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V).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91090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V)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1.“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 儒家“仁爱”思想B. 墨家“兼爱”思想C. 儒家“礼治”思想D. 墨家“非攻”思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意思:对待别人的国家,要像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像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对待别人的身体,要像对待自己身体一样。体现是墨子的“兼爱”的主张,故选B。C项儒家“礼治”思想和D项墨家“非攻”思想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是孔子主张的“仁爱”,它是有等级性,没有墨子的“兼爱”有广泛性、包容性,故排除。故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思想2.2.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A. 重视道德的意义B. 肯定人的价值C. 强调知识的作用D. 推崇君主权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主张德治,苏格拉底是主张知德合一,A项是两者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孔子是对鬼神敬而远之,是有为思想,苏格拉底的思想是人文精神的体现,B项是共同点,不符合题意;孔子与苏格拉底都重视教育与知识,C项也是两者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苏格拉底是生活在雅典民主政治环境下,故推崇君主的权威不符合苏格拉底,D项不同点,符合题意。所以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主张3.3.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创办太学。由此可见太学A. 违背了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B. 促使儒学教育民间化和制度化C. 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D. 彻底改变贵族垄断官位的局面【答案】C【解析】A和D两项说法错误,可以直接排除;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所以B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因此选C。4.4.至隋唐两宋,儒释道三教鼎立的局面达到了一个高潮,三教理念的交流也空前频繁。这一状况A. 表明统治者提倡三教并行B. 推动了“三教合一”形成C. 说明儒学正统地位已丧失D. 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答案】B【解析】根据“至隋唐两宋,儒释道三教鼎立的局面达到了一个高潮,三教理念的交流也空前频繁”,结合所学,随着三教理念的交流的繁荣,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统治者提倡三教并行”,排除A;儒家思想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C不符合史实;宋朝没有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排除D。5.5.中国古代某学者在晚年将其学说体系归纳为“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该学者是A. 程颐B. 朱熹C. 陆九渊D. 王阳明【答案】D【解析】:题干中“无善无恶足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苒知恶是良知,为苒去恶是格物”的意思是说,人天生就有区别善恶的良知,这是人的本性.这是王阳明的“致良知”的主张,所以本题选D项。6.6.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根本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来;如果说他“卖国”,那他根本就不是人了。这种观念最早被中国人普遍接受是在A. 秦朝B. 汉初C. 宋代D. 民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根本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来;如果说他“卖国”,那他根本就不是人了”可知,宋代理学开始形成,理学的的宇宙观、认识论丰富了儒家学说,儒家纲常伦理经过理学的世俗化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内心,选择C项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宋明理学【名师点睛】宋明时期以二程和朱熹为代表的思想家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并将君臣父子的人伦关系解释为“天理”之体现,主张“灭人欲,存天理”,形成程朱理学。程朱理学使封建等级秩序伦理化,人伦道德严密化,顺应了封建等级秩序,成为儒学的第二个高峰期。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实质是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7.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A. 李贽B. 黄宗羲C. 顾炎武D. 王夫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 “抨击孔子,别立褒贬”可知与明朝 “离经叛道”的李贽相符,李贽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判断标准,A项正确。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限制君权、工商皆本,排除B。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主张,排除C。 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可以通过考察研究获得正确的认识,排除D。 8.8.某史评曾谈到:“它成书于战国晚期,是中医学理论的经典,它所包括的灵枢和素问是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它为中医学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中的“它”是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齐民要术D. 本草纲目【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它成书于战国晚期,是中医学理论的经典”“它为中医学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可知该医书是黄帝内经,故A项正确。伤塞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撰写的,与材料“成书于战国晚期”不符,排除B。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的专著,属于农学著作,与材料医学无关,排除C。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撰写的,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与材料“成书于战国晚期”不符,排除D。点睛:本题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医学的相关内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它成书于战国晚期”、“它为中医学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可知符合黄帝内经的相关史实。9.9.古希腊的圣贤先哲从客观实际出发,俯察人生,对人的价值提出了许多闪耀着人文主义光芒的阐述。其中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是A. “自由是天赐的”B. “人是万物的尺度”C. “美德即知识”D. “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答案】C【解析】“自由是天赐的”是启蒙运动的天赋人权思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的名言,“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观点,ABD不符合苏格拉底的观点,排除;“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观点,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从四个选项中选出苏格拉底的思想即可。10.10.唐人史邕曾这样描述一书法家的作品风格:“风雨惊兮魍魉走,山岳动兮龙蛇斗。千尺松枝如蠹朽,欲折不折挂岩口。”下列与其风格相似的作品是A.B. C. D. 【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风雨惊兮魍魉走,山岳动兮龙蛇斗。千尺松枝如蠹朽,欲折不折挂岩口。”可知,反映的是草书的特点,C项是草书,符合题意,故选C;A项是小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楷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是行书,不符合题意,排除。11.11.中世纪的女人们认为,在私人领域以外,必须把头发藏好,要用帽子、头巾保护起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女人们则用白色或黄色的蚕丝做成假发装饰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整天在露天中度过。这表明文艺复兴的重要特征是A. 宽容的心态B. 人性的复苏C. 高雅的追求D. 理性的崇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世纪的女人们认为,在私人领域以外,必须把头发藏好,要用帽子、头巾保护起来”可知中世纪基督教会及神学思想束缚、压抑人性;“文艺复兴时期的女人们则用白色或黄色的蚕丝做成假发装饰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整天在露天中度过”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认为头发是美丽的象征,充分追求并展示美,是人性复苏的体现,B正确;宽容的心态与材料无关,排除A;高雅的追求只是材料的片面反映,排除C;理性属于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D。所以选B考点:西方人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的特征12.12.路德认为宗教信仰的基石是相信,基督教信仰是一种情操,宗教行为完全是个人的事情。所以路德说,“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这表明路德A. 维护上帝权威B. 主张因信称义C. 认可宗教信仰自由D. 认为王权高于教权【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可以知道,反映的是路德主张信仰得救,无需天主教会,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B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再联系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分析解答。13.13.“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材料体现的思想是A. 人民主权B. 天赋人权C. 社会契约D. 分权制衡【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一种契约精神,体现的社会契约论,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权利的问题,即未涉及人民主权,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也未涉及天赋人权,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契约而非分权制衡,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4.14.“他们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这里“他们”应该是指A. 智者学派B. 人文主义者C. 宗教改革者D. 启蒙思想家【答案】D【解析】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指的是启蒙运动,所以“他们”应该是指启蒙思想家,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启蒙运动而非智者运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指的是启蒙思想家而非人文主义者,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不涉及宗教改革,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理性的阳光指的是启蒙运动。15.15.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媒介的演变。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大众传播媒介B. 影视是音像媒介,在工业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C. 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D. 这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渐替代的过程【答案】D【解析】虽然题干中提到的三类媒介是先后出现,但它们之间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还不会存在替代的过程,报刊在传媒手段日益多样化的今天,仍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互联网的普及并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D项说法不正确,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16.16.列宁指出,苏维埃政权“培植”国家资本主义,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最终目的是以迂回包抄的办法代替正面冲击资本主义。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 当时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危机B. 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C. 成功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 有利于经济的稳步恢复和发展【答案】C【解析】从材料内容可知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因此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通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因此B项正确;斯大林担任领导人之后开始工业化使新经济政策逐步退出,并未成功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因此C项错误;通过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生产力落后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所以D项正确;通过分析可知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C项。17.17.1970年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说:“苏联就像一辆巨大的卡车,驾驶员用一只脚使劲往下踩加速器,同时另一只脚踩刹车”这里的“踩刹车”意指苏联A. 工业经济停滞不前B. 突破了斯大林模式C. 致力于发展核武器D. 仍坚持传统的体制【答案】D【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70年”,当时苏联处于勃列涅夫统治时期,虽然有所改革,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排除B,选D。勃列涅夫统治前期苏联经济尤其工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排除A。C不符合材料的信息,排除。18.18.1930年12月2日,胡佛在第二个国情咨文中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这两方面的合作可以加速复原的过程并且减少不利的副作用。”下列关于胡佛政府的主张理解正确的是A. 固守“自由放任”政策B. 支持政府直接干预经济C. 鼓励企业之间加强合作D. 主张政府干预和市场结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可知,胡佛顽固地执行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A正确,BD错误;C材料未涉及,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联系所学胡佛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分析解答。19.19.罗斯福政府在实行“以工代赈”时规定,所招募的青年工人必须保证将每天工薪的一半寄给家中。此规定意在A. 培养青年人勤俭节约精神B. 增强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C. 大幅减少政府的福利支出D. 扩大社会消费群体的数量【答案】B【解析】罗斯福政府在实行“以工代赈”时正是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时期,故青年工人必须保证将每天工薪的一半寄给家中是为了满足家人解决生活过程中消费的需要,这对于缓解危机非常有用,故选D;AB不是当时的主要意图而是长远目标,C与题意无关,故排除ABC。20.20.上世纪80年代,有线电话行业的既得利益者曾妄图限制蜂窝技术公司的竞争能力,但里根总统并没有理睬他们,而是大力鼓励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因此才造就了苹果和高通等美国企业在无线通信行业的领袖地位,据此可知:( )A. 政府政策推动了美国技术创新B. 政府完全放弃了凯恩斯主义理论C. 政府政策加剧了企业恶性竞争D. 政府极大的维护传统产业的利益【答案】A【解析】材料中里根总统鼓励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与A项表述相符。B项与材料无关。C、D项与材料主旨相反。21.21.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安全网”应理解为A. 完善的社会保障B. 强大的国防C. 劳动安全保护法D. 发达的农业【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安全网应该是指福利国家制度,结合所学知识,福利国家制度就是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贫富差距,稳定社会环境,巩固资产阶级统治,A正确;安全网是指福利国家制度,不是国防保障,B选项是对材料的误解,排除;安全网是社会保障体系,并非指具体的劳动安全保护法,C错误;安全网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是发达的农业,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结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新变化中福利国家制度建立的基础知识来分析材料即可。22.22.“该组织成立的目的是要稳定各国的货币,以及监察外汇市场。它不会放款,然而,它有储备金供国家借用,以在短时间内稳定货币,所借款项必须于5年内清还”。该组织是A. 世界银行B. 关贸总协定C. 亚太经合组织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答案】D【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要稳定汇率,以及监察外汇市场,向在国际支付出现困难的成员国提供中、短期贷款,D符合题意,故选D;世界银行提供的是长期贷款,宗旨是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和技术开发,排除A;关贸总协定是国际贸易组织,排除B;亚太经合组织是区域经济集团,不是国际金融机构,排除C。23.23.英国于2016年6月23日就脱离欧盟举行全民公投,计票结果显示“脱欧”一方支持率为519%,英国最终决定退出欧盟,英国“脱欧”说明了A. 国际间力量对比的严重失衡B. 欧盟内部成员国间存在利益冲突C. 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冲突D. 各国政治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答案】B【解析】英国脱欧体现的是英国与欧盟这个经济区域化集团之间的关系,不是国际间力量对比的严重失衡,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脱欧符合英国国家利益,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D两项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24.24.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空前突出,北美、亚太、西欧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形成三大区域组织。以下阐述正确的是A.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目前合作国家最多的一个区域性集团B. 亚太经合组织是合作程度最高、最典型的经济集团C. 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和历史差异D. 欧盟成员国之间仅限于经济合作【答案】C【解析】亚太经合组织是目前合作国家最多的一个区域性集团,排除A;欧盟是合作程度最高、最典型的经济集团,排除B;亚太经合组国家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和历史差异,C正确;欧盟是一个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D项“仅限于”经济合作说法错误,排除。25.25.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于2016年1月16日在北京宣告开业,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它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宗旨在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亚投行的设立A. 有利于全球经济再平衡B. 使美欧的盟友关系飘忽不定C. 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变化D. 导致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丧失【答案】A【解析】亚投行的设立,表明了以中国为首的亚洲经济的发展,这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再平衡,故答案为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欧关系一直往前发展,排除B项;亚投行是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对政治格局影响不大,排除C项;美国依然是当今世界经济霸主,排除D项。26.26.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属于成功的探索有A. 大炼钢铁,以钢为纲B. 建立一大二公的公社C. 提出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D. 提倡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答案】C【解析】A反应的是大跃进,B是人民公社化运动,D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都体现出“左倾”错误,A、B、C都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失误,排除;中国自1959年开始,由于“左”倾错误,自然灾害,加之苏联政府撕毁合同,致使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1960年,提出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到1966年,全国基本完成了预定的国民经济调整任务,使中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C属于成功的探索,故选C。27.27.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十年。以下词汇最能全面反映该时代特点的是A. 人民公社外交政策包产到户B. 中共八大大炼钢铁“共产风”C. “求同存异”公私合营和平共处D. “一大二公”大跃进改社建乡【答案】B【解析】这一时期虽然提出了包产到户,但很快被禁止,排除A;中共八大、大炼钢铁、“共产风”均是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B正确;“求同存异”公私合营和平共处出现在19491956年的过渡时期,排除C;改社建乡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D。28.28.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被写入高中历史教科书,此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学习主题之一。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需要B.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起来C. “南巡讲话”解放人们思想D.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答案】A【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的消失与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有关即中国经济发展政策有关。1982年新政被写入教科书同样与这一时期中美关系的改善及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有关,故A项正确。B、C项时间上与材料中的变化不符,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定于21世纪初,南方谈话是1992年;材料强调的是改革问题,而不是经济体制的问题,故D项排除。29.29.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农作物产量增加主要原因是:A. 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用权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D.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答案】C【解析】1978年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故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但产量增加,故C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以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前提,故A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形式,农业生产技术并没有革命性的改变,故B错误;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属于农产品销售体制方面的原因,不属于农作物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故选C。30.30.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历史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开放浙江宁波、温州等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地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A. B. C. D. 【答案】A【解析】1984年开放浙江宁波、温州等城市,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地区,1992年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xx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31题12分,32题15分,33题13分,共40分)31.31.新中国的经济体制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到1957年,中央各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从1953年的2800多个增加到9300多个,中央下达给工业企业的指标有:总产值、主要产品产量、职工总数、工资总额、劳动生产率、利润等12个指标。企业利润和拆旧基金全部上缴国家,纳入国家预算,企业全部费用由国家拨款解决。摘自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材料二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材料三全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实际增长77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6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90万人。按年人均纯收入669924元的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97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40万人。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概括这种体制产生的历史背景。(2)材料二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什么现象?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3)概括xx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并分析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根本因素。【答案】(1)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没有生产和经营自主权。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2)现象: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方向: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3)特点:全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均有较大提高,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均有提高;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持续下降。根本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解析】(1)特点:根据“中央各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中央下达给工业企业的指标”“企业利润和拆旧基金全部上缴国家,纳入国家预算,企业全部费用由国家拨款解决”可概括得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没有生产和经营自主权。背景:根据“到1957年,中央各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从1953年的2800多个增加到9300多个”可知,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计划经济体制建立。(2)现象:从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看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方向: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3)特点:根据材料三,可从全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均有提高,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持续下降等角度总结回答。根本因素:结合所学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经济快速增长。32.32.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一方面带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另一方面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也使世界各国都不能“独善其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97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种条件或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已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至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形态在世界上出现以来,这一过程就开始了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材料二当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时,中国加紧民族资本的发展,南京政府特别对江浙两省的民族工业加以扶植,特别是纺织、制造等行业有了极大发展。政府还趁美金、英镑等货币贬值之际,大幅偿还北洋所欠外债,至1932年底,基本偿清了北洋政府所欠外债,并且还大量购入生产设备,使中国的工业有了一定发展。中国的发展崛起引起日本的不安,因大萧条所产生的影响也波及日本。为了转嫁影响,压制中国发展,日本借机制造了9.18事变。材料三二战后,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以美国为主导的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世界贸易体系成为可能。材料四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摘自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全球化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29年经济大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初期,世界各国为加强国际经济协调和合作成立了哪些经济组织?这对当时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4)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四的观点。【答案】(1)标志:新航路开辟。影响: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初具雏形。(2)影响: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契机;为中国外债的偿还提供便利;日本加紧对华侵略步伐。(3)组织:成立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不可写世界贸易组织)影响:这三大组织成为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金融和贸易,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4)评价:材料四的观点是片面的。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但确实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应辩证分析。【解析】(1)标志:根据“1997年”“至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形态在世界上出现以来,这一过程就开始了”,结合所学可知是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影响:结合所学回答新航路开辟的世界意义,即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初具雏形。(2)影响:根据“当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时,中国加紧民族资本的发展”得出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契机;根据“政府还趁美金、英镑等货币贬值之际,大幅偿还北洋所欠外债”得出为中国外债的偿还提供便利;根据“为了转嫁影响,压制中国发展,日本借机制造了9.18事变”得出日本加紧对华侵略步伐。(3)组织:结合所学,回答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三大支柱即可,即成立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影响:根据所学,回答成立这三大组织的影响即可。(4)评价:根据材料四信息可知该观点是片面的。结合所学经济全球化的评价分析回答,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应辩证分析。33.33.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历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孟子和荀子把儒家思想发扬光大。请分别简述三人在民本思想和人性论方面的主要观点。(2)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根据材料归纳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概括指出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思想的主要原因及影响。(3)儒家学说在宋明时发展为理学。请分别说明程朱理学的宇宙观、方法论和道德观。(4)与老子、孔子同时代,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许多伟大的精神导师诞生。他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面对世界,面对人。古代希腊哲学家是如何关注人自身发展的,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观点。【答案】(1)孔子:民本:为政以德;人性论:性相近孟子:民本:民贵君轻;人性论:性本善荀子:民本:君舟民水;人性论:性本恶(2)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或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或汉武帝统一大业的需要亦可)影响:儒家思想从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宇宙观:理是世间万物的本原;方法论:格物致知;道德观: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存天理,灭人欲”(4)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或“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提倡人应该独立理性思考;亚里士多德: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回答孔子、孟子、荀子关于民本思想和人性论方面的主要观点即可。(2)主张:根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得出春秋大一统;根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得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根据所学,董仲舒的思想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和统一大业的需要。影响:结合所学,儒家思想从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结合所学,宇宙观是认为理是世间万物的本原;方法论是格物致知;道德观是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存天理,灭人欲”。(4)结合所学,回答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的思想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