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六.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88783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六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前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4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A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 B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 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25西汉宣帝时曾颁布诏令:“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这表明汉代法律A人情大于法制 B以礼入法伦理关怀C凸显皇权专制 D深受豪强地主影响26明朝洪武年间,都察院下设13道监察御史,职纠内外官员。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这一官职的设置A以大驭小体现古代政治特色 B开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C是制约相权膨胀的理性措施 D是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27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晚明时期会社简表名称地点描述匡社苏州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复社吴江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岭南会馆苏州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讲学会无锡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28右图是清中期主要商业城市和互市点示意图。图中所示现象说明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自然经济渐趋解体C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D政治体制制约城市发展29中华民国建立时,孙中山曾通电全国使用公历。但在整个民国时期,改换公历因与民众的传统文化习惯相悖,引起民间诸多反对。由此可见A政府构建政治权威的努力受挫 B全盘西化在中国是行不通的C传统文化因素制约制度的构建 D民主共和观念缺乏群众基础30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形成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持久消耗战略思想,制定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还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这说明国民党A为正面战场的失利寻找借口 B建立了务实有效的作战方略C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对抗战形势作出了准确判断311955年7月,美国通过英国向中国建议举行大使级会谈,中国表示同意。8月1日,两国首次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举行;9月10日双方就平民回国问题达成协议,钱学森由此踏上归国之路。这表明A中国改变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C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趋于瓦解 D中美两国外交政策具有务实性32古罗马法律规定,口头契约必须采用统一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即债权人问:“你保证?”债务人须回答:“我允诺”,不采取此种形式的任何协议都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这体现了该时期的法律A注重形式程序繁琐 B重视公法轻视私法C简洁灵活使用有效 D忽视私有财产保护33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据此可知,马丁路德主张A教随国定原则 B强化教会权威 C信仰即可得救 D简化宗教礼仪3419201921年,瞿秋白出访苏俄,他记录到:俄国与国外通商是政府的专利。现在国外的关系已经很好,英国已经正式签约,德国就在这几天内,其余边境各小国及意大利,捷克斯拉夫,都已结通商关系。现在俄国还正努力协理各种租借地,借外国资本来发展俄国工业。材料表明当时A社会主义成为历史发展主导 B苏俄和英德等西方国家建交C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极大 D苏俄经济政策受制于政治现实需要351968年和1978年,世界军事开支分布表年份北约华约中国第三世界其他1968年56%25%9%6%4%1978年43%29%10%14%4%此表反映了A第三世界国家局势动荡冲突不断 B北约实力下降在冷战中处于守势C苏联改革初见成效军事实力上升 D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第卷 非选择题(共160分)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 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朝贡贸易,就是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在中国古代,每一次官方使节的往返都伴随着礼物的“交易”,当然,在朝贡贸易中,中国王朝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只是在这一贸易体系中,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奢侈消费的需求大于对商业利润的追求,他们的根本动机是造就“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而对奢侈性消费的需求又使官方外贸的着眼点放到了使用价值上,不注重货币的增值。西汉桑弘羊就主张“天下高我下,天下轻我重”,即低价出口,高价进口,使转口商人获取超额利润,而封建政府则得到使用价值的满足。摘编自齐涛朝贡外交与朝贡贸易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稳定经济,在多国协调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诞生。在这一体系下,三大国际机构产生世界银行前身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贸易组织前身GATT。同时实现双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等。上个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为被学术界称为牙买加体系的现行货币体系:汇率制度多元化;储备货币多元化;黄金非货币化等。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摘编自许珊珊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特点,并指出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现代贸易体制的演变,并说明其与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主要不同之处。(10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合乎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5【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全国划为十道,置军府634个,其中关中地区占261个,占全部军府的41%,形成了“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的格局。还将骠骑(pio q)府、车骑府改为折冲府,以折冲都尉、果毅都尉分任正、副统将。所有军府均隶属于12卫府及东宫六率。折冲府分为三等,担任宿卫、镇戍和征战的任务。至此,府兵制趋于定型和成熟。新唐书兵志称:“府兵之道,居无事则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杜渐,绝祸乱之萌也。”军府和地方长官无隶属关系,但州刺史也负有一定的军事责任。如征发府兵时,朝廷向州刺史、折冲都尉同时下符契,会同勘契后才能发兵。又如对练兵也有检查督促职责,加上州刺史品位较一般折冲都尉为高,故习惯上有上下级关系。摘编自中国古代兵制唐朝兵制(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兵制改革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兵制改革的积极意义。(9分)46【历史选修三: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23年,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条约义务支付赔款为理由,出兵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区。德国采取消极抵抗政策,停止支付赔款,鲁尔的矿山和企业全部停工。鲁尔危机造成的严峻政治经济形势,以及长期对抗带来的两败俱伤,使法德两国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政策,寻求和解。英国在西欧关系中处于特殊地位,也极力促成法德和解,1925年,德、比、英、法、意、波、捷七国召开洛迦诺会议,讨论欧洲安全问题,最终签署了包括莱茵保安公约在内的多个条约,总称洛迦诺公约。其主要内容有:德法、德比间的边界领土维持现状;不得诉诸战争,一切争端通过外交途径与和平方法解决;英、意作为该公约的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德国分别与比、法、波、捷签订仲裁条约;法国和波、捷签订互保条约;准许德国加入国际联盟等。洛迦诺公约是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作的一次重大调整。它暂时解决了安全问题,改善了德国同法国的紧张关系。1939年4月,纳粹德国正式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随即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法德两国关系的演变,并概括洛迦诺公约签订的背景。(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洛迦诺公约的影响。(8分)47【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直接创建的抗日武装部队,是东北抗日战场的主力军。杨靖宇是抗联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1年秋,党委派杨靖宇担任东北反日总会的领导工作,后又派他担任中共哈尔滨市委第一任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不久又兼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3年秋,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东北建立党领导下的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指示。杨靖宇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的团结义勇军、山林队等抗日武装力量。采取写信、发传单、派出同志到各反日义勇军和山林队中等办法,宣传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做团结和争取工作,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开了局面。以南满游击队和海龙游击队为基础,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成立,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1935年8月,中共满洲省委决定,以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联合军和游击队为基础,联合其他抗日武装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担任主要领导。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配合全国抗战,杨靖宇以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部的名义,发出为响应,中日大战告发东北同胞书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部布告,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吞中国的野心,号召东北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驱逐日寇。同时,组织部队在南满的广大地区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全力牵制日军兵力,配合关内抗战。1940年2月,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三十五岁。陈福顺杨靖宇的历史价值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北抗日联军成立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杨靖宇在东北抗日中所作出的贡献。(7分)桓台一中xx高三复习阶段性诊断考试试题(第六次)文 科 综 合(参考答案)历史答案:题号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ABDDDCDDAADD41(25分)(1)特点:以礼物赠答为主要方式;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以奢侈性消费为主;注重外贸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轻视货币的增值。(9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影响:有利于东亚、东南亚地区经济交流;容易造成民间走私频繁;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造成了财富的外流。(6分)(2)演变:由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随着世界贸易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中汇率和货币日趋多元化。(4分)不同:现代贸易以互惠互利为原则,市场充分发挥作用,有贸易体系和法律规则的保障。(6分)42(12分)示例一观点: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国家失败。论述:晚清外交走向失败的过程是国力逐渐衰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因为晚清国力不济导致外交失败,而是外交失败导致国家衰落在与西方列强相比,晚清政府所抱的不是弱国心态,而是始终坚持以天朝上国自居,夜郎自大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被推翻的70余年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不仅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而且还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以国际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外交的失败成为中国从世界中心被排挤到世界边缘的原因。因此,晚清的失败决非由于国力不支,而是由于观念的陈腐和制度的落后外交失败是国家失败的一个表现,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国家失败。示例二观点:新中国的外交与国家综合国力的壮大。论述:1949年,新中国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政策,改变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地位,打破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对新中国政权的封杀,为新中国的建设争取了相应的安全和资源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为国内建设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周边环境1955年亚非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中国与亚非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的关系奠定了基础1970年代,中国与美国关系的缓和并走向正常化,更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转机和突破,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之后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新时期以来,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改革开放和平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强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示例三:苏联争霸外交导致国力衰败最终解体二战后,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强国,出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需要,积极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先后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华约等组织,将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纳入到其争霸的轨道上来,并将苏联模式推广到了这些国家苏联为了建立霸权,不断的将资源投入到相关的军事等重工业领域,导致农业等部门的生产遇到严重困难期间虽有赫鲁晓夫进行农业改革,但是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方向在军事上投入了过多的资源,并且为了维持其势力范围,还粗暴的干涉他国内政,甚至直接出兵他国,严重影响其国际声誉最终积重难返,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观点3分。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准确,史论结合。)45(15分)(1)特点:兵民合一;体制完备;州刺史与折冲都尉相互牵制。(6分,每点2分)(2)意义: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保障了国家赋役来源,稳定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9分,每点3分)46(15分)(1)演变:由对抗到和解(2分) 背景:欧洲安全保障问题被提上日程;鲁尔危机后,法国和德国主张和解;英美极力促成法德和解;道威斯计划实施后,德国实力逐渐上升。(5分)(2)影响:改善了德国同法国以及其他战胜国的关系,有利于稳定欧洲局势;德国取得了与其他国家平等的地位,为其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的道路;英国平衡了欧洲格局,进一步巩固了在欧洲的领导地位;法国丧失了对德国的仲裁权,并将自身的边界安全置于英、意的空头保证之下;该公约只是帝国主义国家暂时妥协的产物,不能解决战胜国同战败国之间的根本矛盾;有利于2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8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47(15分)(1)背景: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东北;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东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东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抗日游击队、抗日义勇军的发展壮大。(8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2)贡献:领导抗联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殖民统治;扩大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的影响;领导和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在东北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内战爆发后,牵制日军兵力,配合关内抗战。(答出3点得7分,两点5分,一点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