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7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练习.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06971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7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7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7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7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选择题1(2017濮阳一模,34)瞿秋白在俄乡纪行中写道:“不得志的小商人、小资产阶级的农民,自1920年以来都不满于劳农政府。”这实际上反映了()A十月革命成功但并未解决土地问题B俄国苏维埃体制是次不成功的尝试C苏维埃俄国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政权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答案D解析十月革命成功后即颁布土地法令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故A项错误;俄国苏维埃体制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成功实践,故B项错误;苏维埃俄国是工农联盟政权,故C项错误;据材料“自1920年以来都不满于劳农政府”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故D项正确。2(2017孝感七校教学联盟高三期末,34)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C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D列宁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答案B解析从列宁提出的公式可以看出,他主张利用德国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经济发展技术和形式、美国的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故B项正确。3(2017河南六市二模,33)撒切尔夫人说:“你不能通过剥削强者来增强弱者你不能不断通过包揽一切来帮助那些自己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的人。”与撒切尔夫人以上执政理念最相似的是()A美国罗斯福新政B二战后的福利国家政策C苏俄新经济政策D新中国合理调整工商业答案C解析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撒切尔夫人主张削减社会福利,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美国罗斯福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错误;二战后的福利国家政策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错误;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对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调整,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新中国合理调整工商业也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错误。4(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34)1923年,苏联把对农民征收的多种税收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上述做法()A有利于苏联农业产品商品化B标志着苏联农业税制度的成熟C是苏联长期推行的税收制度D有利于工农联盟和苏联的建立答案A解析“多种税收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可以促进农产品走向市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对苏联农业税的影响,故B项错误;这种税收政策仅在新经济政策时期适用,实施农业集体化后该政策被取消,故C项错误;该政策出台时,苏联已经成立,故D项错误。5(2018合肥一模,21)1921年,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为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贸易自由化B部分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C优先发展重工业D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实行贸易自由化与材料中“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不符,故A项错误;为了引进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苏俄在新经济政策中实行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允许私有化存在,故B项正确;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故C项错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是斯大林模式的特征,故D项错误。6(2017山西五校高三第三次联考,21)下面是苏俄(联)19201924年农村平均税率变化示意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苏俄(联)()A农民耕作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经济政策出现调整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恢复D农业生产迅速复苏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农民耕作自主权的扩大或缩小,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1921年后,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变为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由余粮收集制变为固定粮食税,税收减少,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恢复,故C项错误;材料仅是税率的变化,无法体现出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并且农业恢复到战前水平是在1925年,故D项错误。7(2017荆州二模,33)1927年,苏俄有45.1%的富裕农民户和富农户进行承租土地活动,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35.4%,使用雇佣劳动户占农户总数的19.8%。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A积累工业建设的必要资金B推动新经济政策的完善C实现向农业合作化的过渡D促进城乡资本主义发展答案D解析“富裕农民户和富农户进行承租土地活动,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35.4%,使用雇佣劳动户占农户总数的19.8%”是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故D项正确。8(2017烟台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3)“贸易商人设立摊位,跳蚤市场蓬勃发展,农民将食品运到城镇。因有新法律的许可,私人的咖啡馆、商店、餐馆、医院、诊所、信用社甚至小型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该现象最有可能盛行于()A赫鲁晓夫改革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时期C斯大林工业化初期D新经济政策时期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此时期商品贸易、自由市场及私人经济得以产生和发展,而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允许私人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不允许私人贸易和私人经济,故B项错误;斯大林工业化初期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不可能出现材料中情况,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允许私人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发展,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9(2017厦门二模,34)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农产品总产量下降的情况下,商品率即“上市量”却增加了4倍以上。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农村存在瞒报问题B优先保障城市居民供给C过度剥夺农业成果D继续贯彻新经济政策答案C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判断是斯大林时期,根据题目中“苏联在农产品总产量下降的情况下,商品率即上市量却增加了4倍以上”得出,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目的是为工业化提供粮食、原料等,故A、B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在斯大林期间出现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现象,故C项正确;1928年新经济政策就停止了,D项表述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0(2017濮阳三模,34)19271928年,苏联工业生产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19281933年,工业总产量增长了1倍多。苏联工业生产状况出现上述变化,主要是因为()A扩大了工业企业生产的自主权B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原则妥协C政府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D保留了新经济政策的部分措施答案C解析此时苏联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自主权缩小,故A项错误;苏联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故B项错误;苏联工业生产大幅增长是因为此时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政府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故C项正确;斯大林上台以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故D项错误。11(2017邯郸高三期末,22)1939年前,“苏联工业总产品中大约有70%是资本货物(再投资),30%是消费品;而在美国,这一比例大致相反”。这是因为()A两国经济模式存在较大差异B苏联经济政策更利于经济发展C美国经济发展速度不及苏联D苏联政府的经济职能弱于美国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得当时苏联是斯大林模式,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而美国处于罗斯福新政时期,由国家干预经济,原因在于两国经济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故A项正确。12(2017丹东一模,34)1924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数量为5个,1929年时,增加到70多个,1931年,已增加到124个;1931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到1932年,约占50%。材料主要反映出苏联()A尝试打破原有的经济体制B抓住契机为工业化服务C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支持D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答案B解析材料中并没有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提及,这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数据并结合所学不难得知,苏联利用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契机大量进口其先进的机器和设备,极大地促进了本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飞,故B项正确;大量进口西方的机器设备并不意味着苏联已经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承认支持,故C项错误;“(苏联)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这属于明显的史实谬误,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农业集体化是苏联时期的重要农业政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摘编自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材料二1956年11月,一位乡村女教师写信给赫鲁晓夫,信中写道:“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尽管十月革命后已经有39年,战争(二战)结束也有11年了。在整个国家的范围内我们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大家目前还只是为未来而活着,而却不是为了自己。所有的人都应该明白,人不能只靠热情生活。改善我们人民的物质生活是完全必要的,瞧瞧集体农庄的庄园,各个集体农庄庄园的庭院吧一无所有,农村已经没有人了。我们的人民为报刊上公布的有关收获庄稼进程的数字感到高兴,但我们以什么样的努力代价才取得这些成绩的!这些成就并不来自组织生产的集体农庄。”摘编自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第6期)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1928年以后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目的有哪些?(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农业集体化运动给苏联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针对材料二中的现象,当时的苏联政府主要采取了什么样的改革措施。(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苏联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政策。答案(1)目的:满足国内工业化的资金需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或答提高人均粮食产量);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或“更容易通过行政手段控制剩余产品”)。(2)影响:苏联农业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受到极大影响;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造成农民的不满。原因:在农业生产中没有关注农民的经济利益,农民的积极性受到挫伤。措施: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承认个人物质利益以刺激生产。(3)评价:苏联实现农业集体化后,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金。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14(2017北京朝阳高三期末,36)关于俄罗斯的工业化,有观点认为“自上而下”是其实现农业大国向工业国转型的重要手段。材料在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工业化与西欧有很明显的不同,其发展的动机是政治和军事,驱动力的来源不是源于企业而是政府。进入二十世纪,列宁和他的支持者,不得不为保卫政权抵御敌人进行了快速的国有化进程。1921年,列宁表明了他的实用主义的倾向,他决定实行与激进的经济手段相反的政策。随后,斯大林及联共党实现了史无前例的苏联资源与劳动力的最大限度的集中。当世界其他地区在经济崩溃边缘蹒跚行进的时候,外部世界的人们怀着恐惧和羡慕的复杂心情,注视着苏联的变化。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以“国家与工业化”为主题解读上述材料。答案解读: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农奴制,为工业化发展提供劳动力、资金和市场的支持;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把俄国改造成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激进手段实行工业国有化;新经济政策规定大企业国有,其他企业多种方式经营,工业生产好转;斯大林时期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短期内实现了工业化,增强了国防力量和经济实力。俄罗斯(苏联)的工业化起步较晚,政府发挥重要推动作用;短期成效显著也存在着国民经济比例不平衡。解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农奴制,跨出了俄罗斯近代工业化重要一步;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俄罗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的政治前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激进手段实行工业国有化,利弊得失需一分为二看待;新经济政策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调整完善,适应了当时苏俄的社会经济状况;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短期内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后期日趋僵化阻碍了苏联经济改革步伐;总而言之,俄罗斯(苏联)的工业化起步较晚,政府发挥重要推动作用;短期成效显著也存在着国民经济比例失衡的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