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化学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5 燃烧热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4.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10334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化学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5 燃烧热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年高中化学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5 燃烧热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年高中化学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5 燃烧热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5 燃烧热(答题时间:20分钟)1. 寻找清洁能源一直是化学家努力的方向,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 氢气热值高,其燃烧产物是水,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B. 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C. 煤的气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煤的高效、清洁利用D. 石油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应该被尽量地利用2. 氢气是未来的理想能源,理由是()热值高燃烧时不污染环境用于制取H2的水资源丰富密度小,便于运输A. B. C. D. 3. 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少,且有些可以再生。下列属最有希望的新能源的是()天然气煤核能水电太阳能燃料电池风能氢能A. B. C. D. 除外4. 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 Zn(s)CuSO4(aq)ZnSO4(aq)Cu(s)H216 kJmol1,则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B. 相同条件下,如果1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 mol 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2,则2E1E2C. 25、101 kPa时,2H2(g)O2(g)2H2O(l) H571.6 kJmol1,则H2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1D. H(aq)OH(aq)H2O(l)H57.3 kJmol1,则1 mol NaOH的氢氧化钠固体与含0.5 mol H2SO4的稀硫酸混合后放出57.3 kJ的热量5. 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 工业上制氨气的反应B. 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C. 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 D. Ba(OH)28H2O与NH4Cl反应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kJmol1B. 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kJmol1C. 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D. 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上图所示的是一个放热反应B. 对于可逆反应,加入催化剂v(正)增大、v(逆)减小C. 燃烧热是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D. 只有活化分子才能发生有效碰撞8. 燃烧热和中和热(1)反应热可分为_、_、_等,其中以跟_相关的_实际应用较广。_,叫作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_。燃烧热通常可利用仪器由实验测得。(2)选择燃料应从物质的燃烧热、燃料的_、_、_、_、_、对_的影响等方面综合考虑。(3)下列H表示物质燃烧热的是;表示物质中和热的是。(填“H1”、“H2”和“H3”等)A. 2H2(g)O2(g)2H2O(l)H1B. C(s)1/2O2(g)CO(g)H2C. CH4(g)2O2(g)CO2(g)2H2O(g)H3D. C(s)O2(g)CO2(g)H4E. C6H12O6(s)6O2(g)6CO2(g)6H2O(l)H5F. NaOH(aq)HCl(aq)NaCl(aq)H2O(l)H6G. 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l)H79. 用50mL 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如果用60mL 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10. 以下是一些烷烃的燃烧热(kJ/mol)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化合物燃烧热化合物燃烧热甲烷891.0正丁烷2 878.0乙烷1 560.8异丁烷2 869.6丙烷2 221.52甲基丁烷3 531.3(1)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比较正丁烷、异丁烷的热稳定性:正丁烷_异丁烷(填“”或“”)。(2)写出表示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 (3)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_(填“越多”“越少”或“相同”)。1. D 解析:石油是化石燃料,其储藏量是有限的,且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物,应该科学合理利用,所以选项D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D。2. A 解析:氢气的密度小,但氢气是气体且属于可燃性气体,不便于运输和储存,所以选项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A。3. D 解析:都是化石燃料,其余都可以是最有希望的新能源,答案选D。4. A 解析:A选项正确,H0,属于放热反应,即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B选项错误,根据断键吸热,成键放热的规律,由于氢原子形成氢分子要成键放出热量,2E1E2;C选项错误,在25,101 kPa时,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作该物质的燃烧热。定义要点:规定在101 kPa,25下测出热量,因为压强和温度不定,反应热数值不相同;规定可燃物物质的量为1 mol;规定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为标准。注意点:燃烧热是以1 mol可燃物作为标准来进行测定的,因此在计算燃烧热时,热化学方程式里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常出现分数:如H2(g)O2(g)H2O(l);H285.8 kJmol1,所以H2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放出的总热量大于57.3 kJ的热量。故选A。5. D 解析: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相当于燃烧反应,A、C选项也是放热反应,D为吸热反应。6. C 解析:A. 不正确,标准燃烧热生成的水应是液态;B. 不正确,反应热是指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0.5molN2和1.5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不是生成1molNH3放出的热量。C. 正确;D. 不正确,反应热与过程无关。7. D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是吸热反应,A不正确。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B不正确。燃烧热是指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C不正确。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8.(1)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燃料品质燃烧热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kJmol1(2)储量开采运输储存的条件价格生态环境(3)H4、H5 H6解析:反应热通常是指:体系在等温、等压过程中发生物理或化学的变化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化学反应热有多种形式,如:生成热、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等。其中燃烧热实际应用较广泛;在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kJ/mol;选择燃料应从物质的燃烧热、燃料的储量、开采、运输、储存的条件、价格、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因素考虑。燃烧热强调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故H4、H5符合。中和热强调酸碱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故H6符合。9.(1)环形玻璃搅拌棒(2)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偏小(4)不相等;相等;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解析:考查中和热的测定实验。(1)在反应中为了使反应进行得更充分,同时也为了使溶液混合均匀,需要搅拌。因此还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2)该实验应该减少热量的损失,所以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则会导致热量损失,使测定结果偏小。(4)如果改变酸碱的物质的量,则反应中放出的热量是不相同的,但中和热是不变的,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10.(1)(2)C2H6(g)7/2O2(g)2CO2(g)3H2O(l)H1560.8 kJ/mol(3)越少解析:(1)正丁烷的燃烧热大,说明正丁烷的能量高,因此其稳定性小于异丁烷。(2)燃烧热是指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所以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g)7/2O2(g)2CO2(g)3H2O(l)H1560.8 kJ/mol。(3)根据燃烧热可知,在质量相同时,甲烷放出的热量最多,而甲烷的含氢量是最高的,这说明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