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I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95289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II)一、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 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 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得知既掌握神权,又掌握行政权,明显表现出神权和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中“秩宗”是一官名,后世用为礼部的习称,并非地方官员;材料中的“卜、巫、史”等都是官民,没有体现血缘关系,也没有体现宗族,因此ABD均错误。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名师点睛】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有控制内外服的权力,借神权以巩固王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度,打破了地方的血缘关系,中央权力进一步加强。商周时期都是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的特点。2.周代王位继承制度一改“兄终弟及”为“父死子继”,然,王的儿子有嫡、庶之分,嫡子有长、幼之别,于是又规定“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等。该制度的核心标准是A. 年龄长幼B. 贤良优次C. 才能学识D. 血缘亲疏【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的“立子以贵不以长”,可排除A项;依据材料中的“立嫡以长不以贤”,可排除B项;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周代王位继承中的嫡长子继承制,其依据的标准就是“血缘亲疏”,所以排除C项,选择D项。3.下列是史记中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的是“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太王之子,丽王季历之兄也。”“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召公爽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A. B. C. D. 【答案】C【解析】由第项中的“皆太王之子”可知其应为王族;由第项中的“师尚父”可知其应为功臣;由第项中的“与周同姓”可知其应为王族;由第项中的“舜后”可知其应为先代贵族。都属于王族,符合题意,故本题应选C项。4.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秦王扫六合”反映出中国历史一个重要时期。此时期历史的变化是A. 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B. 从诸侯争霸到设置郡县C.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D. 从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材料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秦王扫六合”,这反映了从诸侯争霸到秦国统一六国,完成统一,结合所学知识,秦朝设郡县制以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因此选D排除。5.据史书记载:秦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A. 太监B. 太尉C. 御史大夫D. 廷尉【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可知此官职是负责监察百官,御史大夫具有监察百官的职责,C正确。太监是专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员,A错误。太尉是负责军事官员,B错误。廷尉为秦朝九卿之一。掌刑狱,故D项错误。6.秦始皇时期,在全国设置了46郡,在今常德设置了黔中郡(后改为洞庭郡)。黔中郡郡守的产生方式是A. 世代相袭B. 皇帝任命C. 地方推荐D. 考试选拔【答案】B【解析】【详解】秦朝郡县长官都由皇帝任免,B正确。世袭是先秦时期选官制度,A错误。地方推荐是汉代选官制度,C错误。考试选拔是科举制选官制度,D错误。7.西汉初期,“取周秦之制而兼用,形成了一种新的地方行政体制”。材料中的“体制”是A. 郡县制B. 分封制C. 郡国并行制D. 行省制【答案】C【解析】据材料“取周秦之制而兼用,形成了一种新的地方行政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兼用了周秦之制,故C项正确;郡县制只符合秦朝,故A项错误;分封制只符合周代,故B项错误;行省制属于元朝,故D项错误。故选C。8.(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袓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A. 设参知政事削弱相权B. 派遣文官担任知州C. 设置转运使D. 杯酒释兵权【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武臣比文臣危害大,所以宋太祖就派遣文官去担任知州,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削弱相权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转运使是财政方面的措施,但材料未涉及财政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兵权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武臣危害大所以必然派遣文官担任知州以减少危害。9.三省六部制的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魏晋南北朝以尚书省为宰相机构,到隋唐之际三省共同构成宰相权力系统,再到北宋时期以中书门下为宰相机构。这一演变反映了A. 相权集团逐渐从内朝走向外朝B. 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成为发展趋势C. 通过调整相权结构以对抗皇权D. 帝相共享决策权的机制逐渐完善【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从魏晋南北朝到北宋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发展演变体现了相权不断被分割,皇权加强,故B项正确。内外朝制度属于西汉,与题干时间范围不符,排除A。古代中国相权结构无法对抗皇权,排除C。古代中国也没有帝相共享决策权的现象,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10.史学家徐中约曾说:“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而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该“制度”最有可能是A. 世官制B. 察举制C. 皇帝制D. 科举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制度是科举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进一步打破了血缘政治,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任用人才,对后世的文官考试制度有重要影响。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11.近年来,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若电视剧中出现下列剧情,你认为有违历史史实的是汉武大帝中汉武帝亲自指挥平定“吴楚七国之乱”隋唐英雄传中某人以科举成名,后官至礼部侍郎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辅佐朝政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A. B. C. D. 【答案】C【解析】据题干“剧情有违历史真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定“七国之乱”的是汉景帝,故有违历史真实,符合题意;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读书人有可能以科举成名,故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内阁大学士属于明朝时期,不是宋朝,故有违历史真实,符合题意;军机大臣跪奏笔录,应该属于雍正帝之后,不是康熙帝,故有违历史真实,符合题意。故组合正确,故C项正确,ABD项都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是个组合型的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就有科举制,符合史实,与“剧情有违历史真实”相反,因此此题有的都排除,从而得出正确答案。12.在古代人类的发展史上,各个地区的历史各具特色。下列有关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与希腊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希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古代希腊各城邦必然实行民主政治B. 希腊的地理环境为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C.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希腊的地理环境没有任何联系D. 希腊的地理环境是导致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最根本的因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在基础知识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史学理论,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决问题。各国国情不同,政治制度也有差异,其中地理环境也是国情之一,但不是决定性因素。A项太绝对,不正确。C项又走向另一个极端。D项不是最根本的。故选B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条件13.一部反映古代希腊的电影中有以下几个情节,你认为下列哪些事情在电影中发生的符合历史真相梭伦通过陶片放逐法放逐民主威胁者公民德力西因为邻里纠纷而向公民大会申诉公民大会就某项议案展开唇枪舌战的辩论,并由五百人议事会监督官员落实辩论的决议公民沃尔墨迪和妻子一起参加了公民大会A. B. C. D. 【答案】C【解析】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故表述错误,排除A;雅典民主政治的审判机构是陪审法庭,而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故正确,选C;雅典民主是属于本邦成年男子的民主,故表述错误,排除D;14.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这表明苏格拉底A. 反对在雅典实行民主制B. 公民意识淡漠C. 认识到雅典民主制的弊端D. 缺乏民本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和“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说明苏格拉底认识到了雅典直接民主政治如抽签制、轮流制的弊端,故答案为C项。苏格拉底并非反对民主制,排除A项;苏格拉底积极关注城邦事务,说明公民意识强烈,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点睛:雅典民主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形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15.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A. 城邦公民的平等B. 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C. 共同的宗教信仰D. 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答案】A【解析】材料“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可以看出墓碑不显示身份,表明强调城邦公民的平等,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城邦对战士的死后的一种礼遇,没有体现出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宗教信仰的信息,故C项错误;不写明家世体现了要否定家族和血缘在城邦中的作用,故D项不符合题意。16.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这一规定A.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B. 带有习惯法的残余C. 保留了不合理的贵族特权D. 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十二铜表法规定限制高利贷,平民作为债务人的比例肯定大于贵族,因此这项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CD项。17.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西方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A. 法庭立案与否取决于案情B. 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C. 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D. 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说明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即尚未被判有罪之前是无罪的,故答案为B项。A选项与题干中的“当事人若不向法庭起诉,法庭即不予受理”不符;C选项与题干中的“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不符;D选项与“法官审判应重证据”不符,CD项的表述都过于绝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罗马的法律制度特点【名师点睛】罗马法的特点包括:罗马法作为奴隶社会法律制度在其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深受古罗马奴隶制国家历史发展的影响。罗马法是诸法合体、私法为主的法律体系。罗马法注重形式,注重法律程序。公民法基本上保留了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的特色。发展到万民法后,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才逐渐变得简易、灵活。罗马法还确立了许多重要的法律原则。如疑罪从无、任何人均无义务指控自己有罪、没有原告就没有法官、法官不得自动审判、举证的义务由主张者而不是否认者承担、一目了然之事无须证明、一事不再理等等原则对现代法律制度仍然产生重大影响。18.有人认为: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罗马( )A. 万民法广泛的适用性与实用性 B. 较为发达的工商业经济C. 帝国凭借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扩张 D. 十二铜表法成文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马万民法及其特征,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揭示的是罗马帝国时期的社会状况。进一步可知,罗马帝国时期实行的是万民法,万民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实用性,A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正确;B项与材料所示现象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不相关,属于无关项,排除;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排除D。故选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律万民法及其特征19.近代议会制度真正确立的标志是A. 权利法案的颁布 B.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制定C. 1787年宪法的制定 D.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答案】A【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欧美议会制度建立的标志是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故A项正确;BCD项都晚于A项。20.到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56个“衰败选区”的议席被取消,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根源是A. 工业革命的发展B. 资产阶级的积极争取C. 国王权力的削弱D. 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答案】A【解析】工业革命后,英国生产力发展迅速,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从而推动了1832年议会改革。因此,1832年议会改革的根源是工业革命的发展,故答案选A。其他三项均不是根源,排除。点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一定时期的政治、思想文化是当时社会经济的反映。21.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于xx年6月27日正式向英国女王递交辞呈。英国执政党工党新任继布朗27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撤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手中接受玉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下列关于英国女王、首相、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英王是国家元首,实际上是统而不治B.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C. 首相是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实际掌握着国家大权D. 内阁如果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只能辞职并解散内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君主立宪制下英王、议会、内阁的地位如下:国王是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无权废除任何法律;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政府的监督等大权,是政治权力的中心;内阁通过控制下院的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内阁首脑是首相,拥有行政大权。内在关系:责任内阁制下,首相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阁员和政府成员由首相提名,国王批准组成;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因此ABC都表述正确,D表述不正确,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内阁可以选择下台,也可以选择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因此选D。考点: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君主立宪制的特征22.梁启超曾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考察美国的宪政制度,他在新大陆游记中写道:“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而其人民有两重之爱国心者也。质而言之,则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这里主要是指美国实行A. 共和制B. 联邦制C. 二权分立D. 邦联制【答案】B【解析】【详解】“四十四之共和国”是指美国地方州,“为一共和国”是美国共和国,体现出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特点,属于联邦制,B正确。共和制属于政治体制,A错误。三权分立属于政治体制运作模式,C错误。邦联制是美国独立之初体制,D错误。23.在美国,自1856年以来,历届总统不是共和党人便是民主党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次总统大选中,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部选民票的95%。这种情况说明两大政党A. 控制了美国政治生活B. 主宰了联邦政府C. 赢得了美国公民的一致支持D. 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答案】B【解析】题中材料说明了共和党、民主党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主角,即选B项;A项错在“控制”,CD两项错在“一致”,这样的表述都过于绝对。【考点定位】必修一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的两党制。24.xx10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针对部分伊斯兰国家的入境禁令因涉嫌违宪已被两个州上诉至最高法院。材料反映出美国政体的原则是A. 中央集权制B. 分权制衡原则C. 联邦制原则D. 三权分立制度【答案】B【解析】特朗普签署的禁令“因涉嫌违宪已被两个州上诉至最高法院”,这体现了美国政体中的分权制衡原则,故B项正确;“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对地方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故A项错误;“联邦制”指的是在保证中央权威的同时地方保留部分权力,故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三权分立“指的是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相互独立,故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25.下面是近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数字补填的内容应分别是项目法国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总统皇帝国家元首产生方式世袭国家元首任期任期制终身制政府首脑总统国家权力中心皇帝和首相A. 世袭、君主、总统B. 世袭、首相、议会C. 选举、君主、议会D. 选举、首相、议会【答案】D【解析】【详解】法国国家元首产生方式是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德国政府首脑是宰相,法国国家权力中心在于议会,故D项正确。其他组合不符合题意,排除A、B和C项。【点睛】法国共和政体和德国君主立宪制比较比较项目德国法国国家元首皇帝总统国家元首产生方式世袭议会选举国家元首的任期终身制任期制国家元首有无实权有有国家的权力中心皇帝议会议会权力行使立法权,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行使立法权,受总统制约,但享有真正、独立的权力2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对总统的不信任权却没有类似的明确限制。这些含糊不清的规定从侧面反映了A. 行政权不能制约立法权B. 法国民主政治的虚伪性C. 共和制是政治妥协的产物D. 总统与议会斗争的失败【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总统与议会的矛盾斗争复杂曲折,在宪法中表述含糊不清,都说明当时法国宪法是各种政治势力妥协斗争的产物,故C选项正确;材料反映总统可以解散众议院,故不能说明行政权不能制约立法权,故A选项错误;各种政治势力妥协斗争不能说明法国民主政治的虚伪性,故B选项错误;仅仅据材料的有限信息也不能说明总统与议会斗争的失败,故D选项错误。故选C。27.有人认为“德意志的帝国体制是强有力的,但不是民主的”。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中有助于说明这一观点的内容有帝国皇帝拥有创制法律等权力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选派的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A. B. C. D. 【答案】A【解析】据材料“德意志的帝国体制是强有力的,但不是民主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皇帝拥有创制法律等权力,体现了“不民主”,故正确;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也体现了“不民主”,故正确;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选派的代表组成而不是选举产生,也说明了“不民主”,故正确;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体现了民主性,故不符合题意。故组合正确,故A项正确,BCD项都错误。故选A。28.某班历史课围绕“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这一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下面是同学们的一些看法,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A. 林则徐销毁了英国人的鸦片B. 英国向中国传播近代政治制度C. 英国要打开并占领中国市场D. 英国要使鸦片贸易合法化【答案】C【解析】据材料“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销毁了英国人的鸦片,属于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故A项错误;英国侵华的目的不是向中国传播近代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后英国要打开并占领中国市场,故发动鸦片战争,故C项正确;鸦片贸易合法化也不是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题干关键词“根本原因”,学生再结合鸦片战争相关知识,即可得出工业革命后英国要打开并占领中国市场的结论,据此即可正确判断。29.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 英国的船坚炮利B.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 中国的闭关锁国D. 西方列强加紧扩张【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世界大势”来看,中国代表的落后的农业文明,而英国代表的是先进的工业文明,两种文明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故B项正确;ACD项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但不符合“世界大势”,排除。点睛:题干观点从“世界大势”角度认为鸦片战争具有必然性,“大势”的理解应从世界潮流角度。30.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这场战争”指的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的“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再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就是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英国打开,从此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遭受列强的侵略,中国近代史开始,故选A。第二次鸦片战争不是开始拖入世界开始,B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也不是“中国拖入世界”的开始,故C和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两小题,31题22分,32题18分)31.“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它民族不可比拟的。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明史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檐曝杂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2)图示二、图示三所示的朝代的选官制度是什么?其影响有哪些?(3)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这一制度的积极影响?(4)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答案】(1)图一:秦朝;图三:元朝。(2)科举制影响: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官员素质。促进了儒学的传播。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促使教育官本位 (3)指皇帝或秦始皇。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延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4)明太祖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成祖设内阁雍正设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图一反映的是三公九卿制,属于秦朝开创的,图三的行中书省体现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所以图三是元朝开创的。(2)所示的朝代是唐朝,唐朝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度,然后回答出科举制度的常见影响即可,例如,科举制度的选官权力属于中央,也就加强了中央的权力,再例如,科举制度依据考试成绩这样就会提高官吏的文化素质等。(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变化主要突出两点即可,一是明朝的废除宰相,然后设殿阁大学士,二是清朝的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32.从古罗马到近代欧美,西方法制进程在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这无疑是罗马法制史上一个不小的成就,可以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材料二 美国的宪法及不断发展完善的宪政才是美国其它一切发展的基础。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和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法律文件,美国宪法集中表现了美国人民的民族特性和美国人的政治智慧,它创立了一系列宪政原则和制度,开辟了人类社会追求民主,反时专制的历史新纪元。美国宪法是美国人民对世界政治的最大贡献,是奉献给人类最宝贵财富,深刻地影响了近现代世界的民主进程。袁明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材料三 议会改革法案(1831年5月通过)把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至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上涨至33%。中等阶级的多数虽然还不掌权,但是获得了选举权。议席的重新分配可以视为一种对选举制度的修正,选举权的扩大不仅改变了社会等级制的旧原则,而且致力于把政治权利赋予新的社会阶层。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部法律?如何理解“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系列宪政原则和制度”指的是什么?概述美国1787年完法对近现代世界的民主进程的影响。(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议会改革法案的主要内容。这一法案的颁布对英国当时哪一“新的社会阶层”最为有利?(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法律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价值。【答案】(1)法律:十二铜表法;理解: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2)原则和制度:三权分立;联邦制;共和制;影响: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起到保障民主、防止专制的作用(避免权力过于集中)。(3)内容:扩大选民人数、重新分配议席;工业资产阶级。(4)价值: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保障民主,限制独裁;保证社会公平公正。【解析】(1)根据“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这部法律应当是指十二铜表法。对“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的理解,可以联系教材关于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意义回答。(2)回答“一系列宪政原则和制度”,要联系教材所学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的原则来回答。美国1787年宪法对近现代世界的民主进程的影响,材料中已有体现,如“开辟了人类社会追求民主、反对专制的历史新纪元。深刻地影响了近现代世界的民主进程。”根据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可以回答出正确答案。(3)英国议会改革法案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得出。从“中等阶级的多数虽然还不掌权,但是获得了选举权”“而且致力于把政治权利赋予新的社会阶层”等信息,可以看出对工业资产阶级最为有利。(4)法律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价值,可以根据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对上述小题的回答,再联系教材有关知识点回答。本大题考查法律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具体考查了十二铜表法、美国1787年宪法和英国议会改革的有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