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章末总结提升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087854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章末总结提升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章末总结提升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章末总结提升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网络触摸高考主题一城市形态和城市功能分区1(2014山东卷)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读图,完成(1)(2)题。(1)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2)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A处和处 B处和处C处和处 D处和处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城市的布局及其影响。组团式城市布局受地形、河流等因素的影响,图中城区布局较为分散,延长了居民的出行距离,不利于各城区之间的联系,基础设施投资大。图中各城区间有林地分布,林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故选B项。第(2)题,考查城市规划及功能区分布的相关知识。物流园区要求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区,处邻近高速公路出入口,紧靠公路,且位于城区附近;化工园区有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应布局在城区外缘的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和河流下游,处符合上述条件。故选A项。答案:(1)B(2)A主题升华1城市规划要注意“风”“水”“宝”“地”。(1)“风”注意图中风向条件,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盛行风的下风地带,或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2)“水”应保证污水不流向居住地。(3)“宝”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依据产品生产过程中对要素的特殊要求,综合考虑接近原料地、燃料地,接近市场,接近廉价劳动力丰富的地区,接近交通运输线或点,接近科研中心等。(4)“地”从地域空间联系和地形的角度分析。2除了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图外,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判断一个城市的功能区的分布和变化?(1)地价的高低和变化:地价曲线是最直观的表达形式。(2)人口密度的分布和差异:商业区人口密度最大。(3)城市用地类型的比例、集约程度(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少)和时空变化:商业区的集约程度最高,商业区在市中心所占比例最大、工业区在郊区所占比例最大。(4)就业人口的类型和分布:商业区多第三产业人员,工业区多第二产业人员等。(5)不同功能区的景观展示:如商业区多高楼大厦,建筑物稠密等。主题二城市等级和城市的服务范围2(2018全国卷)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1)(2)题。(1)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2)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县城位于区域的中心,与周边的中心集镇和村相比,其等级较高,基础设施较完善,服务的范围更广,服务的种类更多,经济水平更高一些,资金也较为充裕;作为县城,其农业的生产地位有所下降,所以县城居民对各种农产品的需求更多一些,人口更多,消费市场更广,而乡镇和村可以实现自给,中心集镇在这些方面均比不上县城,不占优势,ABC不符合;从材料信息可以推测出,当地的加工企业应是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其产品附加值低,需要低成本的劳动力,而中心集镇更靠接近农村,贫困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多且人力成本低,农民进企业工作的同时也方便照顾家里,所以中心集镇更易招募劳动力,D正确。第(2)题,从材料里可以看出该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民大多以种田或务工为主,并没有提到经商,A不符合;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中心集镇加工企业活力较强,从业人员为附近的农民,而推行的居住模式也是便于农民在村和中心集镇都能得到休息,所以应该是便于该类农民兼顾务工务农,C符合;双栖居住的模式是中心集镇与农村都有住房,可能会占用一部分土地,不利于扩大种田规模,再者扩大种田规模也没有必要到集镇上去住,D不符合;留守子女是指因父母或家人外出务工等而不在家里,因为生活及学习而留在老家的孩子,留守子女上学一般是在校内住宿或回家住宿,没有必要村中心集镇双栖,B不符合。故本题选C。答案:(1)D(2)C主题升华城市的等级与服务范围、数量、距离等的关系上述关系可用下图分析:主题三城市化3(2017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双选)(1)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A19852004年增多 B19852004年减少C20042013年增多 D20042013年减少(2)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A工业化初期阶段 B工业化中期阶段C郊区化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19852004年增多,20042013年又减少。第(2)题,2004年之后,中心城区制造业企业数量减少,大量企业向郊区迁移,说明该城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处于郊区化阶段。答案:(1)AD(2)BC主题升华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城市化作为主要的人文地理过程之一,考查的图表载体主要有城市化进程曲线图、不同时期城市化要素(人口密度、地租、功能区面积等)变化曲线图、某区域发展过程示意图等。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反映某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不同时期城市化要素(人口密度、地租、功能区面积等)变化曲线图多以与市中心的距离为横坐标,以人口密度、地租、面积等作为纵坐标,用多条曲线反映某一要素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综合反映该区域城镇各要素的发展变化。甲城市化进程曲线图乙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变化曲线图丙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1甲为城市化进程曲线图:注意根据转折点划分阶段,借用数学的斜率判断城市化速度的快慢,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分析其原因。图甲反映了发达国家(英国、美国)城市化开始早,水平高,近年来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而发展中国家(中国)城市化水平低,近年来出现发展速度快的特点。2乙为不同时期人口密度变化曲线图:看清坐标含义、明确表达内容;根据图示信息归纳某一要素在不同时段的变化特征,运用城市化的基本原理对其变化做出解释。图乙中曲线反映出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减小,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3丙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从用地规模、城镇等级、数量、交通线路、功能区分布等方面找出其发展变化,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图丙AC的过程反映了地域城市化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