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第19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提考能强化通关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10725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第19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提考能强化通关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第19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提考能强化通关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第19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提考能强化通关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9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2018莱芜一中模拟)已知豌豆的两对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某次杂交产生的子代中,基因型及比例如下,则两亲本的基因型是()子代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所占比例1/81/41/81/81/41/8A. AaBbAaBBBAaBbAaBbCAABBAaBBDAABbAaBB解析:选A。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拆分成两个一对相对性状来计算,由表可知,AAAaaa(1/81/8)(1/41/4)(1/81/8)121,所以亲本组合为AaAa;同样由表可知,BBBb11,所以亲本组合为BbBB,再将两对相对性状组合起来。2(2018北京师大附中模拟)已知玉米有色子粒对无色子粒是显性。现将一有色子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确切的是()A测交后代的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B玉米的有、无色子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玉米的有、无色子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D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有三种解析:选C。由测交的分离比为13可判定玉米的有、无色子粒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其可能的情况为两对基因(假设为A、a,B、b)控制该性状,仅A_B_类型为有色子粒,基因型为AaBb的有色子粒个体测交,得到4种基因型:AaBb(有色)Aabb(无色)aaBb(无色)aabb(无色)1111,故有色子粒无色子粒13,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有3种,故选C。3有一种软骨发育不全的遗传病,两个有这种病的人(其他性状正常)结婚,所生第一个孩子得白化病且软骨发育不全,第二个孩子全都性状正常。假设控制这两种病的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请预测,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A1/16B1/8C3/16D3/8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软骨发育不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设白化病和软骨发育不全分别由基因A、a和B、b控制,对于白化病,父母亲正常,第一个孩子有病,故父母亲均为杂合子,基因型为Aa、Aa;对于软骨发育不全病,父母亲有病,第二个孩子正常,故父母亲也均为杂合子,基因型为Bb、Bb。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为1/4,患软骨发育不全的概率为3/4,故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43/43/16。4(2018湖南娄底模拟)将纯合的野鼠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鼠色。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为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若M、N为控制相关代谢途径的显性基因,据此推测最合理的代谢途径是()解析:选A。由F1的表现型可知,野鼠色为显性,棕色为隐性。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F2出现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说明双显性为野鼠色,双隐性为棕色,即基因型M_N_为野鼠色,基因型mmnn为棕色,只具有M或N(M_nn或mmN_)表现为黄色或黑色,A项符合题意。5水稻的高秆对矮秆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纯合高秆抗病和纯合矮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自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有如下结果: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669916。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1)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之间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F2中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新的性状组合,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进行了_,具体发生在_时期。(4)有人针对上述实验结果提出了假说: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对同源染色体上。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ABAbaBab4114。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为验证上述假说,请设计一个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设计:_。预期结果:_。解析:(1)在F2的表现型中,抗病易感病(669)(916)31,说明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由于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高秆抗病 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669916,不符9331,也不属于它的变形,因此它们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3)F2代中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新的性状组合,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有性生殖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进行了基因重组;(4)由于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假设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题中已假设了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ABAbaBab4114,如果假设成立,那么通过测交的方式后代也应该会出现这一结果。答案:(1)遵循(2)不遵循(3)重新组合(基因重组)减数分裂的四分体(减前期)(4)一将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F1与纯合矮秆易感病的水稻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所得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4114【课下作业】学生用书P303(单独成册)基础达标1下列有关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由组合定律是孟德尔根据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及其解释直接归纳总结的,不适用于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B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C在形成配子时,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是随机的,所以称为自由组合定律D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表现为自由组合解析:选D。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1)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2)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因此,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自由组合定律是孟德尔根据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及其解释归纳总结的,也适用于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此,A选项错误。2(2018临沂模拟)在某植物体中,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现将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F2中纯合子占1/4BF2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1/8C若F2中Aabb的个体有120株,则aabb的个体约为60株D在F2的双显性个体中有9种基因型解析:选D。在F2的双显性个体中(A_B_)有4种基因型。3(2018东北三省三校一模)现有一株基因型为AaBbCc的豌豆,三对基因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自然状态下产生子代中重组类型的比例是()A1/8B1/4C37/64D27/286解析:选C。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一株基因型为AaBbCc 的豌豆自然状态下产生子代中亲本类型(A_B_C_)占3/43/43/427/64,因此重组类型的比例是127/6437/64。4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A1/16B3/16C7/16D9/16解析:选B。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亲本杂交,后代中黑色有白斑的个体基因型为B_ss。BbBb杂交后代中,B_个体出现的概率是3/4;SsSs杂交后代中,ss个体出现的概率是1/4,故B_ss个体所占的比例是3/41/43/16。5(2018福建四地六校联考)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的为小花瓣,aa的为无花瓣。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为RR和Rr的花瓣是红色,rr的为黄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A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B子代共有4种表现型C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的比例为1/3D子代的所有植株中,纯合子占1/4解析:选B。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3种表现型;RrRr后代有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故AaRr自交后代有339(种)基因型,有 236(种)表现型,但基因型为aa的个体无花瓣,因此,表现型只有5种,A正确,B错误。子代有花瓣植株占12/163/4,其中,AaRr(4/16)所占的比例为1/3,C正确。子代的所有植株中,纯合子占 4/161/4,D正确。6(2018武汉七校联考)以抗螟非糯性水稻(GGHH)与不抗螟糯性水稻(gghh)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假如两对基因都是完全显性遗传,则F1中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最可能是() 解析:选A。F1的基因型是GgHh,F1自交得F2,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因此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两个显性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上,两个隐性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另一条染色体上。7(2018山东烟台一模)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如表是甘蓝杂交实验的统计数据:亲本组合F1株数F2株数紫色叶绿色叶紫色叶绿色叶紫色叶绿色叶121045130紫色叶绿色叶8902428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结球甘蓝叶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表中组合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C理论上组合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D组合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31解析:选A。该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此性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组合的F2中紫色叶绿色叶约为151,故F1含有两对等位基因,F2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的叶片表现为绿色,基因型为A_B_、A_bb、aaB_的植株的叶片表现为紫色。组合的紫色叶和绿色叶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F2中15份紫色叶植株中有3份为纯合子,即1AABB、1AAbb、1aaBB,故F2的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5。由组合的F2中分离比约为31,推知F1中只含1对等位基因,故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F1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与基因型为aabb的绿色叶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叶绿色叶11。能力提升8(2018甘肃天水一中模拟)已知某种植物子粒的红色和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这一对相对性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某研究小组将若干个子粒红色与白色的纯合亲本杂交,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控制红色和白色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第、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一代的基因型分别可能有3种C第组杂交组合中子一代的基因型有3种D第组的子一代测交后代中红色和白色的比例为31解析:选B。根据第组生成的F2比例为631,可知控制性状的基因有三对,它们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第组F1的基因型中三对基因均杂合,因此,A、C错误;根据第、组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31、151,可知第组F1的基因型中只有一对基因杂合,第组F1的基因型中有两对基因杂合,故第、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一代的基因型分别可能有3种,B正确;由于第组的子一代只能产生两种配子,因此,子一代个体测交产生的后代中红色和白色的比例为11,D错误。9(2018广东蕉岭中学模拟)短尾蝮蛇体色的遗传机理如下图所示,物质甲、乙均不存在时表现为白色。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白蛇的基因型是aaBbB雌雄黑红花斑蛇交配,后代可能有四种表现型C黑蛇与红蛇交配的后代不可能出现白蛇D对杂合黑蛇进行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的前提是各种配子成活率为100%解析:选B。基因型A_bb为黑色,aaB_为红色,A_B_为黑红花斑色,故白蛇的基因型为aabb,A错误;雌雄黑红花斑蛇交配,若基因型均为AaBb,后代可能有A_B_(黑红花斑色)、A_bb(黑色)、aaB_(红色)、aabb(白色)四种表现型,B正确;若黑蛇基因型为Aabb,红蛇基因型为aaBb,二者交配的后代可能出现基因型aabb,C错误;杂合黑蛇(Aabb)进行测交,欲使其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不仅要求各种配子成活率为100%,还要求各种配子随机结合,且受精卵发育的个体全部成活,D错误。10(2018江南十校一模)玉米(2n20)是雌雄同株的植物,顶生雄花序,侧生雌花序,已知玉米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试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玉米的等位基因R、r的遗传遵循_定律,欲将甲、乙杂交,其具体做法是:_。(2)将图1中F1与另一玉米品种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图2所示,则丙的基因型为_。丙的测交后代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3)已知玉米高秆植株易倒伏。为获得符合生产要求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按照图1中的程序得到F2后,对植株进行_处理,选出表现型为_植株,通过多次自交并不断选择后获得所需的新品种。(4)科研人员在统计实验田中成熟玉米植株的存活率时发现,易感病植株存活率是1/2,高秆植株存活率是2/3,其他植株的存活率是1,据此得出图1中F1自交得到的F2成熟植株表现型有_种,比例为_(不论顺序)。解析:(1)等位基因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F1基因型为DdRr,由图2知,F1与丙杂交的后代中高秆矮秆11,抗病易感病31,说明丙的基因型为ddRr。若对丙进行测交,则测交后代中ddRr的概率为1/2。(3)在F2出现了不同表现型的个体,需要通过对比茎秆高度,进行病原体感染选择出矮秆抗病植株,再通过连续自交提高品种的纯合率。(4)图1中F1:DdRrF2:D_R_ddR_D_rrddrr9331,据题意,易感病植株存活率是1/2,高秆植株存活率是2/3,其他性状的植株存活率是1,可知,F2有4种表现型,其比例为(92/3)(31)(32/31/2)(11/2)12621。答案:(1)基因的分离对雌雄花分别套袋处理,待花蕊成熟后,将甲(或乙)花粉撒在乙(或甲)的雌蕊上,再套上纸袋(2)ddRr1/2(3)病原体(感染)矮秆(抗病)(4)41262111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花色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表现型白花乳白花黄花金黄花基因型AA_ _ _ _Aa_ _ _ _ aaB_ _ _ aa_ _ D_aabbdd请回答下列问题:(1)白花(AABBDD)黄花(aaBBDD),F1基因型是_,F1测交后代的花色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2)黄花(aaBBDD)金黄花,F1自交,F2中黄花基因型有_种,其中纯合个体占黄花的比例是_。(3)甘蓝型油菜花色有观赏价值,欲同时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子一代,可选择基因型为_的个体自交,理论上子一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现型是_。解析:(1)基因型为AABBDD的白花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DD的黄花个体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DD,对它进行测交,即与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杂交,后代有两种基因型:AaBbDd和aaBbDd,比例为11,据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开乳白花,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开黄花。(2)黄花个体(aaBBDD)与金黄花个体杂交,即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和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杂交,后代基因型是aaBbDd,让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有aaB_D_、aaB_dd、aabbD_、aabbdd,比例为9331,据表可知aaB_D_、aaB_dd、aabbD_的个体均开黄花,aabbdd的个体开金黄花。aaBbDd自交,后代基因型有1339种,1种开金黄花,所以黄花的基因型有8种,而每种aaB_D_、aaB_dd、aabbD_里面只有1份纯合,所以纯合个体占黄花的比例为3/15,即1/5。(3)据表可知,要想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子一代,需要选择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白花的概率是1/4111/4,后代表现乳白花的概率是1/2111/2,后代表现黄花的概率是1/43/411/413/41/43/43/415/64,后代表现金黄花的概率是1/41/41/41/64,所以子一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现型是乳白花。答案:(1)AaBBDD乳白花黄花11(2)81/5(3)AaBbDd乳白花12(2018福建泉州一模)为研究番茄果皮颜色与果肉颜色两种性状的遗传特点,研究人员选取果皮透明果肉浅绿色的纯种番茄与果皮黄色果肉红色的纯种番茄作亲本杂交,F1自交得F2,F2相关性状的统计数据(单位:株)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果肉果皮红色浅黄色浅绿色黄色154389透明47128(1)果皮颜色中_属于显性性状。(2)研究人员作出推断,果皮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果肉颜色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_。(3)让F1番茄与果皮透明果肉浅绿色的番茄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果皮黄色透明)(果肉红色浅红色浅绿色)(11)(211),则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有_。解析:(1)由分析可知,果皮颜色的相对性状中,黄色对透明是显性性状。(2)由分析可知,子二代果皮颜色中黄色透明31,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对果肉的颜色来说,子二代中红色浅黄色绿色1231,说明果肉的颜色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F1番茄与果皮透明果肉浅绿色的番茄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果皮黄色透明)(果肉红色浅红色浅绿色)(11)(211),说明果皮颜色与果肉颜色之间自由组合,控制果肉颜色的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1)黄色(2)F2果皮黄色透明符合31,应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F2果肉红色浅黄色浅绿色1231(或“F2果肉红色浅黄色浅绿色不符合121”),应为两对等位基因控制(3)果皮颜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果肉颜色的遗传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或“果肉颜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果皮颜色与果肉颜色之间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磨尖培优13(2018大同一中检测)某种鼠的棒状尾(A)对正常尾(a)为显性;黄色毛(B)对白色毛(b)为显性,但雌性个体无论毛色基因型如何,均表现为白色毛。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想依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出性别,下列各杂交组合中,不能满足要求的是_。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AABBaaBB(2)如果一只黄色毛个体与一只白色毛个体交配,生出一只白色毛雄性个体,则父本的基因型是_,母本的基因型是_。(只写出与毛色有关的基因)(3)基因型为Bb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中白色毛个体与黄色毛个体的分离比为_。(4)现有多对棒状尾白色毛雌雄个体,欲从中选出纯合棒状尾白色毛的雌性个体,步骤如下:第一步:选择多对棒状尾白色毛雌雄个体进行杂交;第二步:在F1中选择棒状尾白色毛的雌性个体与_的雄性个体进行测交;第三步:对每个雌性个体产生的后代进行性状分析。若雌性个体的后代只出现一种表现型,则该雌性个体即为所选个体,其基因型为_;若雌性个体的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则该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若雌性个体的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则该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解析:(1)结合题意,子代毛色基因型都是Bb,子代毛色基因型是BB、Bb,子代毛色基因型是BB,故子代雌性都是白色毛、雄性都是黄色毛,而子代毛色基因型是Bb、bb,雌性都是白色毛,雄性有黄色毛和白色毛,因此不能依据子代表现型判断出性别。(2)黄色毛个体是雄性B_,白色毛个体是雌性,生出白色毛的雄性个体基因型为bb,则父本基因型为Bb,母本基因型为Bb或bb。(3)基因型为Bb的雌雄个体杂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为1/4BB、2/4Bb、1/4bb,子代黄色毛雄性占3/8,雌性都是白色毛占1/2,且雄性中白色毛占1/8,故子代中白色毛个体与黄色毛个体的分离比为53。(4)多对棒状尾白色毛雌雄个体进行杂交产生的F1中棒状尾白色毛的雌性个体(基因型可能是A_Bb或A_bb)与正常尾白色毛(基因型为aabb)雄性个体进行测交,若子代只出现一种表现型,即雌雄都是棒状尾白色毛,说明该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有四种表现型,说明雌性个体能产生四种配子,该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有两种表现型,说明雌性个体可以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该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答案:(1)(2)BbBb或bb(3)53(4)正常尾白色毛AAbbAaBbAabb或AAB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