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01 窦娥冤(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088018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01 窦娥冤(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01 窦娥冤(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01 窦娥冤(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01 窦娥冤(第2课时)1中国古典戏剧概述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剧:元代关汉卿窦娥冤、纪君祥赵氏孤儿、马致远汉宫秋;明代冯梦龙精忠旗、高则诚琵琶记、孟称舜娇红记;清代李玉清忠谱、孔尚任桃花扇、洪升长生殿、方成培雷峰塔。中国十大古典喜剧:元代关汉卿就风尘、白朴墙头马上、王实甫西厢记、康进之李逵负荆、郑廷玉看钱奴、施惠幽闺记,明代康海中山狼、高濂玉簪记、吴炳绿牡丹;清代李渔风筝误。2判断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运用得正误,并指出原因。(1)史某明知自己无驾驶证,但碍于老板的要求,不好推辞,只好硬着头皮开车上了路,没想到被交警逮了个正着。(2)陈某入睡前将手抓包随手放在靠阳台的窗户边,因天热未关窗户,仅将纱窗拉上。不想被经过的犯罪嫌疑人顺水推船,将手抓包盗走。(3)记者在“四黑三乱”现象比较集中的地铁站出口发现,以往拿着相机见人就问“要不要拍照”的黑摄影已杳无音信,沿街兜售纪念品的小商贩也不见了。(4)他们兄弟二人举案齐眉,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以乐观的生活态度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共同走过艰难岁月。2(1) “推辞”多表示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与语境协调一致。(2) “顺水推船”不能表示顺手将东西盗走。(3) 句意是说原来聚集在地铁站出口的黑摄影近日不知去向,没有了踪迹。而“杳无音信”意思是一点消息也得不到。故用“杳无音信”不合语境,可改为“杳无踪迹”。(4) “举案齐眉”的适用对象是夫妻,很显然句中用错了对象。1哪些原因导致了窦娥的死?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两个方面。直接原因是张驴儿诬告窦娥毒死了他父亲,楚州太守桃杌只认钱不认理,滥施刑罚导致窦娥屈打成招被杀。间接原因是窦娥自身难以摆脱的封建思想意识,要从一而终的思想使她坚决不嫁张驴儿,封建的孝道使她放弃正义而招供。2窦娥是被昏聩的官吏屈判成杀人死罪的,在滚绣球中为何要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猛烈地谴责呢? 在封建社会里,按世俗的观念,天地鬼神是明察世间是非,主持人间公道的。封建官吏为了愚弄人民,也往往以青天自喻。窦娥一直认为天地鬼神能为她主持公道;当张驴儿把谋害人命的罪名强加于其身时,她仍相信官府能主持正义,惩恶扬善。只是在黑暗而残酷的现实面前,她才逐步觉醒起来,并终于看清了“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本来面目。在滚绣球一曲中,她强烈抨击天地鬼神清浊不分,是非混淆,致使善良的人横遭杀戮,恶人得以横行。她对神权的大胆怀疑与谴责,实质上也就是对封建官府、现实社会黑暗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从她那似岩浆崩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激烈言辞中,我们可以看到窦娥初步而又朴素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也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反抗。窦娥的反抗性格中正闪烁着关汉卿思想的光辉。3窦娥曾指天骂地,为什么在临死前还将平冤昭雪的希望寄托于上天? 在窦娥的时代里,人民深受君权的迫害和神权的束缚,因为在封建道德中,皇帝(天子)是上天意志在人间的体现,人民是相信“天地鬼神明察人世是非,主持人间正道”的,而封建官吏也往往以“青天”自居。窦娥生在窦天章这个落魄书生之家,深受政权与神权的影响,当张驴儿把谋害人命的罪名强加给窦娥时,她依然相信官府能主持正义,只是临上刑场时,她方才清醒过来,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社会真面目。于是,在滚绣球中,她猛烈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好人不长命,坏人活万年”的社会不公平现象到处都是。窦娥对鬼神的大胆谴责,对天地的斥骂,实际是对现实社会黑暗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将平冤昭雪的希望寄托于上天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窦娥通过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含冤难辩的悲惨经历,认识到了善良的人的贫穷命短,罪恶的人富贵延寿的社会现实,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4阅读【寄生草】【梁州第七】【滚绣球】这三支曲子,说说这些曲子的特点及表达效果。【梁州第七】主要运用了典故、排比及反问的手法,表达了窦娥对“君前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的妇女的责怪和嘲讽,表达了窦娥的坚定的爱情观:女子要从一而终。【寄生草】运用排比的修辞,表现了窦娥对张驴儿父子这种乘人之危强逼的婚姻的深恶痛绝,表现了她头脑中存在着礼教观念,更突出了她的正直、善良。【滚绣球】运用了呼告、排比、对偶、反问、反复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鲜明,直抒胸臆,高亢激越,使窦娥的满腔怨恨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5“煞”就是结尾的曲牌,为什么关汉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个曲牌呢?说明蓄积在窦娥胸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控制,犹如地下岩浆,冲向决口。也说明剧作家意犹未尽,他要把窦娥的无辜受害,要把人们对窦娥的同情,要把人们对统治者的愤恨表现得痛痛快快,淋漓尽致。于是在结尾处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顶峰。6你认为关汉卿塑造的悲剧人物窦娥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简要分析。(1)窦娥勤劳、孝顺、贤惠、淳朴、善良。窦娥在蔡婆家里十几年如一日,精心侍奉婆婆;大堂之上,酷刑之下,当窦娥必须在婆婆深受酷刑或者自己蒙冤而死之间做出抉择时,她毅然选择了死;窦娥在奔赴刑场途中,要求走后街时,想到的仍然是如何不让自己的婆婆伤心;窦娥见到婆婆伤心流泪时,她反而劝慰婆婆“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2)窦娥刚毅、坚强,勇于反抗。当软弱的婆婆答应了张驴儿父子并劝窦娥听从时,窦娥态度坚决;当张驴儿以药死公公的大罪威胁窦娥,要她选择是官休还是私休时,她无所畏惧地选择了见官;贪官桃杌对她施以酷刑,她没有屈服;临刑前,窦娥对天地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斥责。总之,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富有抗争精神的古代劳动妇女形象。她善良美丽、勤劳孝顺,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7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牌文本不同,试分析其优劣。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第一句唱词,古本用的是陈述语气,不如元本的质问语气强烈;第二句古本为哀告祈求,而元本则是对天的指责和否定。比较而言,元本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也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丰富和深化。8明代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 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窦娥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你认为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示例)这样改也不错,让美好的愿望在作品中得以实现,以寄寓作者的爱憎,反映人民的情绪和理想。并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喜爱“大团圆”结局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以及传统的文学作品中奖善惩恶的教化功能。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罪愆(qin)嗟怨(ji)错勘(kn)前合后偃(yn)B提防(t)埋怨(mi)亢旱(kng)孤身只影(zh)C尸骸(hi)煞尾(sh)甘霖(ln)鼓三通(tng)D亲眷(qun)湛湛(zhn)盗跖(zh)古陌荒阡(bi)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动地惊天孤身只影吞声忍气杳无音信B顺水推船啼啼哭哭负屈显冤湛湛青天C错勘贤愚烦烦恼恼苌弘化碧望帝啼娟D前合后偃怨气冲天披枷带索冰花似绵3对加线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是怎不将天地也生(产生)埋怨不提防遭刑宪(刑法,刑律)错勘(分辨、判断)贤愚枉(徒然)作天 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自己) 我窦娥向哥哥行(这里、那里)有句言 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烧)些纸钱 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推荐) 官吏每(每每、常常)无心正法 断送(丧失、毁灭)出古陌荒阡 兀的(这,与“兀那”意同)不是我媳妇儿ABCD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窦天章自从上朝取应之后,一直杳无音信,直到窦娥含冤被杀后,才再次出现,这也给主人公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悲哀。B我本是要把这本小说当废品扔掉的,听说他们需要这本书,我便顺水推船地把它送给了他们,让他们着实高兴了一阵。C困难从来是欺软怕硬的,只要我们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刻苦好学的勇气,任何困难都将为之望而却步。D现代住房讲究采光与通风,但有的装修却弄巧成拙,将许多本来光线充足的房间搞得不明不暗,通风效果也大受影响。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窦娥冤是关汉卿近四十岁左右时的作品,那时元朝刚刚统一天下,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正是元朝“最清明、最鼎盛”的时期。B让窦娥临终的三个愿望都实现,也从侧面表现了“天道”还是存在的,世界上还是有“公理”和“正义”的。C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和想象,让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乃至实现的事在舞台上发生并得以应验。D窦娥冤案只是一桩冤案,并无曲折离奇的情节,但这桩冤案却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它是法制黑暗和官吏昏聩的写照和典型。6依次填入下列句后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演唱,在元杂剧的表演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_元杂剧的一人主唱也造成了某些弊端,例如由于压抑了旁侧人物,戏剧情境就表现得不够丰满一人主唱可以深化主要角色的情感逻辑,也有利于统一,有不少长处主唱的内容又常常显得冗长和勉强,主唱的演员也会过于疲累由于受讲唱艺术的影响,元杂剧的演唱虽已是代言体,却还是一人主唱的为此,元杂剧艺术家们已经开始采用一些通融的办法,而后来,这种过于单一的演唱体制仍然成为元杂剧被南戏取代的重要原因之一ABCD7对戏中结尾处的血溅白练、六月飞雪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表明窦娥冤情深重,真的感动了天地,出现异常现象。B宣扬因果报应的迷信思想,应予批判。C反映了关汉卿思想上的局限性,他对黑暗社会无力反抗,只好借助超现实的神力。D这是作者采用的一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出了窦娥的反抗精神和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8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语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有日月朝暮悬”的意思是:都说天地间自有公理在,如日月当空,对人间善恶分得清清楚楚。B“有鬼神掌着生死权”的意思是:都说鬼神无私,主持正义,能依人善恶来定生死,不会使好人蒙受冤屈。C“怕硬欺软”“顺水推船”是说天地鬼神放弃原则,顺从和助长恶势力,却不肯帮助善良蒙冤的人。D“两泪涟涟”的意思是:面对这善恶不分、是非颠倒的世界,我哭得泪流满面又有什么用呢?表现窦娥的反抗心理。9对下列戏曲知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末”即角色名,扮演男子,“外”即“外末”,扮演老年男子。B“旦”,戏曲角色名,扮演妇女;“正旦”,角色名,扮演女主角。C“净”,角色名,俗称花脸;“丑”即小花脸或三角脸。D“科”又称“介”,戏剧中称角色的动作。“卜儿”,扮演儿童。10假如一名记者穿越到古代去采访临刑前的窦娥,问了下面的问题,请你设想窦娥会怎么回答。记者:窦娥,你曾劝婆婆不要改嫁,但婆婆不听,这才招来了杀身之祸。今天,你又要为她而死,你为婆婆做的已经够多了,为什么在押赴刑场时不痛痛快快地与她说明,还要绕道而行呢?窦娥:阅读田汉关汉卿选段,完成问题。欣赏中国戏曲之美季国平俗话说“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唱戏与看戏当场互动的重要性于此可见。在巴黎,法国观众不了解中国戏曲,看昆曲白蛇传时如同观赏歌剧般正襟危坐,“疯子”没有遇上“傻子”,剧场气氛有点冷清。而在慕尼黑,我们建议德国观众观看中国戏曲时可以像观看足球比赛一样,随时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结果是,台上的“疯子”遭遇了台下的“傻子”,那天剧场效果的火爆不亚于国内。两场演出效果反差之大,主要就在于如何认识戏曲之美和如何进行戏曲审美。如果对戏曲的审美特性不了解、不熟悉,自然就不知道戏曲美在哪里,好在何处。显然,戏曲欣赏的要义正在于理解戏曲独特的表现方式,懂得戏曲的审美风范,知道看戏曲与看话剧、歌剧、音乐剧的差异所在。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吃的是麦当劳,看的是外国大片,离戏曲艺术已经太远了,误解便由此而来,不少人误以为戏曲落后于西方舞台艺术,甚至一些戏剧名家也抱有这样的偏见。事实上,中国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人的审美家园。黑格尔说:“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已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中华文化是戏曲审美风范的文化基因,对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的失落、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是造成今天戏曲艺术边缘化的根本原因。与我们的自我矮化和偏见形成反差的是外国同行对戏曲的喜爱和推崇。戏剧家们在谈及他们的创作时,喜欢谈戏剧观念,谈艺术追求,等等,但忽略了戏曲不同于话剧、歌剧、音乐剧的独特性,忽略了戏曲独有的表现方式、审美风范和艺术魅力。他们可能会说,戏曲就是“以歌舞演故事”嘛,其实,很多人对这句话也只是一知半解,殊不知,戏曲的歌舞是已经戏曲化、程式化、剧种化了的歌舞,是符合戏曲美学原则、化为戏曲表现手段的歌舞,而不是一般歌舞的简单叠加和拼凑。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新创剧目,不仅泛用歌舞,手段和风格趋同,而且盲目融入或简单搬用其他舞台艺术(包括国外的),丢失了戏曲自己的面貌和风格,消解了戏曲以及剧种的个性。我们要认真总结在以表演为中心的戏剧艺术中,戏曲演绎世界的独特的美学原则和赋予戏曲演出个性、艺术特色的内在规制。我们重拾中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重新发现、重新阐释、系统总结深厚博大的戏曲美学体系,对于引领当代戏剧家的戏曲创作,引领中国观众和外国观众发现和欣赏戏曲之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们常常讲世界三大戏剧体系,唯中国戏曲艺术流传千年,仍然活跃在当代舞台,善于传承也善于发展,既古老而又现代,这正是中国戏曲的伟大之处。戏曲的美学体系是丰富的,同时又是发展的,戏曲在当下健康发展的艺术实践,是彰显戏曲审美风范的重要方面。有了戏曲在当代积极健康的传承发展,我们还需要培养和引导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跨越戏曲审美的门槛,回归演员和观众的密切联系。有了戏曲艺术的新发展和新知音,戏曲的审美家园必定风光无限!1请简要概述第一段的论述层次。2请结合文章,简要阐述第三段中“自我矮化”和“偏见”在文中的含义。3对于如何让观众发现和欣赏中国戏曲之美,文章提出怎样的建议?请简要概括。1A 2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字形的能力。B项,显衔,C项,娟鹃,D项,索锁。3C【解析】生:甚、深;咱:语气词,吧;荐:祭,超度亡灵;每:们;断送:发送,指殡葬;兀那:那。4D【解析】D项,“不明不暗”,糊里糊涂,不能用来形容光线是否充足。5D【解析】A项,成分赘余,“近”和“左右”只能保留一处。B项,成分残缺,删除句首的“让”字。C项,语序不当,“不可能发生乃至实现”应为“不可能实现乃至发生。”6C【解析】大致顺序为:元杂剧“一人主唱”的特点“一人主唱”的优点“一人主唱”的缺点寻求变革,但仍被南戏取代。7D【解析】“六月飞雪”是一种浪漫主义写法,通过窦娥誓愿实现来表现其反抗精神。8D【解析】“表现窦娥的反抗心理”错,流泪是她对天地不公和现实的无可奈何,一腔悲愤只能化作泪水。9D【解析】D项,对“科”的解释不全面,“卜儿”的解释错误。“科”是称角色的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用语。“卜儿”是扮演的老妇人。10虽说婆婆她未能“从一而终”,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但她毕竟是我的婆婆,是我丈夫的母亲。而且自从我到她家当童养媳以来,我们相依为命,她未曾虐待过我。更何况,如今她已年老身迈,我不忍心让她看到我被押赴刑场时的惨状,我能想象到她在我离去后的凄苦和孤单,我更担心她能否挺过这次难关。1首先引用俗语,说明唱戏与看戏当场互动的重要性;接着分别列举巴黎观众和慕尼黑观众观看中国戏曲的不同表现的事例,进行对比论证;最后强调两场演出效果反差之大,主要在于如何认识戏曲之美和如何进行戏曲审美,引出全文的中心话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考虑第一段的每句话各自表达了什么意思,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按照关系给本段划分层次,最后再总结每层的大致意思,即可得出答案。2“自我矮化”:是指对中华文化缺乏应有的自觉与自信,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偏见”:是指不少人包括一些戏剧名家认为中国戏曲落后于西方舞台艺术,不理解和懂得戏曲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风范。 3(1)重拾中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发现和把握戏曲独有的艺术之美。(2)积极推动戏剧的传承及健康发展的艺术实践。(3)培养和引导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学会戏曲审美。【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结合原文内容分析概括,如抓住其中的“我们重拾中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重新发现、重新阐释、系统总结深厚博大的戏曲美学体系,对于引领当代戏剧家的戏曲创作,引领中国观众和外国观众发现和欣赏戏曲之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戏曲在当下健康发展的艺术实践,是彰显戏曲审美风范的重要方面。有了戏曲在当代积极健康的传承发展,我们还需要培养和引导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跨越戏曲审美的门槛,回归演员和观众的密切联系。有了戏曲艺术的新发展和新知音,戏曲的审美家园必定风光无限”等内容概括,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