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04312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愧树下老鸦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京津冀鲁豫及江淮地区广为传唱,妇孺皆知,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寻根文化。影响“寻根文化”的主要因素是A. 神话传说B. 世袭现念C. 地理位置D. 宗法制度【答案】D【解析】宗法制度注重血缘关系,而“寻根文化”也是受血缘关系的影响,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寻根文化”和神话传说、世袭现念均毫无关联,所以选项A、B均不符合题意,排除;“寻根文化”也不涉及地理位置这个因素,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2. 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A. 事权的过分分制B. 科举制的完善C. 中央集权的加强D. 皇权专制削弱【答案】A【解析】“无效率”是由于官员过多,事权的过分分制而导致的,而不是科举制的完善、中央集权的加强的因素,皇权专制是加强的而非削弱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A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事权的过分分制往往会导致行政效率过低。3. 明史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殷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A. 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 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C. 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事D. 大学士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答案】C【解析】大学士的确是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事的,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明太祖时期尚未正式设立,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朝没有丞相,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大学士一直未正式统率六部百司,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4. 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 分科考试B. 以德治国C. 公平竞争D. 学而优则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科举制度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从这一角度说明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所以答案选C。其他并没有体现到这一理念,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名师点睛】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西周时,天子分封天下。管理天下由天子、诸侯、卿、士。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有“客卿”、“食客”等。到了汉朝。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5.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到的部分资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是由全体公民掌握(伯利克里语);(二)雅典居民比例示意图(见下图)。据此判断他研究的课恩可能是A. 雅典民主政治的起源B. 雅典民主政治的倒退C. 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荒唐D. 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答案】D【解析】材料既涉及到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之处又涉及到雅典民主政治的不足之处,即进步性与局限性并存,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到雅典民主政治的“起源”,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雅典民主政治是进步而非倒退,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雅典民主政治并不虚伪荒唐,选项C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6.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A. 重视法律程序B. 保留习惯旧俗C. 强调法官至上D. 体现人人平等【答案】A【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法律条文没有做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表明,罗马法对法官是否受理的程序有严格规定,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重视法律程序,故A项正确;罗马法律强调的是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而公民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具有局限性,不可能人人平等,故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BC项。所以答案选A。点睛:罗马法是近现代法律的基础。平常考试重视对罗马法演变历程、原则、内容及其特点的命题考查。在学习时,一是注意辨析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的联系与区别;二是注意结合罗马帝国时期的具体案例,理解罗马法的内容、特点及局限性。7. xx6月,英国“脱欧”公投结果揭晓后,支持“留欧”的卡梅伦宣布辞去首相职务。依据英国的政治体制,卡梅伦内阁成员A. 全体辞职B. 由女王决定去留C. 继续履职D. 由议会裁定去留【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卡梅伦宣布辞去首相职务,内阁成员也要全体辞职,因为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排除C、A项正确;B项由女王决定去留说法错误,女王无实权,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所以选A点睛:本题考查英国责任内阁制。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眼“卡梅伦宣布辞去首相职务”“卡梅伦内阁成员怎样做”,运用所学知识即可知道首相与内阁成员在政治上共进退。8. 在xx美国总统大选中,特朗普获得306张选举人票,当选第45任美国总统,而特朗普的选民选票却落后于对手希拉里280多万张。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 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B. 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制度C. 因会议员的选票至关重要D. 政治生活中女性仍处弱势【答案】B9. 关于德意志帝国辛相的地位与职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主持政府工作B. 是内阁首脑C. 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D. 由选举产生【答案】D【解析】德意志帝国宰相不是选举产生的而是皇帝决定的,德意志帝国宰相是主持政府工作.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德意志帝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宰相是由皇帝决定的。10.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 英国的船坚炮利B.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 中国的闭关锁国D. 西方列强加紧扩张【答案】B【解析】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正在全球各地寻找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迫切希望打开中国大门,在这种情况下鸦片战争爆发。故答案为B项。船坚炮利是英国取胜的原因,不是必然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排除A项;“闭关锁国”并不必然招致外来侵略,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就在世界各地扩张,排除D项。点睛:19世纪是西方向全球进行殖民扩张的年代,殖民势力已经渗透到亚洲。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为了争夺原料产地和市场,亟需打开中国的大门。此时的中国,在经历了康乾盛世的繁荣之后逐渐走向衰落,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秩序与中国的朝贡体系产生了剧烈冲突。围绕着鸦片贸易,中英矛盾不断升级。可见,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及全球的扩张,体现了近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农业文明的碰撞,在这样的大势下,鸦片战争无可避免地爆发了。11.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该状况的出现是山于美国取得了A. 领事裁判权B. 片面最惠国待遇C. 居住及租界地权D. 协定关税权【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列强之间进行侵略权益的分享,一国获得的侵略权益其他列强们也自动获得,这属于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内容,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片面最惠国待遇而非领事裁判权,所以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未涉及到居住及租地权以及协办定关税权的问题,所以选项C、D均是不符合题意的,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列强在中国攫取的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认识和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12.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最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内容是A.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C. 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D. 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含义是指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镇压中国民众的反抗,所以辛丑条约中规定“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深刻体现了这一特征 ,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天津条约的内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尽管均是辛丑条约的内容,但体现不了使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这个影响,所以选项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中国近代以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经常考查这些条约的内容和影响,需要我们必须牢记的相关条约包括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13. 在临时约法制定前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中华民国的政体形式作出了重大改动,由最初预想的总统制转变为责任内阁制,进行这一改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 革命党人进行政权建设的经验不足B. 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C. 清政府的阻挠D. 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为了限制袁世凯提出三项条件,即一是迁都南京,二是袁世凯南京就职,三是保证遵守临时约法。按临时约法的政治构架,国会产生后,除选举新的大总统外,新一任内阁将由国会选举中获胜的政党来组织,而内阁总理也一般由获胜的政党党魁担任。按此制度设计,大总统统领全局,但具体的行政权却是由内阁总理掌握,大总统的命令非经内阁总理与阁员的副署不能生效。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临时约法14. 下面有四副关于五四运动的对联,其中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的是A. “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B. “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C.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D. “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反映了在学生、工人的斗争下,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故C项正确;ABD项体现了斗争的决心,没有体现出斗争取得胜利,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点是“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从四副对联找到“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的表现即可。15. 下面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几幅图片,综合这几幅图片,以下说法最恰当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一场国际战争B.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始终是抗战的主要力量C.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D.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始终积极组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反映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由国民党,共产党,人民大众和少数民族人民都积极参与的对日反抗作战,这说明中国的抗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与此主旨不符。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16. 下列是对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奋斗历程进行概括性的组词语,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B. 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日出东方C. 灯塔指引日出东方星火燎原进京赶考力挽狂澜D. 星火燎原灯塔指引日出东方进京赶考力挽狂澜【答案】A【解析】日出东方代表中共成立;星火燎原说明是井冈山斗争;力挽狂澜是遵义会议;灯塔指引是中共七大召开;进京赶考是七届二中全会,依次排序A正确。其他顺序错误。17. 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以此为理论依据,对已黎公社最合理的评价是A. 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B. 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C. 它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D. 它建立的国家机器具有代议制的色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根据题目内容可知,马克思认为新的社会取代旧的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在生产力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之前,旧的社会是不会被取代的。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时期的资本主义正处于蓬勃上升时期,所以巴黎公社的爆发不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是社会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发生的一个偶然事件,因此说明它的失败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的失败18. 其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下图是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个错误共产党官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武装起义方式夺取政权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以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但是七月流血时间打破了和平夺权的幻想,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新中国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全国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此分析图片中由三处不合史实,故选C。ABD表述不准确。考点: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的发展19. 十月作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再论的一次实践性试给,这次“试验”的主要结果是A. 发布了革命纲领四月提纲B. 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C. 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D.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D项正确; A在其之前,B是二月革命的影响,C是巴黎公社。所以选择D。20. 关于依法治国,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到: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我国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是在A. 1954年B. 1958年C. 1978年D. 1982年【答案】C【解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点睛:时间和空间是历史学习中面临的重要历史要素。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年代)和一定的空间(地点或者区域),学习历史,如果没有时间和空间观念,则无从分析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无从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因此,标志历史发展的重要年代(包括朝代)以及空间(或者地图)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而这恰恰是目前模块学习中同学们不容易掌握的薄弱之处,这一题提醒大家,要关注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因素。21. 根据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共同之处是A. 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C. 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 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解题关键是找出三个制度的共同点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都属于一个中国,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民族自治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A项不符合民族自治区;C项不符合特别行政区;D项不符合民族自治区。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民族自治区与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比较22. 著名的加拿大学者罗纳德基斯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当时“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构也承认,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该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又输掉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手下。”这表明A. 万隆会议帮助一些亚非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B. 具有个人魅力的外交家征服了美国C. 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D. 社会主义运动趋势在世界明显增强【答案】C【解析】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是中国外交方面的一个胜利,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材料并未明确表述“征服了美国”,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未体现出社会主义运动趋势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23. 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布什这段话所针的历史事件是A.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 中日邦交正常化D. 美国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答案】B【解析】材料“1971年10月25日”“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B项正确;AC项是1972年;D项1954年。24. 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 马歇尔计划C. 华约的成立D. 朝鲜战争【答案】A【解析】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政策,争霸全球计划,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故A正确;B是冷战的经济方面表现;C属于两极格局正是形成标志;D属于亚洲的热战。25. 某论文的中心词上要有“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苏联解体”。此论文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B. 美国霸权地位的崩溃C.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D.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答案】A【解析】欧洲共同体、日本、不结盟运动均和多极化相关,特别是“苏联解体”后多极化在加强,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未体现出美国霸权地位的崩溃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政治多极化而非经济全球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第II卷(材料题,共50分)材料一秦始皇创建了前所未有的帝国体制,一个管辖全国的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这是一种先秦时代没有的中央集权制,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于郡、县、乡、亭、里。这是秦始皇最具历史意义的创制。国史十六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前所未有的帝国体制”的主要内容。材料二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美国总统乔治布什xx年的国庆日演说(2)材料二中美国总统为何说自己“站在笼子里”,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除此之外美国还在哪些方面实现了权力的制衡。材料三(3)以上两部文献体现了近代以来我国政治发展的哪种趋势?任选其中一部文献分析其意义。【答案】(1)创立皇权之上的皇帝制度,中央上,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实行郡县制。(2)说明: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只掌握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议会和法院权利的限制;两党制之间的制衡;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制衡(3)趋势:民主化,法制化。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上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前所未有的帝国体制”的主要内容其实就是回答出秦朝在地方推行的的郡县制、在中央推行的三公九卿制、以及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等。(2)美国总统说自己“站在笼子里”其实是说美国总统受到了国会和法院的制约,所以说自己“站在笼子里”。“还在哪些方面实现了权力的制衡”其实就是回答出中央和地方的制衡、大州和小州的制衡、政党之间的制衡等。(3)注意问的是“政治发展”趋势,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追求民主共和,1954年宪法也具有民主性,所以“政治发展”趋势就是回答出民主化即可。注意是只需任选其中一部,例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主要突出该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方面具有进步意义之类的答案均可。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官的设置源于先奏时期,秦朝,以御史监察和谏(议)大夫为主的谏官谏议,随着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而制度化。汉代御史秩皆六百石,隋唐御史在六品至八品之间监察御史等监察官的选授权多集中在皇帝手中,并且要求严格。明代要求“(御史)当用清谨介直之士。清则无私,谨则无忽,介直则敢言”,且“新进初仕,不许除授御史”,自秦汉历唐宋至明清,御史由所属机构多变动、仍身兼他职的监察官发展成机构完全直属皇帝、专司监察的官员。古代监察制度中,监察官多享有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力。隋唐以后,御史监察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一般不接受任何二级行政长官的指令。御史之外还常派使臣临时巡察地方。常驻与巡察,例行与不定期巡察相结合,表明了对地方吏治的格外重视。摘自中国古代御史、谏官制度的特点及作用材料二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2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美】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材料三1883年,美国就颁布了文官制度法,对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做出了详细的规范。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联邦贪污对策法,规定选举中总统和国会议员得到100美元以上的捐款必须登记。1985年推出的政府工作人员道德准则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公职做交易;公职人员不得在外兼任与其职责利益相冲突的工作或从事与其职责相冲突的事务;政府官员在离职后一年内不得回原工作部门从事游说活动,违反者将受到刑事处分。在美国,除非能证明媒体存在着实际的恶意,否则对公职人员的报道即使不准确,也免受司法追究。1972年6月17日,美国总统大选在即,在任总统尼克松的5名亲住潜入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办公室,偷拍文件和安置窃听器,被当场抓获。其后,尼克松极力阻挠媒体对这一事件的调查,甚至威胁吊销华盛頓邮报所属公司的营业执照,但报纸不为其所阻吓,彻底揭开了丑闻。尼克松也因此被迫辞职。摘编自反腐败与制度宏观视角看西方国家防治腐败措施(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和目的。(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美国为例,概括西方发达国家官员廉洁度比较高的原因【答案】(1)特点:“以小驭大”、“位卑权重”;选任御史、谏官有严格的制度和要求;拥有相对独立的行使职权的权力;重视对地方的监察。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2)特点:公民监督(自下而上);定期投票;预防为主。目的:维护民主政治。(3)以先法来避免绝对权力(实行权力制衡),从体制上扼制腐败的产生;制定反腐败法律,规范政府公务人员的行为;实行独立的舆论监督;加强道德规范。【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汉代御史秩皆六百石,隋唐御史在六品至八品之间”表明监察官员权力大,但品秩较低。“监察御史等监察官的选授权多集中在皇帝手中,并且要求严格”表明监察官员选拔严格。“古代监察制度中,监察官多享有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力”表明监察官员拥有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力。“常驻与巡察,例行与不定期巡察相结合,表明了对地方吏治的格外重视”表明重视地方监察;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随着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而制度化”“监察御史等监察官的选授权多集中在皇帝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产物。(2)第一小问依据从材料二中“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体现了定期投票;“雅典人投票放逐”体现了直接民主,即公民的监督;“一种预防犯罪的”体现了预防为主;第二小问从维护阶级统治角度回答。(3)美国1787宪法确定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主要通过权利的制约与平衡来实现的。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和西方的监察制度以及近代西方的民主制度设计范围广,知识面大考查对课本知识的熟记,调动,运用的能力以及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28. 图片中包含很多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比较上述两幅有关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图片,从图1、图2的变化中提取两个信息,并加以说明。【答案】示例:信息一:中共民主革命区域中心的变化,由南方转到北方。说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但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实行战略转移。随着长征的胜利,中共民主革命区域中心由南方转到北方。信息二:中共革命的对象由国民党反动派转变为日本侵略者,革命任务由“武装反蒋”转向抗击日本侵略。说明: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所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成为当时革命的主要任务。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伴随着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中共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并逐渐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因为包含“很多”历史信息,所以可以开方式回答,但要突出两幅图片的联系,图一是革命根据地,图二是抗日根据地,可以从区域中心的变化、革命对象的变化等多角度分析即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本题其实就是回答出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的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