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末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03457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末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版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末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版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末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末综合测评(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为() 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A盐酸冰水混合物硫酸干冰B蒸馏水蔗糖溶液氧化铝二氧化硫C胆矾盐酸铁碳酸钙D胆矾食盐水氯化铜碳酸钠【解析】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而在两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盐酸为HCl的水溶液,为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为纯净物,则A项错误;C项中铁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碳酸钙为电解质,则C项错误;D项中Na2CO3为电解质,则D项错误。【答案】B2将饱和FeCl3溶液加入沸水中能制得Fe(OH)3胶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B含0.1 mol FeCl3溶质的溶液形成胶体后,胶体粒子为0.1 molC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D可通过观察液体是否澄清透明,来区别溶液和胶体【解析】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A错误;含0.1 mol FeCl3溶质的溶液形成胶体后,胶体粒子远小于0.1 mol,B错误;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C正确;通过丁达尔效应来区别溶液和胶体,溶液和胶体均澄清透明,不能通过观察液体是否澄清透明来区别溶液和胶体,D错误。【答案】C3某学生利用如图装置对电解质溶液导电性进行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闭合开关K,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证明HCl溶液是电解质B闭合开关K,向烧杯中加入NaCl固体,由于HCl与NaCl不反应,故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变化C闭合开关K,向溶液中加入CaCO3固体,电流计示数不变D选取相同浓度的硫酸替换0.1 molL1的HCl溶液,电流计的示数相同【解析】开关闭合后,电流计指针偏转说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HCl发生了电离,HCl是电解质,但HCl溶液为混合物,不是电解质,A错误;向HCl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强,电流计示数增大,B错误;向HCl溶液中加入CaCO3固体,由于2HCaCO3=Ca2CO2H2O,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减小,但离子所带电荷数增大,导电性不变,电流计示数不变,C正确;盐酸和硫酸浓度相同时溶液中离子浓度不同,导电能力不同,电流计示数不同,D错误。【答案】C4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B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C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D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解析】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是离子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钠在氯气中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离子反应。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是离子反应,由于反应前后Fe、Cu两种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项属于离子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C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Ba2OHHSO=BaSO4H2OBAl2O3溶于盐酸中:O22H=H2OC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uAg=Cu2AgDCu(OH)2中加入硝酸:Cu(OH)22H=Cu22H2O【解析】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BaSO42H2O,A错误;氧化物不能拆分为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B错误;电荷不守恒,C错误;Cu(OH)2是难溶碱,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可拆成离子,D正确。【答案】D6在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K、Cu2、NO、SOBK、Na、Cl、COCZn2、NH、NO、ClDK、Na、MnO、SO【解析】解答离子共存问题一定要注意题干中是否有隐含条件,要全面分析。本题题干中有两个条件:溶液无色透明;溶液呈强酸性。A项中Cu2呈蓝色;B项中CO与H不能大量共存;D项中MnO呈紫色;C项中的离子不满足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可以大量共存。【答案】C7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ACaCO32H=Ca2CO2H2OB2Fe2Cl2=2Fe32ClCHCOH=CO2H2ODNa2OH2O=2Na2OH【解析】对于离子反应,只要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也是氧化还原反应。A、C、D中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中Fe与Cl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8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3O2=2O3,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氧化反应一定先于还原反应发生C氧化性强的物质与还原性强的物质接触一定能发生反应D氧化剂本身一定只发生还原反应【解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3O2=2O3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因此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没有先后之分,B错误;氧化性强的物质与还原性强的物质接触不一定发生反应,如氯气与Na仅接触不点燃是不会反应的,C错误;氧化剂本身一定会发生还原反应,还可能发生氧化反应或其他反应,D错误。【答案】A9对于铝热反应:Fe2O32Al2FeAl2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B若27 g Al参加反应则有3 mol电子转移CFe2O3发生氧化反应DAl被还原【解析】铁元素的化合价由3降为0,A错误;27 g Al的物质的量为1 mol,Al从0价升高到3价,故反应中有3 mol电子转移,B正确;Fe2O3中铁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C错误;Al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D错误。【答案】B10常温下,在水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16H10C2XO=2X25C28H2O;2A2B2=2A32B;2BC2=B22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C22A2=2A32C可以进行B反应是置换反应C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C2B2A3D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A2BX2【解析】由可知:氧化性:XOC2,还原性:CX2。由可知:氧化性:B2A3,还原性:A2B。由可知:氧化性:C2B2,还原性:BC。综合三个反应可得:有关微粒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XOC2B2A3;还原性强弱顺序为:A2BCX2,D项错误。【答案】D11在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解析】由反应方程式可知,氧化剂为KMnO4,还原剂为HCl,当2 mol KMnO4被还原为2价锰离子时,有10 mol HCl被氧化为氯气,另外6 mol氯离子没有变化;氧化产物为氯气,还原产物为氯化锰,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答案】A12在反应3S6KOHK2SO32K2S3H2O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硫原子个数比为()A12B21C11 D32【解析】由反应分析化合价可知,被氧化的硫原子生成K2SO3,被还原的硫原子生成了K2S,由反应产物的化学计量数可得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硫原子个数之比为12。【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3(12分)在如表所示的空格中写出相应的物质名称或化学式,并指出物质的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物质名称硫酸氢氧化钡铁化学式MgOFeCl3物质类别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1)硫酸和氢氧化钡:_。(2)硫酸和铁:_。【答案】氧化镁氯化铁H2SO4Ba(OH)2Fe酸氧化物碱盐单质(1)H2SO4Ba(OH)2=BaSO42H2O复分解反应(2)FeH2SO4=FeSO4H2置换反应14(14分)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1)若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_。A冷水 B沸水CNaOH浓溶液 DNaCl浓溶液(2)现有甲、乙、丙、丁四名同学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甲同学的操作是:取一小烧杯,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请评价该操作是否正确:_。乙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请评价是否正确:_。丙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煮沸10分钟。请评价是否正确:_。丁按教材步骤操作时,边滴加FeCl3饱和溶液边用玻璃棒搅拌,结果没有制得胶体,请你帮他分析其中的原因_。(3)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4)怎样检验你制得的胶体?_。(5)取少量你制得的胶体加入试管中,加入(NH4)2SO4溶液,现象是_,这种现象称为胶体的_。【解析】(1)FeCl3在冷水中反应程度小,不能形成Fe(OH)3胶体;FeCl3与NaOH浓溶液反应生成Fe(OH)3沉淀;Fe(OH)3胶体微粒带正电荷,遇NaCl溶液发生胶体聚沉,生成Fe(OH)3沉淀,不会形成胶体。(2)甲同学操作正确;乙同学直接加热FeCl3饱和溶液,因FeCl3溶液浓度过大直接生成Fe(OH)3沉淀;丙长时间加热会导致Fe(OH)3胶体聚沉;制备Fe(OH)3胶体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因为用玻璃棒搅拌时,会减弱胶粒对电荷的吸附能力,使胶粒容易碰撞结合形成更大的颗粒而沉降。(3)书写方程式时不能写成“Fe(OH)3”。(4)丁达尔效应是区别胶体与溶液的最佳方法。(5)Fe(OH)3胶粒所带正电荷被SO所带负电荷中和,产生红褐色沉淀。【答案】(1)B(2)正确不正确不正确用玻璃棒搅拌时,会减弱胶粒对电荷的吸附能力,使胶粒易碰撞结合成更大的颗粒而沉降(3)FeCl33H2O=Fe(OH)3(胶体)3HCl(4)利用丁达尔效应:让一束光线通过制得的Fe(OH)3胶体,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已经制得胶体(5)产生红褐色沉淀聚沉15(12分)某溶液中含有Ba2、Cu2、Ag,现用NaOH溶液、盐酸和Na2SO4溶液将这三种离子逐一沉淀分离。其流程图如下,则(1)沉淀的化学式:沉淀1_,沉淀2_,沉淀3_。(2)写出混合液A的离子方程式:_;溶液B的离子方程式:_。【解析】要使Ba2、Cu2、Ag逐一沉淀分离,必须考虑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由于OH、SO均能同时与两种阳离子生成沉淀,故应先加入盐酸,除去Ag:ClAg=AgCl。【答案】(1)AgClBaSO4或Cu(OH)2Cu(OH)2(或BaSO4)(2)AgCl=AgClBa2SO=BaSO4或Cu22OH=Cu(OH)216(14分)(1)按如图所示操作,充分反应后: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中铜丝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结合、实验现象可知Fe2、Cu2、Ag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2)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5种物质:S、H2S、HNO3、NO、H2O。该反应物中还原产物是_;若反应方程式中转移了0.3 mol电子,则氧化产物的质量是_ g。(3)将少量Cl2通入FeBr2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这个事实说明具有还原性的粒子还原性强弱为_。【解析】(1)铁与CuSO4溶液发生反应:FeCu2=Fe2Cu,氧化性Cu2Fe2,Cu与AgNO3溶液发生反应Cu2Ag=Cu22Ag,Ag附着在Cu的表面,氧化性Cu2Ag,故氧化性AgCu2Fe2。(2)由于HNO3中的N为5价,为氮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只具有氧化性,H2S中的S为2价,只具有还原性,故此反应为HNO3H2SSNOH2O,还原产物为NO,氧化产物为S,其中H2,转移2 mol e生成32 g S,故转移0.3 mol e时,得到S的质量为4.8 g。(3)Fe2、Br均具有还原性,当通入少量Cl2时,只有Fe2被氧化,说明还原性Fe2BrCl。【答案】(1)FeCu2=Fe2Cu红色铜丝上有银白色金属附着AgCu2Fe2(2)NO4.8(3)Fe2BrC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