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06475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I)(本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2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秦朝统一了文字ABCD 3明朝虎墩崔氏族谱“族约”载:“立族长,立族正、族副,劾查良莠,宣圣谕,敦族义,创祠宇,置祭田,守坟墓,重谱牒,立宗会,叙伦理,正闺门,端蒙养。”这说明“族约”的主要功能是()A注重血缘纽带,捍卫贵族政治 B约束家族成员,追求政治平等C维护宗族特权,强化专制统治 D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4古代雅典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实行抽签选举制,“使富人失去了运用其财富和地位等方面影响选举的可能”。这表明抽签选举制( )A使工商业奴隶主退出了政治舞台 B进一步扩大了公民大会的权力C增强了民主的广泛性和平等性 D成为后来社会动荡的政治根源5人们盛赞法国人对世界法制的贡献,而法国人却真诚地坦言:“我们毫不犹豫地宣称,就我们的立法完善性而言,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他们的知识使我们富有,他们的法学格言使我们坚强。”对该材料的正确解读是()A罗马法首创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B罗马法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立法的源泉6 1730年,英国艾格蒙特勋爵评论当时的首相沃波尔说:“现在沃波尔爵士成了一些渺小不足道的坏蛋们的避难所,这些坏蛋们干着肮脏的勾当,趋附着他,并且首先获得他的保护,然后得到他的宠信,而实际上国王除了从首相那儿,很少可能得知某些个别人的优点与品格”这段话主要说明()A议会是英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B责任内阁制成为英国政治制度的核心C英国政治腐败 D国王仍旧掌握国家的实际权力7美国历史学家J卢姆说:“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10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美国之所以能建立共和国的原因有()北美殖民地有自由、自治的传统教育普及,自由思想的传播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北美的封建统治根深蒂固ABCD8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这种机制包括()各州与中央之间的分权制衡 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衡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不同人种间权力分配平衡ABCD9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第九条规定:“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此规定的主要意图是()A实现权力的相互制衡 B防止总统以权谋私和叛国 C立法机构兼掌司法权 D限制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10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皇帝在国际上代表帝国,以帝国名义宣战、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或条约,首相主持帝国政府,不对议会负责,可以解散议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立法权;帝国司法机关为帝国法院,地方法院则是各邦法院。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有明显的专制主义色彩B政体体现出分权的思想C建立起了责任内阁制度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11 1842年的南京条约第十条规定:“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一规定()A反映了中英两国不平等的外交地位 B加快了英国资本输出的步伐C体现了中国开始接受近代贸易规则 D使中国完全卷入资本主义市场12蒋廷黻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应找到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B近代中国应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正确途径 C论证中国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D强调鸦片战争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的地位13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据此判断西方列强获得的特权是()居住和租地 领事裁判权 关税自主权 最惠国待遇ABCD14马汉在海权论中指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以下能印证作者观点的事件是()A北京条约的签订 B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武昌起义后列强猛攻武汉15 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其主要依据应是()A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B资政新篇的实施C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D是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峰16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反映了太平天国群众的政治经济诸多要求。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其重大价值在于()A提出顺应世界潮流的政治体制变革主张B变土地私人所有制为“天下人同耕”的公有制C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异曲同工D打破土地兼并局面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理想17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B清廷改革失败加速革命爆发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D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18史学家陈旭麓指出: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B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C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19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 ( )A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仍在积极抗战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C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20毛泽东发文称:“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此文发表的背景是()A国民革命运动兴起B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C解放战争即将胜利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8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8分,第24题12分,共计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任何背景的才德之士都可通过考试出任官职;当然,富裕家庭和权势人物的子弟更有时间接受教育。在宋朝,得到选拔的成功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对任何近代前或甚至很多近代社会来讲,都是惊人的。罗兹墨菲亚洲史材料三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于是,执政官按照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在审理一切涉及外邦人讼争案件中,有意识地推动罗马法进一步发展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请回答:(1)据材料一,图一所示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图二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朝代开创的?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来看,图一到图二的演变呈现什么趋势?(6分)(2)材料二中“得到选拔的成功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的现象与当时哪一制度密切相关?这一制度的实施对宋朝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何影响?(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2分)22 社会转型就是社会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转型过程中各种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转型时期。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1)根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相同点与不同点。(6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6分)23为建立独立、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我们能从今天就醒起来,那么中国前途的命运,还是很大的希望。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去走,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的演讲材料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当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这里是共和国的摇篮。中共赣州市委、赣州市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画册材料三1944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第三届三次大会上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地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建立联合政府就是要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行民主基础上的多党制。谢春涛主编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1)依据材料一,“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是要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分析未能建立的原因。(6分)(2)依据材料二,怎样理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分析其建立的历史条件。(6分)(3)材料三表明中国共产党希望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后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是什么性质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1942年,美、英、中等26个国家签订反对德、意、日侵略的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xx年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发表讲话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是战胜国做出的裁决”,重申“侵略定义未定论”,推动修改和平宪法。摘编自中日关系大事记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任选其中两个角度,说明xx中国政府高调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现实意义。(角度明确,史论结合。)(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