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96315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一、单项选择题1. 如图所示是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B. 到达M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一定是B最大C. 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不同D. A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相同【答案】A【解析】AC:平均速度等于对应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三个质点从N到M的位移与时间相同,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故A项正确,C项错误。B:平均速度只能粗率反映物体某段时间内的快慢,不能反映该段时间内任意时刻的快慢,虽然平均速度相同,但瞬时速度大小情况未知,不能确定那个质点在M点的速度最大。故B项错误。D:A质点从N到M做曲线运动,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不断变化;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不一定相同。故D项错误。点睛:B质点从N到M不一定做单向直线运动,B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不一定相同。2. 下列图像均能正确反映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则在t=2s内物体位移最大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图象的纵坐标代表位置,可直接读出位移为,物体在t=1s内位移为2m,t=2s内位移为0B、根据图象的“面积”得到物体在t=2s内位移C、物体在前1s内位移等于1m,在后1s内物体为位移为-1m,则t=2s内位移为0D、物体前1s内位移为1m,后1s内位移为-1m,在t=2s内物体的位移为0综合比较B选项再2s内的位移最大,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运动学图象的认识。【名师点睛】运动学图象要从六看认识(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五看节距,六看点)。图象坐标表示位置,坐标变化量表示位移,斜率代表速度。而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斜率代表加速度3.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传送带以速度v2 m/s向右运行,现将一小物体轻轻地放在传送带A端,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0.2,若A端与B端相距6 m,物体由A到B的时间为(g10 m/s2)()A. 2 s B. 3.5 sC. 4 s D. 2.5 s【答案】B【解析】物体在传送带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达B端速度为2m/s,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匀速运动的时间故滑块从A到B的总时间,故B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B4.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叠放着A、B两物体,B物体受力F作用,A、B一起相对地面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B物体的受力个数为( )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答案】C【解析】A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对A受力分析可得:A受重力、支持力、B对A向左的摩擦力(B做减速运动,合力必向左)。.5. 如图所示,将两个相同的木块A、B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系于墙壁开始时A、B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所受摩擦力fA0,B所受摩擦力fB0.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A. fA大小不变 B. fA方向改变 C. fB仍然为零 D. fB方向向左【答案】A【解析】AB:右侧细绳剪断瞬间,A的受力情况与剪断前一样,则fA大小不变、方向改变。故A项正确、B项错误。CD:右侧细绳剪断瞬间,B的水平方向受力情况是受弹簧对B向左的拉力,地面对B向右的摩擦力(若B能保持静止,B有向左运动的趋势;若B不能保持静止,B将向左运动)。故CD两项错误。点睛:弹簧弹力不能突变,细绳弹力和摩擦力均能发生突变。6.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B. 物体不受外力时有惯性,受外力后惯性被克服掉了,运动状态才发生变化C. 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因为速度越大的物体越不容易停下来D.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答案】D【解析】AB: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故AB两项错误。C:惯性的唯一量度是质量。故C项错误。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故D项正确。点睛: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唯一量度是质量。7. 竖直向上抛的物体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受到空气阻力,加速度大小为,若空气阻力大小不变,那么这个物体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 B. gC. D. 【答案】C【解析】上抛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下的阻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解得;在下降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阻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解得,C正确8. 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几个力同时作用于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把其中一个力F保持方向不变而把其大小立即变为,物体在此后t时间内的位移大小是()A. B. C. D. 【答案】D【解析】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几个力同时作用于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把其中一个力F保持方向不变而把其大小立即变为,物体所受合力变为,物体的加速度,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此后t时间内的位移。故D项正确。9. 要判断一个物理关系式是否成立,有时不必作复杂的推导,只需分析式中各量的单位,就可判定有些表达式是错误的。在下面的实例中,某同学导出了四个不同的关系式,请你根据单位分析,确定其中必定错误的选项。例: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体,它的斜面上有另一质量为m的物块沿斜面下滑。关于下滑过程中物块对斜面的压力FN、斜面的加速度aM及滑块的加速度am,某同学得出的关系式必定错误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A:等式右边的、没有单位,、的单位是kg,的单位是,代入后等式右边单位是;等式左边的单位是N。故A项错误。B:等式右边的、没有单位,、的单位是kg,的单位是,代入后等式右边单位是即N;等式左边的单位是N。故B项可能正确。CD:等式右边的、没有单位,、的单位是kg,的单位是,代入后等式右边单位是;等式左边的单位是。故CD两项可能正确。综上必定错误的是A项。点睛:本题考查对物理单位关系的判断能力,根据量纲来判断等式是否正确,是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的常用方法之一。10. 我国道路安全部门规定: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最高时速为120km/h.交通部门提供下列资料:资料一:驾驶员的反应时间:0.30.6s 资料二:各种路面与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路面动摩擦因数干沥青0.7干碎石路面0.60.7湿沥青0.320.4根据以上资料,通过计算判断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安全距离最接近( )A. 100m B. 200m C. 300m D. 400m【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汽车在人的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静止为保证安全,反应时间应取0.6 s,动摩擦因数应取0.32,则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为svt0.6 m m194 m,选项B正确。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1. 质量为m的消防队员从一平台上竖直跳下,下落3 m后双脚触地,接着他用双腿弯屈方法缓冲,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0.6 m,假设在着地过程中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大小恒定,则消防队员( )A. 着地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B. 着地过程中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等于6 mgC. 在空中运动的加速度大于触地后重心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D. 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触地后重心下降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着地过程人做向下的减速运动,故加速度向上,人处于超重状态,A错;设消防队员的重力为G,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F。根据动能定理有:解得:,即在着地过程中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估计为自身重力的6倍,B对;由可知在空中运动的加速度小于着地后重心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C错;因两过程初末速度和相等,故平均速度相等,D错。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名师点睛】判断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方法物体处于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态,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而不是速度的方向。只要加速度有竖直向上的分量,物体就处于超重状态;只要加速度有竖直向下的分量,物体就处于失重状态。12. 如图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块以加速度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若在物块上再施加一竖直向下的恒力,则 ( )A. 物块可能匀速下滑B. 物块仍以加速度匀加速下滑C. 物块将以大于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D. 物块将以小于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F作用前:;F作用时:;由以上两表达式知:,C对。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视频二、实验题13. 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1)所说的合力与两个分力具有相同的效果,是指下列说法中的_A弹簧测力计的弹簧被拉长相同长度B两个弹簧测力计相对橡皮条保持相同的角度C橡皮条受拉力产生相同的形变D使橡皮条在某一方向上伸长到某一相同的长度(2)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力的图示,如图所示图上标出了F1、F2、F、F四个力,其中_(填上述字母)不是由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得的;比较力_与_的大小和方向,若基本相同,则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了验证【答案】 (1). D (2). F (3). F (4). F【解析】(1)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所说的作用效果是指将橡皮条沿某一方向伸长相同的长度,故D项正确。(2)图中F是由F1、F2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分析得出,不是由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得的。比较力F(实验测出的合力)与F(平行四边形得到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若基本相同,则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了验证。14.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测力计固定在一块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P、Q,并测出间距d.开始时将木板置于P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0,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板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然后释放木板,并用秒表记下木板运动到Q处的时间t. (1)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为a_;为了减小测量加速度的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一种即可)_(2)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a与弹簧测力计示数F1的关系下图中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图象是_A BC D(3)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_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C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答案】 (1). (2). 保持F1不变,重复实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3). D (4). BC【解析】试题分析:(1)木板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加速度a.为了减小偶然误差,可多次测量时间t,取t的平均值(2)当时,木块不动,加速度为零,a、b均错;当时,木板开始运动,但F1并非绳子的拉力而是瓶和水的总重力,只有当瓶和水的质量远小于木板和弹簧秤的质量时,才可近似等于绳子拉力,此时a图线为一段倾斜的直线,当瓶和水的质量不远小于木板和弹簧的总质量时,绳子的拉力将小于,其加速度a随着的增大而增加的变慢,即a图线的斜率将逐渐减小,因而只有c项正确(3)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相比,水的质量可以连续调节,因而的大小也可以连续调节,从而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和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故正确答案为b、c.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点评:书本上的实验,我们要从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注意事项这几点去搞清楚实验的图象描绘,物理结合数学的应用都值得注意视频三、解答题15. 质量为2 kg的物体,放置于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4 s末撤去水平拉力F,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求:(1)物体所受的阻力是多大?(2)水平拉力是多大?【答案】(1)4 N(2)10 N【解析】(1)撤去拉力后加速度大小 物体所受的阻力大小(2) 有拉力时加速度大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16. 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环上套着两个小球A和B(中央有孔),它们由细绳连接,在如图所示位置时恰好都能保持静止状态此情况下,小球B与环中心O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小球A、B间的细绳呈伸直状态,且与水平线成30角已知小球B的质量为3 kg,求细绳对小球B的拉力和小球A的质量(g取10 m/s2) 【答案】60 N6 kg【解析】对小球B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小球B处于平衡状态,有解得: 小球A处于平衡状态,有联立解得: 17. 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m。用大小为30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t0=2s拉至B处。(取g=10m/s2)(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该外力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答案】(1)0.5 (2)【解析】(1) 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则 所以解得: (2)有力作用时,加速度为,撤去力后则 、 联立解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