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中外小说阅读”综合应用》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093919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中外小说阅读”综合应用》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中外小说阅读”综合应用》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中外小说阅读”综合应用》巩固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小说阅读”综合应用巩固练习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红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造(ch) 歆享(xn) 间或一轮(jin ) 数见不鲜(shu)B.便宜(bin) 吞噬(sh) 皮开肉绽(zhn) 翘足而待(qio)C.惫懒(bi) 蹂躏(ln) 少不更事(gng) 模棱两可(lng)D.朱拓(t) 祷告(do) 心广体胖(png) 厚古薄今(b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聒噪 寒喧 一炷香 矫揉造作B赝品 斑斓 椭圆形 不寒而栗C歆享 厮打 乌蓬船 惘然若失D沧海 谬种 不更事 一愁莫展3.下列句子横线处应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_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只看到另一个高处,中间是一个叫人沮丧的弧度。因此,_,_,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他用神秘化的手法来回避直接明白的叙述,_这个作家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被人识破他是一个伪造者,_而其他出于同样需要而苦恼的作家都会赞扬他。A.诱惑 时时在意, 步步留心 假如/则B.招引 步步留心, 时时在意 假如/则C.诱惑 步步留心, 时时在意 如果/那么D.招引 时时在意, 步步留心 如果/那么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遭遇了这场变故,他面容憔悴,形象大变,精神恍惚,2月6日从拘留所里出来,连前来接他的妻子和女儿也不认识了。B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C笛声作为听觉意象,能引发诗人的联想,在诗人审美情感的兴起和升华中起到激发、催化作用,从而增强诗歌的表达手段和艺术效果。D有人批评“汉字听写大会”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故意刁难人之嫌,但更多的人则赞扬这种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危机,弘扬中华文化。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对于什么是企业人才,与会者,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三大条件。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A莫衷一是 各抒己见 各执一词B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C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D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两首西江月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真实写照。B.短篇小说的艺术表现特点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C.先锋实验小说的代表作家除余华外,还有马原、苏童、格非、孙甘露、北村等。D.海明威的代表有老人与海墙上的斑点丧钟为谁而鸣,其中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是“硬汉性格”的典型。7.填空1)世事洞明皆学问,_。(曹雪芹红楼梦)2)满纸荒唐言,_!都云作者痴,_。(曹雪芹红楼梦)3)_,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选,完成812题(1)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2)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3)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4)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5)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6)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8.下面词语分别指代的内容,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尘芥堆:指社会底层。陈旧的玩物:和祥林嫂一样命运悲苦、贫穷受辱的人。活得有趣的人们:指像柳妈那样嘲笑祥林嫂的人。无常:这里指阴间里拘魂的鬼怪。无聊生者:像祥林嫂一样贫穷无靠难以活命的人。厌见者:指鲁四老爷之类封建统治者、卫道士及精神麻木的人。A. B. C. D.9.“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A.感到生活无聊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就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不再见到他。B.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即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C.感到生活无聊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即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D.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就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不再见到他。10.对下列语句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第(4)句中的“百无聊赖的”“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等词语反映祥林嫂遭遇的悲惨和社会的无情。B.第(5)句中的“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表现出“我”的软弱性:虽然同情祥林嫂,但无力帮助她摆脱封建迷信的桎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C.“然而在现世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这是“我”的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我”对黑暗社会的憎恨。D.最后一句中的“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同样是反语,“渐渐的舒畅起来”,其实正说明“我”内心痛苦还在逐渐加深。11.对这一段中所用的表达方式,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以议论为主,议中有叙。 B.以记叙为主,叙中有议。C.以说明为主,兼有议论。 D.以抒情为主,兼有议论。12.对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渲染了祝福之夜宁静、祥和的气氛。B.点明了时代背景,表明封建统治的黑暗压抑。C.以外面宁静的环境衬托“我”内心的不平静,同时也渲染了悲凉气氛。D.深化作品主题,增加了文章的揭露性。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我想你们董玉洁下了晚自习,我独自躺在寝室里读小说。当初离家时爹妈就交代:到城里读书,也学点惦记;你这孩子,打小就不晓得惦记人。三叔把我送进这所中学时也提醒:抽空回去看你爹妈一眼,两个老人不容易。今天课堂上,班主任又讲:人应该懂得以某种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感情。我手头这本小说,也正讲述着这样一则故事:一名俄罗斯少年只身骑着匹枣红矮马冒雨夜行三十公里回家,仅仅为了对父母说一句“我爱你们”,父母幸福得快晕过去。我的心像上足了劲的发条,激动得微微发颤:我何不也把爹妈狠狠地幸福上一顿呢?我可不是那种只想不做的人,我从床上跳起来,推上自行车就往四十多里外的家里奔。风“呼拉呼拉”地拨打着树叶,天上乌云怒走,月亮藏藏露露、明明灭灭。最好来场倾盆大雨吧,这样更显出我的心情,老师说这叫反衬。半小时后,一场不小的雨应召而来。股股雨水顺着脸颊淌到下巴尖儿上,汇成一挂小水链儿。不时一个极亮的闪电,像电焊,照亮了一簇簇披发劲舞的树;没有雷,可真好。回到家里啥也不说,就一句:“我想你们、惦记你们!”可不能说“我爱你们”,那不符合国情,太难以出口了,爹妈也不习惯。当他们明白我是如此地惦记他们时,爹妈会是一副什么样的神情呢?他们会用什么样的眼神来打量他们这长大了、学会惦记人的儿子呢?他们会幸福得手足无措的,妈只会拿手在围裙上的那灰补丁上蹭来蹭去。在雨中跋涉了三个多小时,我终于站在了村头。有段泥泞路,车过不去,我便扛着往前趟。稀泥柔柔地、润润地在脚底里蠕动,一下子就涨满了脚丫儿,围住了腿肚儿。小村里没有一星灯光,人们早已沉入梦乡。一个闪电,我望见几处低矮的屋子默默地卧在雨中山的坡上,像是被谁随手遗忘在那儿似的。但我,惦记着你们。站在家门口,雨水掺和着汗水,我早已浑身透湿。敲门时,我的手有些抖。爹妈警惕地问:“谁?”“我!”“出事啦!”爹妈嗓子眼儿发颤,磕磕碰碰地摸火柴点灯,“出啥事啦?”从门缝里,我清楚地瞅见两位老人连外套都顾不上披,便忙起身,妈举着铁盒做成的油灯,爹手忙脚乱地拨门闩。“出事啦?出啥事啦?”爹妈连声急问,满脸满眼的惊恐。“没,没啥事,回来,我想想看看你们。”想好的话临出口又变了。“没啥事?看我们?没啥事这么大雨,深更半夜赶回来?我们有啥好看的?到底出啥事啦?”爹蹙着眉头,使劲地瞅我的眼睛,想瞅出个名堂来。“真的,真的没啥事。”爹接过妈手里的干毛巾递给我。妈忙着给我找干衣服,接着又给我煎了几个荷包蛋。我吃着荷包蛋,妈悄悄凑过来:“是不是又在学校里惹祸啦?有啥事跟妈说,妈晓得你爹脾气不好,妈不跟他说。“妈,真的啥事也没有。”我咬着鸡蛋,嘴里涨满了暖暖的蛋黄。收拾完了,我在床上躺下,迷迷糊糊刚要入梦,爹突然推开门:“柱子,到底出啥事啦!你照直里说,爹不骂你!”“爹,没事,真的啥事也没有,就想回来看看你们。”爹退出去,掩上门,两老又嘀咕了好一阵。躺在床上,我开始觉得心里有些酸溜溜的。第二天清晨,雨仍下得很大。我打定主意,起床第一句话就对他们说:“我在城里想你们!”可起了床,没见着爹。问妈,妈说:“你爹夜里就走了,去你们学校看到底出了啥事。你这孩子,有事也不说!”此时,我已无话可说。13.第2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14.“我”冒雨回家,爹妈为何一致认定“我”是在学校出事了呢?请申述理由。_15.“我”为什么会“觉得心里有些酸溜溜的”?_1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中的“我”,在小说的启发下,突然理解了“惦记人”的深刻含义,所以急不可待地深夜冒雨回家。B.“我”的壮举之所以得不到爹妈的认同,是因为“我”纯属一厢情愿的一时感情冲动。C.文章表面上是写“我”惦记着爹妈,而实际上表现的却是像大海一样深的父母之爱。D.“我已无话可说”,是因为我要说的已全部说完;再者,爹妈素质太低,不懂得享受儿子的“惦记”。E.黑夜、大雨、长途、泥泞,这些背景成就了“我”的惦记,却赶跑了爹妈的幸福感,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作文17. 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人物: 孔子 苏轼 鲁迅 史蒂芬霍金文学形象:曹操 宋江 薛宝钗 桑提亚哥参考答案1.D (png-pn;bob)2.B(A寒喧寒暄C乌蓬船乌篷船D一愁莫展一筹莫展。)3.C4.D(A表意不明。“连前来接他的妻子和女儿也不认识了”,到底“谁不认识谁”,有歧义。B成分残缺。“分成”后面应加入“阶段”之类的词语;最后分句缺主语“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 C项,“增强”与“手段”搭配不当。)5.B(各执一词:指各人的说法,意见不一致,但都有明确的观点或态度。莫衷一是:强调很多人意见各不相同,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指各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句主要讲对于“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的说法各不一样,应用“各执一词”;句根据语境可知,与会者对于企业人才的认识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应用“各抒己见”;句主要讲人们对蒙娜丽莎的微笑最美的原因,众说纷纭,故用“莫衷一是”,所以选B。)6.D (墙上的斑点的作者是伍尔夫。)7.1)人情练达即文章;2)一把辛酸泪 谁解其中味;3)横眉冷对千夫指。8. D(“陈旧的玩物”在文中没有什么特别的指代。无常:佛教用语,文中引申为死神。)9. D(从主要区别处“聊”“生”“即使”比较、分析判断。)10. D(解析:“说明我内心痛苦还在逐渐加深”,这句话说法欠妥。)11. B(解析:只是以记叙为主,叙中有议。)12. C(解析:A项“渲染了祝福之夜宁静、祥和的气氛”,不妥。B项未点明时代背景。D项“深化作品主题,增加了文章的揭露性”,有拔高之嫌。)13. 交代回家的原因,引出情节。14. 情况反常。“爹妈”已习惯了儿子不出事不会特意为想念父母回家。原因:不是白天、周末;并未特意叫儿子回来;儿子冒雨赶回,父母看来一定有特殊情况。15. 儿子事与愿违,表达想爹妈的人之常情成了“不正常”,想表达“惦记”,却反使父母受累。16. AD(A项“我”并非真正理解“惦记人”的深刻含义;D项“素质低”分析错,是“我”方法错。)17.优秀作文当生活遭遇挫折当你遇上挫折,你会怎么办?或许,你会选择逃避,找了个避风的港湾;或许,你会选择哭泣,用泪水清洗伤心欲绝的心灵;或许,你会选择求救,寻求可以依靠的独木舟,抑或只是一根树枝;傅雷曾长叹:不经历磨难的逃避是轻佻的。哭泣之后,你又将如何?求助?也许会有,也许不会!我们能做的,就是拍拍胸脯,坦然地面对!曾记否?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主人公-老人桑地亚哥,面对着凶猛的鲨鱼,硬是拖着疲惫的身体与之进行不懈的抗争,整整八十一天!他胜了,胜得坦荡!他像一面旌旗,立在海岸上,面对着浩瀚的大海和凶涌的波涛,无语,只是挺着胸脯,以撼人的气魄迎着猎猎作响的海风!“一个人可以被消灭,却不可以被打败。”强而有力的音符从桑地亚哥的嘴里,不,是从心里涌出。他虽是虚构的人物,但他的精神却是真实的,他的精神是活的,震撼人心的!桑地亚哥,一位沧桑的老人,以他的实际行动演绎了他的誓言:一个人可以被消灭,却不可以被打败!小说中的老人犹如此,我们呢?我们现实的人呢?生活就像一条溪流,有过平淌,也会有激进,更会有阻碍。生活如同大海,有风平浪静,也会有海浪,更会有海啸!我们不能奢求生活的一帆风顺,毕竟,那样太不现实了。现实的我们何必苦苦追求不现实的东西呢?挫折来临时,我们不要害怕!记得一句话:当死神露出他的尖牙对我笑时,我能做的就是报之以一笑!很欣赏作者的风度,也想学着吟一句:当挫折一步步地靠近时,我们能做的是操起自信的矛和坚强的盾,勇敢迎上去!是的,自信和坚强是战胜挫折的有力法宝,怯弱和退缩只能助长挫折的气焰。试想,一个人还没与挫折交锋就已发抖,又怎么能战胜挫折呢?当生活遇到挫折,有桑地亚哥的精神扶持你,你还会选择退缩、逃避吗?相信你不会!当生活遭受挫折,不要哭泣,操起自信和坚强的心灵武器,迎上去,迎上去,迎上去身后的桑地亚哥老人笑了面前的困难挫折恶魔怕了【名师点评】作文以明快的笔调切入,开篇就提出“当你遇上挫折,你会怎么样?”一下子就把读者的眼球吸引住了,让你去选择、去思考、去回答;接着“引用”名言,叙说硬汉子桑地亚哥老人在海浪中历经艰辛,终于战胜了难以描述的艰难;然后,展开议论和抒情,表达了自己面对挫折的主张:“自信和坚强是战胜挫折的有力法宝”。意旨明确,情感健康向上,富有感染力。全文以第二人称“你”来写,仿佛是一位知心朋友在与“你”促膝谈心,娓娓道来,侃侃而谈,推心置腹,亲切感人;语言畅通自然,富有诗意,清新明快,挥洒自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