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试题.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08180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912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的得4分,对而不全得2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116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其中应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 ( )A等效替代 B实验归纳 C理想实验 D控制变量2某物体受到下列几组共点力的作用,其中一定能使物体产生加速度a(a0)的共点力组合是 ( )A3 N、4 N、5N B2 N、4 N、6 NC1 N、3 N、5 N D4 N、6 N、8 N3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A和B之间用轻弹簧相连,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此瞬时A和B的加速度a1和a2,则( )A a1a20 B a1a2aC a1a a2 a Da1a a2a4一根粗细均匀的铜棒质量为m,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铜棒轴线方向受水平向右的拉力F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棒中自左向右各截面处的张力大小为( )A都等于FB逐渐增大C逐渐减小D都等于零5竖直上抛的物体,从抛出到落回原地的过程中,若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成正比,则此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变化情况可能是 ( )A先减小后增大 B一直增大C先增大后减小 D一直减小6如图所示,木块A、B静止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2m。现施水平力F拉B,A、B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一起沿水平面运动。若改用水平力F1拉A,使A、B也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水平面运动,则F1不得超过( )ABA2F BFC3F DF7. 如图所示,静置于水平地面上的斜面体质量M,倾角为,质量为m的木块恰好沿斜面体匀速下滑,若再施加一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F去推m。斜面体仍静止不动,此时M所受水平地面的摩擦力方向,说法正确的是( )A为零 B水平向右 C水平向左 D无法确定8. 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倾斜的木板上,改变木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发现当=30和=45时物块A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恰好相等,则物块A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 BC D9 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在第2s内的位移为3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第2 s末的速度一定是4 m/s B物体的加速度一定是2 m/s2C物体在前3 s内的位移一定是9 m D物体在第5 s内的位移可能为010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光滑平面上的物体A和B,质量分别M和m,水平恒力F作用在物体A上,物体间的作用力为F1;水平恒力F作用在物体B上,物体间的作用力为F2,则( )ABABFFA B C D11如图所示,卡车沿水平路面向左做直线运动,车厢上平放着质量为m的木箱,木箱与卡车保持相对静止。车厢尾部的竖直支架上用细线悬挂有一个质量也为m的小球,频闪相机拍下的某一张照片上发现小球偏向后方,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关于这一瞬间的分析正确的是A车一定做加速运动 ( ) B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0C细线的拉力可能为 D小球可能受力平衡12. 如图所示,顶端装有定滑轮的斜面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A、B两物体通过细绳相连,并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现用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于物体B上,缓慢拉开一小角度,此过程中斜面体与物体A仍然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A地面对斜面体的弹力可能减小 ( )B物体A所受斜舒中高一统考物理 第1页 (共4页)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C绳子对B的拉力一定变大D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物块纸带打点计时器图a0123456图b13(6分)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a中的装置研究小物块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长木板调整成倾角37。小物块沿木板下滑时,用打点计时器测出不同时刻的点迹。图b是实验中获得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测得从0点开始的相邻两计数点间距离分别为:1.50cm、3.49cm、5.51cm、7.50cm、9.48cm、11.49cm。已知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相邻两点间还有四个点未标出。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sin370.6,cos370.8。(1)由测量数据可得,小物块的加速度a 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2)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_。(1)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B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C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AM2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 BM200 g,m10 g、20 g、30 g、40 g、50 gCM5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DM500 g,m10 g、20 g、30 g、40 g、50 g(3) 在“探究加速度a与合力F的关系”时,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合力F的图线如图所示,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试分析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 _。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FAB15(10分)如图所示,用力F提拉用细绳连在一起的A、B两物体,以a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竖直上升,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mA1kg、mB2kg,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Tm35N,g取10 m/s2。求:(1)拉力F的大小;(2)为使绳不被拉断,加速上升的最大加速度。16(10分)质量为m=3kg的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0.5,现对木块施加F=30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70的拉力,如图所示,木块运动4s后撤去拉力F直到木块停止.(sin370=0.6 ,cos370=0.8,g=10m/s2)求(1)撤去拉力F时木块的速度为多大;(2)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总位移为多少A53Pm17(10分)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53度的光滑斜面A的顶端P处,细线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sin530.8,cos530.6。当斜面和小球一起水平向左运动时,求:(1)若一起向左匀速运动,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2)若一起以加速度大小a水平向左加速运动,此时细线对小球拉力的大小。BA18(10分)如图所示,浅色的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37,长度L16m,以速度v010m/s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m0.5kg的碳块,碳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5,g10m/s2,sin370.6,cos370.8。求:(1)碳块经过多长时间速度增加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2)碳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912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的得4分,对而不全得2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123456789101112CCDBDBABCDADBCCD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13(1)a 2.0 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2)_0.50或(0.5)_。14(1)_C_; (2)_D_;(3)_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木板倾角过小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10分)(1) 45N (2) 7.5m/s216(10分)(1) 24m/s (2) 105.6m解:(1)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设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1,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又联立得a1=6m/s2则撤去拉力F时木块的速度为(2)物体做匀加速运动通过的位移为撤去拉力F后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由,得故总位移为A53Pm17(10分)(1)FN= 6m (2)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刚好等于0时,水平向左的加速度为a0,小球只受重力和绳的拉力F作用在水平方向:Fcos53o=ma0在竖直方向:Fsin53o=mg解得,a0=0.75g由于aa0,所以小球已离开斜面设此时细绳与水平面夹角为,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F1,对小球,在水平方向:F1cos=ma在竖直方向:F1sin=mg解得:F1=2mg18(10分)(1)1s (2)5m(1)传送带逆时针转动,当物体下滑速度小于传送带转动速度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上运动,则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设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1,出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37+mgcos37=mal则有al=10m/s2 设当物体运动速度等于传送带转动速度时经历的时间为t1,位移为x1,则有t1=1s (2)第一阶段:炭块的位移为:x1=a1t2=5m,传送带的位移为:x2=vt1=10m物体的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产生痕迹长度为x1=x2- x1=5m第二阶段:当物体运动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瞬间,有mgsin37mgcos37,则下一时刻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受到传送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设加速度为a2,BA则 又l-x1=vt2+a2t2 解得:t2=ls (t2=-11s舍去)此段中,传送带前进的位移为x3t210 m而物体的位移x411 m 物体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后产生痕迹长度xx4x31m 因二段痕迹重叠故痕迹长度仍为5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