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一 第二板块 春江花月夜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096391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一 第二板块 春江花月夜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一 第二板块 春江花月夜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一 第二板块 春江花月夜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字音识记1滟滟(yn)2.芳甸(din) 3霰粒(xin) 4.扁舟(pin)5捣衣砧(zhn) 6.碣石(ji) 二、词语释义1滟滟随波千万里:水中月光闪烁荡漾的样子2江流宛转绕芳甸: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3月照花林皆似霰: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4皎皎空中孤月轮:月光明亮的样子5谁家今夜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6应照离人妆镜台:指思妇7碣石潇湘无限路: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潇水与湘水,二水在湖南零陵合流后流入洞庭湖。潇湘和碣石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三、名句背诵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2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4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5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6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段解:诗的开头先点出了题目中“春、江、月”三字。段解:这四句由江写到花,由花又回到月,用其他景物来衬托月光的皎洁。段解:这已不仅仅是写景,几乎是在探索宇宙的开始,追溯人生的开端。段解:由疑问转为感慨,想像了月的期待,引出下文思妇的期待。段解:思妇的期待。段解: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平添思妇内心的愁苦。段解:这四句把梦境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是梦是醒,思妇自己也分辨不清了。段解:以月落收尾,将无限的离愁,洒满在江边的树上。对应学生用书P5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张若虚,生卒年不详,字号不详,扬州(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以文词俊秀驰名京都。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工诗,尤擅七言。诗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今仅存诗两首。二、相关背景张若虚写此诗时,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他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步江边,仰望一轮挂在天边的皎月,沐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这些景色让作者沉醉了,于是他心中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从月升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来抒发孤舟游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三、内容提要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此外,在绵绵相思中还饱含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四、写法借鉴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篇起笔便用景语勾勒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美妙图画,然后即景生情,从江月美景中托出游子离愁的情怀,而离愁又将美景染上了感情色彩。徘徊在楼上的月光,成了知人意、通人情的有情体。月夜扁舟中的游子,楼上镜台前的思妇,月光中飞去的鸿雁,江流里跃水的鱼龙,是景?是情?难以区分。2角度多变,色彩斑斓同是写月光,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白沙上不易被察觉的月光,有梳妆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石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富于变化。此外,诗中景物的色彩,虽然统一在皎洁的月光上,但是因为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因此随着景物的出现变化,整首诗在色调上也取得了斑斓的效果。重点揣摩1这首诗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人笔下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诗人选取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最具表现力的物象,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优美恬静而又流光溢彩的绝美的春江月夜风景图。这些景物幽美深远,空明澄澈,美妙绝伦。2试赏析“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生”字的艺术效果。参考答案:“生”的意思是“升起”。春江水涨,把江面拓宽,与大海连平,一轮明月伴随着海潮一同生长。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诗人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紧扣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几句从描写景色转向了什么?参考答案:转向了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和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4这首诗把现实中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这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效果?参考答案:虚实结合。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虚实相生。这样写使景物迷离恍惚,气氛朦胧。对应学生用书P106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流宛转绕芳甸(抑扬动听)B月照花林皆似霰(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C玉户帘中卷不云(思妇的居室)D可怜春半不还家(可叹)解析:选AA项,宛转:蜿蜒曲折。2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月照花林皆似霰B但见长江送流水C可怜楼上月徘徊D不知江月待何人解析:选AA项为比喻;B、C、D三项均为拟人。3下面是旅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嫡传孙孔德成写给在大陆二姐的对联中的上联,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上联:风雨一杯酒下联:_A天涯共此时 B羁危万里身C江山万里心 D千里共婵娟解析:选C从对联的词性和结构角度看,“风雨”与“江山”是名词相对,“一杯”与“万里”是数量词相对,“酒”与“心”是名词相对,故选C。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海上明月共潮生。(2)_,何处春江无月明。(3)谁家今夜扁舟子,_。(4)可怜楼上月徘徊,_。(5)_,碣石潇湘无限路。答案:(1)春江潮水连海平(2)滟滟随波千万里(3)何处相思明月楼(4)应照离人妆镜台(5)斜月沉沉藏海雾二、拓展阅读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1)此诗无一“情”字而无一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答:_(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在第三、四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答:_答案:(1)凉(或“缺”)。(2)“凉”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感遇十二首(其四)张九龄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注本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时李林甫接替张九龄做宰相,与牛仙客一起把持朝政,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池潢:积水池,护城河,代指朝廷。高明:指地位、官职尊贵的人。西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的第一句以大海衬托孤鸿,沧海是这样的大,鸿雁是这样的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单寥落。B诗的第二句写孤鸿经历过大海的惊涛骇浪,连护城河水也不敢看,这表明诗人经历打击之后格外胆怯。C诗的三至六句以双翠鸟营巢三珠树、珍木巅上,影射李林甫、牛仙客窃据高位,终将被“金丸”射中。D“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两句在艺术技巧上继承了屈原离骚的写法,以美草香花比喻品质高洁。E这首诗在结构上首尾照应,布局缜密,首尾写鸿雁,中间六句“侧见”领起,写“翠鸟”的招摇及对它的警告。解析:选BDB项,“格外胆怯”错,这里是象征诗人经历宦海风波后而格外警惕,同时以孤鸿的警惕反衬出下文双翠鸟的自以为安乐。D项,“在艺术技巧上继承了屈原离骚的写法,以美草香花比喻品质高洁”错,这里没有运用香草美人的技巧,而是运用典故,告诫他的政敌:才华和锋芒的外露,就怕别人将你作为猎取的对象;窃据高明的地位,就怕别人不能容忍而对你厌恶。(2)这首诗塑造孤鸿形象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答:_解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人写孤鸿是为了写自身。前两句写孤鸿经历风浪,遇事后小心警惕,联系注释可知,这是表现诗人被李林甫、牛仙客等人排挤出朝廷的孤独失落和内心的警惕。三至六句写双翠鸟高高营巢在珍贵的三珠树上,自以为安乐,实际上是嘲讽李林甫、牛仙客窃据高位,不可一世。然后诗人借孤鸿的口吻对他们提出警告“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两句,点出了全诗的主题思想。“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以鸿雁口吻道出自己不慕名利,希望退隐之意。答案:诗人以孤鸿自喻,托物言志。以孤鸿的失群、寂寞象征自己被排挤出朝堂、无人支持的孤独和失落;以孤鸿的翱翔苍穹与双翠鸟的占据宝树高位做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身居高位的李林甫、牛仙客之流的讽刺和警告;借助孤鸿之口,流露出自己看淡名利、有意退隐的情感。三、语言表达7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那姣好和媚人的被中国人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像和幸福向往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的明月常常在夜深人静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1)_(2)_(3)_答案:(1)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人!(2)她常常在夜深人静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3)人们把她看作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对她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像和幸福向往。8把下面的几句诗扩写成一段意境优美的文字。(100字左右)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答:_答案:春天的江水被风吹过,泛起些许涟漪,就如同我此时的心情;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似与潮水一起涌出来,就如同我此刻的愁绪。月光照耀了整个春江,那光亮随着波浪闪耀万里,无论何处的春江上都会泛着这皎洁的月光,不知此刻的她是否会看到。素材一王勃王勃诗文俱佳,不愧为四杰之首。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作。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滕王阁即席所赋的滕王阁序。此外,他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也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久为人们所传诵: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只活了27岁,但他的诗文如那穿透黑暗而来的闪烁星光,至今犹然见证着遥远的过去曾经存在的星体,让王勃在初唐文坛上划出一道闪亮的彗星之光后,留给后人永恒的赞叹与叹息。应用角度(1)王勃的幼年早慧、少年英才可以用于与“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是希望”“早期教育与一生成就”等相关的作文中。(2)面对分离,大多数人的态度都是伤感与悲怆的,王勃却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种宏大、自信、达观可以用于与“友情”“乐观”“豁达”“知己”等相关的作文里去。(3)王勃只活了27岁,生命极其短暂,但他在诗坛上留下的光辉却是夺目的璀璨,这可以用于“永恒与短暂”“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生命长短而在于生命的质量”等类似的话题作文中,他留给后人永恒的赞叹与惋惜也可以用于“完美与缺憾”等话题作文中。素材二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其纯美的意境、迥绝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美的情感而成为诗坛的绝唱,被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语),“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但是回顾这位诗人和这一杰作在明代以前的命运,却是坎坷的。从唐到元,被冷落了几百年。明代以后,一些评论家对这篇杰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才使这颗美玉散发出骄人的光辉。应用角度(1)望月问天的张若虚,他的孤独的超脱及超脱了的孤独,他的不为人知的身世,他的散佚不闻的作品,他和春江花月夜历经的冷落与坎坷,都可以应用于“盛名与其实”“公平与现实”“孤独与超越”“天才与埋没”等话题作文中。 (2)春江花月夜以其完美的情景交融,惟东方所特有的身心与宇宙俱融一体的空茫之境,被人们当成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或象征,当成高雅文化的最高境界,所以,这可以用于“传统文化”“东西方文化差异”等话题的作文中。素材三他们是一批少年才子,他们才华横溢,精神饱满,一鸣即惊动世人;他们是一批短命的诗人,王勃死时只有27岁;他们也是一群苦命的诗人,王勃是渡海时落水而死的,卢照邻是因长期瘫痪而投水自尽的,骆宾王则是被杀的。他们虽然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但扫荡旧诗坛的志向却从未改变,他们要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在诗文中重塑一个真实的自我,改变那个艳丽而浮华的诗歌时代,他们发誓要让诗歌具有激情和生气。他们的能量也许有限,他们的成绩也许并不突出,但先声夺人,互相呼应,经过一番拼搏与努力,终于为诗歌盛世的到来准备好了必要的布景和合适的气氛。尽管四杰的成就有限,并没有完全摆脱南朝绮靡文风的影响。但是面对后人的非议,杜甫断然指出:“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他们的意义与那不废江河一样,万古长流。应用角度上述材料可以应用到与“理想”“挫折”“才能”“名利”等相关的作文中。唐诗里的中国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衣柜,中国结又重系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爱唐诗,更爱中国。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唐朝的诗书,精魂万卷,卷卷永恒;唐朝的诗句,字字珠玑,笔笔生花。无论是沙场壮士征夫一去不还的悲壮,还是深闺佳人思妇春花秋月的感慨,唐诗之美,或痛彻心扉,或曾经沧海,或振奋人心,或凄凉沧桑,都是绝伦美奂,久而弥笃。翻开唐诗三百首,读一首唐诗,便如拔出了一支锈迹斑驳的古剑。精光黯黯中,闪烁着一尊尊成败英雄不灭的精魂:死生契阔,气吞山河,金戈铁马梦一场,仰天长啸归去来都在滚滚大浪中灰飞烟灭。多么豪迈的唐诗呵!读一首唐诗,宛如打开一个古老的胭脂盒,氤氲香气中,升腾起一个个薄命佳人哀婉的叹息。思君君不知,一帘幽怨寒。美人卷帘,泪眼观花,多少个寂寞的春夜襟染红粉泪!多么凄美的唐诗呵!浅斟低吟,拭泪掩卷。寒山寺的钟声余音袅袅,穿越时空,飞越红尘,似雁鸣如笛音,声声谱回肠。世事更迭,岁月无常,更换了多少个朝代的天子!唐宗宋祖,折戟沉沙;三千粉黛,空余叹嗟。唐朝的江枫渔火,就这样永久地徘徊在隔世的诗句里,敲打世人浅愁的无眠。唐朝的月明。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未眠人的寂寥。月是游子的故乡,月是思妇的牵挂。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唐朝的诗人清高。一壶酒,一把剑,一轮残月。一路狂舞,一路豪饮。舞出一颗盛唐的剑胆,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虚名。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踏遍故国河山,一生哪肯摧眉折腰!唐朝的红颜多薄命。在刀刃上广舒长袖轻歌曼舞,云鬓花颜,泪光潋滟。都羡一骑红尘妃子笑,谁怜马嵬坡下一抹黄土掩风流。情不可依,色不可恃。一世百媚千娇,不知谁舍谁收。长生殿里,悠悠生死别,此恨绵绵。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三百篇诗句在千年的落花风里尘埃落定。沏一杯菊花茶,捧一卷唐诗三百首,听一听巴山夜雨的倾诉、子夜琵琶的宫商角羽,窗外有风透过湘帘,蓦然间忘了今夕何夕。(有删改)点评诗歌是最本原而且最本真的艺术,它铭刻着人类的理性与情感,睿智与思索,坎坷与坦途。唐诗更是展现了“诗歌的国度”的绚烂与辉煌。本文对唐诗进行了诗意的检阅和解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可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