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考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96318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考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考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考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考测试试题(含解析)1. 传说和一些历史记载均认为黄帝是男性,但有学者依据左传里“帝,后也”,吕氏春秋里“后土”即黄帝的神灵,汉书将“后土”解释为老年妇女,史记也说黄帝主生育、有女主象等记载推定黄帝是女性。这最能说明A. 史记是一手史料,可信度较高B. 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应注重考辨C. 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了黄帝的性别D. 黄帝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答案】B【解析】A项错误,史记不是第一史料;C项错误,文献是二手史料,需要甄别;D项不选,题干的主题是关于黄帝的性别问题不是黄帝是否是历史人物;题干史料可以看出不同史料对黄帝性别记载不同,需要进行甄别考辩,故本题答案选B项。2. 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A. 摧毁了门阀政治B. 扩大了政权基础C. 促进了社会公平D. 与人才培养脱节【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3. 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A. 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B. 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C.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D. 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答案】B【解析】据材料“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仁”属于儒家文化的价值观,故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调适病人的心理的问题,故A项错误;古代中国医术有其医药学的基础,不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古代中国医术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故D项错误。故选B。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 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B. 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C. 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D. 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答案】C【解析】明朝以前古代手工业一般是官营,民间手工业发展较慢,“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的信息说明庄园经济促使了大规模手工业的发展,故选C;盐铁专卖制度汉代实施,“与公竞争,以收私利”说明并不是形同虚设,故A错误;材料说明是手工业发展,故B错误;此时官营手工业仍然超过民营手工业,故D错误。5. 中国古代史学家多以封建制和郡县制来划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顾炎武希望“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这反映了顾炎武A. 呼唤圣人有浓厚的人治色彩B. 借封建宗法精神实现治世C. 探索治国之道具有复古倾向D. 以地方自治反对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题干中顾炎武主要是主张“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呼唤圣人不符合顾炎武的主旨,故A项错误;借封建宗法精神实现治世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探索治国之道具有复古倾向是不符合史实的,顾炎武并不是要复古而是要反对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顾炎武的意思是把分封制与郡县制相结合,那么天下可以得到治理,由此可以分析出他主张给地方一定的自治权,D项正确。6. 道光帝曾下达如下谕旨:一、烟价在广州已付,军费和商欠不准赔;二、平行礼可以通融;三、香港“暂行赏借”(不是割让),闽、浙沿海暂准通商,但不许长久居住。该谕旨表明清廷A. 认可增开香港岛为通商口岸B. 坚持通过朝贡贸易与英国通商C. 拒绝南京条约赔款要求D. 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香港暂行赏借(不是割让)”得知,英国提出的是割让香港岛而非增开香港岛为通商口岸,故A项错误;材料“闽、浙沿海暂准通商”说明清朝对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已经有所改变,不能再坚持传统的朝贡贸易,故B项错误;由材料“烟价在广州已付”得知,南京条约赔款是以赔偿英国鸦片损失的形式实现的,清政府只是拒绝军费和商欠的赔偿,故C项错误;由材料“平行礼可以通融”得知,清廷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受到冲击,故D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受到冲击7. 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这种方法使得政府既是裁判又是球员。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可见,当时中国A. 资本原始积累具有专制性B. 近代化需突破体制束缚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出现D. 官商一体有悖经济规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洋务企业不是资本主义,不能将其视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但是其本身对封建体制的坚持压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极大束缚了近代化的发展,故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时期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的侧重点是讲述旧体制对近代化发展的制约,不是只局限在官商一体上,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8. 下表是1935年和1941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A. 轻工业的发展逐渐衰退B. 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C. 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D. 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答案】C【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看,以冶炼业和机械金属业为代表的重工业有很大发展,这种变化是抗战的需要。故答案为C项。比例减小不能说明轻工业的发展肯定就在衰退,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总体工业结构,不能说明日趋合理化,排除B项;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即冶炼业和机械金属业占全国总资本比例有大幅提高,再根据表格中的时间信息,联系所学此时的时代背景正是抗日战争时期,说明这种重工业比例大幅增长的趋势是受抗日战争的影响,是为了坚持抗战的需要。9. “因为如果有价值之人发言并且担任议事会成员,这对于和他们同样的人会有好处,但对大众却没有好处。现在任何人只要愿意就可站出来发言,当穷人发言时,他就会寻求他本人以及和他相同之人的利益。他们(雅典人)认识到尽管穷人无知而贫穷,而有价值之人出色而智慧,但前者的好意要比后者的恶意带来更多的益处。这样的方式也许不能建成理想的城邦,但却非常有利于维护民主政治。”该观点A. 肯定了雅典的直接民主制B. 指出了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弊端C. 奠定了代议制的理论基础D. 说明了其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现在任何人只要愿意就可站出来发言”,这种方式称为直接民主;“价值之人出色而智慧”,“有价值之人发言并且担任议事会成员”“ 对大众没有好处”,也就是说不采用精英式的民主政治。因为“前者”即大众参与的直接民主“非常有利于维护民主政治。”故A项符合题意,D项错误。材料没有述及直接民主制的封闭性和弊端,排除B;材料肯定直接民主,反对精英政治,与近代代议制原则相反,排除C。10. 读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年份贵族阁员非贵族阁员18321866643618671884352318851954029190619162526191819352582A.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使贵族数量减少B. 英国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C. 英国内阁权力随贵族数量变化而调整D. 工业化进程决定英国贵族的地位【答案】B【解析】表格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数据表明贵族的数量在增加,故A项错误;总体上看,内阁中贵族数量减少,非贵族数量增加,中间出现曲折波动,并且经历的时间超过一百年,由此表明英国政治变革的渐进性,故B项正确;材料未显示内阁权力的变化,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阁中贵族的数量在第三阶段增加,第四阶段减少,说明工业革命并不能决定贵族的地位,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以数字表格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变化,根据表格中“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即可得出结论。11. 1953年至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8%,其中内地为204%,沿海为168%。“二五”期间,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湖北等内陆地区。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政府采用均衡发展的战略B. 苏联对中国的经济援助C. 内陆地区有良好的工业基础D.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时,国内生产力分布极不平衡,建国后我国实施均衡发展的区域经济政策,从平衡地区生产力的布局和国防安全出发,决定加快内陆地区的工业发展,“二五期间,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湖北等内陆地区”体现了政府采用均衡发展的战略,故A正确;一五计划的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其中原因之一是苏联对中国的经济援助,排除B;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湖北等内陆地区,主要是出于均衡发展的区域经济政策,而不是因为内陆地区有良好的工业基础,排除C;D与我国基本建设布局无关,排除。点睛:根据关键信息“二五期间,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湖北等内陆地区”,联系所学建国后我国实施均衡发展的经济战略分析解答。12. xx2月13日正在美国访问的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在华盛顿会见白宫官员时警告说:特朗普政府最好少管欧洲政治,先顾好美国再说;在特朗普政府治下,美欧这一传统盟友关系将转型为更加务实和交易性质的关系。欧盟这一代表的讲话A. 说明欧盟已经成为了独立的政治实体B. 反映了美国丧失了超级大国的地位C. 体现了彻底地欧洲摆脱了美国的影响D. 体现了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答案】D【解析】由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欧盟不愿唯美国马首是瞻,因此警告“特朗普政府最好少管欧洲政治,先顾好美国再说”,故答案为D项。欧盟正在向独立的政治实体的发展过程中,排除A项;美国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排除B项;C项中的“彻底”说法绝对,排除。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时的竞争环境,强化了人们对各自国家的认同。秦统一中国使一统天下的国家观获得政治上的实现。到了西汉,“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更进一步地被意识形态化。自汉魏之际开始,对国家忠诚被凸显出来,唐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的很多例证,也证明了这一点。两宋士人基本达成一种道德共识:凡沾旧国一命之恩者,不应再改仕新朝。面对金兵的南下,华北民间自发组织的“民兵”、“忠义军”等抗金武装表现突出。清代在修撰明史时也专设贰臣传以待明朝降臣,这可看作是加强国家认同的一种举措。摘编自姚大力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材料二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后来,同盟会在政纲中又阐述了排满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之间的逻辑。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中庄严宣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随后,在清帝退位诏书中也承认:“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位共和立宪国体”。这表达出满洲人对新国家的认同。据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清帝退位诏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传统国家观的变化趋势,并简析这些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国家观相比,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国家观有何发展,并对其予以简要评价。【答案】(1)趋势:从对地方政权的认同发展为对大一统国家的认同;从政治上的认同到意识形态的认同;从上层统治者的认同逐渐向社会下层百姓的认同扩展;对本朝的认同逐步强化。原因: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相应表述可相应给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或“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统治者强化集权统治的影响;客观社会环境因素(如民族对立、政权并存等)的推动等。(2)发展:突出主权在民;认同共和国,反对封建专制;强调对不同族群利益的尊重;平等对待各民族。评价:立足于救亡的现实需要;代表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或“推动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强化了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有利于保证我国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国家观的演变。从古代中国传统国家观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近代国家观的变化及其评价等方面来分析。(1)从材料“春秋战国时强化了人们对各自国家的认同。秦统一中国使一统天下的国家观获得政治上的实现西汉,“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更进一步地被意识形态化。自汉魏之际开始,对国家忠诚被凸显出来”“两宋士人基本达成一种道德共识华北民间自发组织抗金武装表现突出。清代在修撰明史)时也专设贰臣传以待明朝降臣”中可以概括出古代中国传统国家观的变化趋势。从材料“秦统一中国”“到了西汉,“大一统”的国家观念”“两宋士人基本达成一种道德共识”“抗金武装”“清代在修撰明史)时也专设贰臣传以待明朝降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思想等方面来分析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2)从材料“排满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近代资产阶级的利益、救亡图存的需要、国家统一和民主革命等方面来分析,得出答案。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是19世纪40年代以来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根据材料,从每一个阶段中选取一个信息词,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角度提炼一个具体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答案】示例一:流行词汇受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影响,又反映了政治民主化的状况。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革兴起,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成为当时流行思潮。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约法,共和、约法、民主成为流行词汇。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科学成为流行词汇。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成为流行词汇。20世纪90年代,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推进了农村民主制度建设,村民委员会成为流行词汇。示例二:流行词汇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又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中国市场,外国商品涌入中国,洋布、洋火成为流行词汇。辛亥革命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实业救国思潮的流行,实业救国成为流行词汇。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计划经济体制下,粮票成为购买粮食的票证。三大改造和粮票成为流行词汇。1978年改革开放,在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了大批专业户,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专业户、乡镇企业成为流行词汇。1992年,十四大以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纷纷投资股市,股票成为流行词汇。示例三:流行词汇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又反映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发展状况。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在当时流行。辛亥革命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流行词汇。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思想与科学,提倡新道德,主张男女平等,创造出新词“她”,民主与科学成为流行词汇。“她”成为流行词汇。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主要向苏联学习,社会上列宁装流行。改革开放后,引进外来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互联网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成为流行词汇。评分细则:观点明确;论据符合论题每个阶段论述(能正确表述词汇史实和论述各;小结。)【解析】本题要求学生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某一个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据材料提到,师夷长技、洋布、洋火、兴民权、革命共和、约法、民主、科学、实业救国列宁装、三大改造、人民代表、粮票专业户、乡镇企业、村民委员会、股票、互联网,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某一个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例如可确立主题为“流行词汇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又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根据主题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洋布洋火成为流行词汇、实业救国成为流行词汇、粮票成为购买粮食的票证、专业户成为流行词汇的原因方面进行思考,分析这些流行词汇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即可,阐述过程要逻辑严谨,有理有据。 另外学生还可从“流行词汇受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影响,又反映了政治民主化的状况。”“流行词汇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又反映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发展状况。”等方面概括论题,同样阐述过程需要史论结合,有理有据即可。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汉景帝以前,各级官吏多数按军功爵位高低选拔,亦有部分选自侍卫宫苑和随从皇帝的小官。汉武帝时,原来的选官办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于是下令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各级官吏荐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通过考核,择优录用。尔后,又采用不受资产多少限制,依照人口数量,按比例进行选举的办法。对那些确有才干而不肯出来作官的人,通过“征召”的方式,由汉武帝亲自召见,确实有真才实学的,即授给官职。同时,还利用上书言事的形式选官。天下官吏百姓都可上书,只要对国家发展有建树的,就视其所长,授予职位。史称:“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坚,卫青奋于奴仆,日磾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汉之得人,于兹为盛。”董仲舒进言在长安开设太学,挑选“英俊”子弟入学读书,研读儒家经典,得到汉武帝的采纳。公元前136年,设诗经尚书易经礼经春秋五经博士,专门传授经学。公元前124年,又为博士官置弟子50人,每年考试一次,学业优异的补为郎中、文学、掌故等官。从此,攻读五经成为进入仕途的必由之路,以致在当时的朝廷官吏中“多文学之士”。摘编自徐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革新与变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选官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选官制度改革的影响。【答案】(1)特点:选官方式多元化;推荐与考核相结合;任人唯才;崇尚儒学教育,培养后备官员;适应国力强盛、政局稳定的社会现实。(2)影响: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人才基础;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有助于政治上的统一;促进了文化教育的繁荣;加强了思想控制。【解析】(1)依据材料“汉武帝时,原来的选官办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利用上书言事的形式选官。天下官吏百姓都可上书,只要对国家发展有建树的,就视其所长,授予职位”特点有选官方式多元化;推荐与考核相结合;任人唯才。依据材料“董仲舒进言在长安开设太学学业优异的补为郎中、文学、掌故等官。”可知特点有崇尚儒学教育,培养后备官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是封建社会时期相对稳定和繁荣时期,可知特点有:适应国力强盛,政局稳定的社会现实。(2)依据改革的特点和相关知识可知可以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1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黄兴(18741916年),湖南省长沙人,是中国资产阶级杰出的革命家和军事家。他从小喜欢武术和军事,在两湖书院读书期间萌发了武装反清的革命思想。1903年,他在华兴会成立大会上说:“若吾辈革命,既不能借北京偷安无识之市民得以捕灭虏廷,又非可与异族之禁卫军同谋合作。则是吾人发难,只能采取雄踞一省,与各省纷起之法。”从此走上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道路。后来在组建军队时,他认为革命党人是领导者、决策者、组织者,新军、会党是基本队伍。1907年以前,黄兴重在联合会党,1907年开始侧重于运动新军反正。会党和新军虽是武装起义的基本力量,但都不是资产阶级的军事队伍。故黄兴认为有建立自己正式军队的必要,并计划定名为“国民军”。为提高军队的素质,主张开展军国民教育,他多次强调:“现在以提倡尚武教育为最要”,“注意尚武,一以对外,一以发育身体”,具体提出“中学以上,令学兵二年,俾军事教育普及全国,则不待养兵而全国皆兵摘编自陶用舒论黄兴的军事思想(1)根据材料,概括黄兴的主要军事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黄兴的主要军事思想。【答案】(1)由点到面的武装反清起义战略;武装斗争依靠革命党人、会党、新军三结合的思想;建立资产阶级正式军队的设想;普及军事教育和全民皆兵。(2)主张建立革命军队并开展军国民教育,具有前瞻性,推动了中国近代军事变革,促进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思想,对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展。但由于受时代和条件的限制,其建立军队等主张大多未能付诸于实践。【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只能采取雄踞一省,与各省纷起之法”、“革命党人是领导者、决策者、组织者,新军、会党是基本队伍”、“有建立自己正式军队的必要”、“开展军国民教育”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反清战略、革命党人、会党、新军、正式军队、普及军事教育等方面概括黄兴的主要军事思想。(2)本题根据材料“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道路”、“提倡尚武教育为最要”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军国民教育、军事近代化、辛亥革命、未能付诸于实践等方面评价黄兴的主要军事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