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A.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06380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A.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A.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A.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A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1.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其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其建立离不开显微技术的支持 B. 动、植物体均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C. 将细胞分为真核和原核细胞 D. 揭示了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2. 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能引起猪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的病毒,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只传染猪和野猪。下列关于非洲猪瘟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就能培养非洲猪瘟病毒B. 非洲猪瘟病毒的繁殖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C. 非洲猪瘟病毒可以同时感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D. 非洲猪瘟病毒和其他生物一样,也具有细胞结构3.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属于真核生物的就一定是原核生物B. 核糖体是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含有的细胞器C. 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D. 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4. 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结合水是良好溶剂B. 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C. DNA能运输氧气D. 脂肪能携带遗传信息5. 一个由m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则该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和形成的水分子数分别为 ( )A. n mB. m nC. 1 mD. n (m-n)6. 真核细胞中含有核苷酸的种类及碱基的种类分别是A. 8、5B. 5、8C. 4、5D. 5、47. 下列有关脂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同时还能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 脂肪是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只存在于动物的体内,而植物细胞中没有C.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 性激素可以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8. 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中的重要色素。下列离子中,参与叶绿素合成的是( )A. Ca2B. Cu2C. Mg2D. Fe29. 下列试剂与鉴定的物质及颜色变化对应不正确的是()A. 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B. 苏丹染液-脂肪-红色C. 斐林试剂-麦芽糖-砖红色D. 碘液-淀粉-蓝色10. 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其运输方向是()A. 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B.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C. 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D. 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11. 细胞核最重要的功能是( )A. 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B. 进行能量转换和代谢的场所C. 直接调调节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场所D. 储存遗传信息,是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12. 下列有关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 染色质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与染色质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C. 核仁与某种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 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如 RNA、DNA 和蛋白质等进出细胞核的通道13.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的“质”和“壁”分别是指()A. 细胞质、细胞壁B. 原生质、细胞壁C. 细胞质基质、细胞壁D. 原生质层、细胞壁14.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 )加清水 制作装片 观察质壁分离 加 03gmL蔗糖溶液 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观察正常细胞A. B. C. D. 15. 图1为ATP的结构,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图1中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B. 图1中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C. 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2中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D. 图2中反应向左进行时,能量只能来自呼吸作用16. 酶和 ATP 是与细胞代谢关系密切的两类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酶和 ATP 的化学组成元素中可能都有 C、H、O、N、PB. 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及 ATP 的含量不一定相同C. 酶的合成需要 ATP 供能,ATP 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D. 温度和 pH 会影响酶的活性,但温度和 pH 不会影响 ATP 的合成和分解17. 绝大多数酶水解通常能够得到多肽,最后能得到氨基酸,这说明()A.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B. 酶是生物催化剂C. 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多肽18. 如图表示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在叶片光照24小时后,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的部分呈棕色,而不被覆盖的部分呈蓝色本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需要光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光合作用制造淀粉A. B. C. D. 19. 下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阶段的化学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完成的B. C3生成(CH2O)需要H、ATP和多种酶C. 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H2O)的生成D. 该过程为暗反应阶段,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20. 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换过程是( )A. 光能叶绿素中的化学能水中的化学能B.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的化学能C.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叶绿素中的化学能D.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三碳化合物中的化学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1. (每空2分,16分)如图甲是物质A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图乙是与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物质A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_ ,判断理由是 _ ;其运输方式也可用图乙中的曲线 _ 表示如果物质A释放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 _ (填“”或“”)。(2)图甲中细胞膜的模型被称为流动镶嵌模型,科学家用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生物膜的结构及特点,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 _ 。(3)图乙中曲线反映出物质运输速率与 _ 有关,曲线Q点时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有 _ 和 _ 。22. (每空2分,10分)下列A、B三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酶的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温度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1)图A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其原因是 _。(2)图B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称为 _。(3)图B中,a点到b点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 _。(4)将装有唾液淀粉酶与反应物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入12和75水浴锅中,20分钟后取出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内反应速率变化分别应为:甲 _,乙 _。23. (每空2分,14分)下列是某小组在完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所遇到的问题,请分析回答:(1)将 5g 新鲜完整的菠菜叶放在研钵中,加入10ml无水乙醇、适量二氧化硅,其作用是, 迅速研磨后,发现研磨液呈现浅绿色,可能原因是: 。叶绿素位于甲图的 。(2)分离色素时,滤纸条上扩散最快的色素是 ,呈 色,条带最宽的是,呈色。1.【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内容,准确识记细胞学说的内容是做对本题的关键,属于识记层次的考查,难度易。【解答】A.细胞学说的建立离不开显微技术的支持,有了显微技术支持人们才真正观察到了细胞,A正确;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体均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B正确;C.细胞学说并没有将细胞进行分类,C错误;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正确。2.【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A.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故A错误;B.非洲猪瘟病毒的繁殖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故B正确;C.非洲猪瘟病毒可以感染动物细胞,不可以感染植物细胞,故C错误;D.非洲猪瘟病毒无细胞结构,故D错误。3.【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比较,识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是解题的关键。【解答】A.不属于真核生物的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病毒,A错误;B.核糖体是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含有的细胞器,B正确;C.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含有有氧呼吸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醋酸杆菌、蓝藻等,C错误;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错误。4.【答案】B【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水、糖类、核酸、脂肪和蛋白质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解答】 A.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A错误;B.糖类是重要的能源物质,其中葡萄糖是重要的能源物质,B正确;C.血红蛋白能运输氧气,C错误;D.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核酸能携带遗传信息,D错误。5.【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氨基酸结构特点、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以及相关的数量关系。【解答】每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脱水缩合时,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相连接,脱去一个水分子,同时形成一个肽键,形成的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如果由m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条肽链时,共脱去(m-n)个水分子,每条肽链都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则该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n个氨基,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6.【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核酸的种类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解答】真核细胞中含有的核酸有DNA和RNA两种,它们的基本单位分别为脱氧核苷酸(4种)和核糖核苷酸(4种),总共含有的碱基种类有:A、T、C、G、U五种。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7.【答案】B【解析】解:A、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同时还能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正确; B、脂肪是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动物和植物细胞内均含有,B错误; C、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C正确; D、性激素可以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D正确。 脂质的种类及作用: 脂肪:储能、维持体温; 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只有考生识记脂质的种类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8.【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无机盐离子的生理功能,熟记每种无机盐离子的生理功能以及含量异常造成的障碍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无机盐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综上所述,C 正确,ABD错误。9.【答案】B【解析】解:A、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产生紫色,A正确;B、苏丹或苏丹试剂能将脂肪分别染成橘黄色、红色,B错误;C、麦芽糖是还原糖,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C正确;D、碘液与淀粉产生蓝色反应,D正确。本题主要是掌握细胞中四种化合物的鉴定方法,还原糖、蛋白质、脂肪、淀粉的鉴定所采用的化学试剂是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和苏丹或苏丹试剂、淀粉,产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砖红色、紫色、橘黄色或红色、蓝色本题考查检测蛋白质、还原糖、脂肪的实验成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表、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0.【答案】B【解析】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其运输方向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细胞核的功能,以及能知道细胞核最重要的功能。【解答】A.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细胞质的核糖体,A错误;B.能量转换和代谢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B错误;C.直接调节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场所为神经系统,C错误;D.细胞核是储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场所,是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D正确。12.【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解答】A.核膜具有双层膜结构,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A正确;B.染色体和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B正确;C.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D.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大分子物质如RNA和蛋白质等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DNA不会通过核孔出细胞核,D错误。13.【答案】D【解析】解: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是指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分离,原生质层包括液泡膜、细胞膜和两者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质壁分离中的“质”指的是原生质层,“壁”指的是细胞壁 成熟的植物细胞在外界溶液浓度高的条件下,细胞内的水分会向细胞外渗透,因为失水导致原生质层收缩,细胞膜收缩,而细胞壁的伸缩性要小于原生质层,所以质壁分离产生了,这种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现象为质壁分离 本题考查细胞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明确“质”代表原生质层,“壁”代表细胞壁,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14.【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步骤,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熟练掌握实验的操作步骤,属于简单题。【解答】在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中有三次显微镜观察,一次是正常的细胞,一次是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次是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因此首先制作装片,观察正常细胞;然后加0.3gmL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质壁分离;然后再加清水,观察细胞复原。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15.【答案】C【解析】解:A、构成ATP的糖为核糖,A错误;B、图1中代表ATP,b、c为高能磷酸键,B错误;C、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ATP水解,图2中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C正确;D、图2中反应向左进行时,ATP合成,所需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D错误。图1:该图为ATP的结构式,图中的A不同于ATP中的A,图中的A是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图2:ATP和ADP转化过程中酶不同:酶1是水解酶,酶2是合成酶;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本题结合ATP的结构图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16.【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ATP和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及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A.少数酶属于RNA,酶和ATP的化学组成元素中可能都有C、H、O、N、P,A正确;B.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完全相同的,ATP的含量不一定相同,B正确;C.酶的合成需要ATP供能,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C正确;D.温度和pH会影响酶的活性,但温度和pH也会影响ATP的合成和分解,D错误。17.【答案】C18.【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实验的理解要点:光是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实验步骤:(1)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2)部分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4)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5)漂洗、染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6)观察: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是中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很多中考试题的实验都是从这里改编而来的,常见的是解释某一实验现象,因此,我们要弄清实验的主要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并说出暗处理、部分光照、酒精脱色、隔水加热、漂洗加碘等的目的。【解答】实验现象: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见光部分变成蓝色。现象分析:(1)见光部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变蓝色。(2)一个叶片不同处理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实验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光合作用需要光。19.【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暗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CO2+C 52C3和C3的还原:2C3(CH2O)+C5,其中C3的还原需要H、ATP和多种酶参与。【解答】A.图示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A正确;B.C3还原生成(CH2O)的过程需要H、ATP和多种酶催化,B正确;C.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提高温度不一定能提高酶的活性,若此时的光合作用在最适的温度下进行,提高温度反而会减少有机物的生成,C错误;D.图示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3的还原,D正确。20.【答案】B【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能结合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比较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该生物膜上有色素,能够发生水的光解,并能合成ATP,即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能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H和ATP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将C3化合物还原,形成糖类等有机物,同时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CH2O)有机物中。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21.【答案】主动运输;物质运输逆浓度梯度进行;具有一定流动性;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载体数量;能量【解析】解:(1)物质A物质的跨膜运输能逆浓度运输,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图乙中,曲线反映出物质进入细胞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说明物质运输方式与A相同侧含有糖蛋白,代表膜外,如果物质A进入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2)图甲中细胞膜的结构图是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该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的,该膜的模型被称为流动镶嵌模型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厚度变小,说明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3)分析题图可知,曲线反映出物质运输速率与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有关;曲线表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和消耗能力,因此Q点之前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和能量故答案为:(1)主动运输物质运输逆浓度梯度进行(2)流动镶嵌模型具有一定流动性(3)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载体数量 能量1、据图甲分析,物质A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应属于主动运输,其中B物质表示载体蛋白;侧含有糖蛋白,表示细胞膜外2、根据图乙分析,曲线图表示细胞外浓度与运输速率成正比,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曲线图表示物质运输可逆浓度进行,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条件,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22.【答案】(1)受反应物中酶浓度的限制(2)酶反应的最适温度(3)温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4)速度加快;无催化反应【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影反应物浓度、温度和PH对酶的反应速度的影响机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识图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理解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机理,准确识图并分析具体相关问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答】(1)图A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可能是酶的浓度限制了反应速率。(2)图B中a点是此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最快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3)图B中,a点到b点曲线急剧下降是因为温度过高,使酶活性急剧下降。(4)结合图B可知,甲试管由低温到适宜温度,酶的活性恢复,反应速度加快;乙试管高温使酶失活,即使再恢复适宜温度,也不能再催化反应。23.【答案】(1)没有加碳酸钙,叶绿素被破坏; ;类囊体薄膜; (2)胡萝卜素; 橙黄;叶绿素a,蓝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