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83816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稳定了西周的政治秩序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D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2、“春秋时代灭国在六十以上,但其中大部分是以夷灭夏或以夏灭夷。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而在列国内部,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A春秋时期夷、夏之间矛盾尖锐,战争频繁B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C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经开始走向崩溃D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确立3、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颁布邮驿令。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目的是()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B加强对地方的有效控制C推动交通系统完善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4、秦汉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是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发展和成熟时期。这里的文明“发展”和“成熟”的含义分别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B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开始颁布成文法D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开始颁布成文法5、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设置节度使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6、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由此可见,隋代()A实行了科举制度B加强了君主专制C加强了中央集权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7、宋太祖于开宝六年举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三级科举考试制度。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这最能表明()A宋代根除了科举考试中的徇私舞弊现象B宋代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C宋代是科举制度臻于成熟的朝代D宋代科举制度具有制度化、公平化的倾向8、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9、元史百官志记载:“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据材料可知,元行省最初()A权力不受中央节制B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C不利加强中央集权D是中央临时派出机构10、清代查继佐论明朝内阁制“永乐时,开东阁于东角门,乃始任心腹,专典机务位望犹之丞相。顾以初制,不令督率群僚。是后谏官得恣意抨驳模棱图苟安,为权臣者不得擅其权,为重臣者亦遂失其重。而天子亦遂彼此与波,太平无事,唯诺养优。”由此可见查继佐认为明朝()A内阁大臣即变相重设的宰相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内阁受到君权的牵制D国家统治的基础是贵族统治11、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A洋务运动B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维新变法12、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公使驻京权1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人在震惊与恐惧中认识到英夷的强大,照会中对英国的称呼也由夷转变为“贵国”。天津条约(1858年)明文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B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14、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5、有人将右面漫画中逃跑者的现实活动归纳为:溜之大吉反咬一口为人打工。漫画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后列强获得的侵华权益是()A西方列强拉开了瓜分中国的序幕B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华战略要地C列强开始对华大规模资本输出D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16、晚清大变局中的人物和思潮中评价某人所写的一本书,写到:它的历史作用在于它抛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勇敢地承认了能人的创造性劳动和富者经营的事业的价值和正当性。通过实行专利制度,“准富者请人雇工”,奖励私人兴办各种工业、交通企业、开矿、办银行、办“学馆”和各种福利事业,从而把旧式的农民战争与切合当时中国需要的历史进步事业直接联接起来。这一“某人”是()A洪秀全B洪仁玕C孙中山D李鸿章17、当代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事件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广州禁烟运动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文化大革命18、天朝的镜像一书中描述:“无数中国人在1911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并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革命党人发明的反满口号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这反映了辛亥革命()A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B许多参与者具有盲目性C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D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参与19、1919年某政治运动的街头传单说道:“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召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下列不能从材料中获得的信息是()A表达了当时爱国同胞的强烈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高度责任感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反映了五四运动的性质C把中国人民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D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20、1921年中共一大指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1922年中共二大则指出“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1924年中共与代表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这表明中共()A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纲领B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C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入D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21、“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下列与这场革命相关的是()A国民革命,打倒军阀B十年对峙,战火连绵C八年抗战,同仇敌忾D解放战争,革命胜利22、“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实践始于()A国民大革命B南昌起义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八七会议23、大型电视记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中说:“大革命失败了,现实给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上了残酷的一课。”中国共产党从“残酷的一课”中学习到()A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B进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C把反帝斗争作为革命的首要任务D注重加强党内民主建设24、“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导致“革命从此上新途”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瓦窑堡会议25、抗战初期,蒋介石致电某部:“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一位民主人士赞扬说:“此次大捷,其估量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日军锐气挫折”。两则材料称赞的是()A淞沪会战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26、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展出下列一组图片,如果要给这组图片确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A抗日战争中形成国共两个战场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国共合作为基础C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得到空前高涨D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得到得到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各阶层认同27、下表是正面战场抗战中日军伤亡人数部分统计。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会战时间国民党伤亡人数日军伤亡人数淞沪会战193708131112333500余人50000余人南京保卫战1937125121350000余人1xx余人太原会战19370911100000人以上近30000人徐州会战19380105100000余人3xx余人武汉会战193806111025400000人40000余人南昌会战193903170509100000余人24000余人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0914101540000余人xx0余人枣宜会战19400501062436983人7000余人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0907100954000人5184人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241942011628116人1591人A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B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C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D正面战场贯彻了全面抗战的路线28、“确立了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权利,设立新的司法机关民众法庭(陪审法庭),平民因此成为司法的主人”。这一情景在雅典最早可能出现于()A雅典城邦建立之初B梭伦改革时期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D伯里克利时期29、“民主”一词起源于希腊文,即人民的权利、人民的统治之意。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这一概念,用来表述希腊城邦的一种政治实践。在伯利克里统治时期最能体现上述民主的含义的改革措施是()A实行“陶片放逐法”B政府为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C创立最早的比例代表制D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30、美国“宪法之父”詹姆斯麦迪逊说:“即使每一位雅典公民都是苏格拉底,每一次雅典人大会也仍然会是一堆群氓。”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麦迪逊()A反对直接民主B反对民主制度C主张集权政治D否定公民权利31、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A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法律B具有成文法的进步意义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32、罗马在帝国时期曾广泛流行无夫权婚姻。与之前的有夫权婚姻相比,这种婚姻夫妻处于同等地位,双方的财产分开;成年子女也拥有财产权,并享有签订契约和买卖财产的权利能力。这种婚姻制度的变化主要是因为()A罗马立法技术的完善B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C万民法取代了公民法D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33、“由于它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籍人,与适用范围相对狭窄的公民法相区别,因而是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该法是()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C民法大全D万民法34、新版世界上下五千年在描述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对其中一次革命活动以“进口的国王”为题加以论述。这一历史事件最可能是()A英国“光荣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C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D德意志帝国的统一35、在1787年制宪会议中,威廉佩特森代表新泽西州提出的方案主张建立一个一院制的立法机构,各州在其中有同等的代表额。据此判断当时的新泽西州属于()A南方B北方C大州D小州36、1787年美国宪法“采取了比人类迄今所建立的任何政府所采取的还要多的防范和其它难以逾越的措施,以防止走向暴政。”这些“措施”中最主要的是()A允许各州有自治权B保障人民基本权利C确立三权分立体制D实行民主共和制度37、在世界近代史上,有个国家曾被称为“各种政体的试验场”、“启蒙思想的试验田”。这个国家指的是()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38、恩格斯曾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做过这样的评述:“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恩格斯的评述主要说明()A德意志帝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仍然没有消除B德意志帝国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C帝国宪法为工人合法斗争提供了平台D德意志帝国并不害怕工人武装起义39、反映以下三项特征的法律文件是() 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行政首脑对议会负责 法律的制定体现了工业革命对政治的推动A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D法国1875年宪法40、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A确立责任内阁制B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C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D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二、综合题(第41小题24分,第42小题16分,共40分)41、(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代立宪君主威廉三世起初总想在内阁顾问的情况下亲自决断大事。可是当他于1690年夏季率军征伐爱尔兰,又因玛丽女王性格荏弱而难以独掌王权时,便建立了一个9人内阁,襄助女王处理国务。1694年,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人成为议会中席位较多的党派。这种先组织内阁,后得到选民认可的史实,说明当时有内阁而无责任内阁制。而且,不仅1694年内阁是如此组成的。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材料二英国责任内阁制又称“责任政府制”或“代议政府制”,处于资产阶级内阁制的较高发展阶段。它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构的核心内阁,由多数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换言之,“议会至上”或“议会主权”原则是英国内阁制奠定的基石,是与“虚君制”并存的。随着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和虚君制的出现,英国资产阶级内阁制有了长足发展,首相和内阁须从下院多数党中挑选,并依靠其多数优势以保证执政党政策和法令的顺利实行。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1832年之前,英格兰南部10个郡,共有人口326万,在下院竟拥有235个议席,北部6个郡的人口359万在下院仅占有68个议席。南部的康沃尔仅有30万人,在下院占有30个议席,而兰开夏郡拥有133万人口,却只有议员14员。收买选民的情况十分严重,竞选一个议席需要花5000至8000英镑。地主控制着农村的选举,农民只能按照地主的意志进行投票。苏格兰的选民财产资格限制比英格兰高的多,土地的年收入被规定在70至130英镑之间,因此选民人数极少。材料四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渐变1:1832年议会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渐变2: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渐变3: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地半数,是民主化的又一里程碑。渐变: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渐变5:1928年法律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整理自钱乘旦英国通史回答:(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荣革命”后英国内阁制发展演变的阶段特征,这种演变反映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什么?(8分)(2)根据材料三,指出1832年议会改革前英国议会选举体制存在的问题。(8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现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8分)42、(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袁刚国会和辛亥革命材料二民主没有精确值,只有近似值;民主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民主不是一个单选题,而是一个多选题;民主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命题,民主的实现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由此而彼的过程,毋宁说,民主“是一个连续体,一段旅程,一个正在进行着的过程”。“中国式民主”的现实逻辑与内在理路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辛亥革命被称为中国版“光荣革命”的理由。(6分)(2)结合近代英、法、美三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关史实的相似性与多样性,说明材料二的观点。(10分)答案与解析:1、B题干材料中“周公”指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武王去世后,他辅佐周成王治理天下,在平定“三监”叛乱后,周公大行“封建”,分封功臣和贵族。结合材料中“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说明姬姓贵族在封国中所占比例很大,周朝成为姬姓贵族统治的天下,以此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理念,对后世影响最大。故选择B项。2、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合法的”指的是合乎“宗法”,所以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3、B材料信息“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表明皇帝旨意须立即传达、执行,汉魏时期不断加强这一制度,起着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A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C、D两项与材料无关,故本题选B。4、A在政治文明领域,中国在秦汉时期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西方的罗马帝国也完成了罗马法体系的建设,A正确。B、C、D三项错误。5、C注意题干时间“隋唐时期”。废分封、置郡县是在秦朝,组成决策机构“中朝”是在汉朝,废丞相、设内阁是在明朝,只有D项符合隋唐时期。6、C“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了行政机构”体现了官吏的选拔权在地方,“悉由吏部”体现了官吏任免权收归中央,这一变化体现了了中央集权的加强,C项正确。“纤介之迹,皆属考功”指官员大大小小的行为,都要被(吏部)考察评定,与科举制度无关。7、DA项错在“根除”的说法;题干没有涉及科举考试内容的变革,B项错误;C项在题干中没有充分体现;根据“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等信息说明D项正确。8、D中央集权指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A项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B项体现了宗法制,都没有强化中央集权;C项强调发挥宰相等大臣参政议政的作用,属于中央官制,也与题意无关;D项体现了元朝行省制度,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9、D本题考查行省制度。从材料信息“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可知,行省最初为中央派出“任军民之事”的临时机构,故选D。10、C查继佐认为:明代虽然阁臣地位提高,职权扩大,但也不能领导文武百官。阁臣往往成为谏官的靶子,造成无作为的恶劣后果。言官对阁臣指责太多,多数阁臣因此唯唯诺诺,无所作为;即便偶尔有勇于任事的,常以身败名裂告终。阁臣不能为权臣、重臣,直接影响了明代行政体制的运转。因此选C。11、B“被轰出中世纪”指的是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B。12、B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可以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与材料无关。“居住及租地权”在材料中并无反映。1899年美国向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承认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和既得权益,同时各列强对美国开放其“势力范围”,“利益均沾”。有识之士描述了一国在中国得到的利益,其他列强也可同等享有;一国对中国提出的要求会得到列强的齐心帮助,是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影响。13、A天津条约是英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既不能体现平等的外交观念,也不是崇拜西方列强的结果;当时中西交往处于起步阶段,更不可能是西方文化广泛影响的结果。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不得不改变对外国的轻视态度,实际是冲击了传统“夷夏”观,冲击了清政府固守的“天朝上国”规制,因此选A。14、C材料“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故选C。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A、B两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海外商品市场的侵略战争;D项出现在甲午战争后,当时列强已经获得在华投资设厂的权利。15、B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等逃往西安,期间改变对义和团的招抚政策,下令剿杀义和团。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外国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其中还规定外国驻军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B项正确。A、C两项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D项是北京条约的规定。16、B注意题干“把旧式的农民战争与切合当时中国需要的历史进步事业直接联接起来”,C项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人,D项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阶级立场不符;A、B两项为农民运动的领袖,其中洪仁玕写出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因此选B。17、B本题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的理解。分析题干材料,抓住“民族主义”、“没有理性的指导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利用”等关键信息,联系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等相关知识,只有义和团运动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从反洋教斗争开始,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盲目排外,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被清政府利用,最后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本题选B。18、B根据题干信息“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可见,作者认为许多参与者并不是真正的革命者。A、D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C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19、D根据题干信息“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可见A项正确,“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说明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C两项理解正确。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符合题意。20、C中共一大已经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纲领,A项不能反映这种变化;B项是在1927年毛泽东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后,D项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后,与题干中时间不符;这些变化反映中共逐步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因此选C。21、A注意题干信息“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的基础,因此选A。22、C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是我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开始,故选C。23、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中共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因此正确答案选A,B、C、D三项不正确。24、C根据题干信息,“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与红军长征有关。“舵手一易齐浆撸,革命从此上新途”是指中共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挽救了中国革命。25、B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抓住战机,侧击日军,旗开得胜,取得中国军队抗战以来首次大捷,戳穿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26、C图片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妇女、华侨、国共两党、少数民族积极抗战,形成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局面,民族意识高涨,故选C。A、B两项理解片面,D项与史实不符。27、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国民党官兵在抗日时期坚持抗战,抗击了日军大量兵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题干没有涉及敌后战场,A项错误;B项无法体现;D项与史实不符,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28、BB项是梭伦改革的内容。A项错误,城邦最初实行君主制;C、D两项出现在梭伦改革后,与材料要求的“最早出现”不符。29、BA、C两项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D项是梭伦改革的内容。伯利克里时期,政府为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以鼓励公民参政议政。30、A结合所学知识,重点理解“每一次雅典人的大会仍然是一堆流氓”,这说明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制没有选出政治精英作为雅典公民的代表(不是代议制、间接民主),而用抽签制、轮流坐庄等方式开展政治活动,这使不同政治素养的人都有机会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极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即是A项所述。31、B十二铜表法的制定使罗马有律可依,改变了以前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的情况,体现了成文法的进步意义,故选B。A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十二铜表法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厉的法律;C项错误,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D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十二铜表法的影响。32、D题中主要涉及婚姻财产问题,未体现立法技术问题,A项错误;罗马帝国疆域扩大与婚姻制度变化之间的关系不大,B项错误;万民法取代公民法,解决的是罗马共和国与外邦之间的关系,C项错误;“双方的财产分开:成年子女也拥有财产权,并享有签订契约和买卖财产的权利能力”反映了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33、D公民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而随着罗马扩张,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其适用范围扩大到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故D项符合题意。34、A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推翻英王的专制统治,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夫妇来英国执政,符合题意。35、D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实行参议院与众议院两院制,参议院议员由每州两名组成,照顾小州的利益;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选出,照顾大州的利益”,故选D。36、C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的规定,美国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分别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起到了防止专制独裁和暴政的作用,故选C。37、D1789年1875年法国先后实行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君主专制等政体。38、C根据材料可知,资产阶级内部的一些机构可以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服务,故选C。A、D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B项明显与材料主旨不符。39、D权利法案、德意志帝国宪法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为世袭君主,排除A、C;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总统共和制,总统与国会彼此独立又彼此制约,排除B,因此选D。40、B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故选B。英国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首相对议会负责,A、C两项只符合英国。德国皇帝总揽国家一切大权,D项只符合德国。41、(1)发展演变的阶段特征:由国王掌握行政权到内阁掌握行政权,形成责任内阁制;由国王控制内阁到内阁从属于议会;由国王先组织内阁而后得到选民认可演变为内阁和首相从下院多数党中产生而后形式上由国王任命。历史趋势:王权不断衰落,议会权力不断加强,民主政治逐步发展完善。(8分)(2)问题:腐败严重;议员地区分布极不平衡;农民不能自由行使政治权利;具有严格的选民财产资格限制。(8分)(3)特点:逐步取消了财产资格、年龄、性别、出身等方面的限制;民主政治逐渐下移;享有政治权利的范围逐步扩大。特点:以渐进、和平的改革为主要方式;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必然性和曲折性。(8分)42、(1)特点:以国会为中心,政治协商与法制程序相结合;以和平方式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有效地协调了各方利益,基本避免了流血冲突和社会动荡。(4分,答出2点即可)成果: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中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分)(2)相似性:近代英、法、美三国逐步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议会行使立法权,制约政府的行政权,司法权也相对独立;都适当遵循了人民主权原则;都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完善的过程。(任答3点6分)多样性: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美国和法国实行民主共和制;英国等实行责任内阁制,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体制。(4分)(以其他史实进行说明,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