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 .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08608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1“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根本原因是()A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B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C秦孝公的鼎力支持D人民群众的大力拥护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商鞅变法之所以得到贯彻落实,是由新兴的经济形式决定的,A、C、D均为政治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答案:B2商鞅变法时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这表明商鞅变法()A要取消贵族特权B模糊了社会等级界限C使贵族体制发生转变D以废除奴隶制为重要目的解析:根据关键词“商鞅变法”“军功”“受上爵”“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可知题中的规定为军功爵制度,加之“明尊卑爵秩等级”,进一步明确了爵位等级,这些共同作用于贵族体制,使其产生变化,没有彻底的取消贵族特权,故A项错误;材料进一步明确了爵位等级,故B项错误;商鞅变法采用军功授爵制,打破原来世卿世禄的贵族体制,故C项正确;材料与奴隶制的存废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3有史学家高度评价商鞅“官僚化的革新政策”,认为它使分散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堪称世界政治制度的“一项创举”。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商鞅变法()A改变了权力逐级弱化的态势B巩固了法家文吏的政治地位C在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D改变了秦国国内的阶级结构解析:建立县制改变了权力逐级弱化的态势,从而使分散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所以选A项;商鞅变法并未起到巩固法家文吏的政治地位的作用,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土地私有制问题,C项排除;材料不涉及阶级结构的信息,D项排除。答案:A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重农抑商“燔诗书而明法令”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实行连坐法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内容及结果中的消极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商鞅变法的三大偏差:压制工商业、弃绝文化、以刑杀立威。据此结合备选项便可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B项。答案: B5开创了大一统帝国的秦朝仅存约15年的时间。造成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A武将篡权 B苛法暴政C外族入侵 D诸侯争霸解析:结合相关史实可知秦朝并未出现武将篡权的现象,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采用法家思想治国,实行严刑峻法激化了社会矛盾,因此而灭亡,故B项正确;秦始皇时期派名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了长城,因而减轻了匈奴对秦王朝的威胁,故C项错误;秦朝实行郡县制,因而不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故D项错误。答案:B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夫不待法令绳墨而无不正者,千万之一也。故圣人以千万治天下。故夫知者而后能知之,不可以为法,民不尽知;贤者而后知之,不可以为法,民不尽知。故圣人之为国也,不法古不修今,因世而为之治,废俗而为之法。商君书材料二商鞅进步的法律观还表现在充分发挥的广泛社会功能,不断扩充法律内容,扩大法律调整的范围,将秦国社会生活全面纳入法制轨道,使社会成为有组织有序、结构严整的有机整体。 刘树林商鞅变法的历史启示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的法律观。(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认识商鞅法律观的价值。答案:(1)法律观:以法治国;符合民众认知水平;因时而变。(2)价值:打击旧势力,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促进社会转型);推动了社会的法制化、有序化。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史记商君列传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王安石咏商鞅诗材料二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依据以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解析:依据材料一“恐民之不信”“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得出取信于民;依据材料一“商君能令政必行”得出令政必行;依据材料二“秦人皆趋令”得出以法治国;依据材料二“将法太子”“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得出法不阿贵。 答案:原因:取信于民(诚信);令政必行(雷厉风行);以法治国;法不阿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