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77581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精析平均速度的测量:在生活、生产实际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测量也是物理学中常见的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是速度公式,常用工具有刻度尺、停表(或计时器)。例:表(1)是测量人行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得出的数据,请完善表格中内容。被测量运动方式 路程(m)时间(s)速度(m/s)步行15001200跑步10016考点概览1.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的物理量,在机械运动单元中属于重要内容和知识点,在中考中也占据较高地位。有关平均速度的测量问题是实验探究类问题,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型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所占分值一般在3-5分之间。虽然测量平均速度类的实验探究题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涉及测量平均速度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属于常考热点。测量平均速度考题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如何设计并选择实验方法,实验中对各物理量的测量等知识。2.中考题型分析有关平均速度的测量问题是实验探究类问题,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型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所占分值一般在3-5分之间。虽然测量平均速度类的实验探究题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涉及测量平均速度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属于常考热点。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常考热点平均速度实验分析通过题干对平均速度计算或分析,常见题型是选择题、填空题一般考点平均速度实验探究出现概率不高,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冷门考点测量平均速度实验设计常出现在估测题中,和其他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在一起典例精析考点一:平均速度测量有关问题典例一:(xx深圳)(1)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情形,如图所示,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所用的时间为2s,则小车从A到B通过的总路程为 cm,这段时间内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解析】由图示刻度尺确定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由图读出小车前端在B位置与A位置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两示数之差等于小车的路程;图示两钟表示数之差为小车的运动时间;已知小车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解: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cm,小车由A到B通过的路程:s=90.0cm-10.0cm=80.0cm=0.800m;小车的运行时间t=2s;小车的平均速度:;故答案为:80.0、0.4。【答案】80.0、0.4。【考点】速度及其计算。考点二:平均速度测量实验探究问题典例一:(xx来宾)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s;B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cm;C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m/s;D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解析】(1)根据图象读出时间;(2)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3)读出AC之间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根据v=s/t求出平均速度;(4)读出小球在BC段和AB段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速度,然后比较即可。解:A、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经过了5个时间间隔,用时50.1s=0.5s,故A错误。B、由图可知,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cm,故B正确。C、由图可知,AC之间的距离为s=5.50cm=0.055m,则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故C错误。D、由图可知,小球在BC段的时间为tBC=20.1s=0.2s,路程sBC=5.50cm-2.50cm=3.00cm=0.03m。小球在AB段的时间tAB=30.1s=0.3s,路程sAB=2.50cm=0.025m,所以,计算可知,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故选BD。【考点】测量平均速度实验。跟踪训练一、选择题1.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填“大”或“小”)。(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m/s。【解析】(1)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短,其平均速度越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3)由小车通过全过程走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解:(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所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些。(2)小车在斜面上加速运动,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短,其平均速度越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所用时间越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3)小车的平均速度:v=s/t=120.0cm/(1s+0.5s)=80cm/s=0.8m/s。故答案为:(1)时间;(2)小;大;(3)0.8。2.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从A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12345从A点开始的路程s/cm04.0016.0036.0064.00100.00相应的平均速度v/(cms1)/481216(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cm/s。(2)物块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选填序号),并推测: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cm。【解析】(1)根据v=s/t计算;(2)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出猜想的结论,并根据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归纳出路程与所用时间的表达式;根据结论中的关系式求出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解:(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s/t=100cm/5s=20cm/s。(2)表格中数据所示物块的速度不同,所以物块做变速直线运动。(3)表格中数据时间是1s的时候,路程是4cm;时间是2s的时候,路程是16cm;时间是3s的时候,路程是36cm;时间是4s的时候,路程是64cm;据此可得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s=4cm/s2t2,即s=4t2,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故正确。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4cm/s2(6s)2=144cm。故答案为:(1)20;(2)变速;(3);144。3.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路程sAB=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cm/s。(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记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理由是:。【解析】(1)小车运动距离sAB=80.0cm-40.0cm=40.0cm,tAB=1.6s,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知,平均速度会偏小。(3)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小明的方案不正确。故答案为:(1)40.0;25.0;(2)小;(3)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或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或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4.如图所示,为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按提示描述两个小球的运动。(1)会发生一个小球超越另一个小球的情况吗?如果会,在什么时刻?(2)小球A做什么样的运动?小球B做什么样的运动?(3)小球A和B曾有过相同的平均速度吗?如果有,在什么时间间隔内?(4)分别求出小球A和小球B在从第2s到第6 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解析】(1)结合图可知,A球在第5秒钟以后将超越B球。(2)在相同的时刻内A球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A球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刻内B球的路程不变,所以B球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3)第2秒到第5秒的时间间隔内,A、B两球通过的路程相同,所以平均速度相同;第16秒时间间隔内,A、B两球通过的路程相同,所以平均速度相同。(4)小球A在从第2s到第6 s这段时间内的路程是3.6m,所以平均速度;小球B在从第2s到第6 s这段时间内的路程是3.2m,所以平均速度。故答案为:(1)会发生一个小球超越另一个小球的情况,A球在第5秒钟以后将超越B球;(2)A球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小球B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3)第2秒到第5秒的时间间隔内,A、B两球平均速度相同;(第16秒时间间隔内,A、B两球的平均速度相同;)(4)小球A在从第2s到第6 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0.9m/s;小球B在从第2s到第6 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0.8m/s。5.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若秒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解析】(1)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2)从图中秒表读出小车通过全程所用时间和小车运动距离,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3)求出前半程、后半程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解答:(1)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2)小车运动距离s=0.5m+0.5m=1m,t=5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0.2m/s。(3)上半程平均速度:v1=0.17m/s,下半程平均速度:v2=0.25m/s,v1v2,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故答案为:时间;0.2;小于。6.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是小时:分:秒)(1)测平均速度一般需要测量_和_两个物理量,所用的测量工具是_和_。(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进行测量的。(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填大,小);(4)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_,_,_。(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段平均速度偏_ _(填大,小)。【解析】(1)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必须用刻度尺测出路程和用停表测出时间;(2)公式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3)从图中读出路程,读出对应的时间,用公式算出平均速度;(4)如果让小车过了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得所计时间偏小。解:(1)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必须测出路程和测出时间,所用的工具分别是:刻度尺和停表。(2)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所以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AB段的路程SAB=10.0cm-5.0cm=5.0cm,AC段的路程SAC=10.0cm-0.0cm=10.0cm;BC段的时间tBC=15:35:23-15:35:22=1s,AC段的时间tAC=15:35:23-15:35:20=3s;AC段的平均速度:,(5)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故答案为:(1)路程、时间、刻度尺、停表;(2);(3)小;(4)5.0、1、0.033;(5)大。7.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甲至乙乙至丙甲至丙路程s1=s2=64cms3=90cm时间t1=2st2= t3=6s(2)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方法1:v3=;方法2:v3=(+)2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方法1”或“方法2”)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 m/s。(3)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 (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4)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权所有【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表中数据对应的物理量;由图示刻度尺可求出小车的路程,小车两位置所对应的刻度尺示数之差是小车的路程;由秒表可求出小车的运动时间,两秒表示数之差是物体的运动时间;(2)计算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是速度的平均(加起来被2除);已知小车的路程及对应的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可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3)分析实验数据,看在相同的路程内所用的时间,得出结论;(4)现在路程一定,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变大,由速度公式v=可知就要减少下滑时间,可从下列方法考虑:增大斜面角度、或在更光滑的斜面上实验。解:(1)根据图示和表中数据可知,表中第一行数据为路程,第二行数据为时间,并且s1=90cm64cm=26cm,t2=10s6s=4s。(2)方法1计算平均速度是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正确;方法2是加起来被2除,那叫速度的平均,错误;甲至丙的路程s3=90cm=0.9m,时间t3=6s,所以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v3=0.15m/s。(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在s1=26m=0.26m,所用的时间t1=2s,所以此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0.13m/s,全程中小车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4)增大斜面角度,减少下滑时间,由速度公式v=可知,在路程一定时,可以增大小车平均速度。故答案为:(1)26cm;4s;(2)方法1;0.15;(3)不是;(4)增大斜面角度。8.如图,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斜面的作用是 ;(2)金属片的作用是 ;(3)下表是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1S1=75cmt1=2.6sV1=28.85 cm/s2S2=75cmt2=2.5sV2= cm/s3S3=75cmt3=2.4sV3= cm/sV= c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解析】(1)小车放在斜面上就可以自主的由静止变为运动,使斜面上的小车获得动力;(2)在斜面的同一位置放置金属片,小车就可以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使小车运动的路程相等;(3)第二次和第三次的速度可以根据V=求出来;小车三次运动的平均速度可以取三次的平均值以减小误差。解:(1)小车放在斜面上,丢手后小车在重力的作用下就会由静止变为运动,设置斜面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小车获得动力。(2)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3)v2=30.00cm/s;V3=31.25cm/s;V=30.03c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