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IV).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08771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I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I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I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IV)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题2分,满分50分)1孔子曾说自己“累累如丧家之犬”,后世许多学者也把孔子喻为“丧家狗”。这可能是在说孔子和孔学A思想极端,不受人欢迎B游走官府,不关心民生C学说主张,不适应政治D荫被后世,却屡被否定2在中国历史上,先秦诸子百家的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处应依次填入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C儒家、法家、墨家、道家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3“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成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A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B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C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D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4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5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举世闻名的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人民为主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6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A重人伦轻自然B理论体系完备C重实用和经验D重实验科学7某些书法家传世的作品中,不论单一线条的造型,还是不同线条间的组合变化,文字的可读性完全让位于书写时的情绪表达,或喜怒、或穷困、或忧悲、或怨恨种种情致尽现于线条的纵横跳跃、连绵环绕之中。这类作品的字体形式是A篆书 B隶书 C草书 D行书8有学者在评价古代某一小说时认为:“所有历史形式都不过隐藏着国家政治的机械运动和权力的逻辑循环。换言之,历史只不过是暴力和权力的竞技场,是阴谋和权术的帷幕下的各种社会力量的转换与平衡。”该学者评论的名著是A三国演义B聊斋志异C西游记D红楼梦9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能书者皆能画。”赵孟頫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他们二人共同关注的是A浓妆淡抹的山水画B人木三分的人物画C注重民俗的风俗画D意境深远的文人画10京剧研究学者刘老君在浅谈京剧的发展京剧与城市的关系一文中认为“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则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这说明京剧产生的重要前提是A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B各地商人纷纷在北京建立会馆C北京地区的贵族、官员十分多D四大徽班相继到北京汇报演出11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斯曾说:“我们所应当悲伤的不是房屋或土地的丧失,而是人民生命的损失。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使我们城邦光明灿烂的是这些人和类似他们的人的勇敢和英雄气概。”他的这一思想A否定了基督教神学世界观B使人们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C蕴涵着人文主义精神本质D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观念12历史上某一运动兴起期间,“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这一运动A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B构成欧洲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C促使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D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构建提供理论基础1316世纪,马丁路德说:“善功不能造就善人,但是善人行善功。邪恶之行不能制造邪恶之人,但是邪恶之人行邪恶之事善功不是凭借着上帝之言,也不是出自人的内心,只有信仰上帝之言才能对人的内心加以改造。”马丁路德此话的主旨是A肯定基督教礼拜仪式的作用B强调善功对于灵魂救赎的意义C善功是信仰的前提而非结果D灵魂救赎的关键是自我的信仰14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A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B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C倡导君主立宪的政体形式D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15英国史学家阿伦布洛克说:“启蒙运动的了不起的发现,是把批判的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不管这权威传统习俗是宗教、法律社会方面的,还是政府方面的。”据此可知,阿伦布洛克A赞赏启蒙思想家抨击专制统治的腐朽 B认为批判的理性能够应用于所有领域C肯定启蒙思想家敢于挑战权威和政府 D指出英国启蒙运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6这两次革命都对人与世界的意义进行了“拉平”,前者(牛顿、哥白尼的科学革命)将人和“神”拉平,后者(生物进化论)将动物和人拉平。这两次科学革命的进步意义是A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兴起B改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C将人从神学桎梏中解放出来D引导了实验科学的产生17“他们认为感情比理性更可靠,主张自由创造和效法自然。他们一般过着波希米亚式的生活,留着长发,不修边幅把人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作为生活的最高目标。”这一流派是A新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18在莫奈的画中有如此场景:宁静的午后,深奥的黄昏,撑阳伞的美丽忧伤女子,草地上读书的少女,阳光下的田野和树林一切都是那么优美、雅致、美妙,那明亮的调子总是给人一种希望、一种慰藉。材料体现莫奈的作品A追求主观化的艺术表现B重在描绘山水田园风光C执着于对同一主题写生D采用夸张手法表情达意19电影是继建筑、音乐、美术、雕塑、诗歌、舞蹈这这种艺术后的一种新兴艺术,它是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而成的“第七种艺术”。促使电影艺术迅速发展的主要社会物质条件是A社会剧烈动荡,人们对现实生活感到迷惘B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为电影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物质支撑C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对艺术享受产生了新的需求D传统艺术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20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助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评价下列哪项较为恰当A中体西用的思想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211922年,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指出,法家思想“以唯物观为出发点,常注意当时此地之环境,又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其政治论主张严格的干涉主义,但干涉须以客观的物准为工具,而不容主治者以心为高下,人民惟于法律容许之范围内,得有自由平等”。该观点A体现了梁启超的保守倾向B带有资产阶级法制色彩C凸显法家思想的历史价值D意图增强国人民族自信22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称:“中国的书写文体,一向是上层阶级借以独享中国文化成果并维护其社会统治地位的工具之一,文体改革以及改革后可能办到的普及识字便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为此A维新派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B维新派主张社会改良力图救亡图存C激进派提倡新文学注重思想启蒙D激进派发动文学革命批判复古思潮23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如有明及太平天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准确的是A蕴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精神B与传统革命相区别,赋予了近代革命全新内容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实为三民主义的核心D其思想缘于中国的历史传统与西方的启蒙思想24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材料中第二次结合时期的探索包括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步走C正确区分两类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D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51978年邓小平带领中国,开始缔造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从根本上说,就是基于人类理性能力的有限性与信息知识的有限性,通过试错反弹来找到通往中国现代化路径的经验主义思想。”这段话体现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A“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B“摸着石头过河”C“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D“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阅读题26(16分) 儒家思想孕含着的许多治国理念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道之以政(政令),齐之以刑(刑罚),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其理由。(4分)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思想主张作出简要评价。(4分) (3)据材料三,指出明朝无“善治”的原因。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为了防止“无善治”所提出的举措。(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统治者从中能得到哪些借鉴?(4分)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一词,原意为“再生”。意大利艺术史家乔治。瓦萨里在其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中,始用“再生”一词来概括这个时期文艺活动的特点。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了这一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 关绍纪、陈庆军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材料二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要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也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 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三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由此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恩格斯说: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3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性质及其核心思想。(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并归纳宗教改革的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写出其代表人物(两位即可),并分析这场运动产生的影响。(8分) (4)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2分)28(14分)如何对待西方文明是近现代中国人一直以来探讨的重要话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医院以济疾苦。” 洪仁玕资政新篇 材料二 我们已经说过,同、光时代李鸿章所领导的自强运动限于物质方面,是很不彻底的。可是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所学再进一步的改革政治的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惜乎当时(注:19世纪末)已届学绝道丧之际(根本就拿不出所谓“中学”来),学术之培养之成熟,非短时间所能期望。而外患之侵逼日紧,内政之腐败依然,一般人心再不能按捺,于是对全部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四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洪仁玕对西方文明持怎样的态度。(2分) (2)据材料二指出“物质改革”是指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对待东西方文明持怎样的态度。(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的原因及其实践。(4分) (4)材料四表明孙中山对西方文明持怎样的态度?综合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吸收西方文明的阶段性特征。(4分)班级 姓名 考号 - -密- -封-线- 平遥二中高二年级12月月考 历 史 答 题 卡一、单选题(5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材料阅读(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50分)26题(16分):27题(20分):28题(14分): 高二年级12月月考历史答案及解析1【答案】C 【解析】孔子主张中庸之道,故A项错误;孔子主张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民,故B项错误;由材料“累累如丧家之犬”可知孔子思想不受统治者重视,不适应社会现实,故C项正确;孔学在后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故D项错误。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在汉代经过董仲舒改造,在汉武帝时期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治国的思想实际上都是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相结合,即外儒内法,因此法家思想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逍遥自在的精神境界,而墨家在经历了战国时期的辉煌后,逐渐衰落,材料中的为儒家;材料表明为法家;材料表明为道家;材料表明为墨家;选择D项符合题意。3【答案】C 【解析】孟子在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前,故A项错误;荀子在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前,故B项错误;“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汉代儒学和宋明理学,故C项正确;朱熹和王阳明都属于宋明理学家,“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汉代儒学和宋明理学,故D项错误。4【答案】B 【解析】理学从本质上讲是儒学融合佛教、道教等思想,并非是排斥儒学以外一切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体现了其博大精深,但是“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又说明其具有封闭性,故B项正确;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理学对世界本源的探究,故D项错误。5【答案】B 【解析】启蒙运动倡导理性,与材料中“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不符,故A项错误;B项符合史实,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中“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不符,故C项错误;实行君主立宪与材料中“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不符,故D项错误。6【答案】C 【解析】重人伦轻自然与题干无关,故A项错误;“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说明中国古代理论性不强,重经验,故B项错误;题干中“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可知古代数学重实用,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实验性弱,故D项错误。7【答案】C 【解析】依所学,篆书具有圆润纤细,布局均匀的特点,与材料中“可读性完全让位于书写时的情绪表达”不符,故A项错误;隶书具有雄放洒脱,浑厚深沉的特点,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与材料中“完全让位于书写时的情绪表达”不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文字的可读性完全让位于书写时的情绪表达,或喜怒、或穷困、或忧悲、或怨恨”可知符合草书狂放不羁的特点,故C项正确;行书具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特点,与材料中“可读性完全让位于书写时的情绪表达”不符,故D项错误。8【答案】A 【解析】据材料“历史形式,国家政治的机械运动和权力的逻辑循环,历史只不过是暴力和权力的竞技场”结合所学可知,三国演义作为我国长篇历史小说,故A项正确;依所学,聊斋志异是借谈狐说鬼,宣泄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材料表述不相符,故B项错误;西游记是神魔小说的典范,与材料表述不相符,故C项错误;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巨著,与材料表述不相符,故D项错误。9【答案】D 【解析】由“夫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能书者皆能画”可知张彦远主张写意的文人画;由“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可知赵孟頫同样主张绡意的文人画。A项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10【答案】A 【解析】根据“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则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可知京剧产生的重要前提是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故A项正确;商人在北京建立会馆属于北京具有的资源,但没有理念,与材料“各种理念和资源”不符,故B项错误;北京地区的贵族及官员是京剧的听众,但与材料“各种理念和资源”不符,故C项错误;四大徽班相继到北京汇报演出给京剧的产生带来了先进的理念,但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11【答案】C 【解析】基督教产生于公元前后,与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斯生活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历史观的相关提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我们所应当悲伤的不是房屋或土地的丧失,而是人民生命的损失。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使我们城邦光明灿烂的是这些人和类似他们的人的勇敢和英雄气概”可知,修昔底德在这里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理念,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当时的社会主流观念是城邦主义而非个人主义,故D项错误。1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这是苏格拉底个人的哲学贡献,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可知,这里描述的是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这些新创办的寄宿学校所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并以快乐教育为目的,与宗教是相背离而非一致的,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构建理论基础的是启蒙运动而非文艺复兴,故D项错误。13【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路德是反对基督教礼拜仪式等一系列复杂的圣礼与圣功的,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善功不能造就善人,但是善人行善功”可知,善功对于灵魂救赎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对善功与信仰关系的相关提及,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善功不是凭借着上帝之言,也不是出自人的内心,只有信仰上帝之言才能对人的内心加以改造”可知,路德认为灵魂救赎的关键是自我信仰,故D项正确。14【答案】D 【解析】平等观念,不等于“直接挑战”“大革命”,故A项错误;孟德斯鸠等提出分权思想,与材料中“卢梭提出”不符,故B项错误;卢梭反对君主立宪,与材料中“卢梭提出”不符,故C项错误;卢梭提出“人民主权”思想,他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反对封建专制,与材料中“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相符,故D项正确。15【答案】C 【解析】材料肯定启蒙思想家“把批判的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而非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材料只肯定启蒙思想家“把批判的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而非所有领域,故B项错误;材料肯定启蒙思想家“把批判的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敢于挑战权威和政府,故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启蒙运动的积极作用,没有体现出其局限性,故D项错误。16【答案】C 【解析】生物进化论在宗教改革之后,故A项错误;人民的宗教信仰没有改变,信仰的依然是上帝,故B项错误;牛顿、哥白尼的科学革命冲击了宗教神学理论,生物进化论打击了神创说,故C项正确;引导实验科学的产生是伽利略,故D项错误。17【答案】B 【解析】新古典主义强调理性,不符合题干,故A项错误;题干中“他们认为感情比理性更可靠,主张自由创造和效法自然”,合乎浪漫主义,故B项正确;现实主义刻画典型现实,不合乎题意,故C项错误;现代主义反传统、反理性,与“感情比理性更可靠”相悖,故D项错误。18【答案】A 【解析】“优美、雅致、美妙”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刻画,目的是追求“给人一种希望、一种慰藉”这一主观上的艺术表现,故A项正确;材料的内容是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没有涉及到作品主题,故B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没有涉及到作品主题,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描绘无法体现夸张手法,故D项错误。19【答案】B 20【答案】B 【解析】“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助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指的是康有为借助孔子进行维新变法,评价的是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评价的是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评价的是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是把矛头指向孔子,故D项错误。21【答案】B 【解析】材料中根本没有体现梁启超思想的所谓保守成分,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其政治论主张严格的干涉主义,但干涉须以客观的物准为工具,而不容主治者以心为高下,人民惟于法律容许之范围内,得有自由平等”可知,在康有为看来,先秦时期的法家思想也带有资产阶级法制色彩,故B项正确;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领军人,其主张不可能凸显法家思想的历史价值,故C项错误;材料中康有为的观点与国人民族自信的提升没有任何关联,故D项错误。22【答案】C 【解析】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戊戌变法中,没有涉及“文体”改革问题,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没有涉及“普及识字”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文体改革以及改革后可能办到的普及识字便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在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倡新文学,促进了文化普及,进而促进了新思想的启蒙,故C项正确;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文学革命,主要内容是在文学形式上提倡白话文,而不是批判复古思潮,故D项错误。23【答案】C 【解析】“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说明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思想,蕴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精神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说明与传统革命相区别,赋予了近代革命全新内容解读正确,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据“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可知其思想缘于中国的历史传统与西方的启蒙思想解读正确,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4【答案】C 【解析】A项是新民主革命时期,与材料中“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不符,故A项错误;B项是新民主革命时期,与材料中“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不符,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中“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1956年,毛泽东”相符,故C项正确;D项是新时期,与材料中“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不符,故D项错误。25【答案】B 【解析】A项不能完整代表“邓小平怎样的思想”,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中“通过试错反弹来找到通往中国现代化路径的经验主义思想”相符,故B项正确;C项“必由之路”与材料中“通过试错反弹来找到通往中国现代化路径的经验主义思想”不符,故C项错误;D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论,与材料中“通过试错反弹来找”不符,故D项错误。26【答案】(1)理念:德治(为政以德);礼治。(2分) 理由:用政令法律和刑罚治理国家有局限。(2分) (2)观点:君权神授;天人感应。(2分) 评价:神化君权,维护君主专制;规劝君主,缓和矛盾。(2分) (3)原因:废除丞相;君主专制。(2分)措施:设置宰相;以“天下之法”代“皇帝一家之法”。(2分) (4)德治;自省;民主。(4分)【解析】(1)第一小问理念,据材料一“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可得出德治(为政以德);礼治。第二小问理由,从材料一“道之以政(政令),齐之以刑(刑罚),民免而无耻”得出用政令法律和刑罚治理国家有局限。 (2)第一小问观点,从材料二“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得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第二小问评价,结合所学注意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得出神化君权,维护君主专制;规劝君主,缓和矛盾。 (3)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三“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得出废除丞相;君主专制。第二小问措施,从材料三“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得出设置宰相;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以“天下之法”代“皇帝一家之法”。 (4)从材料一中得出德治;从材料二中统治者要约束自己得出自省;从材料三中反对专制得出要民主。27【答案】(1)(4分)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或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分) (2)(6分)观点:只要有度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直接与上帝对话;简化宗教仪式。(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意义: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2分)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2分) (3)(8分)原因: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资本主义的发展。(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等。(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影响: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分)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1分)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分)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分) (4)(2分)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发展在观念上形态上的反映;思想文化发展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二者相互作用。(此问可做开放性解答,答出以上任意一点即可得2 分。其它合理表述亦可酌情给分)28【答案】(1)态度: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反对外国干涉中国内政。(2分) (2)事件:洋务运动(2分) 态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分) (3)原因:洋务运动失败,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腐败。(3分) 实践:戊戌变法(1分) (4)态度:西方物质文明可以仿效,但政治文明要结合国情不可照搬。(2分) 特征: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阶段,学习西方的技术;甲午战争以后,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文化。(2分)【解析】(1)据材料一“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医院”得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据材料一“不得毁谤国法也”得出反对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2)第一小问事件,据材料二“同、光时代李鸿章所领导的自强运动限于物质方面”结合所学分析得出洋务运动;第二小问态度,据材料二“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所学再进一步的改革政治的态度”结合所学得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三“当时(注:19世纪末)”“外患之侵逼日紧,内政之腐败依然” 结合所学分析得出,洋务运动失败,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腐败;第二小问实践,据材料三“当时(注:19世纪末)”“于是对全部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结合所学得出戊戌变法。 (4)第一小问态度,据材料四“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得出西方物质文明可以仿效,据材料四“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得出政治文明要结合国情不可照搬,结合所学分析即可;第二小问特征,据材料二“李鸿章所领导的自强运动限于物质方面”、材料三“当时(注:19世纪末)已届学绝道丧之际(根本就拿不出所谓“中学”来)”结合所学得出,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阶段,学习西方的技术;甲午战争以后,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