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十九周周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82908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十九周周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十九周周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十九周周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十九周周测试题(含解析)1.以往的诸侯国,都是早已存在的或由古代氏族部落繁衍而产生的土著氏族组织,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A. 实现了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B. 有利于对地方直接管理C. 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D. 强化了旧有的宗族意识【答案】C【解析】材料“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反映出分封造成了不同族属的混居,打破了以往聚族而居的氏族社会的基本状态,为各种文化的融合、形成统一国家的民族 文化创造必须的历史前提,因此,周代的分封制促进了中国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的转变,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错在“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说法错误,错在“直接”。点睛:材料“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是解题的关键信息。2.下图是汉代画像石。这反映了A. 井田制度下的集体劳作B. 小农经济生产劳作状态C. 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贫困D. 汉初经济恢复较为迅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示画像砖展现了农民挑水、耕犁、播种等土地耕作的繁忙景象,反映了小农土地生产劳作的状态,故B项正确。A项,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故排除。C项,图片信息无法体现土地兼并现象,故排除。D项,土地耕作的繁忙景象不能直接得出汉代经济水平,故排除。3.下图茶道的诠释反映了当时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待客时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浓茶意表浓情”的明伦之礼饮茶时表现为“饮罢茶敬方深知,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仪A. 饮茶促进了诗歌的繁荣B. 市民阶层的饮茶文化C. 儒家思想渗入社会生活D. 道家养生理念的盛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中庸之美”“明伦之礼”“谦和之仪”,联系所学可知,儒家思想主张“中庸”“礼”“恭谦让”,材料中的茶道蕴含了深厚的儒家思想,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饮茶促进了诗歌的繁荣,排除A;材料中的茶道无法体现是市民阶层的饮茶文化,排除B;材料中“中庸之美”“明伦之礼”“谦和之仪”体现了儒家思想,D错误。4.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几十倍甚至更多,而同时期的欧洲谷物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A. 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B. 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C. 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D. 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粟的收获量要远远高于欧洲粟的收获量,主要由于我国传统农业采用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B项正确。同时期的中西方农业经营方式基本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排除A。6世纪时,我国农业生产尚未出现曲辕犁,排除C。南宋时期,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点睛】本题以中西方农业收获量进行比较,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和设问要求“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结合精耕细作的内容分析材料即可。5.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其变化趋势说明A. 政府收入因动乱明显减少B.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C. 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D. 该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可知,唐宋时期财政收入中实物收入在下降,钱币收入在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实物收入下降、钱币收入上升现象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D项正确。根据图示可知,唐宋时期,钱币的收入总量有一定上升,故排除A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故排除C项。6.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在留书封建篇指出,自秦以来中国政治“有乱无治”弊病的根源在于秦“废封建之罪”,进而以“托古改制”的方式主张效法古代“封邦建国”的诸候自治制度,退而求其次,则应效仿唐初设置“方镇”以屏藩中央的制度。这实际上A. 属于主张倒退复古思想 B. 是受西方思想影响的产物C. 暗含着分权制衡的思想 D. 完全迥异于孔孟原始儒学【答案】C【解析】设置“方镇”以屏藩中央等字眼体现的是用分权制衡来稳定政局,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该思想代表时代潮流,并非倒退复古,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黄宗羲是对孔孟原始儒学的继承和发展而非完全迥异于孔孟原始儒学,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7.下表为1843年前后中国进口关税税率的变动,这一现象反映的直接后果是A. 天朝体制的动摇和瓦解B. 手工棉纺织业逐渐破产C.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D. 当时民众生活日益西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3年前中国对英国货物征收高额关税,但1843年协定关税的推行,使英国货物进口关税大大降低,增强了英国棉纺织商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故对中国传统棉纺织业造成巨大冲击,根据题意故B项正确。A项,图表信息与天朝体制的瓦解无关,排除。C项,鸦片战争时已体现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冲击,C项表述是对图表信息的解读而非直接后果 ,故排除。D项,图表信息无法体现民众生活的变迁,故排除。8. 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况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总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A. 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B. 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C. 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D. 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强调清政府运用民间票号的资金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不能说明其成为国家财政的支柱,洋务派强调学习西方的器物,而不是控制国家金融,1862年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阶级矛盾,所以应对外国资本冲击的说法不正确,所以应为解决镇压太平天国的费用问题,所以A、C、D不正确,所以选B考点:1840至1900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9.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没有活力。五四运动的勃兴,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他们做社会调査,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办宣讲团等等。这说明五四运动A. 有利于促进思想解放B. 有利于形成革命统一战线C. 有利于推动文化全面转型D. 有利于促进民众觉醒【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中国民众从五四之前的 “一盘散沙”到五四运动后积极关心国家大事,聚焦社会及时代发展,体现了五四运动启蒙了民众关注社会时局的民主意识,故D项正确。A项,材料主旨意在体现五四运动促进了民众思想觉醒,而非思想解放作用,故排除。B项,推动革命统一战线形成的是新三民主义的产生,故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文化转型,故排除。10.在利维坦中,霍布斯谈到:“古希腊罗马人经常推崇的自由,不是个人的自由,而是国家的自由。”由此推断,古希腊A. 个人利益服从城邦利益B. 民主政治步入衰退时期C. 个人自由缺乏制度保障D. 城邦剥夺公民个人自由【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古希腊罗马人经常推崇的自由,不是个人的自由,而是国家的自由”结合所学可知,国家自由高于公民个人自由,即可理解为公民的许多利益来自于城邦,没有城邦为基础,公民的权利便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城邦的重要性高于个人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B项材料未体现民主政治进行危机时期,故排除。个人自由以城邦为基础,以城邦自由为保障,故排除C项。D项,城邦体制下,公民具有各项民主权利及个人自由,故D项排除。11.在古代雅典,公民法庭的审判员人数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从200、401、500、700、1001到1500、xx、2500人不等,涉及重大公事案件审判员人数更多。这一规定,力图A. 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B. 避免苏格拉底的悲剧重演C. 防止贿赂法官行为的发生D. 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公民法庭的审判员人数是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主要体现公民法庭力图避免权力误用,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苏格拉底的悲剧的内容,而是强调民众法庭力图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防止贿赂法官行为的信息,而是强调民众法庭力图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排除C。民众法庭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而不是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排除D。12.1701年英国国会通过的“嗣位法”规定:英国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国王必须参加英国国教会,依附国王的人不能担任下议院议员,法官的任免权归议会。据此可知英国A. 权力斗争延伸到宗教领域B. 实现了国王“统而不治”C. 国王和议会斗争仍在延续D. 司法权由议会下院掌握【答案】C【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王和议会的斗争一方面是议会要求限制王权,另一方面还包括资产阶级信仰新教和国王信仰的天主教之间的斗争,因此材料中的规定说明国王和议会的斗争仍在延续,故答案为C项。这种宗教领域的斗争本来就在资产阶级革命之中,排除A项;权利法案的颁布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状态,排除B项;议会掌握对法官的任免权,而不是司法权,排除D项。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黄帝时期,三苗叛乱。三苗在攻打黄帝部族中,制定了酷刑。黄帝平叛后,其刑法却被沿用了下来。秦代崇尚法治,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汉朝以亡秦为鉴,约法省刑,简易疏阅,强调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唐律继承了汉晋以礼入律的传统,明确规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宋代法制基本上沿袭了唐律。明太祖惩元之弊,以重典酷法治国,在大明律之外,还专门制定了大诰作为司法依据,使“诏狱”制度化。清代强调“以德化民,以刑弼教”,一般较为宽松。晚清,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冲击下,逼迫统治者对法律条文做了一些修改。但是,最终也未能走上立法民主化、司法独立化的近代化道路。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等材料二 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十分完善的法律制度,其中有关财产所有权和契约的各项规定,都是由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经典性规范构成。它留给世人的是浩瀚如海的私法规定及私法学说。国法大全几乎全部为私法,五大法学家的主要著作也大部分为私法。罗马法利用有利的客观地理环境,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法系之一。正如约翰塞尔蒙评价道:“当一个熟悉罗马法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摘编自庞朝骥中国、古希腊、古罗马法律起源特点之比较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法律和罗马法内容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古代中国法律和罗马法在近代命运不同的原因。【答案】(1)特点:刑起于兵,兵刑合一;引礼入法,礼法并施;专制色彩浓厚,注重经济关系;以私法为主。(一点,任答四点,较完整得背景:战争的刺激;儒家思想的影响;集权体制的强化;农耕经济的固守。商业贸易发达,纠纷增多;疆域扩大,社会矛盾复杂;地理环境优越;人文主义影响。(2)自身的缺陷;社会动荡;生产方式没有根本性变化。吸收多元文化;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古代中国法律的特点,根据材料一“三苗在攻打黄帝部族中,制定了酷刑。黄帝平叛后,其刑法却被沿用了下来”得出刑起于兵,兵刑合一;根据材料一“强调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汉晋以礼入律的传统;统治者对法律条文做了一些修改。”得出引礼入法,礼法并施;专制色彩浓厚;西方罗马法的特点,根据材料二“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十分完善的法律制度;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经典性规范构成;私法规定及私法学说;五大法学家的主要著作也大部分为私法”得出注重经济关系,以私法为主。第二小问背景,中国的背景:政治,集权体制的强化;经济,农耕经济的固守;思想,儒家思想的影响;材料一中“三苗在攻打黄帝部族中,制定了酷刑。黄帝平叛后,其刑法却被沿用了下来”得出战争的刺激或者推动。罗马法的背景:经济,商业贸易发达,纠纷增多;政治,疆域扩大,社会矛盾复杂;思想,人文主义影响;地理环境的优越性。(2)中国的原因:中国古代的法律是在小农经济、集权政治的土壤中孕育的法律,是人治下的工具,并未孕育民主和法治,再就是“晚清,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冲击下,逼迫统治者对法律条文做了一些修改”,但是不改变封建土壤,就不会近代法律,得出自身的缺陷;社会动荡;生产方式没有根本性变化。西方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法系之一”得出吸收多元文化;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尔国距中华过远,遣使远涉,良非易事;且来使于中国礼仪不能谙习,重劳唇舌,非所乐闻。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人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清仁宗实录卷320嘉庆二十一年七月乙卯结合中外知识,从上述嘉庆对英国国王的敕谕中提取一个信息,并加以阐释。(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例:信息:拒绝英国继续遣使东来。历史现象:体现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评论:闭关锁国政策一方面对沿海地区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对于外来侵略也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闭关锁国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与外国的科技文化交流,以至阻碍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限制对外贸易,丧失对外贸易自主权,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总之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解析】【详解】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从材料“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德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可见拒绝英国继续遣使东来,体现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结合所学,要一分为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一方面对外来侵略也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限制对外贸易,丧失对外贸易自主权,严重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请考生在第44、45两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探索即开始于1979年参加WHO的基本药物行动计划。1992年,我国颁布了制订国家基本药物工作方案确立了基本药物的遴选,其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基本需要。自1996年以来,我国的基本药物目录每两年更新一次;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将基本药物制度作为协调医药发展的重要手段。xx年,我国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农村基本用药定点生产、使用和价格管理的通知,试行基本药物定点生产和单独定价的政策,并通过将药品价格印在药品最小包装盒上来规范流通环节。摘编自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渐进主义改革框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9xx年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9xx年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答案】(1)背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传统基本药物制度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改革开放;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动;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2)内容:制定法律制度保障;实现基本药物生产和单独定价;定期更新基本药物目录;规范流通环节。【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开始于1979年参加WHO的基本药物行动计划.我国颁布了制订国家基本药物工作方案确立了基本药物的遴选,其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基本需要”结合文革后实行改革开放并积极参加WHO的基本药物行动计划的时代背景以及人民生活需要进行分析即可。(2)根据材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将基本药物制度作为协调医药发展的重要手段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农村基本用药定点生产、使用和价格管理的通知,试行基本药物定点生产和单独定价的政策,并通过将药品价格印在药品最小包装盒上来规范流通环节。”进行归纳概括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内容。1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大清对外交往史上,出现了一个特别傲慢的人,他就是李鸿章。大清官员在对待外夷方面,态度随着大清武力的一败再败而逐渐发生改变,大致的规律是前倨后恭!而李鸿章却变化不大,总的来讲,是一直坚持“倨”。李鸿章旅游到英国,对英国的一架缝纫机都能着迷,并不惜重金,给老太后购回一台!但他忽略了最不该忽略的一件东西他在代表西方民主制度的议院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是一窝蜂似的吵架,说:“无甚可观!”毕竟是清的栋梁,老先生骨子里还是傲慢的!“无甚可观四个字,代表了当时整个民族的视野。(1)依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鸿章在外交上一直坚持“倨”的原则。(2)依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认为英国下院辩论“无甚可观”观念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答案】(1)表现出中国人的坚硬骨气,表现出民族气节;是他对当时世界形势不了解的表现;依然表现出天朝上国的盲目自信。(2)背景:近代中国的盲目自大,对西方政治不了解;封建制度根深蒂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体用观念的深刻影响。影响:阻碍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阻碍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间接加深了中国沉沦程度。【解析】第(1)问,本题考查的是对历史人物行为的评论,要遵循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原则,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和中国的社会性质进行分析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中国的洋务派对西方民主政体的排斥根源于他们的阶级属性,根源于他们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根本目的,回答时主要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等阶段特征进行分析。第二小问,主要从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思想文化进步的影响和中国沉沦程度方面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