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094968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望 月 怀 远释标题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家乡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整首诗情意缠绵,却不流于伤感。语淡情深,清丽婉转。知作者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有曲江集。明背景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像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本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的怀念。品语言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请赏析。提示:可从意境、所写内容、运用手法等多角度赏析。参考答案:这两句,海上、明月、天涯构成雄浑阔大的意境。在这种意境中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涵怀远之情,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2“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句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请赏析。提示:从这两个字写出的内容、达到的效果考虑。参考答案:“怜”和“觉”两个动词,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是一种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的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析技巧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由望月而产生怀远之情,这种抒情方式叫_;同时,这两句也运用了_的描写手法,写实景的语句是“_”,诗人想象语句为“_”,这是虚景。提示:了解抒情方式、描写方法的种类。参考答案:触景生情虚实结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4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请结合具体语句赏析。提示:直抒胸臆就是直接抒情,结合语句赏析出直接抒发了什么情即可。参考答案:颔联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遥夜”,长夜。“竟夕”,通宵。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悟意旨5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提示:从内容方面推敲诗人的情感。参考答案:写因思念远人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随之而来便产生寻梦之想。这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释标题这是一首七律,是韩愈七律诗中的佳作。左迁,贬官。蓝关,蓝田关,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侄孙湘,是韩愈爱侄韩老成的儿子,两家向来如同一家。韩湘听说叔祖父孤身上路,非常不放心,赶来和他同行,在离京师不远的蓝田赶上了韩愈。知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言郡望昌黎,故后人多称韩昌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散文家、诗人。他和柳宗元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明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四大名刹之一(或称十九座寺院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圣地。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七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韩愈上书论佛骨表谏阻,言辞激切,触怒了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名篇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析技巧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的?提示:体会景是何景,情为何情。参考答案: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悟意旨2“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联中,“朝”和“夕”、“九重天”和“路八千”都包含有鲜明的对比之意,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提示:“朝”与“夕”说明时间快,“九重天”“路八千”说明地位变化大。参考答案: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之情。3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提示:体会“肯”与“惜”中蕴涵的情感。参考答案:“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商 山 早 行释标题商山,山名,在陕西商州市东南,地形险阻。“早”字是这首诗所描写的中心,诗中的一切动作、场景、情绪都围绕着它而出发,为镜头焦点之所在。“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已成为众口传诵的名句。知作者温庭筠(812?870?),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他还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名家的词人,被奉为花间词派的鼻祖。明背景商山早行作于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外出宦游时。温庭筠本是太原祁县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家,所以在他的诗歌里,常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跋涉时,还念念不忘颇有江南风光的“故乡”。品语言1诗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历来脍炙人口。(1)分析这两句诗表现出的意境。(2)这两句诗在诗句的构成上有何特点?与我们接触过的哪些诗句异曲同工?提示:(1)从词语组合方面思考。(2)从描写的景物、蕴涵的情感方面考虑。参考答案:(1)这两句写早行景况:天边残月未落,山中茅草屋顶的小客店传来阵阵报晓的鸡鸣;村外,木板小桥上蒙着一层银霜,旅人的足迹疏落可辨。其中“鸡声”“残月”“晨霜”点明了早行的特定时间;“茅店”与“板桥”表现了山村的荒凉与孤寂。这两句诗不仅用自然景物表明了“早行”的题旨,也流露出行路的艰辛和旅人内心的冷落之情。(2)这两句诗均为三个名词的并列,无动词,属一个意象组合。我们接触过的有“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2试赏析颈联“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中“明”字的妙处。提示:从表意效果的角度入手,比如点出该字在开拓意境、创设氛围或表达情感方面的效果。参考答案:晨霜凝地,槲叶满路,当有春寒料峭之感,但一个“明”字却别开境界,它打破了拂晓时分的凄冷、昏暗,给人以迎接红日喷薄而出的信心和力量;同时,“明”字在后,也暗示出先行时天光之暗,从而反衬出始行之“早”。析技巧3本诗的“凫雁满回塘”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提示:本句所写画面是欢乐的,而诗人情感是“悲”,手法不言而喻。参考答案:运用了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以故乡春回水暖、凫雁嬉戏的优美景象反衬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使“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得到完美的表现。悟意旨4这首诗中表现主题的是哪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提示:综观全诗,了解内容,联系背景把握情感。参考答案:客行悲故乡。抒发了诗人怀念家乡,心系长安的感情。逢 入 京 使知作者岑参(见第二课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补注解此诗作于天宝八载(749)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1“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_参考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作了铺垫。2本诗最后两句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答:_参考答案:语言朴素自然,如同随口而出。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充满了浓郁的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道,朴素自然,余味深长。闻笛知作者戎昱,荆南(治今湖北江陵)人,登进士第。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建中年间,为辰、虔二州刺史。集五卷,今编诗一卷。题材上写边塞戎旅和秋思送别的诗很多。补注解诗人年轻时考进士落榜,于是纵情游览天下名城。他飘落异域,十分怀念家乡。于是写下了此诗。1此诗中最能表明诗人内心情感的关键字眼是_,表明这种情感产生原因的字眼是_,能表明诗人所在地点的两句诗是_。答案:惆怅思归切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2结合课下注释,简要分析最后一句“落尽一庭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蕴涵的情感。答:_参考答案:语意双关,既指冬天“平明”落得一庭梅花,也指笛声梅花落。蕴涵了诗人独自思家的惆怅之情。秋思知作者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补注解这首秋思约作于诗人客居洛阳时。诗人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句中的“见”与“欲”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请赏析其中一词。答:_参考答案:见,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可使树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不可见,却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凄凉摇落之景,自然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独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意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是很丰富的。欲,“欲作归书意万重”,这“欲”字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并易于想象了。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这一评价,请找出并分析。答:_参考答案:诗人写了这样一个(寻常的)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前面的“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中有千言万语唯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体会出诗人浓浓的乡思。渡桑干知作者贾岛(见第一课题李疑幽居)补注解此诗是贾岛漫游塞北时所作。此诗题目,或作渡桑乾。并州:今山西太原;咸阳:今陕西西安北,两者南北相距一千多公里;桑干水:又叫桑干河,是从山西北部流向河北西北部的一条河流,从山西过了桑干河就到了河北。1. 为什么诗人客居他乡以年计算,而思乡却以日夜计算?答:_参考答案:这体现了诗人选词的精心。客居时间是以年来计算,极言时间之漫长。而思乡则是数着日子过,这种煎熬谁人能知?2“却望并州似故乡”一句,历来为评论家所称道,它究竟好在哪里?试说说你的看法。答:_参考答案:诗人的故乡在咸阳,并州只是“客舍”;现在“渡桑干水”后,就是想把并州当作故乡也只能望一望了。“却望并州似故乡”一句,把难返故乡的绝望感情表达得含蓄深沉,使诗歌具有更加感人的力量。羁旅乡思诗词的鉴赏知考情羁旅乡思诗词鉴赏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是中国古典诗歌常见的题材之一。在高考中,对相关意象的鉴赏、表达技巧的鉴赏以及情感内涵的把握是命题热点。悟考题(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答:_(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答:_解析:(1)先具体分析前两句所写到的意象的表达效果,然后进行整合。“晓路”点明起航的时间是清晨;“雨萧萧”写出起航时的天气状况;“江乡叶正飘”既交代了季节是秋季,又写出了诗人所见的落叶飘飞的景象。“雨萧萧”与“叶正飘”写出了秋景的凄清萧条。(2)“孤舟”在本诗中是一个主体意象,是全诗的线索,联结着诗中其他意象和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想。首联和颔联为“孤舟”的出现提供了背景,颈联从“帆”“桨”正面写“孤舟”,尾联写“孤舟”停宿之所,寄托了诗人借枫桥一抒幽思的情怀。孤舟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学技法解答羁旅乡思诗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羁旅乡思诗词的内涵所谓“羁旅”,就是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羁旅乡思”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诗人羁旅乡思的缘由:战乱频繁、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等。 2掌握羁旅乡思诗词抒发的情感羁旅乡思诗词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 (4)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柳中庸的征人怨 。3熟悉羁旅乡思诗词常见意象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寒蝉:悲凉。 猿猴:哀伤。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沙鸥:飘零,伤感。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鹃啼血”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其他如:天涯、他乡、孤灯、声音(常见的有笛声、芦管声、角声、鸦鸣声等) 4规范解答步骤(1)阅读这类诗词,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抓住诗人选用的意象和构造的图景,弄清诗人所思所想,从而理解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2)挖掘关键信息。羁旅思乡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些都是鉴赏的切入点。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3)注意两种手法。羁旅诗词除了惯用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妻子写得娇美动人,也衬托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动人。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朝奏(zho)九重天(chn)瘴江(zhn) 征铎(du) B勒紧(li) 嚼舌头(ju)千疮百孔(chun) 对峙(zh)C精辟(p) 惆怅(chu)意万重(chn) 并州(bn)D槲叶(h) 枳花(zh)凫雁(f) 犒劳(ko)解析:选BB项,“嚼”应读“jio”。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情人怨遥夜遥:遥远B故园东望路漫漫 漫漫:形容路途遥远C灭烛怜光满 怜:有“爱惜”之意D一封朝奏九重天 朝:早晨解析:选AA项,“遥”应是“漫长”之意。3下列加点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望月怀远 B枳花明驿墙C故园东望路漫漫 D海上生明月解析:选DA项,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的人;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明艳;C项,名词用作状语,向东。4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使之完整。(1)_,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2)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鸡声茅店月,_。(温庭筠商山早行)(4)平明独惆怅,_。(戎昱闻笛)(5)洛阳城里见秋风,_。(张籍秋思)(6)无端又渡桑干水,_。(贾岛渡桑干)答案:(1)海上生明月(2)云横秦岭家何在(3)人迹板桥霜(4)落尽一庭梅(5)欲作归书意万重(6)却望并州似故乡二、诗歌鉴赏(一)(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注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5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诗歌前两句说为了建功立业,自己甘愿客居天涯,已经习惯了“流离”“别家”的生活,把这当作等闲之事了。“挥袂”之举流露出诗人的洒脱。后两句说万籁俱寂的夜晚,诗人好梦醒来,只有一盏孤灯相伴,不禁心生悲凉,欲在孤独无奈中寻找寄托,却是斜月相迎。“斜月”意象的加入,让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惆怅之情更浓。显然,这是衬托的手法。参考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6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_解析:通过上一道题的分析,知道韦庄在“灯前”回想江南好梦,眼前的孤灯、斜月让他心生羁旅之愁。郭诗的意思是:渔家世代在海边生活,几间小屋上面覆盖着雪白的芦花。白天在海上捕鱼虽然辛苦,但晚上归来,有青天明月、大海涛声伴送到家,真是开心惬意。“灯前笑说归来夜”一句中的“灯前笑说”,描写了主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情景。参考答案: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7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答:_参考答案:“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8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答:_参考答案:(1)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2)诗的语言朴实无华。(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选自宋诗精华录)注杜鹃:又名子规。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9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答:_解析:鉴赏“绿”字需结合具体语境,可联想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此处的“绿”可理解为使动,“使树绿”,展示的是一种动态美,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春天的生机。参考答案:“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10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答:_解析:颈联中,诗人想象友人到家遇春燕、浣征衣的情景,表现对友人的关心眷念。尾联中,诗人想象友人在家摆脱了琐事杂务,终日临水闲居的情景,表现出对友人闲适生活的艳羡。参考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乡思宋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11钱钟书说:“诗歌里有两种写法:一是天涯虽远,而想望中的人更远;二是想望中的人物虽近,却比天涯还远。”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写法?请简要说明。答:_参考答案:这首诗属于第一种写法。诗人写空间距离之远,遥望家乡的视线被碧山、暮云层层阻隔,给人以故乡遥不可及之感,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三、语言表达12用现代散文的语言形式,对“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句进行改写。100字左右。答:_参考答案:一轮明月,将清辉洒向大地,客店屋上的茅草仿佛沉浸在寒夜的寂静之中。突然,雄鸡一声划过长天,山乡的路顿时响起了早行者的足音,木板桥上覆盖的早春寒霜印上了来来往往的脚印。13. 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要超过20字。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词人。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之势,至现在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答:_参考答案:温庭筠完善了词的形式,对词的贡献很大。古典诗歌的起承转合章法指的是诗词的结构谋篇。前人将诗歌的章法归结为“起”“承”“转”“合”。“起”即一首诗的起句;“承”是承接起句,是“起”句的延续、延伸;“转”就是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合”则是合笔,是结句,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下面分别说说四个部分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彼此之间的关联,以及这个规律在帮助我们鉴赏古诗方面的作用。“起”定基调“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要,往往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杜甫登高诗首联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开篇便以急风、高天、长啸的猿声,清渚、白沙、盘旋的飞鸟这六个秋天特有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萧瑟、肃杀的三峡秋景图,奠定了全诗低沉的基调。“承”“起” 而 续“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还以杜甫登高为例。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为仰视所见;“长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乃俯视所得,无边落木萧萧之声与不尽长江滚滚之势将秋意推向深广,境界更为阔大、旷远,从而使后面抒发的老病孤愁之情也有了更有力的依托。“转”开生面“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如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由颔联写景转而抒情,尽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的孤独。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思路,它也是我们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所以诗歌的“转”句最为关键,而诗歌命题也常在“转”句上做文章。妙“合”主旨“合”是前几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杜甫登高尾联两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更在前句基础上直抒胸臆,似一吐郁结于胸的不快,又似无可奈何沉重一叹。一个艰难时世中老病孤愁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令人痛惜!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所以在结构上,“合”句(联)常呼应开篇,圆合首尾。而从内容上说,“合”句(联)是我们了解诗人感情、解读古诗主旨的最重要所在。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问题。小 斋 即 事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注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局:指棋盘。(1)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2)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答:_思路点拨:这首律诗的总体结构呈现出一种“起承转合”式,这种结构从形式上来说,首联起句点题,颔联承接起联,即对起联进行语意的补充。所以第(1)题的答案就可以从此入手。第(2)题考查诗的情感,而在这种结构处理方式的诗中,表现作者情怀的地方往往会在首联起处和尾联结处点明。所以我们就可以从首联和尾联处入手,去理解作者的情感。参考答案:(1)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2)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借题发挥通过做以上题目,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诗歌的起、承、转、合:(1)从“起”入手,分析首句的作用,指出对全诗的总领作用,或对全诗感情定基调的作用。(2)从“承”入手,分析诗歌的过渡作用,指出诗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指出对“起”的补充作用。(3)从“转”入手,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4)从“合”入手,分析诗歌的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游子思乡情怀产生的原因 思乡诗词在中国古代诗词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影响也甚为深远,究其游子思乡情怀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血缘亲情意识和地缘乡土观念造成的离乡不易、亲情难舍;空间的转移带来的文化失落;现实生活的不顺和挫折造成的情感回归三个方面。(一)游子思乡情怀的产生首先源于离家不易、亲情难舍的桑梓之情、乡土观念以及落叶归根的思想。古代由于交通闭塞,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再逢难期,使那些外出求学、赶考、赴任、行游、出征的游子不免产生强烈的孤寂、惆怅、落寞、凄清的思归和怀乡的悲伤情绪。另外,中国的宗法制度使一直安于乡土的中国人产生了重血缘、重乡土的社会心理,从而使那些离乡的游子无论走多远,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种根在故土的深刻的乡土观念。这种渗透于中国民众骨子里的深厚的血缘亲情意识和地缘乡土观念,极其深刻地影响并左右着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对亲人、故土的怀念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作者的心头,也广泛地体现在历代的诗词作品中。如诗经小雅采薇中表现男女之思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表达思妇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益缓”;隋朝的薛道衡人日思归中“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汉乐府民歌悲愤中“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柳永的安公子中有“万水千山迷远近,思乡关何处?”;八声甘州中“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渺,归思难收”及其在归朝欢中所抒发的“一望相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等等都体现了诗人、词人对故土、亲人、朋友的眷恋和怀念。(二)游子的羁旅行役造成的空间的转换,文化的异位以及由此产生的本土文化的失落感。对于那些外出行游的诗人来说,当把自己从一个极其熟悉的环境抛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时,作者那种亲切、热烈的乡土感就会因一时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与这种一样陌生的文化产生矛盾。从而导致游子在心理上产生对新环境的排斥和抵触,进而产生无依无靠、漂浮不定的浮萍之感。也就是诗人的情感一时不能找到很好的寄托,而导致某种情感和精神上的失落。如唐朝王建的十五日夜望月中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司空图的漫书五首“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词人柳永的八声甘州中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冉冉五花休”等等,这些均源于诗人、词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思乡的情怀。那些异乡风物,在游子看来却是“良辰好景虚设”。 (三)思乡情怀的产生还源于诗词作者现实生活的不顺和挫折,人生理想的破灭和追求的失落。 在现实的生活中,诗人、词人为了维护正常的家庭生活,自愿或不自愿地去出使、宦游、从军、考试、经商等,其中他们并不能坦然地在精神和心理上接受和认同这种羁旅行役。当他们宦游不顺,科考落第,或是建功立业的愿望得不到实现,或是官场遭到排挤、打击时,就会对自己已有的人生追求、价值意义产生不同程度的质疑和否定,转而寻求对故乡的怀念,遂产生回归家园的念头,希望以此得到精神上的抚慰。这时故乡就成了游子们的避风港,是摆脱不如意现实,寻求精神回归的理想的归宿。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甫的绝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柳永的迷神引中“旧赏轻抛,到此成宦游。觉客程劳,年光晚”;其满江红“宦游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等等,可以说不胜枚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