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V).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088789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V)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选出并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60分。)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全部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活动的是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胜利召开蒙面唱将猜猜猜在江苏卫视热播房地产税法正式列入中国立法规划青少年学生参观侵华日军罪证陈列馆A. B. C. D.2.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来源于对实物的描摹。因在古代贸易中曾以贝壳作为一般等价物,便用“贝”字造了许多与贸易有关的字,如货、财、资等。这一现象说明A.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了人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3.近年来,许多城市纷纷免费开放美术馆、博物馆等场所,让市民可以随时感受艺术与美德熏陶、历史与文化的浸润。这样做是因为经济决定文化,没有物质条件的提高就没有精神文化的发展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A. B. C. D.4.文化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这主要是因为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支撑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C.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 D.文化是社会的一种精神力6.当前,不少学校为适龄学生行成人礼,学生亲身体验成人礼,在启发心智和洗涤心灵的同时,还培养心怀感恩、铭记历史、胸怀天下、勇于奉献、珍惜友谊的优秀品格,从而受益终身。这表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B.文化能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7.在中国,在公共汽车给老年人让座是一种值得赞赏的礼貌性为;而在日本,尽量别在地铁里给老年人让座,因为他们会认为你是觉得他老了不中用了。这表明文化多样性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文化素养需要在一定的活动中培养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A B C D8.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让人心动,让人们的灵魂接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这说明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正确的价值引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有益文化活动A. B. C. D.9.节目是时间的隘口,更是心灵的驿站。每逢中秋,人们常会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华文化就这样浸润着无数中华儿女。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A B C D 10.“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优秀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C.只要有优秀文化的影响,就能够带来人的全面发展 D.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文化水平的提高11.现在,不少地方将文化遗产日活动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相结合,努力使文化遗产日主题与文化遗产理念深入人心,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决定性作用 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 有重要意义 A. B. C. D.12.大禹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祖和治水英雄,他的故事不仅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还传播到了世界多个国家。这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文化能对人产生深刻影响文化源于实践,又引导实践的发展 文化传播都是伴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A B C D13.“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B文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C民族文化的特色日渐消失 D世界文化是以美国文化为主导的14.晚清思想家龚自珍曾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启示我们A要推动各国文化共同繁荣B要尊重、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C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D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15.古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传播和交流之路。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川流不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这说明A.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D.中外文化在交流传播中逐步趋同16.对绝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来说,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回家过年仍然是不变的选择。即使路途再远,交通再难,但仍然是“年年恐归年年归”。这表明A.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能对人产生积极影响 B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待久的影响 C 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D 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永恒不变的17.目前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已经建立了近五百所孔子学院和一千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下列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正确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立足实践、推陈出新 A B C D18.“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红包”是华人春节的一种习俗,已流传千年。原本是长者向幼者表达爱护祝福之意的红包,在现在演变成“现象级”的公众行为。这说明A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C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19.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文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可以传播到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进入了新时代。这说明A. 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B. 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C. 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D. 传播文化必须做到古为今用20.漫画“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活寓意是A.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教育是传承文化的社会活动C.教育应有文化选择和创造功能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1.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认为,捉妖记里有共享的价值观、成熟的操作经验、诚意的创作态度。观众和挑剔也很容易满足,前提是电影人对电影、对观众有足够的诚意。敬畏观众才能收获掌声,收获票房。这是捉妖记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艺术效果的关键。这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化创新必须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必须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A B C D22.澳门既是西学东渐的策源地,又是中学西传的桥梁,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澳门现存有不少文物古迹和建筑物,大都具有“中西结合”的特色。这说明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文化的融合有助于文化的发展 C东西方文化都应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D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3.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们要主动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但也决不能失掉民族固有的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材料表明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异域文化日渐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 文化发展要反对“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A B C D 24.“戒急用忍”是康熙题赠给雍正的处世箴言。作为一个古为今用的正能量文化主题,“戒急用忍”也适用于当代人生活、事业、学习等各个方面。这体现了传统文化能够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A. B. C. D.25.德国文豪歌德在谈判中国文学时说:“当中国人已经拥有小说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还在树林里生活呢!”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中国文学的意蕴胜于外国 中国文学的历史悠久绵长中国文学的地位相当重要 中国文学的数量浩如烟海A. B. C. D.26.山东地区有齐鲁文化,江浙地区有吴越文化,广东、海南有岭南文化,湖南、湖北有楚文化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这是因为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经济社会发展各不相同人文素养良莠不齐 文化交流沟通困难A. B. C. D.27.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这是因为,中华民族自己就是一个A.勤劳勇敢、英勇顽强的民族 B.热情好客、爱好和平的民族 C.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民族 D.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的民族28.习近平指出,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表明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开拓进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能够直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A. B. C. D.29.爱国、好学、谦逊、无畏,既有创造性思维,又有脚踏实地的理性行动,几乎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品质,在“两弹元勋”邓稼先身上都有突出的体现。从邓稼先身上折射出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结晶 是支撑中华民族发展的根本动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 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A. B. C. D.30.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为核心的“载人航天精神”诞生20多年来,深深地熔铸到中国载人航天历程中,并随着载人航天工程的不断推进而得到升华。这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生动体现,增强了我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载人航天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 为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与时代发展同步,具有鲜明的先进性 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民族革命时期的突出表现A. B. C. D.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大理是文化名邦。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创造了自己辉煌的文化,列入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 25 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12 处,拥有 6 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不过,和许多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一样,白族文化也面临着濒危与消失的困境,大理的“非遗”保护迫在眉睫。 令人欣慰的是,在各方支持下,“抢救白族文化”的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比如,在重点地区建立白族文化传习所,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原汁原味的传承,让白族大本曲、 吹吹腔、白族对歌、弥渡花灯等代代相传;确定民族重点节日的保护方案,让白族绕三灵、大理三月街、剑川石宝山歌会、彝族二月八打歌会等传统节目重现生机,年年出精品;让白族歌舞、戏剧进入校园社区,用科技手段建立影音资料库、提供数字化平台;让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使“非遗”的保护传承成为“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重要载体。(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抢救白族文化”的意义。(9分)(2)分析材料中“抢救白族文化”的举措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12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xx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191次实验才发现青蒿素。青蒿素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神药是因为它的发现源于中医。但青蒿素能够被提取出来,却是中西医携手合作的产物,单是中医或西医都难以取得这一世界级的成果。青蒿是中草药,代表着中医研究的思路;青蒿素是西药,代表着中医研究的方法。材料二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获诺奖,网上一片沸腾。中医文化西医文化之争又超。西方有的学者提出了青蒿素是否是中药,从而质疑中医是否科学,西医文化应该代替中医文化。然而绝大多数科学家称屠呦呦获奖“有利于中国和世界认识中药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宝库”,应该保护文化多样性,让中西医文化互相交流,借鉴,融合,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1)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如何让古老的中医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10分)(2)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谈谈中医文化能够历久弥新的原因。(9分)蒙阴一中xx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答案1-30 BBDDB ACBCB CAABA BBCAC DDBBC ABABA31.(1)有利于研究白族文明的演进,展现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有利于培养白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满足白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维系白族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稳定。(2)建立白族文化传习所,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原汁原味的传承,体现了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确定民族重点节日的保护方案,让白族优秀传统节目重现生机,年年出精品,体现了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用科技手段建立影音资料库、提供数字化平台,体现了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让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体现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传承与保护离不开物质基础。32(1)要立足实践,深入实践对中医药进行创新开发;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善于学习、借鉴西医;反对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中医药界要敞开胸怀,接纳新技术,学习西医的方法等。5、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向人民群众学习。(2)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能与其它文化和睦相处,又能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的积极成分,这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中医文化工作者能够发挥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不断创新中医文化,让世人认识到中医文化的独特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