元的“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秦少游的“梨花满地不开门”,还有洪升的“天涯谁品梨花雪”等。这花与诗,浇上这缠绵的细雨,营造出一片忧伤的美丽,让人深切地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美好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虽年华暗替,终也不改。一年一度,花开花落。梨花的花期虽短,留给人的美却永恒。更何况花落过后,还有果实的生长,还有秋天的希望。遥望中秋时节,这片片梨园当是枝叶葱茏,黄金万点,雪梨飘香。到那时,人们就又会想起这些洁白的,在细雨中飘落的梨花。1、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赋予了梨花哪些美好的象征意义?。明确:是生活中纯洁、美好的事物的象征。2、 如何理解“让人深切地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这句话的 含义?明确:梨花以其自身的美好唤起了人们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3、 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梨花的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明确:喜爱、赞美之情。自学质疑导学设计【导学一】学法指导 资源助学(30-35分钟)1、导入: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粉红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2、操作流程:1)提前发布学习任务:教师提前登陆平台上传本课相关学习资源,线上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明确自学内容、时间、方法。2)明确当堂学习目标:教师带领学生齐读明确目标。3)微课助学:学生自学微课,教师巡回规范学生自学方法。4)督导学生认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掌握学生自学情况,提醒和把握课堂节奏。【导学二】学情分析 以学定教(10-15分钟)1、在线测学:教师巡回督促学生完成平台自测题。2、质疑思学:督促学生在组内做好基础强化,疑问拍照上传。3、以学定教:教师及时在线上、线下了解自学效果,为针对性地突破难点作准备。 训练展示导学设计【导学三】以交导学 突破疑难(30分钟)1、学情反馈(6分钟)根据线上自测和教师线下掌握的反馈结果,师生对疑难问题进行交流,教师集中解决共性疑难问题。2、合作探究(14分钟)学生先根据自学指导独立思考,学习写法、体会对比,再在组内交流讨论,总结完善。小组代表将讨论结果拍照上传至“平台-活动-驿路梨花写法探究”。3、展示交流(10分钟)1)通过抢答模式,分别选派小组代表展示讲解第(1)题,其他组同学补充订正。2)教师让学生有感情朗读相关语句。3)选取小组展示第(2)题,其他组同学补充订正。4)完成第(3)(4)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方法。5)课堂小结:小说通过讲述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气。【导学四】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15分钟)设计意图:拓展学生阅读空间,让学生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进一步理解梨花的深刻寓意。操作流程:1)学生思考,独立完成自主阅读。2)组内交流,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展示,教师小结。4)指导学生完成“自我评价”,疑难问题课后师徒结对解决。【板书设计梨花 梨花姑娘驿路梨花处处开 雷锋精神处处传【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