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I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06001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II)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化纤纤绳箴言信笺绯闻匪夷所思 B.追溯夙愿脊骨贫瘠连累果实累累 C.下载载重 酩酊晦冥 狙击含英咀华 D.潜力缱绻畸形犄角蒿艾自怨自艾 2.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分) 过去生活的痕迹已 。19世纪这儿是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它化为了灰烬,或者说,变成了一个坟场。不仅很少有人记得,这儿曾住过一位瘦高个子的法语教师,就连这府第的主人,也被人忘于脑后。 的建筑群,贵族老爷们 的生活场所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唯独留下一座简朴的小屋,一幢小小的房舍。 A.荡然无存 鳞次栉比 养尊处优 B.销声匿迹 富丽堂皇 娇生惯养 C.荡然无存 富丽堂皇 养尊处优 D.销声匿迹 鳞次栉比 娇生惯养 3请用三个短语概括出“贝叶经”的制作过程。(4分) 贝叶经这种古老的制作工艺,至今仍被傣族人民沿用着,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者先用刀将贝叶修割整齐,八片十片卷成一卷捆好,放入锅中煮,煮好后,用细沙搓洗干净,压平、晒干;在专用的两片木匣两端各钻一个小孔,把贝叶紧紧夹在两片木匣中间,两头用绳子绑紧,然后沿木匣两边的小孔用钉子给贝叶打孔、穿绳,装订成匣;最后,给贝叶打上墨线,用铁笔沿墨线刻写经文,再用植物果油混合锅底灰,涂抹于贝叶上,用湿布擦拭,铁笔刻写的字迹就清晰显现在贝叶上了。 4请写出雷雨中为救四凤而触电身亡的人物,并且结合对剧本的了解,对他说几句表达你心声的话,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5分) 人物:(1分) 表达:(4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洒:同“洗”,雪耻。 5.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寡人愿安承教 安:安心,乐意。 B.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其:代词,这些人。 C.省刑罚,薄税敛 薄:减轻。 D.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6.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兽相食,且人恶之 廉君宣恶言 B.有以异乎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夫谁与王敌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意思是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替战死的人洗雪前耻。梁惠王的这句话实则是希望孟子能给自己提供战胜别国的方法。 B.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说明圣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对于以人形俑殉葬的人,孔子尚且严厉指责,那么统治者以政杀民,更应该被指责。 C.文段使用了对比和类比的手法,以用器物杀人与用暴政杀民作对比,以施行仁政之后国家的社会局面与敌国暴政残民人心尽失的社会局面作类比。 D.孟子规劝梁惠王实行仁政以收民心,以得民心之仁道征伐失民心之无道,则将无敌于天下。 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刃与政,有以异乎?(3分) (2)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3分) (3)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 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 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 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 何年致此身? 注:灞上:又作“霸上”,长安东郊。致身: 原谓献身,后用作出仕之典。 (1)本诗首联中的“频”字,写出了雁群什么样的情形?(2分) (2)试分析本诗第三联所运用的表现手法。(4分) (3)本诗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8分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虎兕出于柙, 。(论语季氏) (2) ,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 (3) ,化为狼与豺。(李白蜀道难) (4)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高) (5) ,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6)弦弦掩抑声声思, 。(白居易琵琶行) (7)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8)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一块庄稼地的怀念 刘静峰 一块地,永远不会闲着。你种它,它就长庄稼。你不种它,它除了庄稼什么都长。 冬天很静。地也很静。有风,有雪。有觅食的麻雀惊慌失措。麦子很有耐心地等待春暖。除此之外,一切都在隐藏着,蛰伏在土地的内部。 春雨潇潇,滋润着田野。麦子拔节,分蘖,开始变得稠密。阳光下的麦田如碧绿的地毯。微风吹送,丝绒般的奢华。眼见得麦子抽穗,由绿而黄,然后金黄遍野,麦浪滚滚。田野里都是沸腾的声响和味道。麦子伫立成军阵,如威武雄壮的秦俑,马踏黄土,浩荡而来。但天空是清爽的,没有杂质的纯净。空气里洋溢着柔软的暖,浮动在周围,感染着人的脸,眼睛,呼吸,及裸露的肌肤。 我在这片田野行走,遇到的是庄稼的事。庄稼的事情让人有成就感。比如看到麦子灌到麻袋里,玉米装进篓子里。甚至瓜秧上开了一朵花,结了一个瓜纽,人的心都抹了蜜似的甜。那是大地的成果,大地的孩子,也是庄稼人的孩子。我虽然没有种庄稼,我只是从庄稼地里走过,但我能呼吸到来自庄稼身上的热烈蒸腾的气息,这种炙烤的热力让我迷醉。 这样的美感,持续了几年。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快乐。四季变换的色彩,收获的场景,生长的美丽,都在我的内心珍藏。我触摸着庄稼,融入它们的生长,繁衍。也悸动于生命的腾跃,奔跑和飞翔。这里每时每刻都是童年的境界,无邪,无知,天真,纯洁。 可是人怎么能容许一块地长在城市里呢? 这块地被很多眼睛盯着。它是这个城市内部唯一一块还长庄稼的土地。庄稼没有竞争力。庄稼地被许多可以用金钱衡量的眼光瓜分成一个个的楼盘,就像一个弱女子遇到残忍的强盗,马上溃不成军,支离破碎。这块庄稼地成了最后的黄金,都想分一杯羹。你争我夺,胜者为王。终于,今年的春天,麦苗没有来得及返青。这块地插上五彩的旗帜,迎来一批钢铁战士的光临。然后,麦子惨遭蹂躏,土地的肌肤被划开,深入腹地。土地不再柔软,不再温和,它有了钢铁的骨骼,冷硬的身躯。 于是,今年的田野不是田野,今年的田野没有庄稼。这里只有尚未建成的楼房,轰鸣的吊车,来往的运输车,飞扬的尘土。还有翻起的土丘,土丘上覆盖的野草。熟土被生土覆盖,乱石趁机浮上表面。许多不知名字的野草,在土丘上长得蓬蓬勃勃。整块土地失去了原来庄稼具有的纯净无瑕的植物气息,到处弥漫着失序和放荡的味道。 这块地失去了可爱的庄稼。局部的野草欢腾,局部的高楼矗立,成为此处最为醒目的景观。你从这里觉察不到律动的生命呼吸。即使野草疯狂,也只有荒芜。面对这些,我不能拒绝,也无法逃离,唯一的办法就是忍受。你要忍受没有庄稼的寂寞,你要忍受千篇一律的人造形态,你还要忍受那些并不美丽的畸形繁华。繁华与土地没有关系,土地不尚繁华。所有的土地都只有朴素。目睹完美的土地上伤痕累累,我没有哭泣。我此时可以做到的只有沉默无语。 我每天还是要走过这块地。我经过这块地的时候,想到的都是庄稼。想到庄稼,我才感觉到土地的生意。我的心里,都是对这块庄稼地的怀念,怀念一块长满各种各样庄稼的土地消失。尽管我的怀念无人知晓,或者不一定有什么价值。 (选自散文xx年第11期,有删改) 11文章第三段景物描写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段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12文章第四段画线句子中“热烈蒸腾的气息”指什么?为什么“这种炙烤的热力让我迷醉”?(4分) 13作者对庄稼地被城市开发大量侵占表达了怎样的态度?(4分) 14文章题目为“一块庄稼地的怀念”,请结合文本探究,“一块庄稼地”有哪些值得“怀念”的地方? (6分)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有一种死亡叫优雅 王一方 2010年12月30日傍晚,史铁生静静地躺在朝阳医院急诊区的手推板床上,呼吸微弱,命悬一线。那天下午,他突发脑溢血,旋即被送至离家不远的朝阳医院。晚上九点多,临床教授凌锋闻讯赶来,轻轻翻开史铁生的眼皮,发现瞳孔已经渐渐放大。环顾四周,一片纷乱。于是,凌锋迅速联络,将史铁生转到宣武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作为有丰富颅脑外科急救经验的临床教授,她将预后告知了史夫人陈希米。没有太多的解释,陈希米告诉凌锋,放弃一切介入性的急救举措。她平静地签署了停止治疗的知情同意书。陈希米说,这不是她即兴的决定,而是史铁生生前郑重的预嘱。 根据我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的程序安排,凌锋联系了协调华北地区器官捐献的天津红十字会,陈希米郑重地签署了捐献肝脏和角膜的文件“铁生讲过,把能用的器官都捐了。” 那时,铁生的呼吸越来越微弱,然而,他硬是坚持到天津红十字会取器官的大夫赶到,才舒缓地呼出最后一口气,以便让每一个捐献的脏器都处在血液正常灌注状态。凌锋大夫不由得感慨:铁生真坚强。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所有在场的医护人员在安魂曲中向铁生鞠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9个小时后,铁生的肝脏、角膜在两个新的生命体中开始工作,铁生的生命依然在延续。 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教授是一位肝脏外科专家,也是国内著名的器官移植专家,他深知由于活体器官供给的匮乏,贻误了一大批完全可以通过移植手术重新获得生命活力的病友。所以,他十分动情地说:“史铁生22岁就下肢瘫痪坐到了轮椅上,无法像我们一样站起来生活,但是,他的死让他高高地站了起来,而且站到了中国人的道德高坡上。” 在医疗技术尤其是急救技术登峰造极,消费主义甚嚣尘上的今天,死亡就是关机时间,就是停电时间,而金钱加心肺复苏术、人工心肺机、肠外营养可以让植物人延续生命若干年。这种插满管子的生命延续不仅充满着痛苦,使得生命缺乏尊严和质量,而且大量消耗社会资财。据统计,人们一生中的医疗花费,八成用在死前一个月的救治中,最终依然是充满痛苦、无奈地离去。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死亡的方式吗? 我以为,史铁生的死是一个示范。我们完全可以像他那样踏上生命的归程。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5从全文看,史铁生“优雅死亡”的具体体现有哪些?(6分) 16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节“史铁生的死是一个示范”这句话的含义?(6分) 17. 史铁生在课文我与地坛(节选)中,是怎样通过对地坛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对生与死的思考的?(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苹果公司的徽标是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这个图案引发了人们各种各样的联想。 有人说,原本平凡无奇的苹果图案,有了“咬掉一口”的创意,就格外引人注意了。 有人说,残缺也是一种美。 有人说,咬第一口只是个开始。 请以被咬了一口的苹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xx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 1.(分)A(A. xin/qin zhn/jin fi/fi B. s/s j/j li/li C. zi/ zi mng/ mng j/ j D. qin/ qin j/ j i/ y) 2.(分)C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尽数失去。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密密地依次排列。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养尊处优:处在尊贵的地位,过着优裕的生活。娇生惯养:自幼被宠爱、被纵容。) 3.(4分)处理贝叶 装订成匣 刻写文字(每个1分,三个全对者得4分) 4.(5分)(1)周冲(1分)(2)示例: 活着时,你的纯真处处碰壁,像一只被囚的春燕;死去后,你的精神脉脉流淌,像一泓澄澈的清泉。(比喻、对偶)(4分,修辞2分,句意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3分)B(大概) 6.(3分)B (A项,前句为“厌恶”,后句为“坏的,不好的”;B项均为“不同”;C项前句为句首发语词,后句为“人”;D项前句为“因为”,后句为表被动) 7.(3分)C(“类比”与“对比”颠倒) 8.翻译:(10分) 用刀杀人和用政治杀人,有什么不同吗?(“以”1分,“有以”1分,句子通顺1分) 百姓有饥饿的脸色,野外有饿死的人。这如同领着禽兽去吃人啊!(“饿莩”1分,“率”1分,判断句式1分) 敌国的君主耽误了农民耕种的时间,使他们不能耕田除草,没有收获去赡养他们的父母。(“夺”1分,“民时”1分,“养”1分,句子通顺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既表明了雁群之多,(1分)又写出了雁群急于南归的惶急情形。(1分) (2)“空园白露滴”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1分),露滴的声音不但没有划破长夜的寂静,反而更使人感到环境的寂静;(1分)“孤壁野僧邻”运用衬托的手法(1分),以隐居的野僧衬托出诗人的孤独。(1分)。 (3)本诗刻画了一位漂泊羁旅(1分),乡愁难耐(1分),怀才不遇(1分)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看到过雁频飞,落叶飘零,惹起乡思,听到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愈觉寂静,与绝迹尘世野僧为邻,更显孤独。(结合诗句具体分析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8分 ) (1)龟玉毁于椟中(2)数罟不入洿池(3)所守或匪亲(4)百年多病独登台(5)明月不谙离别苦(6)似诉平生不得意(7)潦水尽而寒潭清(8)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每空1分)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6分)(1)比喻(2分)(2)这一段描写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麦田景象,给人身临其境之感;(1分)与下文庄稼地里的“麦苗没有来得及返青”就被侵占后的荒芜形成强烈对比,(1分)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充满生机的庄稼地的怀念之情,深化了文章主题。(2分) 12(4分)“热烈蒸腾的气息”指来自庄稼身上的勃勃生机。(2分)“迷醉”的原因是它能让作者感受到生长的美丽,生命的腾跃(奔跑或飞翔)(2分,意思对即可) 13(4分)作者对土地被庄稼地开发者所侵占感到极大的无奈与伤感,(2分)对已失去的庄稼地充满了无限的怀念之情。(2分) 14(6分)(1)四季变换的色彩,收获的场景,生长的美丽;(2)庄稼的勃勃生机带给人的生命的律动(悸动于生命的腾跃,奔跑和飞翔);(3)庄稼地具有的纯净无瑕可爱朴素的植物气息;(4)庄稼地所承载的无邪、无知、天真、纯洁的童年境界;(5)庄稼地给了作者美感和快乐。(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6分)留下预嘱,放弃一切介入性的急救措施;要求死后捐献“能用的器官”;坚持到取器官的大夫赶到,才舒缓地呼出最后一口气。(每点2分) 16(6分)史铁生的死维护了生命的尊严和质量,节省了大量的资财,对别人有所帮助;这句话还包含了作者的忧思和呼唤。(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17. (6分)史铁生描写“园子荒芜但不衰败”,阳光灿烂,昆虫活跃,露珠晶莹,草木丛生,展示了万物无限的生机。(3分)“我”从中感悟到即使是在无情的命运之中,生命依然是一种顽强的存在,其前景照样会缤纷多彩。(3分)(意思对即可) 七、作文(70分) 18. 审题立意参考 文章只要是由徽标图案引发的联想,合情合理,能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有感而发即可。 提示语中的任一个角度去写,即算符合要求。 另外,要想知道苹果的滋味,就要咬一口尝尝;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残缺者都是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是上帝对你的偏爱等等角度均符合题意。 记叙文,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合理,有一定的思想性;议论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梁惠王说:“我愿安心乐意地接受你的指教。”孟子答道:“用木棍杀人和用刀杀人,有什么不同呢?”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问:“用刀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说:“厨房里有肥肉,马厩里有肥马,百姓有饥饿的脸色,野外有饿死的人。这如同领着禽兽去吃人啊!禽兽互相残杀,人还厌恶它,君王身为人民的父母,推行政事,竟不免带领禽兽来吃人,哪里还配做百姓的父母呢?孔子说:最早发明用木偶来作殉葬的人,大概会没有后代吧!这不过因他做得太像人形而用来从葬,孔子还要指责他。怎么可以叫那些百姓活活饿死呢?” 梁惠王向孟子说:“当初魏国,天下没有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您所知道的。可是到了寡人身上,在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申也被打死了。在西边又被秦国侵略,割让了七百里的土地。在南边又受到楚国的侮辱。寡人感到很大的羞耻,希望替战死的人洗雪这个耻辱!要怎样做才能够呢?” 孟子答道:“只要有方圆百里的小国,也可以使天下百姓归服,何况梁还是个大国。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减轻刑罚,少征赋税,教人民努力生产,耕田须深,除草必尽;使年轻的人,利用农事空闲时间,研习那孝悌忠信的道理。在家能以孝悌奉事父兄,出外能以忠信事奉长上;这样,就是他们提着木棍子,也可以痛击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那些敌国的君主,耽误了农民耕种的时间,使他们不能耕田除草,没有收获去赡养他们的父母;拖累得父母又冻又饿,兄弟妻子也分散自谋生活了。那敌国残害他们的百姓,如同把百姓驱入陷阱里,淹在水坑里,百姓自然痛恨,您在这时派兵去征讨,还有谁来抵抗您呢?所以古人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希望您不要怀疑这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