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试题 (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73836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试题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试题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试题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试题 (I)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0分)1周礼记载:“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由此可见,在分封制下A 按不同等级授予贵族土地B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结合C 按血缘关系授予贵族土地D 按封地全部面积征收租税2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A 分封制B 三公九卿制C 郡县制D 郡国并行制3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A 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B 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C 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D 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4下图是中国某朝代中央政府的组织图,结合所学可判断其形成于 时期A 秦始皇B 明成祖C 康熙帝D 雍正帝5狄奥尼索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他可以用葡萄酒的神奇魅力融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公元前7世纪在雅典出现了大量民众种植、采摘葡萄和酿制葡萄酒以及酒神狄奥尼索斯形象的瓶画和神话故事。据此可以推知当时雅典A 人们渴望解决尖锐的社会矛盾B 已经建立起和谐的社会秩序C 葡萄产业为希腊神话奠定基础D 注重协调社会与神灵的关系6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大部分条文,都是明确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尤其是契约缔结及财产私有;同时少部分条文属于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公法”。近代法国拿破仑最引以为傲的,是其颁布并成为后世典范的“民法典”。这反映了A 私权保护与契约构筑社会规范B 西方法律轻视国家利益的保护C 罗马法被延用并不断发展到近代D 注重条文的大陆法系更具优越性7有学者说“英国革命(光荣革命)最终在传统政治模式与民主政治之间找到一个稳定点”。由此可见英国近代民主政治的特点是A 具有激进的大胆创新性B 完全照搬传统政治的模式C 将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D 开创近代民主政治新体制8下面是某班学生研究性学习中的一些课题:工业革命的扩展、美国两党制的形成、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日本确立君主立宪政体。该班学生研究的主题应该是A 1718世纪资产阶级代议制开始在欧美确立B 18世纪工业文明开始向亚洲、美洲扩展C 19世纪中晚期工业文明推动民主政治发展D 19世纪工业文明下君主立宪政体的发展9下图为发生在近代欧洲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示意图。这些事件A 促进了康德思想的传播B 导致了拿破仑称霸欧洲C 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D 完成了德意志统一进程10下表反应出褔州茶叶出口猛增。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18531859年福州口岸出口茶叶数量(单位:百磅)年份总出口量福州出口量占全国总量比%1853年105081059500571854年11903402049001721856年13067704097263141859年1109152465944402A 福建茶叶生产迅速扩张B 内外战争的冲击C 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 英国市场的需求11有观点称“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假如你认为该观点是正确的,那么最恰当的理由应该是太平天国运动A 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B 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C 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D 担负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12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幼雅园的儿童玩一种“打沉定远舰”的游戏;许乡报刊大肆制造战争舆论,宣传对清战争,日本天皇下达矛头指向中国的造观语书。据此可知A 中日关系的传统格局面临着挑战B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已成定局C 战争前夕中华民族意识尚未觉醒D 中日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悬殊131912年,同盟会会员陈时募捐银元3.9万元,在武昌创办“中华大学”,取“振兴中华”之意。陈时自述其办学动机是:“民国成立,以教育为陶冶共和国要图。”在其校歌中又说:“武昌首义放出五千年历史的光芒,中华大学随中华民国同年诞降。达材成德,三民大同,与河山俱永,与国族人类以无疆。”据此可知,中华大学的创建A 为辛亥革命储备人才 B 将教育与爱国相结合C 以开启民智作为目标 D 引领了民间力量办学14有人在描述某历史事件时说:“前期青年学生是先锋,后期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描述的是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国民革命D 土地革命15某校同学筹备组织“重走长征路”的假期游学活动。结合下图,他们要走的线路应是A 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B 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C 瑞金武汉西安吴起镇D 井冈山瑞金武汉会宁16l944年颁布的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规定“承租人应依本条例所定减租后之租额交租,不得短少,其有能力交租而故意不交者,出租人有请求政府依法追交之权”。这一举措的实施A 改变了农村原有土地制度 B 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 彰显了边区政府的合法性 D 纠正了王明的“左”倾路线17电影建国大业讲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下列关于这一时期说法正确的是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反攻的开始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A B C D 18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下列表述属于二者共同点的是A 使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B 建立了新型的最高权力机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C 政府内部实行三权分立,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D 体现公正平等,为本国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19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下列历史事件体现这一历史使命的是() 巴黎公社成立 俄国彼得格勒起义 北伐战争 新中国成立A B C D 20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社会性质彻底改变的标志是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B 三大战役的胜利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 抗日战争的胜利21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下列改革开放历史事件,按其出现时序排列正确的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 B C D 22xx年,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领的代表团抵达台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会晤期间,观赏了101大楼楼梯入口处的一副对联:“江山有情,丙火恒丰乾坤会。陈谷无偶,云水复泰儒林谈。”这副对联表明A 民间往来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流B 民族主义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C “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会谈的前提D 传统文化是连接海峡两岸的重要纽带231956年9月8日,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在沈阳试制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喷气式歼击机的历史。人民日报头版进行了报道:“这种飞机提前一年零五个月完成了试制任务。”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A “三大改造”的完成B 美国援华的落实C “一五”计划的实施D 科教兴国的推进24“上海合作组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劲合作动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并始终践行上海精神主张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A 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为目标B 加强联合国在其中的作用C 旨在推动经济区域一体化D 有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25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包括帮助西欧恢复战后经济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推动欧洲走向经济合作奠定战后国际关系格局A B C D 26(题文)让莫内是白兰地商人,他在战后向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他的莫内计划,谋求在煤钢上面进行平等地联合。在他之前有皮埃尔、圣西门、维克多雨果等,但是他们都是梦幻的,理想的,浪漫的,抽象的,而莫内计划拉开了西欧一体化的大幕,被称为欧洲之父。据此可知,莫内计划A 使欧洲摆脱了美苏的控制B 借助煤钢联合化解了法德矛盾C 直接推动了欧共体的建立D 是对传统欧洲联合思想的延续27某班同学以“图说战后世界格局”为题做了一张学习小报,其中一个栏目包括以下两幅漫画。他拟出了四个栏目标题,最确切的是A 美苏争霸,美国占优势地位B 苏联解体,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C 一超多强,多极化格局形成D 多国动荡,美国频繁插手他国事务28宋朝时,“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这反映出当时A 国家失去对农民的控制B 政府田赋收入减少C 自耕农的比例增加D 农村土地兼并严重29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A 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B 加剧了土地兼并C 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D 刺激了人口南迁30观察下图,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A 秦汉时期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B 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C 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在东部地区D 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辐射全国31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A 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 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 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D 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32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A 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B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C 粮食供应主要依靠北方D 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33清史稿记载:“时英吉利货船求往江、浙宁波、珠山及天津、广东等处收泊交易,上不许,仍令照例于澳门互市,向粤海关纳税,并征船料。”材料反映出清朝A 推行专卖制度B 厉行“海禁”政策C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 禁止与外国互市341829年,道光帝谕军机大臣等:“朕闻外洋夷钱,有大髻、小髻、蓬头、蝙蝠、双柱、马剑诸名,在内地行使自闽、广、江西、浙江、江苏渐至黄河以南各省,洋钱盛行,凡完纳钱粮及商贾交易,无一不用洋钱。”这表明当时A 开始改变闭关锁国的政策B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C 清政府缺乏主权货币观念D 外币流入扰乱了资本市场351637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说道:“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人(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这种现象反映的是A 三角贸易B 价格革命C 商业革命D 资本积累3616世纪,来自美国的玉米、烟草,亚洲的香料、茶叶,非洲的黄金、象牙等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市场。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A 新航路的开辟B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C 汽船的出现D 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37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A 西班牙的殖民扩张B 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C 拿破仑帝国的兴盛D 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38据统计,18世纪后半期的整个欧洲有大约70的城市发展出现在英国。到1800年,在英国城市排名中,排在伦敦后的六大城市中的五座城市在两百年前是相对不重要的城市。这说明A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B 伦敦成为欧洲金融中心C 英国已经完成城市化进程D 工业革命是城市发展动因391777年,英国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占24%,农业占45%;到1821年,工业收入上升到31%,农业收入下降至26%。1851年工商业劳动力占有总劳动力的587%,农业劳动力占217%。这说明英国A 第一产业生产能力日益降低B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C 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 社会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40某位发明家“在1877年创造他的一项发明时,发文提出该发明可以有10种用途。它们包括保存垂死的人的遗言,录下书的内容让盲人来听,为时钟报时以及教授拼写等”。该发明是A 莫尔斯的有线电报机B 贝尔的电话机C 伊斯曼的电影放映机D 爱迪生的留声机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41题15分,42题15分,43题10分,共40分)41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发展也折射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面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汉贾谊论积贮疏材料二吾乡(徽州)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明汪道昆太函集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明于慎行谷山笔麈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主张反映了古代中国的什么经济思想?据材料说明其主张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6分)(2)指出材料二中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的变化,据材料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3)材料三体现了什么经济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出现的根本原因。(3分)(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3分)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材料二近代中国知识界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了。”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空气污染)。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取得一定效果。1887年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的措施。1933年12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定“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肩舆交通规则,其中规定“车夫须常注意车机洁净。勿许机油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其治理材料三1952年,处于急速发展期的英国伦敦,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12月5日至10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4000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法案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现代启示录:1952,被雾霾扭转的英国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12月5日至10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4000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启示录:1952,被雾毅扭转的英国请回答:(1)材料一中,清代官民面对“霾灾”采取了什么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空气污染”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英两国处理类似问题上的异同点。(7分)43材料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6分)xx高三历史第二次阶段性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0分)1.A2C3D4D5A6A7C8C9D10B11D12A13C14B15A16B17A18B19B20C21B22D23C24D25A26B27B28D29C30C3132B33C34C35B36A37B38D39C40D 二、非选择题(41题15分,42题15分,43题10分,共40分)41(1)思想:重农抑商。理由:农业可“使天下各食其力”,商业使“游食之民”“甚众”。根源: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6分)(2)变化:对商业由轻视到重视。原因:经营工商业能发家致富。(3分)(3)思想:(农)工商皆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3分)(4)因素:社会经济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3分)42(1)做法:祭天敬神;调整种植方式。原因:科技水平落后;“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为主体。(分)(2)原因: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煤、石油等高污染资源的大规模运用。(4分)(3)同: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干预污染治理;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防治污染。异:中国民国时期的治污舆论监督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更加注重道德;英国政府治污的法律力度更大,更加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7分)43(1)土地兼并严重,户口不实,贫富两极分化,国家财政紧张。(4分)(2)简化了税制,扩大了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赋负担相对公平。(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