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87922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美国黑人路易惠吞在1953年的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在中国看到的情况。在东北的工业区,我看到少数民族的人民在各种工业部门里工作,他们担任着经理、管理员以及技术人员或者一般的职务。在大规模的训练班里,少数民族工人被培养成熟练的技工,劳动模范之中有许多人来自各个少数民族。这表明A.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取得成效B. 新中国实行了民族平等政策C. 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差别消失D. 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工业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1953年”,而且并不是出现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在东北工业区,切可以担任着经理、管理员以及技术人员或者一般的职务,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民族平等政策,因此B符合题意,而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形成于1954年,时间上不合题意,C“差别消失”的表述过于绝对不合史实,D与材料主旨不合,故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民族政策2. 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多元兼容、雅俗共赏B. 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C. 逐渐平民化、世俗化D. 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不同时期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一定反映。因此,具有多元兼容、雅俗共赏的特点,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此外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逐渐平民化、世俗化,但并不是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3.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有“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这句话,其主要的背景包括工业革命开始爆发工人阶级政党发展资本主义代议制趋向完善巴黎公社政权昙花一现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以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开始于1765年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1840年前后结束,错误。19世纪中后期西方工人阶级政党发展,如1863德国社会民主党成立等,正确。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使君主立宪逐渐完善,法国后来也有1875年宪法,正确。巴黎公社1871年3月18日-5月28日失败政权昙花一现,正确。所以答案选D。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4.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A. 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 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财权C. 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宰相的行政权D. 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宋朝采取分化事权来削弱丞相的权利,设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财权,B正确;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来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A错误;北魏实行的三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与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无关,排除C;明朝已经废除丞相,不存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排除D。5.罗斯福说:“我希望得到的评价是,我首任总统时,那些代表自私自利、权欲的势力遇到了势均力敌的对手到我连任总统的时候,这些势力会遇到克敌制胜的强手。”这说明罗斯福新政A. 代表了下层群众的利益B. 维护了资本主义的长远利益C. 遇到了强有力的阻碍D. 压制了法西斯势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到我连任总统的时候,这些势力会遇到克敌制胜的强手”可以看出罗斯福的这些话说明他认为自己的新政能够克敌制胜,让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更长久,故选B。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作用。6.宪法通过后,共和派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1877年支持君主制的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亲共和的内阁辞职,并解散众议院。共和派在重选中获胜,麦克马洪遭到彻底失败后承认:“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该事件对法国政治产生的影响是A. 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B. 君主派顺应历史主动退出历史舞台C. 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D. 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可以得出在法国政治体制中,维护“议会至上”的原则,故A项正确;B项错误,君主派不是主动退出;C项错误,内阁和总统对议会负责;D项错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标志着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所以答案选A。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扩展法国的民主共和【名师点睛】法国共和政体确立艰难的原因:(1)法国是一个农业占统治地位的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君主思想作为封建残余长期存在。(2)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发展相对缓慢,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处于弱势,共和派力量不强大。(3)法国封建势力强大。(4)欧洲其他国家几乎都参与了对法国的武装干涉。7.贾谊说:“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辗转运送),其远在五百里而至秦不能分尺寸之地,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作者在此主要强调的是A. 分封制下赋税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B. 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C. 秦朝的苛政导致民众赋役负担沉重D. 汉初的郡国并行严重威胁中央财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秦不能分尺寸之地”,说明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一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材料说明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不是主要意思,C、D选项没有体现,故排除。8.1923年陈独秀说:“辛亥革命本身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但以革命运动中主要分子而论,却大部分不出于纯粹的资产阶级,而属于世家官宦堕落下来非阶级化之士的社会;这种非阶级化的士之浪漫的革命,不能得资产阶级亲密的同情。”此评论意在强调A. 争取资产阶级参加革命B. 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C. 资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无关D. 国民党的政治领导地位【答案】A【解析】根据辛亥革命“这种非阶级化的士之浪漫的革命,不能得资产阶级亲密的同情”,说明陈独秀希望争取资产阶级对革命的支持,争取资产阶级参加革命,故A正确;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CD与材料无关。9.1921年,陈炯明在建设方略中阐述自己的政治见解:“近世以来,国家与人民之关系愈密,则政事愈繁若事事受成于中央,与中央愈近,则与人民愈远,不但使人民永处于被动之地位,民治未由养成,中央即有为人民谋幸福之诚意,亦未由实现也”。下列推断最为合理的是A. 陈是封建军阀割据势力的代表B. 中央集权受到强烈冲击C. 陈坚决拥护孙中山的北伐主张D. 广东政局完全被外国势力所操纵【答案】B【解析】【详解】由“若事事受成于中央,与中央愈近,则与人民愈远”可知,陈炯明反对中央集权,实则提倡地方自治,必然会削弱中央集权,B项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北伐,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广东政局完全被外国势力所操纵,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若事事受成于中央,与中央愈近,则与人民愈远”,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10.历史学家钱穆曾提出:“就马克思理论而言,无产阶级亦必在资本主义社会下获得长期的高度训练,待其知识程度与组织能力达到一理想水准,才能脱颖而出,代替资本主义来掌握政权。”这最能够说明的是A.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B.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影响C. 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D. 二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待其知识程度与组织能力达到一理想水准,代替资本主义来掌握政权”与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相符。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无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望,都还未达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故选C项考点: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11.读下图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3AEM”意为“财政贷款”),作者的主要意图是反映美国A. 倡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B. 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C. 对苏联提供经济援助D. 帮助欧洲经济复兴【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该漫画出自于苏联人之手,那么对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它应该持抨击态度,C,D错误,此外,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于1944年之后,A可排除,综上,本题选B.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12.“这么多的国家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也许是更大的变化。这是一场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与此相符的历史现象是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C.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诞生D. 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的信息可知世贸组织符合这一特点,故B项正确;CD都是区域性经济组织的,与“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的信息不符,故排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这一时期亚洲、非洲还没有建立市场经济,故排除。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分卷II二、非选择题13.宗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在近代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终于使原始基督教中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德文圣经先后被译成法语、英语、匈牙利语、芬兰语等多种民族语言。可以说,民族语言的圣经版本,完全粉碎了天主教会束缚圣经的这把“拉丁锁拉丁语。因此,民族语言在宗教领域的深入,是对天主教会传统权威的侵犯和否定。从此,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彻底丧失了对中欧、北欧和西欧的精神、文化的支配权陈永麟马丁路德的圣经研究与翻译材料二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上帝和理性这两个最高的价值观念都通过新的理解而发展出新的方向,开辟了新的天地。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美)余英时内在超越之路(1)马丁路德粉碎天主教会束缚圣经的“拉丁锁”,将圣经翻译成德文的时代背景如何?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宗教和科学之间的关系。【答案】(1)时代背景:天主教会腐败,束缚人们的思想;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历史作用:宣传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主义精神;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2)关系:宗教与科学在本质上是对立的;宗教信仰在一定范围内会成为科学研究的精神动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时代背景可以结合教材“宗教改革”的背景作答;历史作用根据材料一中“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彻底丧失了对中欧、北欧和西欧的精神、文化的支配权”等信息并结合教材知识作答即可。第(2)问要注意分析材料二可以看出宗教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有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有利于文艺学术的发展,但其与科学在本质上是对立的。14.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毕生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个人自由和政治民主问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托克维尔和他的朋友德蒙先生于18311832年间赴美国考察监狱制度,后经多年思考,分别于1835年和1840年出版轰动世界的论美国的民主第一、二部分。托克维尔认为民主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法律,包括法律、制度、宪法结构等;二是民情,即自由的习惯,包括思想、行为、习惯、价值观等;三是物质的或历史的环境据Schleifer关于新译本的读书报告整理(1)托克维尔赴美考察时美国实行什么政体?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民主政治中可能令其着迷和失望的东西有哪些?(2)托克维尔认为民主政治受制于哪些要素?按这一说法分析,民主政治为何在19世纪晚期的法国获得成功而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遭遇挫折?(3)“有时候政权的改良和让步反倒会激发破坏性的革命”被称为“托克维尔悖论”。然而,邓小平却以“改革不能太晚”的见识,努力化解这一悖论,试以中国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答案】(1)政体:联邦制共和政体(或“总统制共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均可)着迷:美国宪法、分权制衡原则、联邦制、民选总统和议员、美国人自由民主的传统和意识。失望:种族歧视、妇女无权(答“黑奴制”“男女不平等”亦可)。(2)要素:法律、民情、环境。法国:制定宪法,确立民主共和制;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精神深入人心;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大革命以来法国人民前赴后继斗争。中国:临时约法及其确立的政体惨遭破坏;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或“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尊孔复古逆流”);自然经济为主,民族工业占比低。(以上分析要按法律、民情、环境三个角度来分析。)(3)经济方面: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城市化进程;形成对外开放的格局;设立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政治方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拔乱反正;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相继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民主权利;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文化方面:重新确立双百方针;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艺事业;恢复高考;确立科教兴国战略。【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如果按法律、民情、环境三个角度来分析也可以。【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时间“1831-183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联邦制共和政体。第二小问,关键在于领会“着迷”和“失望”的深层次含义,即在考查美国民主政治中的优越性(积极性)和不足(缺陷)之处。结合所学相关史实展开,言之有理即可。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托克维尔的观点,由材料“一是法律,包括法律、制度、宪法结构等;二是民情”,可见法律、民情、环境。第二小问,分别把握19世纪晚期的法国和20世纪初的中国相关史实,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文化三个层面展开,在“比较中呈现原因”。(3)本问的关键在于审题理解“托克维尔悖论”的基本含义,他主要想指出改革有时候会给社会的发展进步带来负面的影响,然后让我们结合中国新时期(1978年以后)的相关史实说明在邓小平领导的改革中,我们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从而证明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最后,在列举史实证明这一观点时,史实的列举一定要尽可能考虑全面,新时期包含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教育及外交等方面,因为我们的改革是整个社会全方位的改革,这一点一定要注意。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神宗熙宁元年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王安石曰:“国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司马)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耳!”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宋史请完成:(1)王安石是怎样看待北宋前期财政状况的?为实践“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财方针,他采取了哪些措施?(2)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如何?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3)王安石变法的结果给我们什么启示?【答案】(1)他认为北宋国用不足是因为缺乏善于理财者。理财措施:实行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等。(2)通过变法,政府的收入大为增加,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加,在一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但由于在新法推行的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更主要的是,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保守派司马光主政做宰相,新法被废除。(3)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的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解析】【详解】(1)财政状况:根据“国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得出他认为北宋国用不足是因为缺乏善于理财者。理财措施:结合所学,回答王安石变法关于理财方面的措施即可。(2)结果: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原因:结合所学可知,由于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宋神宗死后,失去靠山,最终失败。(3)启示:可从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的措施要行之有效、用人要得当、改革者要有坚定的政治魄力等方面分析回答。16.【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经过腥风血雨,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然而即将到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甲、乙同学对此各有不同的看法。同学甲:战争已经永久地结束了。真正的持久的和平已经来临,你们看,各国不正在为争取和平而努力吗?同学乙:战争并没有结束。新的世界大战已经悄悄拉开序幕。材料二2006年10月13日下午,第61届联合国大会192个与会国的代表以热烈的掌声通过决议,正式任命韩国外交通商部长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从而成为联合国历史上第八任秘书长,也是继缅甸的吴丹之后第二位来自亚洲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当前,我们面临一个比任何时期都需要联合国有所作为的时代。我会认真履行联合国宪章所赋予的职责,为推动和平、发展和增进人权做最大的努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某一个观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当今世界局势特点,谈谈你对潘基文讲话的理解。【答案】(1)赞同甲同学的观点。理由: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各大国之间的关系,使欧洲和亚太地区基本维持了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签署非战公约,主张用和平的手段来解决国际争端。赞同乙同学的观点。理由:凡尔赛体系加深了战胜国之间、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尤其激起了德国的复仇情绪;当然也激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战后,德国、日本、意大利的极端民族主义日益上升。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进行激烈的市场争夺,矛盾进一步激化;为了摆脱危机,德国、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形成了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2)理解: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的总体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使命仍然任重而道远,必须敢于面对复杂的形势,应用高超的技巧,处理好世界重大事务。【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设问开放,可以持赞成或反对的态度。若赞成 要突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各大国之间的关系,使欧洲和亚太地区基本维持了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签署非战公约,主张用和平的手段来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则要突出凡尔赛体系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结合所学,当今世界形势总体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和对联合国的基本认识。本题容易组织语言。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联合国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4月21日)材料二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其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不错,工人们还要为资本家生产一部分利润,但这只占全部利润中的一小部分因此,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毛泽东关于国家资本主义(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有关论述发表的时代背景。为此,苏俄和中国政府分别实行了什么政策?(2)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评述列宁和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共同之处。【答案】(1)时代背景:材料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的不满,政治危机严重;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政策: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2)打破教条,从国情出发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途径;在国家政权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大胆采取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发展经济;为后来有计划地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解析】【详解】(1)“背景”的回答要紧扣材料发表的时间“1921年4月21日”“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其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判断;“政策”的回答结合材料中内容“国家资本主义”不难得出。(2)共同之处的回答既要看到其对马克思主义的突破又要结合内容分析还要看到其影响的相同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