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4月月考试题 (I).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089386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历史4月月考试题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届高三历史4月月考试题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届高三历史4月月考试题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历史4月月考试题 (I)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选择题 共140分)注意事项:24山西省因历史上有韩、赵、魏三国而被称为“三晋之地”,但山西省的简称是晋,而不是韩、赵或魏。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晋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晋国代表统一的潮流C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D.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25.唐大中九年(855年),博学鸿词科考试漏泄题目,为御史所弹劾,礼部侍郎、考试官、监考官均受到处分;昭宗乾宁二年(895年),进士25人及第,一时“物议以为滥”,御史陆扆复试举子,查出不合格者十余人。由此可知,唐代A科举制弊端丛生难以为继 B.御史把持选拔人才的大权C统治者分权制衡肃净考风 D.御史具有监察科举的职责 26.伏尔泰对孔子称颂备至。他说:“孔子常说仁义,人们若实行此种道德,世界上就不会再有什么争斗了。”他认为:孔子的哲学是一整套完整的伦理学说,教人以德,用普遍的理性去抑制人们的利己欲望,从而建立起和平与幸福的社会。下列表述符合材料内容的是A伦理学说有助于法国社会稳定 B儒家理性抑制了人们私欲膨胀C“仁义”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容 D中西思想跨越时空、时代融合27汉代皇帝有“六尚”,“尚”是掌管意,“六尚”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书。五尚都只管理皇帝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只有“尚书”是管文书的,其职权地位本不高,后来才愈用愈大。这反映出汉代A皇权加强,“国”与“家”同构 B制度创新,奠定三省六部制基础C承继秦制,有效地加强中央集权 D风尚变迁,影响到后世皇家生活28.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召集齐、秦等国军队打败了楚国。战后,召集诸侯盟会,还派人把周天子召到温地。孔子编撰春秋时,违背秉笔直书的史书传统,将此事记载为“天王狩于河阳”。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春秋作为史书是不可信的 B. 孔子想以此维护周天子的尊严C. 孔子反对一味地固守传统做法 D. 孔子意在强调晋文公遵守礼制29.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本朝进士真宗时,始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这表明科举制取代察举制是因为A科举制有利于提高社会文化水平 B.察举制下的官员无真才实学C科举制能扩大封建社会统治基础 D察举制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30. 下表反映了建国后某时期连续4年的经济建设情况,为此我国政府年份粮食产量(万吨)国家职工人数(万人)国家财政收支(亿元)第1年195052451+60第2年xx04532-218第3年170004561-658第4年143505044-818C调整城镇人口总量 D调整农村土地所有制31. 明朝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说:“凡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设幻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这一评论说明A. 小说已经在南北朝和唐朝盛行 B. 南北朝时期文学大多传录前代C. 唐朝的小说以传奇为突出特征 D. 小说形式最终于明清时期形成32. 史书中关于汉武帝与其丞相田蚡有这样一段记载:丞相入朝奏事,推荐了一些人担任官 员。皇上说:“你任免官吏任免完了吗?我也想任免一些官吏。”这则记载反映出A.从无为到有为转变很有必要 B.中外朝制度削弱了君主专制C.地方王国问题仍然威胁皇权 D.官吏任免权全操于丞相之手33.唐朝前期,担任国子祭酒(中央官学最高长官)一职的官员总共有48人,基本上都是大儒。唐德宗以后,可考的国子祭酒共78人,其中仅藩镇军将兼任祭酒的就有24人。国子祭酒的职事作用相对缩小,成为文臣武将的迁转之资。材料意在说明唐朝 A.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 B.统治者对儒学的态度转变 C.儒学地位遭受佛道的冲击 D.科举制度下儒学逐渐僵化34.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1.5倍,租佃关系盛行。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地租形式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这反映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是A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B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C“不抑兼并”政策的推行D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35.1926年斯大林在某报告中称:现在我们已进入新经济政策的第二个时期如果当时,在新经济政策的第一个时期,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事业是依靠农业的,那么现在它却要依靠而且已经依靠工业的直接扩展了。对“新经济政策的第二个时期”理解最准确的是A为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B延续新经济政策在农业领域的做法C苏联开始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 D以工促农尽力合理的经济结构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注意事项:第卷为非选择题。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 必考题:共135分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茶的原产地在中国长江上游地区。早在公元前1世纪王褒僮约中便有“武阳买茶”的记载。三国时期广雅记载了荆巴间采茶制茶的过程,并早就认识到茶醒酒、提神的功能。唐代时茶的栽培大大扩展,其中以蜀中的蒙顶茶最为有名,茶业也从中国流传到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宋代时,福建茶的地位上升,蜀茶的地位相对下降。宋在江淮地位设置六个榷场、十三个山场管理茶务。元代产茶区较大,但总体上以江浙行省茶品最好。明清以来南方地区的茶业更加发达,今天安徽黄山毛峰、浙江狮峰龙井、江苏碧螺春等茶在当时都已享有盛名。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材料二近代以来,为打破中国垄断国际茶叶市场的局面,英国积极支持其殖民地印度试种茶叶,使印度茶叶种植事业得以迅速发展。同时英国还通过对中国茶叶多征税等方式,造成了华茶在英国市场的不平等竞争。19世纪70年代中期,印度茶叶生产实现机械化,而中国依然是手工制造,产量小,品质难以统一。印度茶叶通过铁路、轮船廉价运至目的地,中国茶叶主要靠人力挑运,然后再通过河流辗转运至通商口岸。印度茶业经营方式完全采取现代公司制,茶叶的生产和销售紧跟市场需求,而中国茶叶的生产和出口销售是脱节的,出口任由外国洋行长期把持。中国茶叶对英出口则随着印度等国茶叶出口的不断增加而持续下降,以至到1893年,华茶在英国市场上已经被称为“充数之物”。摘编自林齐模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以对英国出口为中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印两国茶叶发展的历史背景,并分析中国茶叶在英国市场走向衰落的原因。(13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总统经济报告(1988年)材料二根据王慧媞、韩玉贵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相关内容整理根据材料,提取两项有关20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分析准确。)(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注意所做题目必须与所涂题目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3.【环境保护】(10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黑黝黝的污水像原油一样粘稠,令人作呕的恶臭气味扑鼻而来,绵延数公里后才逐渐消散。在连续呕吐了3次、戴上两个口罩后,才感觉稍微好一点。饶是如此,恶臭仍刺得人不停流泪,在水塘附近停留了约10分钟,头疼的感觉也越来越强烈。”这是记者在采访腾格里沙漠腹地时所遇到的场景。我国西部地区有众多沙漠,有些以化工企业为主的工业园就建在沙漠腹地,已经对独特的沙漠生态环境造成难以修复的破坏。分析化工企业造成的沙漠污染难以修复的原因。44. 【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1917年5月6日,黄炎培与蔡元培、张元济等48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研究、试验、推行职业教育的全国性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1918年8月20日,在上海南市陆家浜创立了中华职业学校。这个学校开设的科目与一般学校大不同,设木工、铁工、珐琅、钮扣四科,并附设工厂。后来又添设土木、留法勤工俭学、染织、师范、商业等科。这些专业大都是社会所急需,也是热门专业。肖伟俐大家风苑材料二 “余之考察教育,所兢兢于心者不敢忘一我字。所发第一念即于我之比较如何,第二念即我之对此当如何。”“(中国的教育)乃纯乎为纸面上之教育。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改良之道)不独须从方法上研究,更须在思想上研究”。1916年黄炎培东西两大陆教育不同之根本谈(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炎培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并分析其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黄炎培教育思想的认识。(6分)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40年8月,德军参谋部根据希特勒的指示,开始制订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过了一个半小时才向苏联宣战。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和芬兰也相继参加了侵苏战争。进攻的兵力共190个师(其中德军153个师)550万人,坦克4300辆、飞机近5000架。战争一开始,德军首先对苏联西部各重要城市、交通枢纽、军事据点以及正在调动中的苏军进行猛烈轰炸和炮击,随后以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为先导,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约1500公里的战线上全面突进。一天内,苏联就损失了约 1200架飞机,其中有 800多架还来不及起飞就在地面上被击毁。苏军损 失惨重,边战边退。9 月间,北路德军包围了列宁格勒,中路推进到离莫斯 科约 400 公里处的斯摩棱斯克,南路占领了基辅。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根据材料,概括德军向苏联发动进攻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军损失惨重的原因。(8分)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武后上表言十二事:一、劝农桑、薄赋徭;二、免三辅之地租庸调;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功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国家圣绪,出自玄元皇帝(老子李耳),令王公以下习老子,每岁举明经准孝经、论语策试;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量加俸禄;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高宗曾下诏实行。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 “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司马光资治通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武则天所表“十二事”的内容特点及影响。(7分)(2)根据材料一、二,如何看待长孙无忌、骆宾王与司马光对武则天的不同评价。(8分) 成都龙泉中学xx级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参考答案2428 DDCAB 2933 DCCAB 3435 AA40.(25分)(1)种茶历史悠久;种植区域不断扩大;江南逐渐超过长江上游地区;不断外传、远销国外;受政府管理。(任意3点6分)影响:推动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为后来茶叶发展打下基础。(任意3点6分)(2)背景: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中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生产经营方式现代化;交通方式的现代化。(任意3点6分)原因:印度等国茶叶的竞争(中国茶叶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影响);英国的打压;生产经营方式落后;交通运输落后;质量和效益低下;没有掌握市场的主导权。(任意3点7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公元前1世纪王褒僮约中便有武阳买茶的记载”“流传到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设置六个榷场、十三个山场管理茶务”概括归纳即可。第二小问,从经济重心的转移、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以及茶叶的发展角度分析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世纪70年代中期.1893年”可知,中印两国茶叶的发展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下,中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根据材料文字“茶叶生产实现机械化”、“通过铁路、轮船廉价运至目的地”可得出生产经营方式、交通方式的变化。第二小问,从外因、内因两方面分析作答。外因主要来自印度、英国,内因方面注意概括“中国依然是手工制造,产量小,品质难以统一”“中国茶叶主要靠人力挑运,然后再通过河流辗转运至通商口岸”、“生产和出口销售是脱节的,出口任由外国洋行长期把持”这些文字,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作答。41.(12分)示例:(任答两条信息,并加以说明即可。答案示例仅供参考。) 信息1:美国经济增长慢于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美国占世界工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分)说明: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4分) 信息2:二战后,日本、英、法、德等国占世界工业的比重加大,与美国经济的差距缩小。(2分)说明:西欧国家走上联合,并摆脱了美国控制;二战后,西欧得到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战后日本民主改革和美国的大力扶植;日本和西欧国家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4分)44.答案详解(1)实践:推行职业教育,创办职业学校。特点: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专业与就业相衔接。(9分)(2)认识: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生存发展;教育应面向社会需要;主张实用主义教育思想。(6分)45. (1)特点:突然袭击(闪电战),不宣而战;德国法西斯为主,他国配合参与;重点突破,全线进攻。(7分)(2)原因:德国夺取了欧洲巨大的经济和战略资源,拥有精良的装备和进行现代战争的经验;苏联最高当局对德国发动侵苏战争的时间和规模估计不足,对德军的突然袭击缺乏准备;大批优秀指挥员在大清洗中丧生,苏军战斗力受到严重削弱;在防御战略上犯了严重错误,把主要兵力和军用物资配置在国境线附近。46.(15分)(1)特点:涉及面广;(2分)重视农业生产。(2分)影响:展示了武则天杰出的政治才能;争取了民心,为她以后取得政权奠定了基础;这些措施有利于唐朝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分)(2)看待:由于武则天的举措冲击了传统门第观念,打击了反对势力和门阀势力,所以遭到长孙无忌、骆宾王的指责,二人的评价立足于门第观念和本阶层利益;(4分)司马光在此主要评价了武则天的用人措施,既指出她为巩固统治地位而网络人才,又肯定了其做法有利于选拔杰出人才。(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