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件精华版.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87111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件精华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件精华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件精华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 大气环流的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通称为大气环流 2 形成的原因 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 P33 假设地球不自转 地表均匀 结果在赤道与极地间是否存在热力环流 思考 南极 北极 1 只考虑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影响因素 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30 N 30 N高空 赤道高空 赤道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指向极地高空 考虑 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地转偏向力 气压梯度力 低纬环流 60 N高空 低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60 N 30 N 30 N高空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小结 1 北半球低纬环流处于 0 30 N之间 2 气压带和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 小结 1 北半球中纬环流处于 30 60 N之间 气压带和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 2 北半球高纬环流处于 60 N 90 N之间 气压带和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和极地东风带 1 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 以北半球为例 1 低纬环流 在赤道及其两侧近地面受热 气流上升形成A 并在30 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C A与C之间近地面形成B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 气压带 东北信风 2 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C向高纬度流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 风 称为D 盛行西风 它与G 向低纬流动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 风 即F极地东风气流相遇之后上升 在近地面形成了E 西南 极地高压带 东北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东 南 信 风 中 纬 西 风 极地东风 3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副热带高压和极地高压的成因有何不同 副极地低压和赤道低压的成因有何不同 赤道低压与极地高压是热力作用形成的 副极地低压与副热带高压是动力作用形成的 23 26 N 23 26 S 66 34 S 66 34 N 0 4 气压带 风带的南北移动 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 北半球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小结 1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2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3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4 气压带 风带的南北移动 北半球 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 1 读近地面气压带 风带示意图 完成 1 题 1 图中气压带代表 A 赤道低气压带B 副极地低气压带C 极地高气压带D 副热带高气压带 解析 图中气流向两侧流 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根据风带位置及风向左偏可知 该气压带 风带位于南半球 其中风带1为东南信风带 风带2为西风带 答案 D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图表示北半球 季的大气环流状况 判断的理由是 2 C气流来自 气压带 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3 A B C D的风向分别是 解析 第 1 题 图上各风带的位置向南发生位移 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北半球是冬季 第 2 题 C气流来自30 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 性质暖而轻 D气流来自极地 性质冷而重 两者相遇 C爬升到D之上 并产生大量降水 第 3 题 A是北半球的西风带 为西南风 B是北半球的信风带 为东北风 C是南半球的西风带 为西北风 D是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为东南风 参考答案 1 冬气压带 风带的位置向南半球发生位移 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应该在南半球 对于北半球来说 此时是冬季 2 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性质暖而轻 D气流性质冷而重 3 西南风东北风西北风东南风 谢谢大家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课时 60 0 30 3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二 北半球冬 夏季气压中心 阿留申低压 冬季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夏季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带状分布 北半球气压带特征 块状分布 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原因 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1 北半球冬 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2 季风环流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概念 成因 主要原因 3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冬季 西北风夏季 东南风 冬季 东北风夏季 西南风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冬寒冷干燥夏炎热多雨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温和少雨夏炎热多雨 小结 1 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2 季风环流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北半球气压中心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分布及特点 赤道温度高 极地温度低地表均一 且地球自转 三圈环流 结论2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副热带高压带 2 4 1 3 低纬环流 低纬环流 副热带高压带 2 4 副极地低压带 7 6 1 3 5 8 9 10 三圈环流 赤道温度高 极地温度低 单圈环流 现实中 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存在 结论1 想一想 复习 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A B C 高 低 受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