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必修含解析).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05474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必修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必修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必修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必修,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联合国大厦三楼大厅有一幅用马赛克镶嵌而成的彩色大型壁画,壁画主题叫“黄金法则”:Dountoothers,asyouwouldhavethemdountoyou(“你不想别人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该法则与哪一家学派观点最接近?A. 墨家B. 法家C. 儒家D. 道家【答案】C【解析】“你不想别人那样对待你, 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与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是相同的,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B选项主张权、术和势;D选项主张清静无为。2. 为响应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A. 老子 B. 墨子 C. 荀子 D. 韩非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提出“兼爱”、“非攻” “节俭”、“节用”的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同时还提出了尚贤,尚同,非命、非乐等主张,所以B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3.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派别儒家(六艺)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支派103372110761220篇数31239933692173686107403A. 儒学地位明显提高B. “百家争鸣”趋于结束C. 活字印刷广泛采用D. 科举制度逐渐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从表格来看,明显儒家思想的支派比其他派别的支派多,作品篇数也比其他派别多,儒学地位明显提高,故选A;“百家争鸣”在秦朝时已经结束,秦朝“焚书坑儒”,实行思想专制,故B项错误;雕版印刷术出现于唐朝,故C项错误;科举制出现于隋朝,故D项错误。4.某思想家曾作诗咏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该思想家是A. 董仲舒B. 朱熹C. 王阳明D. 李贽【答案】C【解析】“吾心自有光明月”体现作者主张世间万物都是“我”的主观产物,强调人的主观感受,结合所学可知这最有可能是心学家王阳明的主张。故答案为C项。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排除A项;朱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和格物致知,排除B项;李贽的思想特点是离经叛道,排除D项。点睛: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人人都有良知,只要识得此理,则“满街都是圣人”;认为学以至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陆王心学属于理学,是对程朱理学的新发展,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5.顾炎武痛诋王阳明学派“置四海之穷困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致使“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为此,他主张A. 格物致知 B. 心外无物 C. 经世致用 D. 工商皆本【答案】C【解析】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C正确;A是朱熹思想;B是王阳明思想;D属于经济思想。6.xx,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据报道,她的名字来自“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与这段话风格一致的文学体裁是A. 诗经B. 楚辞C. 汉赋D. 宋词【答案】A【解析】“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是四言诗,清新自然,符合诗经的风格,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故选A;楚辞、宋词句式长短不一,排除BD;辞藻华丽,笔势夸张,好堆砌冷僻之字,表面富丽而艰深难读,是汉赋的特色,不符合材料风格,排除C。7.古人认为:书是心画,书如其人,人书一致。其人和其书是飘逸的,潇洒超俗,像天上的浮云,舒卷自如;其人其书又是矫健的,遒劲妩媚。下列哪幅字符合材料中描述的特点A. B. C. D. 【答案】A【解析】上述表达的是古代书法中的小篆的特征,而选项中A属于小篆,B属于楷书,C属于草书,D属于行书,故只有A符合题意,所以选C。8.“在这种解放性的发明的刺激下,中国文学像一股奔放的洪流滚滚而来古代的经典有成百种的版本,成千种的注释从来没有人能够像宋朝的学者这样支配文化。”材料中“解放性的发明”是指A. 指南针B. 造纸术C. 火药D. 印刷术【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古代的经典有成百种的版本,成千种的注释从来没有人能够像宋朝的学者这样支配文化”说明该发明是北宋的活字印刷术,故D项正确;指南针和文化无关,故A项错误;造纸术最早出现于汉代,故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火药和文化也无关,故C项错误。9.在xx央视春晚节目中,梨园芳华糅合了京剧、川剧等各派戏曲艺术,呈现出浓浓的中国风韵。下列关于“戏曲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 元杂剧是宋元时期流行的戏曲形式B. 京剧融合了徽、汉等众多剧种增长C. 首部影片定军山展现了昆曲魅力D. “双百”方针使戏曲艺术一枝独秀【答案】B【解析】南戏是宋元时期流行的戏曲形式,A错误;京剧是融合了徽、汉等众多剧种所长形成的剧种,B正确;首部影片定军山是京剧,C错误;“双百”方针促进各种戏曲艺术繁荣发展,D错误。10.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直接打开了国门。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林则徐、魏源的回答是A. “师夷长技以制夷”B. “君民共主,设立议院”C. “师夷长技以自强”D. “天下为主,君为客”【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西方侵略,林泽徐、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序幕,故A项正确;“君民共主,设立议院”是维新派的主张,故B项错误;“师夷长技以自强”是洋务派的主张,故C项错误;“天下为主,君为客”是黄宗羲的主张,故D项错误。11.1885年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其中教育类试题命题有“(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唯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之语,体现了其当时主张A. 维新变法B. 民主共和C. 工商皆本D. 中体西用【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纲常政教、惟兵商二途”等字眼体现的是既要维护传统的纲常政教又要学习西方的 兵商等方面的技术,是典型的中体西用思想,材料强调的是中体西用而非维新变法、民主共和、工商皆本等,所以本题只有选D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2.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评价道:他所宣扬的儒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学,而是一种“儒表西里”的新儒学,一种体现资产阶级思想和观念的儒学,故又称“新学”。这里的“他”应是A. 魏源B. 洪秀全C. 康有为D. 李大钊【答案】C【解析】根据“儒表西里”“一种体现资产阶级思想和观念的儒学”,结合所学知识,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利用传统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C正确;魏源、洪秀全没有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和观念,排除AB;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人,与“儒表西里”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儒表西里”“一种体现资产阶级思想和观念的儒学”,联系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分析解答即可。13.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了A. 辛亥革命 B. 维新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答案】C【解析】材料“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反映了新文化运动进行思想解放的目的,故C正确;陈独秀没有发动辛亥革命,故A错误;陈独秀与维新变法无关,故B错误;五四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陈独秀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4.美国展望杂志曾推选全世界“百名闻人”,胡适当选。当选理由“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基于他A. 创办青年杂志B. 主张文学改良C. 倡导“民主与科学”D. 发表狂人日记【答案】B【解析】“发明了一种新语言”指的是白话文,所以这主要是基于他主张文学改良,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创办青年杂志的是陈独秀,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倡导“民主与科学”的也是陈独秀,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发表狂人日记的是鲁迅,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5.有学者指出:“这场运动是鸦片战争后最为深刻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对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塑造作用。”“这场运动”最大的历史意义是A. 动摇了旧思想统治地位B. 弘扬了科学民主精神C. 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D. 开启了思想解放潮流【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和政治意识,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这是最大的历史功绩,故选A。BC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历史意义,但不符合题意,排除;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启了思想解放潮流,排除D。16.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发表的宣言书中宣布:将“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这体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哪一思想内容: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民本主义【答案】B【解析】“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是指结束专制统治,实行民主共和,据此可知应该体现的是民权主义,A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17.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孙中山的这一“办法”是指A.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 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C.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D. 主权在民,民族平等【答案】C【解析】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故答案为C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属于三大政策的内容,排除A项;核定地价由国民共享的是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排除B项;主权在民,民族平等不属于民生主义的内容,排除D项。18.毛泽东在论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时指出:“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原子弹)。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增加经济建设的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这段论述出自A. 论持久战B.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 论十大关系D.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答案】C【解析】论持久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著作,三部作品内容都与社会主义建设无关,排除ABD;材料内容出自论十大关系毛泽东论述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的一段话,故C正确。【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在论述社会主义建设时”“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只有论十大关系和社会主义建设相关。19.“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里的“新的理论”主要是指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答案】B【解析】由题干中的“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是指“邓小平理论”,故选B;ACD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完全代表邓小平理论,故排除。点睛: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故选B。20.智者学派指出,“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绝对正确或错误的东西一一对一个人是正确的东西或许对另一个人就是错误的。真正的智慧应该是能觉察并能够满足自己的利益”。对此评价正确的是A. 体现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 B. 有利于雅典的民主政治C. 反映了古希腊崇尚理性 D. 提高了古希腊人的道德【答案】A【解析】材料“真正的智慧应该是能觉察并能够满足自己的利益”反映了智者学派的人文思想,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智者学派对雅典的民主政治的促进作用,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崇尚理性的主张,故C错误;智者学派忽视了道德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A。21.下图是某位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记录的部分笔记。据此可判断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A. 智者运动B. 文艺复兴C. 宗教改革D. 启蒙运动【答案】B【解析】从这一运动发展的概况可以看出是14世纪兴起、15世纪扩展到16世纪高潮,据此可以排除A;由其成就涉及由文学到艺术再到科学等方面,可以排除CD而选择B;再结合其意义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发展等信息可以进一步验证B符合题意,故选B。22.希利尔讲世界历史中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米开朗基罗的作品:“米开朗基罗在完成雕像后,他也被自己创造的这个形象震撼了,感觉它像是有了生命一样。于是,他用锤子敲了一下雕像的膝盖,叫他站起来”。下列人物的作品同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时代的内涵大体一致的是:A. 但丁 B. 苏格拉底 C. 马丁路德 D. 伏尔泰【答案】A【解析】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时代的内涵是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文主义,肯定人,贬低神,据此可知,但丁正好是处于文艺复兴时期,而且其作品神曲就体现了人文主义,故选A;BCD均不符合上述内涵,故排除。23.马丁路德认为上帝建立的精神世界是一个真正的教堂,所有的基督徒人人平等。享有精神和思想上的自由。而上帝建立的世俗世界则充满罪恶和仇恨。但应该支持世俗政府,并且认为王权应当高于教权,竭力维护世俗的权威。这表明马丁路德主张A. 国家的权力高于教会 B. 废除教会的等级制度C. 彻底摆脱宗教的束缚 D. 信仰可以使灵魂得救【答案】A【解析】材料“应该支持世俗政府,并且认为王权应当高于教权,竭力维护世俗的权威”反映了国家的权力高于教会的主张,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废除教会的等级制度的主张,故B错误;马丁路德并不反对宗教,不可能彻底摆脱宗教的束缚,故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信仰可以使灵魂得救的思想,故D错误。故选A。24.世界小史中记载了一些人的想法:人在根本上是平等的,还要受到平等对待;上帝创造的每一个理性生物的权利都不能、不允许被剥夺;每个人要听从理性和良心呼唤;应该让人有人的尊严。这些想法,最有可能出现在A. 智者运动时期B. 文艺复兴时期C. 宗教改革时期D. 启蒙运动时期【答案】D【解析】启蒙运动时期倡导理性思维,符合“理性生物的权利都不能、不允许被剥”,D正确;A是感性思维为主;B是人文主义;C主张信仰得救。25.一位思想家说:“启蒙是人们摆脱自我受制状态的出发点。自我受制是一种不受他人指点就无法进行理智思考的无能状态。请鼓起勇气来!去利用自己的理智!”该思想家是A. 苏格拉底B. 彼特拉克C. 马丁路德D. 康德【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启蒙”、“理智”可以知道,该思想家是启蒙思想家,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康德指出人非工具,尊重他人,突出了人类的主体地位,强调了理性,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故A项错误。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故B项错误。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家,故C项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启蒙”、“理智”的分析,结合康德的思想即可得出答案。26.这场运动“让人们反思神权政治和贵族君主制度的合理性,它引导人们先是反对贵族等级制度,继而质疑乃至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是欧洲(也包括美国)得以建立现代民主制度的思想基础。”该运动A. 掀起了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B. 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C. 打破了民众对罗马天教庭的迷信D. 促成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复苏【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运动反对神权政治、贵族君主制、贵族等级制和君主专制制度,提倡民主制度,据此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运动是启蒙运动,这是西方近代历史上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后的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故A不符合史实;启蒙运动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思想来源,故选B;宗教改革打破了民众对于罗马教廷的迷信,故C不符合题意;促成西方人文精神复苏的是文艺复兴而不是启蒙运动,故排除D。27.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提出“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材料中的“普遍法则”指的是A. 达尔文的进化论B.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C.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 普朗克的量子论【答案】B【解析】材料出现的“宇宙物质受到力的控制”、“数学方式表现”、“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 充分表明材料中的“普遍法则” 是指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故答案选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解释的是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排除A;牛顿经典力学颠覆了中世纪地球中心论, 在相对论之前,排除 C;量子论是描写微观物质的,排除 D。28.“他的发现,为制造发电机提供了基本原理,从此,打开了电能宝库的大门。”这里的“他”是指A. 法拉第 B. 西门子 C. 马可尼 D. 爱迪生【答案】A【解析】法拉第发明电磁感应为电动机制作提供基本原理,A正确;B是发电机发明;C是无线电报发明;D是电灯发明。29.英国学者皮尔森认为:“(他)将物竞天择说应用到了物种的变异上,并且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说服了全球的科学家,因此他获得了成功。”“他”的主要贡献是A. 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B. 建立了量子力学理论C. 创立了相对论D. 创立了生物进化论【答案】D【解析】根据“将物竞天择说应用到了物种的变异上”,结合所学,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提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思想,D正确;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普朗克建立量子力学理论,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都与“将物竞天择说应用到了物种的变异上”无关,排除ABC。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将物竞天择说应用到了物种的变异上”,联系所学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知识分析解答。30. “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发生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它使美国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科技进步:电力和能源开发、材料和材料加工、通信和信息传递技术。”下列成就中属于其表现的是( )A.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B. 瓦特改良了蒸汽机C. 爱迪生发明电灯 D. 西门子制造发电机【答案】C【解析】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顿制造汽船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 A、B、C 项错误;由题目中的文字信息“美国”“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电力和能源开发”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的发明和应用,故 C 项正确。【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电的广泛使用、内燃机的发明与使用、化学工业发展、传统工业(钢铁工业)进步。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31.北宋朱熹是心学集大成者,强调“知行合一”,其主张在南宋以后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答案】错误【解析】材料中有多处错误,首先朱熹是南宋人,不是北宋人,此外,朱熹时理学的代表人物,而不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强调“知行合一”的人是王阳明,因此本题说法错误,32.下面是一幅文人画。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表现文人个性,追求神韵意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的古代艺术画中有诗33.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故本题错误,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内容与特点,注意新三民主义与后两者的不同点,即所代表的阶级性质的不同,据此即可得出判断结论。34.启蒙运动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答案】正确【解析】【详解】启蒙运动在文艺复兴批判宗教特权基础上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更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故本题正确。35.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建立量子力学,弥补了牛顿力学的不足。【答案】错误【解析】【详解】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牛顿力学是相对论的一种特例(物体低速运动状态),包括在相对论体系中。量子论则是研究微观世界粒子运动规律的科学。量子论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故本题错误。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36.儒家思想所蕴含的家国同构(情怀)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他(董伸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材料二 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材料三 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利用“家国同构”等理论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提升儒学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家加强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两种主要途径。(3)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答案】(1)主要内容:忠孝。主要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等。(2)出发点:建立统治者认定和推广的道德伦理规范(构建官方意识形态)。途径: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3)新内涵:家国天下;世界意识。意义: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国家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详解】(1)内容:根据材料“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概括得出。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教育等方面概括汉武帝的措施。(2)出发点:根据材料“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 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概括得出。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家与心学家求理,完善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两种主要途径分别是格物致知和致良知。(3)新内涵:根据材料“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概括得出。意义:从家国情怀对个人修养的提升、对国家民族意识的培养、对人类的发展等角度概括。37.有关“人”的价值观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苏格拉底材料二 既然教皇为了募款修筑教堂这样一件极不重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的慈悲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索性将一切灵魂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卢梭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苏格拉底的哪一思想主张?他认为一个“好人”的标准是什么?(2)材料二关于“教皇募款”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该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4)上述材料中三位思想家共同关注的对象是什么?【答案】(1)思想主张:美德即知识;标准:有知识(智慧)、有美德(道德)。(2)运动:宗教改革;影响: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或创立了路德教,为启蒙运动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3)思想观点: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4)对象:人本身(人类的自我关怀)【解析】(1)思想主张:根据“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思想;标准:根据“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可知,“好人”的标准是有知识(智慧)、有美德(道德)。(2)运动:根据材料出处“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可知是宗教改革;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宗教改革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3)思想观点:根据“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得出社会契约论,根据“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得出天赋人权。(4)对象:根据所学,苏格拉底、马丁路德和卢梭的思想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共同关注的对象是人本身。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1题,10分)。38.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有百年历程,这一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的哪篇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对当时的中国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2)20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到此时,毛泽东思想已形成哪两个理论成果?(3)20世纪晚期,邓小平围绕哪一根本问题展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性探索?这一探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4)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呈现怎样的基本特点?【答案】(1)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影响: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2)会议:七大成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论(3)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基本特点: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析】(1)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基础。(2)20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在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到此时,毛泽东思想已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两个论理论成果。(3)20世纪晚期,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展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性探索;这一探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呈现的基本特点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