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联考试题 (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98255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联考试题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联考试题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联考试题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联考试题 (I)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反腐,是古今中外都备受关注的话题,“老虎、苍蝇一起打”,大贪小贪均不放过。一个国家的社会进步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治官治吏史,也是反贪反腐史,古代各朝都成立相当于今反贪局或监察部这样的中央监察机构。秦朝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完备监察机构的朝代,此机构名叫“御史台”,一把手叫“御史大夫”;汉朝时,御史大夫被提升到与丞相同一行政级别。汉文帝时,鉴于当时御史监察不力的情况,临时调派身边可信人员到下面核查,此行为称为“刺”。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正式设立“刺史”,这成为中国古代反贪的一种新型“反腐办”。除常规监察机构反腐外,古代还有最有效的一招,是动员民间参与反腐,鼓励民间积极“举报”。刘彻建立所谓“言事变”制度,就是俗话所说的“打小报告”;南北朝的北魏拓跋嗣(魏元明帝)当皇帝时,专门下诏,鼓励民众举告贪官;到了北宋,“上奏言事”备受重视,范仲淹、包拯、王安石、朱熹,都曾给皇帝写过很多反腐奏折,包孝肃公奏议一书多是揭露、举报官员腐败的,当时的贪官最怕被包拯奏上一本;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除了允许越级告状、鼓励实名举报外,还支持民间进京上访。“举报”虽然可以减少官员腐败现象,但腐败仍无法从根本上杜绝。于是,“制度反腐”成为一种探索。所谓“制度反腐”,古人叫“治贪用重典”,在吕刑中便有“其罪惟均”的说法,即官员贪赃枉法,与庶民同罪。从量刑上看,对官吏犯罪的法律惩罚重于常人。在秦朝,“通一钱者,黥为城旦”,即行贿受贿达到一个铜钱,就要受到脸上刺字并服苦役的刑罚。明朝对贪官用刑之酷是历史上罕见的,尤其让人感到恐怖的是“剥皮实草”,贪官污吏们被拉到府州县衙门左首的土地庙杀死,并将他们的皮整张剥下来,里面填上稻草,然后把这些假人摆在衙门的公座旁边,以这种阴森恐怖的方式与继任官员进行职务移交。有学者对唐宋明清四朝正七品官月俸数与当时的贪官受贿数额做过比较,结论是当时官吏贪污受贿相当于正七品官一个多月甚至低于一个月的俸禄,就要被绞杀。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在严惩贪官污吏的同时,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积极大力倡导廉政,并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途径传播廉政信条,力图使官吏能够自我约束、自我克制。“腐败”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大公害,反腐败斗争已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我们必须以史为鉴,立足与民主和法治的基础,完善廉政制度,长期不懈地进行反腐倡廉,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摘自中华励志网)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的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从某种意义上说,治官治吏,尤其是反贪反腐,意味着一个社会的进步诉求。B.古今中外都强调反腐,反腐就应该从官员选拔开始进行,古人称之为“吏治”。C. 汉代刺史制度的建立,是因为御史不奉法,监察不力,于是皇帝另派中央官员巡视地方。D. 秦朝建立了第一个完备的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 包孝肃公奏议一书都是记录揭露、举报贪官腐败的反腐奏折,北宋时的贪官最怕被包拯奏上一本。B.作为反腐的手段,朱元璋对贪污腐败实施的刑罚骇人听闻,他独创的“剥皮实草”制起着杀一儆百的作用。C. 俗话所说的“打小报告”是古代最有效的反腐手段之一,就是保障吏民一定的言论自由,鼓励基层官员、民间人士越级上书,指阙言事。D.民告官,如果有理有据,又得到官方的及时处理,对于防治腐败,推行廉政,会起到积极作用;反之,官官相护,民怨难申,就会使矛盾激化。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治贪用重典,在吕刑中便有“其罪惟均”的说法,可见,中国古人一开始就知道防范审判不公和司法腐败。B.虽然立法严惩,但腐败却从来没有绝迹,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C.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途径传播廉政信条,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因此,官吏的自我约束能力得到大幅提升。D. 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努力完善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反腐败斗争持续有效的开展下去。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杨烈妇传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飞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氏当之矣。 (唐李翱杨烈妇传)【注释】李希烈陷汴州:唐德宗建中三年,淮南节度史李希烈拥兵割据,自称建兴王,第二年攻陷汴州(现河南开封)等地,自称楚帝。不久为刘洽所败,后来被部将毒死。 俘累:抓获捆绑。累,通“缧”,用绳索捆绑。 徇:宣布命令。 爨:(cun)烧火煮饭。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既又将盗陈州盗:偷盗B仓廪皆其积也积:积聚的粮食C县令,诚主也诚:诚然、确实D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固:坚持5以下几句话,全都直接表现杨氏大智大勇的一组是( )(3分)力不足,死焉,职也。 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亲为之爨以食之。贼失势,遂相与散走 杨氏至兹犹存。 A B C D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当叛军将要攻城之初、大敌来临之前,在妻子的劝说之下,县令李侃决定和妻子杨氏英勇抗争,同仇敌忾,誓与城共殉。终于用“义”和“勇”保全了项城。B当“李侃不知所为”时,杨氏劝夫带头守城,身先士卒。文章对杨氏给予高度赞扬,认为其行为当合于孔子的“仁者必有勇”。C杨氏多方发动城民,晓之以理,许之以利,并且亲临战地为军士做饭,激励士卒斗志。大家众志成城,击败了叛军。D叛军作鸟兽散,败走的原因除项城城民和吏卒军士勇守城池外,还应该由于刚开始交战就损失主帅,六军无主,失势而逃。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兵与财皆无,将若何?(3分)(2)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3分)(3)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3分)三、诗歌鉴赏(共3小题,共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10题塞下曲 (其一) 李 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8、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什么的特点。(1分)9、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2分)10、试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3分)四、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6分)11、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12、 明明如月,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1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14、哀吾生之须臾, , 挟飞仙以遨游, 。1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亦不能至也。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小题。(25 分)明月寺 “山上有一座明月寺,寺里头就只有住持夫妇两人。两人本是城里人,七零年春天来的,不知道为什么要来。来了快三十年了,从来不见有亲戚来看他们男的叫罗师傅, 女的叫薄师傅。两个人虽说是寺院住持,但从来就是俗家打扮,一直夫妇相称。你说奇怪 不奇怪?”因了这话,我走进了竹林掩映里的明月寺。这是一座小庙,进了门,眼前一黑,过了片刻才看清室内的陈设。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摆在屋子正中的木龛里。薄师傅从木龛后面走出来。一看见她,我就知道这是薄师傅。她是个清瘦的老妇人, 薄薄的身体,薄薄的头发,皮肤是暗白的,带着一点灰,与这幽暗的屋子很相配。她的眼神很特别,清而亮。她看人的时候,眼神专注,让人感到里面仿佛有许多要紧的内容,但仔细一看,里面什么都没有。她看了我一眼,说道:“要不要求签?”又补充了一句:“我这寺里的签,和别处不一样,不分上中下签。只要签上说的话对你有些用处,那就是上签。”于是我在观音面前焚香,磕头,在竹筒里抽了一支签,上面说道:海市蜃楼/过眼云烟/落花流水/浮生若梦。我突然无可抑制地感到悲戚。薄师傅又注意地看我一眼,说:“求签就像读书,在信与不信之间,最好。”我问她:“那到底是信还是不信?”她素白的脸上略略有些笑容了,她说: “这个我说不清楚。”又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像你这样喜欢泾渭分明。”我突然有个感觉,薄师傅以前可能是个教师,如果她是个教师的话,她一定是语文 老师。我立刻把我的感觉对薄师傅说了。我看见她先惊后喜,喜悦之色在脸上一掠而过, 代之以淡淡的悲戚。当我陷入无言的时候,薄师傅却说话了:“我领你看我种的花去。” 薄师傅对我说,大部分是她从山 上移下来的。譬如这种花,叫“剪春罗”。她特地用手指向我指示。我对薄师傅说:“哦,我知道了。剪春罗里面有个罗字,罗, 就是罗师傅这花是你为了罗师傅种的。”她蹲在菜地里,不看我,脸冲着一地的菜笑 了。她笑得十分真心,脸有些红了。看见她的笑容,我知道她平时不大笑的;凭她窈窕的 身影,我又可以断定,她年轻时就是一个人人宠爱的大美人。罗师傅在院子里扫地,薄师傅走过他的面前,也不看他,像自言自语地说:“小囡说,剪春罗是我特地为你种的。”罗师傅也像是自己咳嗽一声似的说:“我说也是。” 他已经默契得用不着神色和眼光去交流了。我们三个人就在厨房里的小桌子上吃晚饭了。“小囡,”薄师傅叫我了,她那如水的眼波看着我,“吃菜。”她对我说。罗师傅说:“你莫叫人家老是吃。你叫人家看看窗子外边的云。”厨房的西墙上有一面窗子,窗子外面是满山的姹紫嫣红,姹紫嫣红的上面天空上, 有更绚丽的颜色。只是一天的结束,天空却像再也不回来似的,拼足了力气灿烂地谢幕。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美丽的云霞,甜甜的,甜得怅惘。我说:“罗师傅这么浪漫,怪不得薄师傅给你种剪春罗呢。” 两个人都看着我微笑。 第二天早晨下山,罗师傅送我。温暖的纯金色的阳光照着满山的露珠,我走了老远,还能看见薄师傅站在庙门口朝我们张目眺望的身影。 罗师傅送我到山脚下,郑重地问:“你什么时候再来?” 我说:“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吧。” 他又说:“我和薄师傅等你来。”一个月、两个月弹指一挥。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轰轰烈烈地开始,我这 才突然想起我的许诺。在山路上就看见明月寺被脚手架包围着,许多匠人在脚手架下忙碌。 我预感不妙。我说:“那罗师傅和薄师傅呢?”匠人头领说:“薄师傅死了有两个月了,罗师傅走了也有一个月了。薄师傅是病死的,一个劲地瘦,瘦得像掉在地上一个冬天没烂的树叶子。罗师傅到孤郎岛上的香花寺正式出家了,法名慧尘。”往事里的往事,我已无可猜测。他们到底是谁?有着什么样的秘密?没人知道。 明月寺不会说话。(有删改)16、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第一段借他人的一番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缘起及时代;开篇设置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以“我”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描写明月寺中罗师傅和薄师傅的俗家生活,观察 细致,语言平淡舒缓而又生机充盈,不动声色却又自然真实。C“我”对签上所说感到悲戚,薄师傅却说出“信与不信之间,最好”及年轻时“喜 欢泾渭分明”的话,对比之下,表现出她经历世事变幻后的大彻大悟。D下山时,薄师傅和罗师傅盼望“我”再来的情节,暗示二人其实并不想隐遁在明月 寺,渴望有人来发现他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E罗师傅和薄师傅的爱情是一种逃遁在外的爱情,看似世外桃源,其实却仍然承受着 俗世的痛苦,而对他们痛苦的谜底,“我”也无法揭破。17、小说中的薄师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18、小说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19、作品以“明月寺不会说话”为结尾有何用意?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 分)第卷六、基础知识与语言应用题(共分)20、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谣诼 嘻戏 拾掇 溘然长逝 要言不烦 B虚诞 厮打 江渚 冯虚御风 残无人道C忸怩 和蔼 拊掌 趣舍万殊 时过景迁 D契合 窈然 磐石 无物以相 汗流浃背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B.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C.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D.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失所望。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分)A.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法。B.艾滋病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三大传播途径,我们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它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将会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C.由于我国的国际影响和汉语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八届会议一致通过,把汉语列为大会和安理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其他五种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D.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左右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2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_,一连好几天,_,望着它们于无声处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_。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着它们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着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 心情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美丽如醇酒,越久香越浓A. B. C. D.2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一档明星并不耀眼、孩子非常幼稚、节目名称朴素的爸爸去哪儿,居然成了热门综艺节目,这让很多“道中人”陷入迷惘:逮逮鱼、赶赶猪、烧烧饭、滑滑雪 ?人们看惯了彩排百遍无懈可击的明星表演,在赞叹之余也会感到某种无趣;然而一旦看到舞台下爸爸孩子们手忙脚乱的表现,就如同看到了生活中的自己。这就让观众们产生了深深的共情,于是他们的笑点即刻点燃我们的笑点,他们的泪点也顿时触到我们的泪点。可见,善用明星资源, 。而走入平凡,须得走出舞台。七、作文:、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语文答案1(3分)B【解析】于文无据或无中生有。2(3分)A【解析】原文是“多是”,而非“都是”,或然已然。3(3分)C【解析】强加因果。4、A(侵袭)5、C(是说敌兵逃散的情况;只是杨氏的现状。)6、B(开始时,“李侃不知所为”)7、(1)军队和财物都没有,你准备怎么防守呢?(3分。关键词“兵” 1分,“若何” 1分,全句通顺1分(2)用优厚的奖赏来使令不怕牺牲的勇士,看来一定能成功。(3分。“死士”1分,“济”1分,句意1分)(3)攻城的贼兵有气吞项城的傲慢心理,于是敌将率领部下准备越过城墙把城攻下来。(关键词“吞” 1分,“徒”1分,句意1分)文言文翻译:唐德宗建中四年,李希烈攻陷汴州,不久又准备劫掠陈州,分出几千人的兵力,抵达项城县,准备抢夺那里的财物,虏掠那里的百姓,然后到陈州集中。县令李侃不知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你,是一县之长,敌人来了就应当防守;力量不足,战死在这里,也就尽了自己的职分。你如果逃跑,那么谁来守城呢?”李侃说:“军队和财物都没有,你准备怎么防守呢?”杨氏说:“如果不防守,项城就被敌人占领了!那样,仓库里的粮食都成了他们的积蓄,府库里的钱财都成了他们的钱财,百姓也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和家还有什么呢?如果夺取敌人的财物,吃敌人抢夺的粮食,用重赏的办法让百姓成为敢于拼死的勇士,事情就一定能成功!”于是在县衙院子里召集属吏和百姓开会。杨氏说:“县令,的确是这里的长官,虽然如此,任期满后就要离职而去,不像县衙差吏和百姓那样。县衙差吏和百姓都是本地人,祖辈的坟墓都在这里,你们应该一起拼死防守自己的城池,怎能让自己失身成为敌人的人呢?”大家都流泪答应他。于是宣布命令:“用瓦石击中敌人的,赏一千钱;用刀箭兵刃一类武器击中敌人的,赏一万钱。”招募到几百人,李侃率领他们登城防守。杨氏亲自为他们烧火做饭,无论老幼,一定一视同仁。杨氏让李侃向敌人喊话:“项城的父老,坚持正义不做叛贼,都会全力守城直到死去。你们即使占了我们的城池,也不值得显耀威风,不如赶快离开,白白受损失,不会有什么好处的!”敌人都耻笑他。有一支飞箭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伤回到家中。杨氏责备他说:“你不在,那么哪个人愿意坚守城池呢!和他们在城上英勇战死,就不如躲在家里养伤吗?”于是李侃忍住疼痛,又登临城上的矮墙。项城是个小城,没有长戟劲弩一类精良武器,也没有高城深沟这样坚固的防御设施。敌人气焰嚣张,有一下子吞没项城之势。于是敌将率领部下准备越过城墙把城攻下来。这时,城上有人拿弱弓射击敌人,射中敌帅,敌帅从马上掉下来死去。敌帅是李希烈的女婿。敌人失去了先前的气势,于是一起逃散。项城百姓没有受到伤害。刺史向朝廷呈报李侃的功劳,皇帝下诏升李侃为绛州太平县令。杨氏本人到现在还活着。孔子说:“仁义的人一定很勇敢。”杨氏当得起这句话16.C D(全对 5 分,对一个 3 分。C“大彻大悟”不对;D“暗示”不对。)17、薄师傅是一位身体清瘦、有一定知识涵养、内心情感丰富、情感之路较为坎坷的老妇人。 身体单薄,皮肤暗白,带一点灰,眼神清而亮,看人时很专注。性格温柔,本性纯真而不做作,待人亲 切。(从带我去看花及叫我吃菜等情节可看出)。有思想,有知识,对于世事、人生有特别的认识(从 求签一事可看出)。追求浪漫的生活和爱情,(从“剪春罗”一事可出)有着难以言明的悲伤过去。 在特殊的时代因为痛苦的遭遇而逃遁,远离城市。(每点 2 分,任意 3 点得 6 分。言之成理即可。)18、渲染了宁静和谐、温馨美好的氛围。突出了罗师傅的浪漫情怀,烘托了罗、薄两位师傅的浪漫爱情。“天空却像再也不回来似的,拼足了力气灿烂地谢幕。甜得怅惘”的描写和后文形成照应, 暗示了罗、薄二人的悲伤结局。(每点 2 分)19、照应题目和开头,形成呼应。深化主题,突出了二人的悲剧形象。无人能真正了解他们,也 无人能言说他们的痛苦。表达“我”的遗憾、怅惘和伤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思考。罗、薄这对夫妻“七 零年春天”来到明月寺,“以前可能是教师”等信息文字闪烁,一个逝去,一个离开,让一切成了无可言 说的谜。不禁让人浮想联翩,言已尽而意无穷。(答出 1 点 2 分)20:D解析: A 嬉戏 B惨无人道 C时过境迁21.D讳莫如深:紧紧隐瞒。(A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B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C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范围内活动)22.C(A项属于前后照应不周,应改为“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B项属于重复,“否则”是“如果不这样,就”的意思,表示对上文的否定,应紧跟着说出否定的结果,因此应删掉“不采取紧急行动”。D项为前后矛盾,平均数是一个确数,而“三百公里左右”则是一个概数,应删掉“左右”。23. 答案:B(解析:句意思相同,句倒装,意在强调,与前文“不禁为之震颤”相呼应 ,故选;句“望着它们”与下句顶真相连,更为连贯;根据语境“它们于无声处”、“寂寞”等,故应选与之对照呼应。)24参考示例:这些事至于让人那么着迷么? 或:这种节目就成了热门?关键在于“与平凡接轨”。或:更要突破平凡。 (每写出一句给2分。意思相似,语意连贯,语句通顺,不超过字数即可给分)、答案: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是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正视现实,笑对人生;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 心动不如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