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 (VII).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081056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 (V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 (V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 (V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 (VII)一、每题2分共 20分1、下列词语的拼音正确的是()A、楔子(xi)蹉跎(cu)掇拾(du)义愤填膺(yng)B、笑靥(yn)狡黠(xi)涔涔(chn)脍(kua)炙人口C、烦躁(zo)连累(li)刽(kua)子手咬文嚼字(ju)D、谛听(d)埋怨(mi)着手(zho)病入膏肓(hung)2、下列词语的书写正确的是()A、饯别金榜提名不胫而走千古传诵B、潇洒察颜观色讳莫如深家喻户晓C、抉择断壁残垣杳无踪影屈节辱命D、谬说所向披糜坦露心扉人才倍出3、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A阿母谢媒人 B乃令张良留谢 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4、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完璧归赵 B宁许以负秦曲C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D毕礼而归之5、加横线字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璧有瑕,请指示王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决负约不偿城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既至匈奴,置币厚遗单于A B C D 阅读下列课文选段,完成文后69问题。【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籍,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在梦也难寻觅。(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谓,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6、下列对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A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怕不待难道不想B虽然眼底人千里眼底眼前C趁程途节饮食趁程途赶路D最难调护,最要扶持扶持给以帮助7、下面对“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修辞手法,说明正确的是()A拟人比喻对偶B拟人比喻对比C比喻夸张对比D比喻夸张对偶8、下面对“二煞”至结尾的内容,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一折突出刻画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在她心目中,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B、“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的态度相同,反映了人物经过戏剧冲突之后性格的变化发展。C、莺莺的离愁别恨,是她对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单单是“儿女情长”。D、莺莺的离愁别绪中闪耀着重爱情轻功名、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光辉,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9、下面对“一煞”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B、“无人语”不仅是写在寂寞的夕阳古道上听不到一点人说话的声音,而且也写出了莺莺欲语无人的悲伤。C、 “禾黍秋风听马嘶”是莺莺思念张生的幻觉,极写莺莺的悲伤,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点染气氛。D、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景,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情渐远渐无穷”的心境。二、(一)阅读下列课内文段,完成10-12题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10、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徒慕君之高义”A徒以吾两人在也 B徒见欺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班百者多徒行11、在横线处补出句子2分;。12、翻译下列语句(本题6分,每题2分)(1)翻译划线句译文:(2)翻译划线句。译文:(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译文:(二)13、诗词鉴赏。6分读苏轼定风波,完成两个小题。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借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3、(1)在横线处默写出原词句(1分):(2)人们说此词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充满了艺术的张力,并体现了词人苏轼最具魅力的人格光辉。你是怎样理解这一说法的?请结合苏轼的身世,说说你的理解。(5分)答: (三)14、阅读下列课外经典短文,完成文后3个小题(8分)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14、(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3分)翻译:(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3分)翻译:(3)上述对话中,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2分)答:。(四)15、默写、填空题(每空1分,总17分) 东南形胜_。烟柳画桥_,风帘翠慕_。 云树绕堤沙_,天堑无涯_ _,_ _,_。 今宵酒醒何处?_,_。 羌管弄晴,_,_。 千骑拥高牙_, 。 执手相看泪眼,_。 今宵酒醒何处?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6分)奥斯威辛的风高洪波xx年的10月,我独走欧洲,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抵达华沙的当天夜里,我就向东道主提出一个要求:明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能否到奥斯威辛一看?说这话时,我不知道奥斯威辛距华沙有多远,更不晓得东道主的具体安排。波兰作协主席马列克沉吟着,翻译胡佩芳大姐也没接话茬儿。几天时间匆匆过去,华沙的秋天留给我极美的印象,在一位演员的庄园里举行的诗人聚会让我领悟到老欧洲的独特魅力,而“华沙之秋”诗歌节在肖邦公园举行,诗意便愈加浓了几分。可我仍惦记着300公里以外的奥斯威辛。10月18日中午12时30分,我终于踏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那一天早晨秋雨绵绵,出门还带了伞,及至抵达奥斯威辛,却陡然狂风大作。胡佩芳大姐说,奥斯威辛是个奇怪的地方,参观者常碰到阴雨连绵。她并没有陪我到奥斯威辛,她说她受不了心灵的折磨!这是一次奇怪而又匆忙的参观,毒气室、焚尸炉、铁丝网、岗楼、绞刑架,还有一个小院子里压成方块状的7000多公斤的头发在27楼展览馆,我见到里面展出的一幅大照片:犹太妇女和儿童在德军枪口下高举双手,一个小男孩的目光中满是天真和无奈。这一幕极其令人震骇!在焚尸炉前,我和一群中学生共同走过,孩子们默默无语,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我的心底却陡然出现几句诗:此刻,我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迅速汲满了历史的汁液, 我的指尖也开始流泪,为人类在那一个年代的无助与悲伤。天上有巨大的云朵掠过,秋风卷起落叶,风中有一种嚎叫和呻吟。在奥斯威辛,这人类为了消灭人类而手造的地狱里,我感到寒意袭人,是噩梦又是现实。真的可能是因为奥斯威辛长眠着100多万遇难者的冤魂,才形成了死一般的压抑、魔一般的恐怖,以及变幻无常的气候。风仍在高天咆哮,吹动我的头发,吹动我的衣衫,我不知道这愤怒的风起于何处又生于何时,只感到脚下的土地也在风中战栗,铁丝网和绞刑架在风中摇晃,集中营的游人们,想必心底的风暴更远胜于自然界的狂风罢!事后,我在自己的日记中记下这样一行文字:“欧洲,一个美丽的深秋的中午,在大群中学生的簇拥下,我走在奥斯威辛的土地上,快步疾走,有一种逃亡的感觉。”当天我见到一位叫何敢的中国女留学生,她说曾经陪同一个代表团参观过奥斯威辛,然后连续难受了两个多月,以后再也不愿意去。由何敢联想到在波兰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胡佩芳大姐,她们对奥斯威辛的拒绝,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地狱的别称,正像美国副总统切尼在xx年1月27日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论坛上说的:“在欧洲的死亡集中营里,有人犯下了人类所不能想象的最严重的罪行。我们必须向下一代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在这里感谢那些将我们从暴政下解救出来的解放者,同时我们必须有勇气阻止那些邪恶卷土重来。”奥斯威辛是个小镇,建镇在800年前,二战前被称为波兰的“犹太人城”,因为当时的1.23万人口中有7000名犹太人。现在小镇有些不堪历史重负,因为人们无法想象小镇如何在一个巨大的公墓旁生存。这当然仅只是游客的见解,事实上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16、文章开头三节写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的有关情况,有哪些作用?(4分)答:_17、第五段中, “我的心底”陡然出现的几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答:_。_。18、奥斯威辛的“风”有哪些含义?(5分)答:_。_。19、作者说“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5分)答:_。(六)语言运用(5分)20、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5分)xx年,可以说是恐怖文学迅速升温的一年,不仅在出版领域呼风唤雨,而且在网络上同样拥有超高的人气,“寻找中国的斯蒂芬金”投票活动仅推出一周,就有近百万的点击率,有1万名网友进行了投票,500名网友纷纷跟帖评论,为心仪的作家、写手拉票。让记者有些惊讶的是,在候选的35名作家中竟有一大半都是网络写手,传统恐怖小说作家因为很少上网,在与网络写手的比拼中,明显占了下风,目前在投票页面上排名前十均为网络写手。答:。(七)作文(70分)21、“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但丁的名言内涵十分丰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语文必修4试题参考答案 第卷(共20分)1、A;2、C;3、D;4、C;5、B;6、D;7、D;8、B;9、C; 10、A;第卷(共130分)(二)11、在横线处补出句子2分_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_ _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_12、翻译下列语句本题6分,每题2分(1)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2)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3)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13、诗词鉴赏。13、(1)_回首向来萧瑟处_(2)答: “烟雨”已经不是自然界的这场短暂的变故,而是人生旅途中的大风雨(1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此句拓宽了全词的境界,充满艺术的张力(1分)。苏轼一生坎坷,屡经政治风雨的洗礼,(1分)但是这恰恰磨练了他的顽强意志,面对风雨,不惊恐,不逃避,不哀伤,泰然处之,潇洒从容,(1分)这就是苏轼最具魅力的人格光辉(1分)。(三)14、释读子路问:“听到一件事,是不是应该立刻去做呢?”孔子说:14(1)“有父亲兄长在,怎么能听到了就立即做呢?”冉有问:“听到一件事,是不是立即去做呢。”孔子说:“听到就做吧。”公西华说:“子路问听到一件事是否立即做,您说要与父兄妹商议;冉有问听到一件事是否立即做,您说可以立即做。这令我觉得迷惑,请问是什么原因呢?”孔子说:14(2)“冉有生性畏缩,所以(我)要(使)他进取(或给他激励);子路勇气过人,所以(我)要(使)他慎重(或让他有所节制)。”14、(3)体现了孔子教育要因材施教的思想。(四)15、默写、填空题(每题1分,总17分)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分别是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_,登临意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梧桐更兼细雨_,到黄昏、点点滴滴。(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6分)16、自然地引出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内容;表现心情的热切;以美丽的城市、“欧洲的独特魅力”、美好的诗意反衬在这块土地上纳粹曾经犯下的种族灭绝罪行;马列克沉吟、胡大姐不说话为下文“拒绝”埋下伏笔。(4分共四个要点,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答对两个要点得3分,答对三个要点得4分。)17、表现“我”目睹悲惨历史的巨大震撼和为人类的无助与悲伤而无比痛心。(2分)18、奥斯威辛的风是自然界的狂风;百万冤魂形成的死一般的压抑、恐怖的氛围;人们心底的风暴。(3分)19、奥斯威辛的存在使人们正视历史上人类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刺痛世人的良知;并使人们警惕那些邪恶卷土重来。(三个要点,答对一个要点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3分)(六)20、传统作家不敌网络写手。(5分)(七)作文: 提示内涵及观点1、此句名言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一种对科学、对真理执着追求不妥协的精神体现,我们要勇于走自己的路。内涵及观点2、将此句作为挡箭牌,拒谏饰非,固执己见,我行我素,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建议,这显然是错误的。 个人看法是2者取其一,忌面面俱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