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VII).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09356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V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V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V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VII)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共60分)1 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在西方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同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 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 A. 封建政治经济制度的限制 B. 受到西方殖民者侵扰 C. 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 经济停滞倒退2 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的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 小题目,你认为较合适的是 大汉的文明传承纸的出现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ABCD3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8 中国古代科技呈现上表中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 数学、天文学、地学和农学发达 B. 历代统治者普遍重视科技 C. 古代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体 D. 古代中国战乱较少4.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 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 的风俗习尚(惯)、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 A. 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B. 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C. 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D. 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5. 明清时期,小说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主要是因为 A. 文化发展,印刷术不断完善 B.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C. 文化交流,科举制的发展 D. 资本主义发展,思想领域的活跃6. 下列文学家和文学作品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张衡离骚高适李清照关汉卿 B. 司马相如李白苏轼关汉卿水浒传 C. 上林赋柳永诗经关汉卿聊斋志异 D. 辛弃疾杜甫张衡搜神记红楼梦7下图体现了汉字的演变历程。影响汉字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印刷技术的进步书写工具的改进文化传播的需要外国文化的影响A B C D8 周杰伦的新歌兰亭序唱到:“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 兰亭序其书体被认为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这种书体是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9 宋代货郎图,生动表现了时代生活的一瞬,成为风俗画的代表作品之一,下列作品与其 题材类似的是A展子虔的游春图 B阎立本的步辇图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D王冕的墨梅图1019世纪时,物理学被誉为“一座庄严雄伟的建筑体系”。为这一体系奠定基础的是A哥白尼开创近代实验科学 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确立C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D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诞生11 “爱因斯坦是一个造物者!”这是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对爱因斯坦的 评价。杨振宁在这里高度评价爱因斯坦,主要是因为他A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 B创立了现代物理学C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 D创立了相对论12在中世纪,生物学的发展十分缓慢,主要是受到了( )A封建教会的钳制和束缚 B世俗封建统治者的压制C教育和科研水平的制约 D教条主义的束缚和限制13 “1859年成为划分科学史前后两个世界的界限达尔文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在他宁 静的庄园里准备着一场革命。”达尔文进化论学说最直接的“革命”意义在于A激发社会竞争意识 B促进人口的大幅度增长C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D进一步否定了教会权威14. “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 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在“它”的推动下,交通领域出现的新发明是 A. 火车B电车C汽车D飞机151879年,某项科技新成果出现的消息传到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随之狂跌。引起煤气股票价格狂跌的科技新成果应是A改良蒸汽机 B蒸汽机车 C汽车 D电灯16刷卡消费充分体现了应用科学技术的便捷性,它应用了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原理。世界上 最早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人是A哥白尼 B富尔顿 C史蒂芬孙 D法拉第17有人说:“网络一半是红颜,一半是祸水!沉迷网络,可能会改写人生!”之所以说 网络是“红颜”,是因为网络信息量很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可以购物,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可以学习,开拓了新的学习渠道 可能造成社会问题、人们的心理问题A B C D18某书序言中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 夷而作。”该书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新学伪经考19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 做出的最符合量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 近代中国某位思想家在其著作中证明孔子是一位维新派,并用孔子来支持自己的变法主张。 这位思想家是A魏源 B康有为 C严复 D谭嗣同21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是A青年杂志创刊 B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C蔡元培任北大校长 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22 美国展望杂志曾推选全世界“百名闻人”,胡适当选。当选的理由是“曾经替中国发明 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基于他 A创办青年杂志 B主张文学改良C提倡民主与科学 D发表狂人日记23新文化运动前期倡导的思想是A变法维新 B民主与科学 C物竞天择 D中体西用24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 所宗”的核心是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251905年孙中山将同盟会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指导革命实践的表现有( )是辛亥革命的理论指导,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A B C D26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 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的发表。这些文章从理论上论证了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革命态度 B农民问题和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前途问题27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著作反映了毛泽东在抗日 战争时期探索的是著作内容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了民主革命领导权的重大问题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探索了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新民主主义论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D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2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A B C D29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所以有学者说“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下列属于“延长线上”的是( )A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30中国人民之所以接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革命或建设的指导思想,最根本的一点在于 A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B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C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有重大指导作用 D都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是正确的二主观性试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31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以上图片反映了我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有什么共同作用?(20分)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续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探索、纠正,创新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四川日报载文川大学者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请回答:(13分)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哪些重大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5分) (2)概括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5分) 高一历史答案12345678910AACCBBCDCB11121314151617181920DADADDABCB21222324252627282930ABBCACCCAA31 (1)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6分)(2) 一: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3分)二:民主与科学;(3分)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3分)(3) 都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推动了社会的发展。(5分)32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和论联合政府;论持久战;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内部矛盾;(6分)(2)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二大”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理论和基本路线。“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初步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9分)(3)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