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04022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1689年3月,英国议会下院通过拨款法案,授予国王每年120万镑的税款,并规定其中60万镑用于宫廷和非军事性开支,其余用作海陆军开支。1697年议会又通过年金法案,规定自翌年起,每年拨出固定款项作为宫廷开支,长期不变。上述拨款法案的通过旨在A. 保障国王的军事权B. 限制国王的行政权C. 确保王室财政独立D. 依法监管王室财政【答案】D【解析】国王的税款必须由议会下院通过立法拨款,充分体现了英国君主立宪制下依法监管王室财政的特点,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没有涉及,排除;材料表明是对国王财政权的限制,排除B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2. 182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三个市(新兴工业城市)的人口总计50万,却从未派出一名议员;而衰败选邑老萨勒姆已成为无人居住的农田,却拥有7张选票。这表明A. 英国政府不重视工业的发展B.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C. 新兴工业城市不愿派出议员D. 英国议会改革势在必行【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在1832年议会改革之前英国议会主要由贵族把持,在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大量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而新兴工业城市和衰败选邑的选票分配不均,这表明此时的英国议会改革势在必行,D正确;ABC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选D3. 随着中期选举不断升温,xx11月20日奥巴马宣布通过总统行政令调整移民政策之后,不出意料地迎来共和党人集体炮轰,21日美国众议长博纳宣布众议院已正式向华盛顿联邦法院起诉奥巴马政府,称政府在落实奥巴马医改法案过程中行使了“超出宪法赋予的权力”。材料能够说明的美国政治的原则是A. 人民主权B. 分权制衡C. 联邦至上D. 政党政治【答案】B【解析】材料中讲到的“美国众议长博纳宣布众议院已正式向华盛顿联邦法院起诉奥巴马政府”,说明了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政治体制,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故本题选B。ACD三项与材料的意思都不相符,可排除。4. 1787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民众认为,宪法应由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制宪会议)自己来制定,然后把它交给政府,而不应该预先由政府制定它,然后把它“恩赐”给人民。如果一个政府能够制定自己的宪法,那么这个政府也就可以任意改变宪法,从而堕落为暴政。这反映马萨诸塞州民众认为A. 反复无常的政府易走向暴政B. 制定宪法要遵循民主的程序C. 联邦宪法的内容要件现民主D. 制宪会议要由地方选举产生【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通过自己选出的制宪会议”“由制定然后然后”“一个政府能够制定自己的宪法”等信息可得出民众注重的是宪法制订的方法和程序,没有谈到政府的多变性,故A项排除,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联邦宪法的内容,故C项排除;材料强调宪法必须体现人民的意愿,保证民主的程序,故D项排除。5. 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这表明A. 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B.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C. 法国已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D. 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工人可以建立自己的政党,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而斗争,说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承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共和国的建立为法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提供了可能,而不是将要发生无产阶级革命,A项错误;C项材料未体现;材料反映的是共和国的建立为法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提供了可能,而不是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D项错误。6. 1890年,普鲁士政府的全部候补官员中有404%是贵族,1900年为44.6%,到1914年时,这一比例达到了55.5%,这反映出近代德国A. 专制统治强化B. 政治民主化滞后C. 军国主义盛行D. 没有代议制特征【答案】B【解析】普鲁士政府的全部候补官员中贵族所占比例高,反映政治民主化程度不高,不能体现专制统治强化,A错误,B正确;C与材料无关;普鲁士政治民主化程度不高,但也建立了代议制,D错误。【名师点睛】7. 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的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A. 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B. 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C. 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的控制D. 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答案】C【解析】从题干内容来看,因为帝国议会否决了宰相的提案,结果宰相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新选出的帝国议会则通过了宰相的同一个提案,由于宰相拥有行政权,所以可以得出C是符合题意的;题干中可以看出是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所以A的说法不符合史实;1871年宪法规定德国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故B不符合史实;联邦议会是立法机构,故D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点睛:这一题的解题关键是搞清其中的几个概念及其关系。分别是德国皇帝及其权力、宰相及其权力、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及其权力、宰相与帝国议会、联邦议会的关系、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关系。8.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A. 总统控制议会B. 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C. 总统权力大,议会权力小D. 行政权高于立法权【答案】B【解析】材料的大意是法兰西总统有权召集议会开会,但是议会也有权让总统召集议会开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的总统是由议会联席会议选出,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所以总统的权力要受制于议会。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表述错误,在法国政体中议会和总统权力是相互平行的,没有谁高谁低之分。9. 有学者认为,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在该学者看来,德国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统一之后仍实行君主专制B.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 皇帝凌驾于帝国议会之上D. 宰相掌握了一切大权【答案】B【解析】注意限定信息“根本原因”,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容克地主贵族的实力强大,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这本应该由资产阶级完成的任务,却因为实力悬殊而错位,结合所学可知,其根本原因是德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故B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B10. 近代以来,欧美各国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通过王朝战争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学习了政治文明历程中的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后,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英国首相不经选举产生,由议会少数党领袖担任B. 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不受任何机构的制约C. 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多数票选出D. 德国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对议会负责不对皇帝负责【答案】C【解析】A依据所学,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B项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制,总统的权力受国会、最高法院的制约;C项依据法国1875年宪法,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选举产生;D项德国首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故选C。11. 英国的漫画家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的漫画。画中的房间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挑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这幅漫画的含义是A. 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B. 法国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C. 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样软弱无能D. 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解题关键在于结合所学知识背景来理解材料,女郎千挑万选终于选定了帽子,象征着法国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革命和政体变更,终于在1875年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共和政体。法国的共和政体最终确立后,没有随时改变,故排除A项;法国政体不是装饰品,而是各司其职、依法行政,故排除B、C项。所以答案选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2.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 鸦片战争B. 甲午中日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D. 抗日战争【答案】A【解析】据材料“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A正确;中日甲午战争不是“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故B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抗日战争也不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故D错误。故选A。13. 1858年钦差大臣桂良签订天津条约时奏报咸丰帝:“此时英、佛(法国)两国和约,万不可作为真凭实据,不过假此数纸,暂且退却海口兵船。将来尚欲背盟弃好。只须将奴才等治以办理不善之罪,即可作为废纸。”这表明了清政府A. 坚决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B. 仍然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C. 还没有接受近代外交观念D. 主张处理好和西方的关系【答案】C【解析】签订的条约是不可作为废纸的,但钦差大臣桂良却这样认为,这个现象足以证明清政府还没有接受近代外交观念,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抵抗外来侵略决心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闭关锁国的政策已经被打破,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清政府对近代外交的无知而非主张处理好和西方的关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4. 资政新篇批判重农抑商,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牟利,鼓励私人资本。这说明资政新篇A.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B. 符合太平天国实际C. 得到西方列强支持D. 注重广大民众利益【答案】A【解析】从材料“批判重农抑商,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牟利,鼓励私人资本”中可以看出,资政新篇强调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及先进科技,顺应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潮流,故A项正确;太平天国是农民阶级政权,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并不符合太平天国的实际,故B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列强的支持,故D项排除。15.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A. 战争赔款太少B. 鸦片仍然不能输入C. 清政府不听话D. 外国商品销量有限【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后,由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英国商品输出的愿望落空,为此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选D;鸦片战争赔款不少,排除A;清政府同意南京条约,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达到,排除B;五口通商有利于英国商品输出,排除D。16. 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25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命调时间调出省兵数调往方向1841年1月5日贵州1000广东1842年3月24日甘肃1000浙江1842年6月1日山西1000江苏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 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B. 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C. 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D. 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答案】A【解析】表格表明,从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到清政府从各省调兵增援东南沿海、各省执行,存在着时间长、兵力人员不足、距离偏远等体制僵化落后等问题,故选A项。清政府害怕人民群众力量的壮大,不可能采取全民动员抗敌的方式,故排除B项;C、D两项所述与材料信息无关,均排除。17. 下表为1852年广州与上海几种主要英国商品进口数量比较,你认为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种类(单位)广州上海广州比上海羽毛纱(万匹)2.259.99-7.74粗咔叽(万匹)12.3117.85-5.54呢绒(万匹)4.759.13-4.38印花布(万匹)38.2461.48-23.24平织布(万匹)380.07748.61-368.54铁器(万担)1.2311.79-10.56A. 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B.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C. 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D. 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答案】B【解析】本题是对鸦片战争后广州、上海贸易地位的变化原因的考查。由材料可以看出,1852年上海商品进口的数量远远超过广州。由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打开中国大门,清政府被迫开放了一批通商口岸。A与材料无关,C、D两项不符合史实。答案为B。18. “以天国的理想作为现实奋斗的目标,以政治上的平等与经济上的平均作为政治动员的口号。”下列文献内容能够印证该观点的是A. 海国图志B. 天朝田亩制度C. 资政新篇D. 中外纪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天国的理想、政治上的平等与经济上的平均”和所学 史实应该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19. 有学者认为,19世纪末的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传教士)渗透,传统的社会体系发生了动摇,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这说明义和团运动A. 遭到了列强的镇压B. 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改变C. 具有广泛群众基础D. 是列强侵略加剧的产物【答案】D点睛:材料“19世纪末的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传教士)渗透”“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然后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正确答案即可。20. 下图为某同学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所采用的材料。该图片可用来说明甲午中日战争A. 日本蓄谋已久B. 中国失败原因C. 日本军力强大D. 中国政府腐畋【答案】B【解析】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总吨位、总马力,还是编队航速,北洋舰队都落后与日本联合舰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故B项正确;ACD项材料中都没有体现出。21. 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说明开放的通商口岸已经深入到长江流域的重庆,再根据“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只交所定进口税”说明列强取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这些信息都说明该条约是马关条约。所以本题选C,A、B、D与材料不符。22. 中东战纪本末描述了某次战役情形,“乃各铁舰避于威海卫,间或徉遣偏师开出口外而且舰既入口,即飞电天津督院云,某某船巡逻至某处,并无倭船踪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清政府不给对方开战口实B. 这次战役出现于黄海海战之后C. 中国遭到多国的共同侵略D. 这次战争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答案】B【解析】从材料“乃各铁舰避于威海卫,间或徉遣偏师开出口外而且舰既入口,即飞电天津督院云,某某船巡逻至某处,并无倭船踪迹”可以看出这是发生在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清政府避战自保的现象,故A项不对,选项C早已发生,D的时间错误,故ACD三项排除。23. 民国法学家王宠惠曾针对民国初年根本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以该学者视角判断,下列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的问题是A. 实行民主宪政而非专制政治B. 通过法律确立民主共和制度C. 倡导“中国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D. 革命派想借此约束限制袁世凯专权【答案】D【解析】实行民主宪政,符合民主法治精神,不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的问题,故A项错误;B项通过法律确立民主,符合法制精神,不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的问题,故B项错误;C项倡导主权在民,符合民主精神,不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的问题,故C项错误;D项违背材料中“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的问题,不符合法制精神,符合题意,故选D项。点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目的分析解答。24.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A.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改变了国人对西方民主的认识D. 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答案】A【解析】“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是民族意识的觉醒,“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是民主意识的觉醒,故选A;B只符合后者,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CD。25. 1921年梁启超说:“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弹劾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这反映出A. 梁启超不赞成手段激进的民主革命B. 赞赏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C. 辛亥革命的成果非革命党一己之功D. 辛亥革命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一面是同盟会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说明,辛亥革命的成功不是革命党一己之功,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梁启超不赞成手段激进的民主革命,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缺少广泛的群众基础,没有赢得社会各阶层的支持,故D项错误。26. 下表是武昌起义后成立的革命政府人员组成新军将领革命党咨议局议长巡抚布政使提督督练公所总参议13331111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 具有广泛群众基础B. 具有反封建的不彻底性C. 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 是自上而下的民主革命【答案】B【解析】从表格中的“咨议局议长、巡抚、布政使、提督、督练公所总参议”,可知革命队伍中混入了很多旧官僚,说明革命反封建的不彻底性,B正确。表格中没有涉及到各阶层都支持辛亥革命,A错误。从材料中看出革命党只有占3人,并不是多数,所以不能以此确定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C错误。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分析表格中政府人员的组成结构和相对应的人数,从中可以得出封建势力混入革命政府,带有反封建的不彻底性。27. 1919年,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这反映了A. 中国人民开展收回利权运动B.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C.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四运动【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1919”“爱国运动”可知是五四运动,“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说明当时对于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起国人爱国的热情,故C正确;A是国民大革命时期;B是辛丑条约影响;共产党成立是1921年,故D错误。28. 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A.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C.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 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一种全国性的舆论”、“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这在外国公使看来,是“前所未有的”、“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等,可知这个事件是五四运动。故B项正确;A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C项是国民革命(北伐战争)的影响,排除;D项是渡江战役的影响,排除。点睛:关于五四运动的认识与理解,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29. 教育家蒋梦麟说,五四事件使中国人第一次真正懂得了,“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起来”。由此可见A. 五四运动宣扬了民主与科学思想B. 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C. 广大群众在五四运动中团结救国D. 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起来”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人民爱国救亡意识的觉醒,广大群众在五四运动中团结救国,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主与科学思想,而是强调广大群众的团结救国,排除A。根据材料“中国人第一次懂得”可知没有特指是无产阶级,排除B。材料中的“中国人”包含青年学生,但并没有特指他们的作用,排除D。30. 1939年5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撰写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其中写道:“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明中国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新阶段”指A. 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B.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C.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参加革命斗争D. 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中国革命【答案】B【解析】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对斗争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故B正确;A是十月革命后;C是辛亥革命时期;D是1921年。31. 有观点认为,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这一观点A. 否定了英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B. 旨在论证权利法案资产阶级属性C. 认为英国革命后阶级矛盾已根除D. 强调英国立宪传统以成文法形式确立【答案】D【解析】题干的观点是:革命的政治后果并不是建立君主立宪,而是将这种早已存在的立宪传统以成文法的形式确立起来,以消除对议会的干扰和破坏。从某种角度看,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英国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先决条件,故B项错误,D项正确。题干没有否定英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排除A项;C项“已根除”说法太绝对,排除。32. 下列阶级或阶层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增强了在议会中地位的是A. 新兴工业资产阶级B. 新兴工业无产阶级C. 资产阶级化的贵族D. 封建贵族地主阶层【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1832年议会改革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增加了在议会中的席位,增强了在议会中地位,故A项正确;1832年议会改革没有增加无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席位,故B项错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和封建贵族地主阶层与1832年议会改革增加议席无关,故CD项都错误。故选A。33. 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A. 选举是民主的基本体现B. 国会是代议制权力中枢C. 妥协是现代政治重要机制D. 分权是共和制关键措施【答案】C【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最终方案是方案一和方案二的综合,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通过妥协以协调大州与小州的矛盾,体现出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C项正确;AD两项材料无从体现,B项表述错误,美国是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国家权力中心在总统,排除ABD。34. “对共和派而言,虽然宪法未对国家政治体制做出明确规定,但既然宪法承认了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那么自然也就意味着承认共和国本身;而对君主派来说,由于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参议院由由间接选举产生,一俟君主派得势,只要将宪法略加修改,总统可以变为国王,参议院可以变为贵族院。”这反映出法国1875年宪法A. 脱离法国国情B. 是两派相互妥协的产物C. 不能维持长久D. 获得了两派的竭力支持【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875年宪法不是脱离法国国情而是根据法国国情通过的,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对共和派而言,虽然宪法未对国家政治体制做出明确规定,但既然宪法承认了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那么自然也就意味着承认共和国本身;而对君主派来说,由于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一俟君主派得势,只要将宪法略加修改,总统可以变为国王,参议院可以变为贵族院”可知,法国1875年宪法是共和派与君主派相互妥协的产物,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法国1875年宪法不能维持长久,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法国1875年宪法又称为一票共和,说明没有得到两派的竭力支持,故D项错误。【名师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并结合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和特点解答即可。35. 容克贵族俾斯麦完成了资产阶级没有完成的伟业,从而确立了俾斯麦在德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地位。这里的“伟业”主要是A. 制定民主宪法B. 赋予人民选举权C. 实现德国统一D. 镇压了工人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民族统一大业,从而确立了俾斯麦在德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地位,故C项正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特色,故AB项排除;D项与题意相反。第II卷3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来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主权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并与其他两权即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与平衡。材料二英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岳麓版教材政治文明历程美国:现代美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华盛顿之后,美国的总统选举受到政党控制,国会也形成两党对垒的局面。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文明历程(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法、美、德四国确立的标志性事件。(2)根据材料二,以英美两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有哪些基本特征?(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答案】(1)标志性事件: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法国1875年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德国1871年宪法。(2)基本特征:议会立法;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政党政治。(3)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各国政治制度的选择是由其国情决定的。【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法、美、德四国确立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法国1875年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德国1871年宪法。(2)从材料二中的“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可得出议会立法;从“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可得出政党政治;从美国的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可得出分权制衡原则;从“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可得出民主原则。(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美国和英国的政体形式不同,但都是符合本国的实际情况,从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各国政治制度的选择是由其国情决定的等方面进行思考。37.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近代西方宪政发展史上,“妥协”与“悖论”是两个绕不开的话题。首先,在西方民主政治中,妥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政治现象。它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英国人便承袭了典型的妥协传统。民主依赖于妥协,正如美国宪法本身就被认为是“一捆妥协案”。在制宪者们看来,真正的共和政体不是追求社会意见与意志的同一性。而是允许多种意见、意志和利益在一种有秩序的体制下妥协共存。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其次,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往往存在与启蒙思想家们所倡导的民主思想和原则相背离的地方。对其认识,不可只看它怎么说,更要看它怎么做,运作比字句更重要,只有了解实际的运作过程,才能有真正深刻的理解。摘编自龙太江:政治妥协与西方民主政治;钱乘旦:“说”与“做”的悖论根据材料自行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阐述至少须有两个国家的史实依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中存在着“妥协”现象。英国:“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同新旧贵族之间妥协的结果,但避免了流血冲突,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及1832年议会改革,都体现了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妥协,但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形成和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制,实现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和利益之衡;国会议员选举体现了大州和小州之间的利益平衡;联邦政府内部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之间的分权与制衡。美国宪法调和了各方意志和利益,保证了美国宪政民主政治正常运行。(或保留黑奴制度,协调南北方利益。)示例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实践中存在着与民主思想、原则相“背离”的现象。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之初,议会选举条件苛刻;美国1787年宪法保留了奴隶制度和种族歧视。它们违背了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民主思想和原则,体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狹隘和欺骗性。德意志帝国宪法仍然规定皇帝掌握大权,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举“立宪”之名而行“专制”之实,体现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性。【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答案不唯一,但论题必须与材料有关,围绕“政治妥协与西方民主政治”、“民主思想和原则相背离”等材料中的主题进行归纳。如: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中存在着“妥协”现象。答题内容必须要点化、序号化,注意“阐述至少须有两个国家的史实依据”,并史论结合。要联系教材所学知识,对“论据”进行补充、说明。如从美国1787年宪法中中央与各州的妥协、民主制与奴隶制的妥协、中央各机构的妥协等方面论述;也可以从英国“光荣革命”是议会和王权的妥协、1832年议会改革是工业资产阶级和金融资产阶级、贵族的妥协等角度进行分析,指出这种妥协保障了民主的运行,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最后注意总结,回归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