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88093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4.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高三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高三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海国际学校李玄 高三一轮复习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考纲解读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 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回归教材 1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区域发展会对生态环境施加压力 从而产生影响区域发展的环境问题 认识和综合治理这些问题 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2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 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 草地退化 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荒漠化 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 3 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目前全球约1 4的陆地 2 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中国的荒漠化 卫星云图 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组图片主要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它的危害有哪些 土地生产力下降导致农业产量下降 影响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 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的生存环境 沙尘暴蔓延 2011年1月4日 我国务院发布了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 截止2009年底 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2 37万平方公里 其中沙化土地面积173 11万平方公里 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27 33 和18 03 荒漠化成全球最严重生态问题 Q1 荒漠化 沙化 是一种土地退化的过程 荒漠化 中国 大陆 荒漠化问题区域分布示意图 其他荒漠化的类型 典型案例1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Q2 为什么西北地区荒漠化最突出 如何寻找重大生态问题的解决措施 由原因找对策 思维建模 请描述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气候干旱 风沙活动 气候干旱 生态脆弱 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异常 Q3 荒漠分布区 荒漠化分布区 我国农牧过渡地带向西北推进了几十到几百千米 农牧过渡带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 Q4 在荒漠化发生过程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 人类的不合理的开发 土地资源 水资源 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对植被破坏 Q5 导致人类活动不当 荒漠化加剧的根源是什么 过垦过牧过樵 一 荒漠化的原因 1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 生态脆弱地面疏松 为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气候异常2 人为原因 决定性因素人类对土地资源 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工矿交通城镇建设不当等 人口激增 根本原因 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人口激增 对症下药 二 荒漠化的防治 其他治理措施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体系 防护林 草方格沙障 胡杨 沙拐枣 猪毛菜 柠条 画示意图 绿洲边缘的防护体系 例4 2009 江苏地理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 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 读图回答7 8题 7 P地与Q地相比 P地 双选 A 年大风日数少B 年降水量多C 年降雪日数少D 沙尘暴日数多8 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 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双选 A 截留水分B 改变气候类型C 削弱风力D 改变植被类型 AB AC 例1 2009 海南地理 读下图 完成1 3题 1 图示区域内 与古代相比 当代 A 河流水量更大B 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C 交通线离山地更远D 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2 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森林破坏B 土地荒漠化C 水土流失D 地面沉降3 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B 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C 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D 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B B D 例3 2012年海南地理卷 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图示为该区域1999 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 正值表示增长 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5 6题 5 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A 治理盐碱地B 退耕还草C 保护沼泽地D 植树造林6 该区域可能位于 A 云贵高原东部B 松嫩平原中部C 黄土高原中部D 内蒙古高原西部 B D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方法归纳 迁移分析 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 南方丘陵为例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湿地退化和保护 以洞庭湖 咸海为例 区域背景 问题 原因 危害和措施 案例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水土流失 是指在流水作用下 土壤被侵蚀 搬运 沉积的过程 在自然状态下 水土流失进行得非常缓慢 黄土高原地区 西南地区 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等 都有水土流失发生 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太行山以西 乌鞘岭以东 长城以南 秦岭以北 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 1 自然原因 黄土质地疏松降水集中于夏季 且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 从平原向山地过度 坡度大 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 人为原因 主要原因 人口增长 植被破坏 毁林开荒过度樵采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轮荒 露天开矿等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对当地 土层变薄 肥力下降 农业减产 生态环境恶化对河流中下游 黄河含沙量剧增 下游河床淤积抬升 形成 地上河 加剧洪涝灾害 根据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危害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思考 小结重大生态问题的危害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对当地 对其他区域 思维建模 各自然要素 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由原因找对策 控制人口增长退耕还林还草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采矿后土地复垦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 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 从泥沙的产生到输水输沙 均在小流域完成 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由原因找对策 控制人口增长压缩农业用地 扩大林 草面积采矿后土地复垦小流域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 打坝建库 保塬 护坡固沟 缓坡修水平梯田生物措施 退耕还林还草 植树种草农业技术措施 科学施肥 选育良种等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水土流失 红漠化 南方丘陵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 自然原因 潜在因素 1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量大集中多暴雨2 地形 以山地 丘陵为主 地面起伏大 易受流水冲刷人为原因 决定因素 1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过度樵采 陡坡开荒等 使植被破坏严重 2 开采矿产 破坏地表植被 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比黄土高原大 原因 1 人均土地少 单位土地产值高 造成的损失大 2 石质山地 破坏后不能恢复原状 3 多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 水土流失影响大 与黄土高原比较 南方丘陵的水土流失分布广 面积大 我们认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造成的 即农村燃料缺乏 导致乱砍滥伐森林 这里自然环境特点是山地 丘陵为主 降水多 所以 保塬 护坡 固沟 的方针不适于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治理 应采取 因地制宜 综合开发的原则 解决当地农民的燃料问题入手 具体措施是封山育林 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进行炉灶技术革新 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在山坡上种植经济果树 间有灌木类植物 既可以保持土地又有经济收入 使粮 林 果结合协调发展 措施 1 退耕还林 封山育林2 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推广省柴灶 发展沼气 营造速生薪炭林 开发小水电 3 矿区开展土地复垦 4 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立体农业 自然原因 降雨集中 多暴雨 冲刷力强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 过度开荒 治理 停止湿地开荒 退耕还林 还草 还湿地 建立自然保护区 人们常说的 北大仓 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由于过度开荒 这里的原始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大面积良田被肢解得支离破碎 近年来 东北黑土区发生异常的天气越来越多 它极有可能成为沙尘暴的又一风源地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 什么样的环境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一般为地形起伏大 坡度陡的山地 丘陵 地形条件 降水条件 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 过度农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开矿等 治理措施 调整农业结构 农林牧综合发展 退耕还林还草 开展土地复垦 实施护坡工程 多途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等 降水量较大或季节集中 案例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亚马孙热带雨林破坏的原因 危害和措施 1 自然原因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 亚马孙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 有机质分解快淋溶作用强 土壤贫瘠养分主要存在地表植物体内 植被被毁后恢复难度大 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 2 人为原因 根本原因 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 直接原因 人类的开发 2 亚马孙热带雨林破坏的危害 对当地 对全球 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下降 生态环境破坏 影响全球碳氧平衡 加剧全球变暖影响全球水循环 水平衡影响全球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减少 3 亚马孙热带雨林破坏的对策 把保护放在首位 具体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发展雨林观光 生态旅游森林的采伐与更新相结合加强环境教育 提高环保意识全球合作等 案例3 湿地退化 原因 危害 措施 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 森林 海洋湿地 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 地球之肾 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 调节径流 蓄洪防旱 降解污染物 保护生物多样性湿地植被资源 湿地具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 洞庭湖萎缩的原因和危害 针对原因分析 如何能使洞庭湖面积恢复 自然 人为 日积月累沉积物填充 1 原因 直接原因 上游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导致湖泊泥沙淤积 中游围湖造田 根本原因 人口增长2 危害 调节径流能力下降 加剧洪涝灾害 枯水期航道断航 生态环境恶化等3 对策 上游植树造林 恢复植被 中游退田还湖 控制人口增长 曾经的三江湿地 现在的三江湿地 退化非常严重 2010年 内陆湖面积萎缩的原因 以咸海为例 内陆湖面积萎缩的原因 以咸海为例 内陆湖面积减小 原因 自然 人为 降水少 蒸发旺盛 过度引水 危害 盐度升高气候变干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恶化土壤盐碱化沙漠化 治理 节水农业 灌溉技术耐旱品种 缺少河流注入 环境问题分析的关键 建立结构 植被破坏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放羊娃的故事 记者 你为什么放羊 答 赚钱呗 赚钱干什么 娶老婆 娶老婆干什么 生娃 生娃干什么 放羊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一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答题模板 1 生态环境问题的整体分析思路 针对方向 明确区域发展背景 分析区域存在的问题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制定综合整治措施 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 区域开发状况和程度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2 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 1 根据材料信息判断区域生态问题 材料中如果出现 干旱 过度农垦 放牧 等词语 则初步判断是荒漠化 材料中出现与 植被破坏 过度樵采 有关的词语 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 材料中出现与 围湖造田 类似的词语 则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湿地破坏 2 根据区域来判断生态问题 如果试题以区域图切入 先要进行区域定位 通过区域环境特征判断环境问题 具体如下 区域 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西北地区 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 降水稀少地区 荒漠化 丘陵地区 季风气候下的高原地区 降水集中 植被稀疏地区 水土流失 山地 森林破坏 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减少 平原耕作区 水土流失 湿地减少 干旱 半干旱草原区 土地荒漠化 3 根据统计图表来判断生态环境问题 通过分析图表包含的地理要素来判断 如图表材料显示的是耕地面积和湖泊 河流面积变化 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湿地减少或破坏 如果显示的是森林和河流含沙量的关系 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 如果显示的是放牧数量与植被疏密关系 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 3 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原因 自然原因 地形 海拔 起伏状况 封闭状况 气候 热量条件 降水条件 风力和风向 土壤 土壤组成 肥力 质地 河流 流量大小 侵蚀强度和沉积强度 植被 疏密状况 季节变化 人为原因 包括当地的农业结构 居民能源消费结构 生产技术 政策导向 4 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1 针对自然因素的措施 根据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 从减弱或消除自然原因对环境问题影响的角度分析对策 例如 水土流失的产生于地形坡度有关 可以通过植树造林 平整土地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2 针对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对策 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顺应自然发展规律 例如 毁林开荒 退耕还林 围湖造田 退耕还湖 陡坡垦荒 立体农业 农业结构单一 多种经营 3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把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 例如 我国南方丘陵山区 要治理水土流失 最好的措施就是发展立体农业 我国牧区的荒漠化治理 除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外 还要加强人工草场的建设 我国东北林区 除了保护森林外 还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 高考模拟 石漠化 全称石质荒漠化 主要指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 土壤遭受严重侵蚀 基岩大面积裸露 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石漠化已逐渐演变成继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 1000多万广西石漠化地区的群众面临着共同的生存挑战 据最新监测结果 广西有石山面积8 33万平方千米 占该区国土面积的35 3 比台湾和海南两省国土面积总和还多 其中 已经石漠化的土地达3500多万亩 潜在石漠化土地2700多万亩 1 广西是我国石漠化问题最严重的地区 结合区域自然特征试分析产生石漠化的原因 6分 2 结合对荒漠化问题的理解 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来遏制广西地区石漠化的蔓延 4分 参考答案 1 广西喀斯特地貌发育 土层薄 植被覆盖率低 降水集中 多暴雨 发生水土流失 植被很难恢复 2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采取综合措施 多途径解决石山区的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与生态移民相结合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调节农 林 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 主根深扎地下 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 生长迅速 3 5年即可成材 统称 速生桉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图中a 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 后的变化 1 读图 a 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2 读图 b 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2013全国新课标 1 原因 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 过程 截留大气降水 减缓地表径流 增加雨水下渗 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 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 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2 植被变化 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 原因 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 地下水水位下降 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 下表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阅读资料 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 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011年全国新课标 参考答案 变化特点 1976 1986年 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 湿地破碎 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1986 2005年 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 湿地萎缩 不利影响 涵养水源能力减弱 小气候变差 植被覆盖率下降 土壤侵蚀加剧 生态平衡破坏 生物栖息地减少 生物种类 数量 减少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